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溯源、直采、冷链:永辉供应链升级护航“冬日火锅经济”
证券时报网· 2025-11-21 22:23
11月21日,永辉超市(601933)在天津SM滨海城市广场店启动"有料火锅局暖冬好肉盛宴"主题活动, 现场汇聚近五十款全品类火锅食材,工作人员现场讲解食材特点与烹饪技巧,增设免费试吃台,提供现 切现涮的新鲜肉品。 永辉建立了全程可控的冷链体系。牛羊肉产品在恒温冷链下运输,并实时监控温湿度;冰鲜产品更可实 现"当日屠宰、次日到店",最大限度锁留新鲜风味。 目前,"有料火锅局"活动已在全国永辉门店同步上线,永辉线上超市APP也配合推出"小雪寻味"专题, 全面覆盖线上线下(300959)消费场景。依托可溯源的产品品质、丰富的食材矩阵,累计带动火锅核心 品类销售超3亿元。 "我们的核心在于提升商品品质,让消费'好而不贵'。"永辉超市商品中心生鲜负责人柯志一介绍,"通过 源头直采、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管理,与供应商协同实现'双向降本'。最终将优化出的成本优势,直接 回馈给消费者。" 牛羊肉类商品成为本季滋补食材的销售主力,10月销售同比增长超50%。 据介绍,"食安云网"系统可以便捷查询产品溯源信息。此外,全国范围内的调改门店还提供了免费加 工、烹饪指导与食材搭配建议等增值服务。 永辉超市方面介绍,在选品与品控上均设立 ...
永辉超市(601933):永辉超市2025Q3季报点评:调改进入精细化纵深阶段
长江证券· 2025-11-13 07:3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永辉超市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24.9亿元,同比下滑25.5%,归母净亏损为4.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5亿元 [2][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收入424.3亿元,同比下滑22.2%,累计归母净亏损为7.1亿元 [2][4] - 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9.8%,同比增加0.65个百分点 [10] - 第三季度销售、管理、财务、研发四项期间费用合计同比下降18% [10] 门店调改与经营质量 - 公司持续推进门店调改,三季度末总店数为450家,净减少102家,其中调改店为222家,净增加98家,调改店数占比已接近一半 [10] - 公司集中资源提升存量店经营质量,改革成效显现,前三季度累计同店已恢复正增长 [10] 供应链与商品力提升 - 公司持续推进供应链升级,精简供应商体系,供应商淘汰率达40.4% [10] - 依托源头直采模式,水产梭子蟹第三季度销售额达4453万元,同比增长195% [10] - “永辉 717 好吃节”新推现制小龙虾,第三季度销售额达5922万元 [10] - 公司发布“永辉定制”与自有品牌“品质永辉”两大系列,截至报告披露日已上架9支自有品牌商品 [10] - 公司目标在三年内锁定200个核心战略伙伴,打造100个亿元级大单品 [10] 盈利预测与投资逻辑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有望实现-0.11元、0.06元、0.17元 [10] - 投资建议认为,公司践行品质零售路线,在管理层、供应链、门店等方面围绕商品力和服务力构筑长期竞争力 [10] - 伴随调改店逐步进入纵深运营阶段,若收入端企稳回升,叠加盈利能力恢复,有望释放利润弹性 [10]
动作迅猛!电商巨头争相转战线下开店
证券时报· 2025-11-11 08:12
电商平台线下扩张态势 - 京东MALL在2025年9月单月于南宁、厦门、深圳、香港开设或签约4家门店,截至2025年9月全国门店总数达26家,重点布局一线及核心省会城市 [3] - 天猫优品全国数字化门店数量超过1.4万家,其战略从农村包围城市转向2023年加速布局一二线城市大店 [1][3] - 京东MALL采用全自营模式,单店商品超过20万种,并设有电竞游戏区等八大主题体验区 [4] 线下扩张的驱动因素 - 电商渗透率从2023年的27.6%回落至2024年的26.8%,2025年1月至9月进一步停滞在25.0%,线上流量进入瓶颈期 [6]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注入,补贴品类从8类扩展至12类,数码产品首次纳入中央补贴范围 [6] - 三线及以下城市承载全国七成人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超城镇居民,全国33亿台家电保有量带来的换新需求成为市场核心增长动力 [6] 零售行业趋势转变 - 零售重要议题从“如何从线上拿到更多流量”转向“如何离消费者更近”,速度、确定性和便利性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8] - 家电市场进入用户竞争时代,线上渠道优势在于便捷性和价格透明,线下渠道胜在体验感和即时服务,两者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7] - 未来竞争焦点是服务消费质量提升、线下体验再造和无形价值创造,实体商业向服务平台、社交空间与生活方式容器转型 [11] 差异化战略与供应链优化 - 京东MALL采用“工厂直采、大单包销”模式,跳过中间代理商以降低流通成本并保障价格竞争力 [10] - 天猫优品通过“图谋共算”、“商家仓履约专项提升”等项目加强供应链能力,并针对手机数码等新品类建立供应链类目运营链路 [10] - 线下门店规模化布局增强平台与品牌方的议价能力,推动品牌方推出定制化产品,形成良性循环 [11] 数字化与核心竞争力构建 - 数字化将成为线下门店核心竞争力,电商巨头将打通线上线下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实现精准营销 [11] - 借助AI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库存动态调配和智能补货,并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导购员提升服务专业性 [11]
动作迅猛!电商巨头争相转战线下开店
证券时报· 2025-11-11 07:50
文章核心观点 - 电商巨头京东和天猫正通过加速线下门店布局(京东MALL和天猫优品),以“线上+线下”全域融合模式重塑家电零售市场格局 [1] - 线上流量瓶颈、以旧换新政策驱动、下沉市场潜力及消费者对体验和即时性的需求提升是推动此轮线下攻势的关键因素 [6][8] - 为避免重蹈传统家电连锁企业覆辙,电商平台致力于通过供应链升级(工厂直采、大单包销)和数字化运营来提升竞争力和消费者体验 [10] 线下布局:两种路径,同样迅猛 - 天猫优品采用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前身为2014年农村淘宝项目,截至2025年3月全国门店数量已达1.4万家 [3] - 京东MALL从核心城市起步,首家门店于2021年9月在西安开业,截至2025年9月全国开设26家门店,2025年9月单月即在南宁、厦门、深圳、香港开设或签约4家新店 [3] - 京东MALL采用全自营模式,单店商品超20万种,并设有电竞游戏区等八大主题体验区 [4] - 天猫优品通过“三年只换不修”等特色服务政策吸引消费者,其门店商品由电器厂家直供,价格与线上一致 [2][3] 多因素倒逼平台发力线下 - 电商渗透率从2023年的27.6%回落至2024年的26.8%,2025年1-9月进一步停滞在25.0%,线上流量进入瓶颈期 [6]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升级,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注入,补贴品类从8类扩展至12类,线下门店成为政策落地的核心枢纽 [6] - 三线及以下城市承载全国七成人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超城镇居民,全国33亿台家电保有量带来的换新需求成为市场增长核心动力 [6] - 消费者购物习惯变化,从关注“能买到”转向更在意“能马上买到”,速度、确定性和便利性成为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 [8] 破局之路:锚定供应链与数字化 - 传统家电连锁企业如国美零售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2.97亿元,全国门店剩22家;苏宁易购同期营收258.9亿元,门店总数932家,均距巅峰期大幅减少 [10] - 京东MALL采用“工厂直采、大单包销”模式,跳过中间代理商以降低流通成本并保障价格竞争力 [10] - 天猫优品通过“图谋共算”、“商家仓履约专项提升”等项目加强供应链能力,并针对新品类建立供应链类目运营链路 [10] - 数字化成为线下门店核心竞争力,平台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数据、利用AI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及赋能导购员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专业性 [10]
从流量争夺到全域融合电商巨头争相转战线下开店
证券时报· 2025-11-11 02:32
文章核心观点 - 电商平台巨头京东和天猫正通过迅猛的线下门店扩张,以“线上+线下”全域融合模式重塑家电零售市场格局 [1] - 线上流量红利消退及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是驱动平台发力线下的核心因素,线下门店在体验和承接政策方面具有优势 [4] - 为避免重蹈传统家电连锁企业覆辙,电商巨头通过供应链升级与数字化赋能作为破局关键,竞争焦点转向服务质量与体验 [7][8][9] 线下布局路径 - 天猫优品采用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前身为2014年农村淘宝项目,截至今年3月全国门店数量已达1.4万家 [2] - 京东MALL从核心城市起步,首家门店于2021年9月在西安开业,截至2025年9月已在全国开设26家门店,仅今年9月就在南宁、厦门、深圳、香港4城有新店开业或签约 [2] - 京东MALL采用全自营模式,单店商品超20万种,并设有八大主题体验区 [3] 驱动线下扩张的因素 - 线上流量进入瓶颈期,2024年电商渗透率从2023年的27.6%回落至26.8%,2025年1月至9月更停滞在25.0% [4]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升级,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注入,补贴品类从8类扩展至12类 [4] - 下沉市场和存量换新市场潜力巨大,三线及以下城市承载全国七成人口,全国33亿台家电保有量带来换新需求 [4] - 消费者购物习惯变化,从关注“能买到”转向“能马上买到”,速度、确定性和便利性成为关键决策因素 [6] 避免重蹈覆辙的破局策略 - 京东MALL采用“工厂直采、大单包销”模式,跳过中间代理商以降低流通成本 [8] - 天猫优品致力于精细化运营和供应链能力提升,通过专项项目提高业务效率 [8] - 数字化成为核心竞争力,平台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智能补货及优化服务效率 [8] - 未来零售竞争焦点转向服务消费质量提升、线下体验再造和无形价值的创造 [9] 行业格局变化 - 传统家电连锁企业遭遇困境,国美零售上半年营收仅有2.97亿元,全国门店仅剩22家;苏宁易购上半年营收258.9亿元,门店总数932家,均距巅峰期大幅减少 [7]
参展商“提速”供应链
经济观察网· 2025-11-09 08:51
公司战略与采购动态 - 生鲜即时零售平台叮咚买菜在进博会上派出100多名买手寻找有市场潜力的商品,并与供应商对接及安排海外工厂实地调研 [1] - 公司与澳大利亚品牌Bulla签订直采协议,约定明年采购至少500万元人民币的乳制品 [1] - 公司与新西兰、东南亚合作伙伴商定,未来将引进更多新西兰牛肉、冻榴莲及多种特色水果 [1] - 公司持续加大对进口商品的专项开发力度,过去一年平台上澳洲进口商品总销量同比增长近50% [1] - 公司规划未来一年将澳洲商品的定制率提升至20%以上,涉及乳品酒饮、休闲零食、肉制品、水产等品类 [2] 供应链能力建设 - 公司将进口生鲜产品快速保鲜地送达消费者餐桌视为对平台供应链能力的考验,并致力于搭建全球供应链体系 [1] - 公司尝试在海外建立自营产地仓和工厂以优化供应链,例如在马来西亚与头部榴莲种植基地签署直采合约,并在彭亨州劳勿县建立自营产地仓 [1] - 自建仓库和工厂可使平台更多参与供应链环节以把控品质,并能缩短链路环节和时间 [1] - 公司与澳洲当地酒厂合作定制平台专款商品,通过平台大数据帮助品牌商直观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定制更符合中国市场的商品 [2] 行业供应链优化案例 - 宝洁公司提出与合作伙伴共享仓储资源的升级思路,以解决下沉市场覆盖和降低物流成本问题 [2] - 公司计划在2025年与广西分销商进行区域供应链整合试点,将库存前置至分销商仓库,通过物流资源整合去掉中间环节并打通数据壁垒 [3] - 供应链优化项目将供应链路从五道流程简化为三道流程,具体为原材料至供应商仓库、运输至宝洁工厂生产加工、成品根据订单进入终端仓库 [2][3] - 供应链优化后,分销商物流成本和宝洁运输成本每年能节约百万元以上,履约时间缩短70%,库存周转效率提升50% [4] - 该供应链优化项目已试点实行半年,公司计划到明年中完成全国范围内的链路整合,届时宝洁仓库扩展范围将是如今的3倍左右,提高对下沉市场的响应速度 [4] - 供应链优化的驱动因素包括满足四、五线城市年轻人对新品和新鲜生产日期的需求,以触达更深更广泛的人群 [5]
苏州新消费产业创新大会举行
苏州日报· 2025-11-09 07:31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苏州新消费产业创新大会暨新消费优品供销加盟展于11月8日举行,为期两天 [1] - 大会汇聚行业专家、品牌及投资机构代表,进行高端对话、展览展示和商贸对接 [1] - 大会由全国供销合作社日用品采购平台、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与苏州市连锁经营商会联合主办 [1] 核心议题与论坛 - 大会期间举行3大平行论坛,分别围绕“消费数智化与供应链升级”、“品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与健康消费”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1] 商贸成果与平台价值 - 大会搭建“专业交流+展览展示+民生消费”融合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1] - 大会期间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近百项,涵盖供应链合作、品牌加盟、技术赋能等多个领域 [1] - 参展商太湖雪线下渠道营销负责人表示收获颇丰,与多家B端客户进行交流 [1] 展览规模与展品 - 展区面积达6000平方米,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1] - 数百家摊位展出上万种商品,包括苏州本地品牌如太湖雪丝绸、李良济健康产品、周市太和爊鸭,以及全国各地的洛川苹果、山东黄金糕、福鼎白茶等 [1]
深度 |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四十不惑”:从马路市场到全球枢纽
南方农村报· 2025-11-05 23:12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自1978年起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自发萌芽(1978-1984)、快速发展(1985-1990)、过热发展(1991-1995)、规范发展(1996-2001)、功能提升(2002-2008)、集团化发展(2009-2015)和供应链发展(2016至今)[18][19][20] - 1984年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建立被视为行业划时代的转折点,标志着行业开始迅速起步[22][23][24] - 市场数量在1995年超过1万家,但存在布局失衡问题,单体平均成交额从1986年的300多万元跃升至1998年的近7000万元[28][29][30] - 截至2025年,全国已建设超过250个公益性批发市场和5000多个零售市场,覆盖全国、业态多样的市场网络已形成[38][39] 市场规模与成就 - 北京新发地市场2024年总交易量达1580万吨,交易额达1306亿元[2][3] - 全国亿元以上交易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1249家[10] - 全国农产品流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0.46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7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其中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物流占据近七成份额[56] - 北京新发地市场2025年日均蔬菜交易量达2.5万吨,水果日供应量1.5万吨[67][68] 行业核心作用 - 行业在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方面对农业生产端产生革命性影响,例如广东湛江霞山水产市场推动对虾标准化养殖场比例从约20%在两年内提高到超过80%[44][47][48] - 行业构建了全国大流通体系,形成南菜北运、西果东输的跨区域供应链,例如广西2014年冬春蔬菜外运量达1000万吨,占三个试点省区总外运量的60%[49][50][55] -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蓄水池”作用,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新发地市场累计配送团购蔬菜近780万单、59000吨,2022年11月武汉市两大主要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达8865.2吨,环比上涨3.93%,同比大幅增长28.68%[59][60][61] 当前挑战 - 存在重复建设问题,部分地区市场布局不合理导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74][75][76] - 监管环节存在重复检测问题,特别是对进口肉类、水产品等实施批批检测,推高了经营成本[77][78][79] - 市场用地按商业而非工业标准征税,直接推高运营成本,增加企业资金压力[83][84]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未来将向供应链孵化中心、数字化平台和国际集散枢纽三大方向“升维”发展[13][92][93] - 数字化转型是核心竞争力,例如青岛西海岸市场利用5G直播平台实现年带货900万元,政策目标到2025年冷链流通率提升至30%以上[100][103][104][105] - 国际化发展旨在提升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的话语权,坚持“两个市场一个标准”的理念,使中国成为国际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节点[107][108][109] - 具体项目如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中央大厨房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9.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实现年交易和加工配送农产品超百万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5000多万居民[95][96][97][98]
洪兴股份:前三季度营收增长6.13% 战略升级筑牢发展根基
中证网· 2025-10-30 21:35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9亿元 同比增长6.13% [1] - 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1.99万元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4.06亿元 同比增长2.39% [1] - 期末合同负债达2.66亿元 较年初大幅增长88.04% [2] 战略举措与成效 - 平台化整合产业链协同显效 深化布局以联动上下游伙伴优化资源配置与业务协同 [2] - 数字化转型带动生产效率再升级 进一步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并优化成本结构 [2] - 供应链升级项目渐出成效 核心供应链设施逐步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2] 增长前景与竞争力 - 预收货款规模显著提升 反映市场对公司产品认可 为后续营收提供充足释放空间 [2] - 战略落地成效初显 为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在行业调整期保持增长态势 [1][2] - 通过深化数字化建设和完善供应链网络 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以把握行业复苏机遇 [2]
可口可乐加码在华投资,西部中原沿海布局升级
第一财经· 2025-10-17 11:10
供应链扩张与产能提升 - 2025年秋季公司在陕西与河南的两大新厂建成投产,大湾区智能绿色生产基地完成主体封顶 [1] - 近三年公司已对五个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投资,涵盖工厂建设、产能扩容以及智能改造 [1] - 河南新厂年产能预计突破100万吨,可服务中原地区近一亿消费者 [7] - 陕西新厂规划7条饮料生产线和1条糖浆生产线,以提升西部市场供给能力与服务效率 [7]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陕西新厂配备多条数字化生产线,以智能供应链中台系统为工业大脑,深度融合AI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调度 [4] - 数智化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灵活应对新品上市与旺季需求波动 [4]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 河南新厂以LEED金级认证为指引,集成30多项节能减碳举措 [4] - 工厂的智慧热水中心可减少蒸汽用量60%以上,并利用光伏发电提供清洁能源 [4] - 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制造方案和管理经验将推广至全国其他生产基地 [4] 市场战略与本土承诺 - 公司持续投入中国市场,联动中粮和太古两大装瓶合作伙伴强化区域供应链网络 [1] - 通过贴近消费市场的区域供应链枢纽,增强全国网络的敏捷性与韧性 [7]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区贡献 - 公司依托覆盖全国的供应链网络,在灾害期间启动净水24小时应急响应行动 [9]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累计启动442次应急响应,调配2815万瓶饮用水,覆盖326.6万余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