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智能化

搜索文档
无人农机普及重塑农民价值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无人农机行业发展趋势 - 无人农机装备快速应用于农业 包括无人驾驶拖拉机 无人插秧机 无人驾驶收割机 植保无人机和农业无人车等[1] - 农村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青年劳动力流失问题严峻[2] - 无人农机具备连续作业能力 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作业质量 在抢抓农时 应对极端天气等方面表现卓越 有效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2] - 无人农机作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实现精准播种 变量施肥和按需施药 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 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只需一位农民利用无人农机作业就可以轻松管理几百亩至几千亩农场 极大降低对人工依赖[2] - 无人农机作为移动农业数据采集器 持续采集作物长势 土壤墒情 病虫害情况等田间数据 为农场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 - 农民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确定哪块地需要浇水 哪块田需要施肥 哪块地出现病虫害 实现最大化利用资源 提高粮食产量[3] - 农民能利用大数据和AI模型提前预测产量 分析市场行情 评估气候风险[3] 农业从业人员转型 - 农民转型成为技术员 农田数据分析师 现代农业管理者乃至整个农业价值链提升者[1] - 未来农民是融合多种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懂得使用软件为无人农机设定作业路径 施肥量 播种密度等参数[3] - 农民会操作智能设备实时查看作业进度 设备状态 油耗电量等信息 及时处理系统报警或异常情况[3] - 农民具备智能农机基本故障诊断能力 进行简单现场维修或更换零件以减少停机时间[3] 农业产业链变革 - 无人农机应用催生农业产业链新分工与新岗位 创造新型就业形态[4] - 农村地区涌现无人农机技术员 精准灌溉专家 农田数据分析师 智能设备维护技师等全新职业[4] - 新岗位吸纳从传统耕作中释放的劳动力 吸引大量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返乡创业[4] - 农村出现专门为周边农场提供智能农机服务的创业团队 成员多是大学毕业年轻人[4] 行业技术升级影响 - 无人农机代替人力作业将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1] - 技术回流现象正在改变农村人口结构和创新生态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4] - 农业正在升级 人的角色也在升华 农民角色不是被替代而是被升华[4] - 没有消除农民存在价值而是重塑这种价值 没有削减农业工作总量而是重塑工作形态与内涵[1][4]
让传统农业展现智慧新图景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09
农业智能化发展 - 广东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 实现"不靠天吃饭"模式 [1] - 智能灌溉系统较传统人工灌溉效率提升超5倍 大幅提升作物成活率 [1] - LED夜间补光技术使火龙果每年多结4批果 亩产增加4000斤 [1] 电力赋能农业案例 - 汕尾海丰县500亩咖啡种植采用智能灌溉系统 精准控制水肥应对气候敏感性 [1] - 湛江遂溪县4000亩火龙果基地使用59万盏LED补光灯 年产果9万吨 年产值超4.8亿元 [1] - 清远阳山县构建清远鸡全产业链 孵化机恒温控制 冷链车间24小时恒温系统 [2] 电力基础设施投入 - 湛江遂溪供电局计划投入专项资金5684万元 实施44个大修项目 [2] - 通过后台大数据监测用电负荷 组建农业客户用电服务群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2] - 广东畜牧业6月用电量同比增长17.33% 电力支撑饲料加工 冷链物流等环节 [2]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杨柑镇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 带动近5000人就业创业 [1] - 清远鸡产业链涵盖种禽繁育 生态养殖 屠宰加工 冷链物流等多环节 [2]
华测导航:农机自动驾驶产品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步贡献业绩
巨潮资讯· 2025-08-11 10:17
精准农业业务 - 公司在精准农业领域业务布局逐渐全面,该业务上半年仍保持较快增长 [2] - 农机自动驾驶产品已远销海外数十个国家,深受国内外用户认可和信赖 [2] - 新推出"领航员NX612"系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产品,并丰富产品矩阵,包括智能喷雾系统、智能出水桩、农具导航等 [2] - 新产品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步贡献业绩,为精准农业未来业绩增长带来新动力 [2] - 公司从农机自动驾驶国产化起步,系统性识别出农业生产中"耕、种、管、收"全流程的智能化需求缺口 [2] - 采取渐进式投入模式,紧跟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节奏,已完成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等核心产品的上市推广 [2] 三维智能领域 - 在采购进口激光头阶段面临价格高昂、产品类型单一等问题,市场开拓难度高 [3] - 公司看到高精度定位数据从二维向三维转型升级过程中,客户对激光雷达等产品需求旺盛 [3] - 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并推出AU20、RS10、AA10、AA15等系列三维智能产品,取得良好市场推广效果 [3]
国内首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国产算力农业大模型
科技日报· 2025-08-10 12:23
农业大模型技术突破 - 首个基于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农业大模型九壤耘星发布,突破传统农业数据处理中数据分散、整合困难及分析效率低下的瓶颈 [1] - 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分析决策等先进方法,形成适用于果业、畜牧业、大田作物等六大应用模式 [1] - 核心能力在于深厚专业性与精准匹配,深度整合校内学术资源如硕博论文、教材及一线生产数据,提供基因片段解析等专业方案 [1] 实际应用与经济效益 - 与数万亩基地的实体农业企业深度合作,将工业化思维注入农业,拆解种植过程为百余个标准化节点,实现每亩成本精算至几毛钱的工业级管控 [2] - 已在陕西、山西、四川等七省试点应用,累计服务耕地超20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过亿元 [2] 未来发展方向 - 瞄准智能农业终极图景——人机自然交互,通过大模型实现农业机器人对人类指令的理解与精准执行 [2] - 当前大模型是通往人工智能的入口,农业智能化亟需机器理解人类指令的能力 [2]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田村一体向和美
河南日报· 2025-08-04 07:35
同时,香时庄村地处中原农谷核心区,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7月31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乡市的田野乡村、科研院所,感受其推进乡村全面振 兴的生动实践。 2022年起,我省系统构建中原农谷顶层设计框架,定下"一核三区"发展规划,并瞄准"一年打基础、三 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 作为中原农谷"两中心三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正进行着育种技术的变革, 现代农业"芯片"不断升级。在其表型鉴定与加速育种智能温室,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不同生长期的 小麦住上了"集体宿舍",不同隔间内,长势不一。 村外,高标准农田里,灌溉机器人、地埋伸缩式喷灌、浅埋式滴灌等多种智慧灌溉模式"水"力全开,让 玉米喝足生长用水;村内,农耕广场连廊上,锄头、犁、耙等传统农具展示留住人们的乡愁,唤醒农耕 文化记忆。 在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师寨镇香时庄村,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取得成效,当 地以"高标准农田+"的方式着力进行乡村建设,村里村外大变样。 "我们实施田村一体化发展,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体推进,走出了一条建 农田、 ...
从三张答卷看一座城市如何跃迁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现代农业发展 - 富锦市水稻种植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厘米级精准插秧 日作业量从30亩提升至45亩 [3] - 佳木斯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 6县市获评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 - 桦南县紫苏产业园全产业链模式带动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300% 2025年紫苏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4] - 桦川县"星火大米"应用溯源技术 全链13个环节数据可追溯 [4] - 2024年佳木斯粮食产量达233.58亿斤 同比增长2.2% 实现"二十一连丰" [4] 工业转型升级 - 佳木斯电机股份高压数字化车间年节约成本超120万元 生产效率提升20% [5] - 公司自主研制氦气压缩机组实现核反应堆"不停堆在线换料" 1-5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 [5] - 卫星产业吸引8家头部企业落地 总投资35.17亿元 13个项目含测控数传一体化系统等基础设施 [6] - 长征六号甲火箭涂装佳木斯标识 "佳木斯号"卫星组网 两届卫星大会促成19个项目合作 [6] - 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18年翻倍至442户 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 [6] 城市民生建设 - 沿江公园改造成为城市"会客厅" 2025年推进"七聚七提"40件民生实事 [7] - 新建9处口袋公园 完成排水/供热/燃气管网改造及充电桩建设 [7] - "三江红色物业"整治45个无物业小区 新增6393个公共泊位 [8][9] - 乡村治理方面 桦南县实现"小事不出村" 同江市通过直播解决农业用工难题 [9]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高科技农机驰骋希望田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30 07:27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6] - 全国农机保有量超2亿台(套)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近5000万人 [6] - 国产农机产品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 满足国内90%以上市场需求 [6][16] 无人农场技术应用 - 全国已有超1000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精准作业 [7][8] - 无人插秧机效率达6-7亩/小时 300亩稻田2台机器3天内可完成 较人工效率提升50倍 [7][9] -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60-90亩/小时 为人工10倍 施肥打药成本降低40% [9] 智能化农机技术突破 - 北斗导航+传感器技术实现农机厘米级定位精度 秧苗间距控制误差小于2厘米 [10] - 智能收割机自动统计作业面积并生成路径 农户可通过APP实时监控作业轨迹 [11][12] - 多维传感器棚架实时采集10余项气象数据 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环境参数 [12] 国产农机产业升级 - 浙江星莱和公司实现年产5万台插秧机+15万台发动机 日产能达100台高速插秧机 [13] - 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95% 转弯半径缩小30%适应复杂地形 [16] -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达2271家 头部企业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15] 农机出口市场拓展 - 2024年前2个月浙江省农机出口同比增长33.7% 75%生产企业涉及出口业务 [17] - 国产插秧机打破国外垄断 价格较进口机型下降40% 功能扩展至旋耕/撒肥等 [14] - 中国一拖自主研发丘陵山地拖拉机 整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6]
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开镰到“开机”,“黑科技”解锁夏收“密码”
新华社· 2025-06-19 20:16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2]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国产农机产品类型达4000多种 [3] - 自主6行打包采棉机量产后国内市场占有率近70% 填补高端采棉机国产化空白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北斗辅助驾驶 作业质量监测 触控操作终端等设备实现无人作业和定制路线收割 [3] - 9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 提升收麦速度和质量 [3] -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机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多地建设"无人农场" [4] 新能源与技术创新 - 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农机领域延伸 混合动力拖拉机受市场欢迎 [4] - 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带动种子 化肥 农药和农艺技术集成配套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4] - 一季度农业机械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4] 政策与产业规划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快国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5]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将农机装备补短板列为阶段性目标 [5] - 政策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 减少机收粮食损耗 [5] 未来发展方向 - 科技创新引领生产要素集聚 补短板强链条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6] - 农机装备市场前景广阔 需持续研发攻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4] - 传统农耕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6]
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建设生产运营体系,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收获共赢
环球时报· 2025-06-18 06:58
中哈农业技术合作 - 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博士生库万德克致力于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果蔬种植水平 其研究方向与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温室信息化改造技术高度契合 [2] - 中国设施农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全球领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通过智能调控温光水气实现高产高效生产 相关技术引起哈方兴趣 [2] - 哈萨克斯坦政府推动农业智能化 水肥一体机等中国设备有望成为两国技术交流重点 [3] 中哈粮油加工与订单农业 - 西安爱菊集团在哈建成油脂厂、面粉车间等设施 项目被列入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清单 创造当地就业并吸引人口迁移 [4] - 爱菊集团与当地签订150万亩订单农业协议 解决农户资金与销路问题 预付款模式助力春耕准备 [4] - 哈方生产的面粉、油料已进入中国市场 饲料和油粕产品供应中亚其他国家 [4] 中国与中亚棉花产业链合作 - 前5个月中国自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43.6亿元 同比增长26.9% 棉花是代表性合作领域 [5] - 中乌合作设立棉花科技示范区与联合实验室 结合当地资源与中国技术优势 [6] - 中塔建成棉纺全产业链 覆盖种植至成衣生产 中企提供灌溉设施和农机设备支持 [6] 农业科技多领域合作 - 中国农科院与中亚国家合作扩展至水稻、兽医、果树等领域 科研合作日益活跃 [7] - 畜牧业合作聚焦跨境动物疾病防治 联合实验室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7] - 农业投资需长期布局 合资经营模式有助于融入当地并规避法律风险 [7]
看,夏收里的科技范儿(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农业科技应用 - 冬小麦收获期自南向北推进 气象卫星 传感设备和智慧农机显著提升夏收效率 [1] - 安徽建成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与85个自动土壤水分站形成"空天地"监测网络 [1] - 河南邓州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预警+大模型监测"提前预判天气变化 优化收割调度 [1] 智能农机发展 - 山东滕州应用"5G+无人驾驶"技术农机 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 - 湖北荆门新型粮食烘干设备一周内完成350吨小麦烘干作业 解决农户晒粮难题 [1] - 各类先进农机为"三夏"生产提供智能 高效 精准的服务支持 [1] 数字化服务转型 - 农户通过手机可预约收割 烘干 仓储等全流程服务 实现种植科学化和田管智能化 [2] - 夏收模式从传统"抢收"转向"智收"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作业从容度 [2] - 科技应用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强化国家粮仓保障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