Workflow
体育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不断买买买,索尼悄悄组建起它的体育科技帝国
36氪· 2025-11-03 09:53
体育科技市场正在迈向千亿美元时代。 根据统计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体育科技市场规模预计为188.50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17.206亿美元。另一家统计机构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则更为乐观,它预测2024年全球体育科技市场规模约为267.7亿美元,而到2032年,市场总规模将增长至1394.1亿美元。 在这其中,全球科技巨头又作为最身先士卒的一批企业,亲身参与其中。 最先感知到变化的是体育版权市场。以最为活跃的北美市场为例,苹果刚刚斥资7亿美元拿下F1在美国地区的独家转播权;2024年亚马逊也按照每年18亿 美元的价格入局NBA;更早之前的2022年,YouTube就以每年约20亿美元将未来7年NFL周日夜赛收入囊中。 随即,体育转播成为了体育科技在应用层面的一大展示场景。VR/AR设备,比赛数据与内容呈现,AI配音,沉浸式观赛等一系列提升线上观看体验的科 技产品陆续在体育赛事转播中得到应用。(延展阅读:空场办赛仍是主流,赛事方与科技巨头联手提升观赛体验 | iSports) 除了在观赛层面加码,更多科技产品正在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赛 ...
力盛体育(002858) - 002858力盛体育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
2025-10-31 09:22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14.34%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201.93万元,同比增长56.07% [2]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下滑1.07% [2]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69.62万元,同比增长1482.24% [2] 业务运营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微降主因赛事赛历季度分布差异及部分场馆运营业务调整 [2][3] - 赛事运营业务增长弥补了赛历变化和场馆运营调整带来的短期影响 [3] - 赛事业务增长驱动力包括丰富IP数量、提高站次、增加参赛队伍、提升运营、带动门票销售、IP文创变现、增加流量、新增赞助及体现媒体版权价值等多维度 [4] - 赛事运营毛利率有提升空间,并可能随赛事价值提升而不断增长 [4] - 高尔夫赛事业务处于第一年运营探索期,三季度已有一定体量贡献但贡献不多,未来增长可期 [5] 战略布局与未来发展 - 公司将在国家鼓励体育产业及赛事经济的背景下,推进大体育产业布局,结合文旅商体融合 [6] - 海南国际赛车场项目已投入1.84亿元自有资金启动,预计2027年贡献收入,封关后有望填补冬季赛事空缺并辐射亚太 [7] - 未来增长通过内生孵化和投资外延双轮驱动,投资方向聚焦主业赛事品类扩展及体育产业链条(营销、场地、用品、文创、培训、俱乐部等),并关注体育科技领域(如AI机器人)优质标的 [8] - 再融资项目目前处于交易所审核阶段,公司持续积极推进 [7]
网坛明星与足球少年,何以“共享”一座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5:14
记者丨陈思琦 编辑丨孙超逸 (意大利队卫冕 主办方供图) 赛事"名"城 在全球视野下,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不仅由其经济与科技等"硬实力"定义,更取决于其文化繁荣所彰显的"软实 力"。 这也是为何,伦敦、洛杉矶、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都拥有英超、美网、纽约马拉松等品牌体育赛事。 "所有的世界名城,几乎都是世界体育名城;而所有的世界体育名城,都是体育赛事名城。"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 院教授谭建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规律的形成,是因国际大型赛事的举办要求城市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 以支撑一流的场馆设施、精细化的赛事运营管理,以及住宿、餐饮、医疗、交通、媒体、志愿服务等配套保障。 年初,素有"女子网球世界杯"之称的比利·简·金杯正式宣布,2025年至2027年全球总决赛将首次登陆亚洲,落户深圳。 "中国的网球普及率大幅上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网球国家,在网球基础设施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在国际舞台上取得 瞩目成就,包括奥运会夺冠以及中国运动员世界排名的不断提升。"国际网球联合会(ITF)主席大卫·哈格蒂说。 但,为什么是深圳? 比利·简·金杯深圳总决赛推广大使郑洁表示, 近年来,深圳修建了许多高规格体育场馆,这 ...
网坛明星与足球少年,何以“共享”一座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0:5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9月21日,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意大利队凭借科恰雷托、保利尼两场单打胜利,2:0成功卫冕2025比 利·简·金杯。 9月27日,"春茧"主场首次迎来深圳中小学班级足球总决赛,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6支班级队伍激 烈角逐。 时隔一周,同一场地,镜头既可以对准保利尼、佩古拉、王欣瑜等明星球员,也愿见证稚嫩少年的每一 个冲刺、每一次射门。 2019年WTA年终总决赛,这一场地就曾让完美赛事公司创始人、前WTA董事会成员马库斯印象深 刻:"赛事组委会在很短时间内就搭建了一座高标准的场馆,还有一座能容纳600人的餐厅,这是许多欧 洲国家没法做到的。" 顶级赛事与全民健身"一体双面",让深圳、让南山,这座长期以经济、科技实力闻名全球的城市及城 区,显出了更包容、多元、开放的文化面孔。 赛事"名"城 在全球视野下,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不仅由其经济与科技等"硬实力"定义,更取决于其文化繁荣所彰 显的"软实力"。 这也是为何,伦敦、洛杉矶、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都拥有英超、美网、纽约马拉松等品牌体育赛事。 "所有的世界名城,几乎都是世界体育名城;而所有的世界体育名城,都是体育赛事名城 ...
【省体育局】聚能美好生活 促进融合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9-19 06:57
博览会概况与规模 - 2025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主题为“体育聚能美好生活” [1] - 博览会为31个省(区、市)的体育部门及500余家企业搭建了展示平台 [1] - 活动旨在促进体育文化旅游融合,激活体育消费潜力 [1] 科技赋能与体育智能制造 - 博览会现场展示了机器人拳击表演,凸显科技感 [2] - 作为主宾省的山东设置了1200平方米展厅,展示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科技 [2] - 中国体育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展示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智能远程交互控制全自动造雪机、登山助力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2] - 泰山文化旅游集团的登山助力机器人总重不超过3公斤,通过传感器和AI识别用户动作并提供个性化助力 [2] - 云南展区通过虚拟骑行技术让体验者“云”游昆明滇池、怒江大峡谷等景点,促进体旅融合 [3]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发布《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4] - 户外运动体旅融合项目成为博览会各展区主角 [5] - 四川、重庆展区集中展示26项“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建设成果及18条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5] - 四川推出的“江湖峨眉游侠之旅”武术旅游线路已吸引外来游客超50万人次 [5] - 新疆乌苏市生态画廊体育旅游线路入选2025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介项目,线路融合了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与自然景观 [5]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案例:陕西 - 陕西西咸新区户外运动线路入选2025年国庆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西安马拉松赛等3个项目入选2025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6] - 陕西展区以“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为主题,由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布展,设置精品赛事、文创、体旅融合等板块 [6] - 陕西省体育局将持续实施体育经济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冰雪经济,并拓展产业链,抓好市场培育和招商引资 [6][7]
深圳科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在光明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9-15 18:10
核心观点 - 深圳市政府联合多家企业启动科技体育产业战略合作 设立全国首只科技体育产业基金并推出创新金融产品 推动体育产业与科技融合 加速高质量发展 [1][3][4]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要求构建多元化专业化体育金融服务体系 [3]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为地方体育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5] 产业基金与金融产品 - 深担集团 青岛英派斯 市体产集团 光明科发集团联合设立全国首只科技体育产业基金 规模1亿元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 高端运动装备 元宇宙与虚拟赛事 数字文化等领域 [3] - 推出"体产跨越贷"金融产品 通过征信+担保及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 支持无银行贷款的体育小微企业 降低融资成本 [4] - 推出全国首只体产知识产权ABS产品 企业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融资额度 助力科技型体育企业知产变资产 [4]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深圳市体育产业总产出2024年突破2000亿元 年均增速达20% [5] - 深圳市18家企业入选2024年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量占全省60% [5] 企业动态与战略布局 - 泰山体育服务近2000次海内外大赛包括8届奥运会 其奥运战车将用于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 [7] - 泰山体育2007年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 攻克体育智能芯片卡脖子难题 研发出体育界唯一中国芯 [7] - 青岛英派斯将借助深圳人才资本及科技创新环境优势 深化在深圳布局与发展 [8] - 曜为资本计划在深圳引进培育国际顶级赛事包括马术户外极限运动网球篮球等领域 明年在光明区举办中国马术巡回赛 [6] 科技与教育合作 - 香港理工大学成立体育科学研究院 开设多层次体育科技与管理课程 与深圳及大湾区科研力量对接 推动体育科技创新 [6] - 深圳作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深化体育+科技融合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7]
2025服贸会|专访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周玲:未来北京将重点发展国际顶级赛事、机器人赛事、虚拟体育赛事三类赛事
北京商报· 2025-09-13 13:03
2025年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 - 专题展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市首钢园举行 主题为"赛事经济 链动全球" 设置12号馆和14号馆两大展馆 [2] - 组展思路围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31号文《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计 旨在促进北京体育服务贸易发展 [3] - 突出"强赛事"亮点 展区有丰富赛事展演与互动体验活动 同期配套赛事举行及国际顶级赛事集中发布 例如首次进京的GT赛车世界挑战赛亚洲杯年度收官战于10月17日至19日在亦庄举行 [3] - 突出"科技感"亮点 展馆集中展示体育科技应用场景 多项前沿技术亮相 例如14号馆展出的"Smartshot"系统可实时捕捉挥拍动作和球速轨迹 提供专业数据分析 [3] 体育产业合作签约成果 - 69个体育服务项目已完成签约 签约项目和金额再创新高 [4] - 服贸会前三天又有近30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签约 [4] - 例如一家冰雪新材料企业参展三天内接待数千名观众和数百名参展商 目前已与9家国内龙头企业和1家南非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4] 国际赛事名城建设优势 - 拥有世界一流场馆资源 培育大量赛事相关专业人才 产业基础厚实 体育旅游、版权运营、赛事赞助等服务门类齐全 仅赛事相关企业就有2000余家 [6] - 具备超强全球体育资源汇聚能力 服贸会每年吸引上百个国家体育机构对接 今年有英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400多个企业线上线下参展 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达24家 [6] 赛事体系构建规划 - 重点构建三类赛事体系:国际顶级赛事(如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短池游泳世锦赛、田径世锦赛等) 机器人赛事(如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虚拟体育赛事(如全国首届虚拟体育公开赛) [6] - 2024年已发布198项"双奥100"精品赛事 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 [6] - 重点引入新兴赛事(如小轮车、匹克球、攀岩等潮流运动) 持续推进有北京特色的群众性赛事(如北京马拉松、北京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 [7] 体育消费增长数据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 较2023年同期3834.9元增加495.8元 增长12.9% [8] - 其中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4572.8元 同比增长12% 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 同比增长21.2% [8]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945.4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 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 [8] 赛事经济延伸策略 - 通过构建完善赛事体系 增加场馆赛事举办强度 提升场馆使用率 充分发挥"双奥"场馆资源价值 [8] - 重点深化"赛事+"融合:北京马拉松与天坛文化、北京老字号餐饮等跨界联动 科技赋能赛事(如8K转播、AI赛事分析) 延伸智能装备、赛事数据服务等产业链 [8] - 联动商业体打造"赛事消费圈" 将赛事"瞬间热度"转化为商场商圈"持续客流" [8] - 持续推进"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商业""赛事+科技"融合 相关项目正在筹备中 [9]
体育科技上下突围 “AI私教”时代还有多远?
证券时报· 2025-09-13 02:54
智慧体育技术发展 - 基于AI视觉算法和双摄像头硬件配置的智慧球场解决方案可实时采集运动数据 包括平均球速49.5km/h 最高速度60km/h 正反手击球分析等技术指标 [1] - 系统通过AI算法自动生成视频画面分析和编辑 识别动作轨迹和击球点等专业数据 实现高效击球占比100%的精准复盘 [1] - 相比专业赛事使用的6颗以上摄像头方案 双摄像头设计显著降低设备成本和计算成本 使技术可面向大众体育市场 [2] 技术应用与突破 - 中国体育科技企业已实现"中国鹰眼"技术突破 该技术服务于WTT世界乒联和斯诺克等国际赛事 [3] - 足球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及虚拟越位线技术获得国际足联官方认证 达到国际水准 [3] - 技术覆盖专业判罚 科学训练和赛事转播等领域 具备为亚洲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的能力 [4] 市场拓展战略 - 企业采取分阶段市场拓展策略 优先从亚洲国家和地区职业联赛切入 逐步推进仲裁系统保障服务 [4] - 未来计划通过提升运营能力和国际品牌影响力 进军欧洲五大联赛市场(英超 意甲 西甲 德甲 法甲) [4]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国家政策扶持和科技研发持续投入推动体育科技产业化升级 [5] - 国内全产业链优势提供丰富多样的硬件制造商 加速技术向具体产品服务转化 [5] 行业价值创造 - AI技术实现体育消费平权 使普通爱好者能获得运动员级别数据分析服务 [2][3] - 智慧赛场提供便捷个性化服务 显著提升运动项目训练效果和参与体验 [2] - 技术终极形态是打造人人可用的智能健身私教 未来可能以机器人形式呈现 [3]
近2000家企业齐聚服贸会 多款新品首发亮相
消费日报网· 2025-09-11 12:22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举行 涵盖教育服务 体育服务 文旅服务三大专题展区[1] -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其中2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主题展设展 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2] -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近50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 113家企业将发布198项新产品和新成果 包括109项新品首发和36项权威发布[2] 教育服务专题 - 教育服务专题展区共有55家境内外知名机构及龙头企业参展 聚焦AI教育+ 双向留学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3] - 北京市教委展示"京娃"系列智能体 包括整合体育 美育 营养膳食等数据资源的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化发展模型"京小健"和多功能智能体"京小壮"[3] - 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AI教辅支持系统 实现PC端+APP端+硬件终端多端联动 根据学生学习节奏匹配教学资源[3] - 猿力科技 北师大等机构带来全学段AI课程资源包 其中猿力科技"智慧大脑"系统首次公开 可支撑200万名学生常态化学习[4] 体育服务专题 - 体育服务专题展览总面积达7650平方米 设有体育赛事服务 体育科技服务 户外与冰雪服务等五大展区[5] - 吸引60余家企业线下 350余家企业线上参展 40余个国际机构参与 覆盖10余个国家 包括24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6] - 咪咕文化展示NBA元宇宙数智空间和智能陪练系统 瑞盖科技演示多运动目标识别追踪的"中国鹰眼"系统 已服务于WTT 斯诺克等国际赛事[7] - 凝基新材展示首创的永不融化凝胶冰雪新材料 解决人造冰雪易融化 能耗高痛点 TEAM CHINA展示国家队赛事商业开发成果[7] - 设置50余场互动活动包括电竞赛车 机器人运动展演 低空飞行模拟器等 数位国家运动员将到访[7] 文旅服务专题 - 文旅服务专题展区吸引425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83家世界500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及首旅集团 携程 泡泡玛特等优势企业[8] - 展区面积超过1.11万平方米 位于首钢园9号馆和11号棚 三大亮点为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 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文商旅体高品质服务[10] - 京东方中联超清展示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 实现剧场演出跨地域高清同步 中影年年展示3D AI交互数字人[10] - 北京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展出13大类506款文创产品 其中20余款首次亮相 包括颐和园联名冰箱贴 北京动物园AI毛绒玩具等[11] - 发布大运河主题文创IP"河喜"和"水运儿" 开发出毛绒公仔 文创摆件等十余种周边产品 首旅集团展示全链条企业矩阵[11] 行业趋势 - 教育领域突出科技赋能 通过AI教辅系统 智能体模型和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推动个性化学习发展[3][4] - 体育科技呈现国际化与本土创新结合 元宇宙技术 智能追踪系统和新型材料为体育产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5][7] - 文旅产业强调文化科技融合 通过8K超高清分发 数字人交互和文创IP开发提升文化传播与消费体验[10][11]
体育产业2030年总规模将超7万亿
北京商报· 2025-09-05 09:14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 明确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培育世界级体育企业和赛事[1] 体育产业目标规模 - 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1] - 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1]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开展赛事评级引导规范发展[2] - 提高职业赛事水平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2] - 支持赛事纳入奥运会积分赛体系 加强国际赛事统筹指导[2]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项目[2] - 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推出一批户外运动精品线路[2] - 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消费[2] -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实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3] - 支持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3] 体育用品发展 - 加大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 研发竞技/训练/测试/康复装备器材[3] - 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创新研发中心[3] - 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加大体育用品标准供给力度[3] - 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 支持体育用品列为中国消费名品[3] - 推动提升产品质量 打造国货"潮牌""潮品"[3] - 支持开设体育用品首店 举办首发首秀活动[3]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培育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消费新模式[4] - 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4] - 围绕全民健身日/春节/国庆等时间节点举办消费季/月/周活动[4] - 鼓励体育企业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联动投向体育消费[4] - 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4] - 鼓励工会使用会费支持职工体育健身或观赛[4] - 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4] - 各地可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优惠[4] - 有条件的地区可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4] 体育企业支持政策 - 加快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7] - 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 开展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7] - 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 引导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7] -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8] -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8] - 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8] -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降低综合融资成本[8] 产业融合发展 - 深化商旅文体健联动 促进赛展节游一体开展[7] - 推动体医融合 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7] - 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农林/交通/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7] - 创新行业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 延伸产业链条[7] - 推出一批"体育+"融合发展典型案例[7] 数字化发展 - 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7] - 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水平 支持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7] - 加快体育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7] - 完善体育领域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等规则[7] 消费保障措施 - 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8] - 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8] - 实施体育赛事门票实名制管理 打击倒卖门票等违法行为[8] 配套政策规划 - 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将发布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5] - 多部门分工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