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
搜索文档
山东潍坊:农光互补“绿生金”
新华社· 2025-11-02 10:57
农光互补模式的经济效益 - 立刚养殖场通过棚顶光伏实现养殖纯收入70余万元与光伏发电收益400多万元[1] - 寒亭优然牧业利用牛舍屋顶光伏月均发电量达80万千瓦时,每月节约用电成本约40万元[2] - 昌乐县建成5个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近60兆瓦,每年光伏发电收入2800多万元[2] 农光互补项目的实施规模 - 立刚养殖场占地170多亩,拥有50栋养殖棚,安装装机规模10兆瓦分布式光伏设备[1] - 寒亭优然牧业利用总面积5.6万平方米牛舍屋顶,安装装机规模11兆瓦光伏电板[2] - 潍坊市截至8月底光伏装机总容量达1257.9万千瓦[3] 农光互补模式的协同效应 - 光伏板在鸭棚上方发电的同时实现棚下生态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模式[1][2] - 牛舍屋顶光伏板为奶牛遮阳降温,使牛舍温度保持在22至26摄氏度舒适区间[2] - 潍坊市结合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探索“光伏+养殖”“光伏+种植”模式[2] 地区资源与产业发展 - 潍坊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30千瓦时/平方米[2] - 光伏新能源发展有力助推当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3] - 农光互补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
驻奥克兰总领馆经商处考察塔图阿努伊光伏电站项目
商务部网站· 2025-11-01 00:40
项目概况 - 塔图阿努伊光伏电站项目由协合新能源新西兰分公司投资开发、正泰新能源新西兰分公司承建 [4] - 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1兆瓦(MWdc)[4] - 项目铺设1.8万块双面高效光伏组件 [4] - 项目采用平单轴跟踪支架以提升发电效益 [4] 项目进展与运营 - 项目正在施工中,驻奥克兰总领馆经商处听取了关于施工进度、安全管理、社会责任等情况汇报 [2] - 要求企业做好境外合规经营,推进项目优质高效履约 [2] - 项目投运后可满足约2500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4] - 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6万吨 [4] 项目意义与影响 - 项目是中资企业在新西兰推动农光互补发展的光伏电站成功实践 [4] - 项目成功实践土地复合利用 [4] - 项目助力当地绿色低碳发展 [2] - 项目为新西兰实现"2050净零排放"目标作出贡献 [4]
农业经济形势稳中向好(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7 07:00
农业整体生产形势 - 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2] - 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17825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 [2] - 猪牛羊禽肉产量7312万吨,同比增长3.8% [2] - 农业经济形势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2] 粮食生产情况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略减3.1亿斤,下降0.1% [3] - 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 [3] - 夏粮早稻合计增产3.7亿斤 [3] - 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3][4] - "十四五"时期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 [8] 畜牧业生产情况 - 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68万吨,同比增加128万吨,增长3% [4] - 生猪出栏52992万头,同比增加962万头,增长1.8% [4] - 三季度末生猪存栏43680万头,同比增加986万头,增长2.3% [4] - 前三季度牛肉产量550万吨,同比增加18万吨,增长3.3% [5] - 牛奶产量2921万吨,同比增加19万吨,增长0.7% [5] - 前三季度禽肉产量2053万吨,同比增加137万吨,增长7.2% [6] - 禽蛋产量2646万吨,同比增加4万吨,略增0.2% [6] 农产品市场价格 - 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3.6% [7] - 分季度看,一季度价格下降1.6%,二季度下降1.1%,三季度下降4.5% [7] - 粮食价格稳中略降,其中小麦价格下降2.5%,稻谷下降1.6%,玉米下降5.3% [7] - 生猪价格下降6.9%,活牛下降0.6%,活羊下降2.1% [7] - 部分品种出现回暖,活牛价格连续2个季度上涨,活羊价格在三季度由负转正,水果价格同比上涨1.1% [7] 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 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对11万亩盐碱地采用"光伏+种植"复合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2] - 形成一地多用的"农光互补"发展新格局,实现盐碱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EPC总承包的浙江泰顺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
新华财经· 2025-09-29 14:36
项目概况 -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浙江泰顺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于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1][3] - 项目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下辖4个乡镇 占地面积达201.2公顷[3] - 总装机容量150兆瓦 配套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 架空线路总长度65.65公里[3] 技术细节 - 项目采用620Wp单晶硅光伏组件 总计安装243,498块[3] - 采用"农光互补"创新模式 光伏板上方发电 板下种植红豆杉和三叶青等经济作物[3] - 通过立体开发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形成"一地两用"的复合收益模式[3] 经济效益 - 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预计达1.6亿千瓦时[3] - 项目将绿色发电与农业种植有机结合 为地方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3]
娄底冷水江:荒山蝶变换新装 “农光互补”喜丰收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11:25
项目概况与转型实践 - 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分公司在冷水江市锡矿山光伏电站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 展示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实践 [1] - 锡矿山光伏项目是娄底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光伏+生态修复+农业”模式实现绿色蝶变 [1][3][10] 生态修复与环境效益 - 项目将石漠化荒山改造为光伏电站 年发电量可达3亿千瓦时以上 并带动周边植被覆盖率提升30%以上 [3] - 光伏板吸收阳光后降低地表温度、减少蒸发量并增加地表含水量 显著改善局部小气候和植被恢复效果 [3] - 项目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 每年可节约标煤超3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以上 [9] 农光互补与经济效益 - 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模式 种植辣椒、西红柿、南瓜等耐阴作物 配备智能喷灌系统 [4][5] - 光伏板的遮挡改善了局部气候 利于作物生长 示范园每年可产出绿色农产品20余吨 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5][7] - 该模式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为周边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是生态与经济共享价值的体现 [4][7] 产业合作与未来规划 - 金竹山发电公司与锡矿山闪星锑业、冷水江钢铁公司签署虚拟电厂委托代理协议 将在能源优化调配、能效提升方面深化合作 [7] - 未来企业将推进“风光互补”模式 利用高山区域增加风电 打造湘中地区的“绿色明珠” [9]
实探中国最大沙漠治沙新模式 万亩流动沙丘变身“蓝板绿洲”
第一财经· 2025-09-18 17:22
项目概况 - 中广核洛浦万亩沙漠治理示范项目占地总面积达2.2万亩(相当于2054个标准足球场)[2] - 项目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 采用"荒漠化治理+农光互补"跨界融合创新模式[2][5] - 项目所在地和田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稳定在2470至3000小时之间 光热资源极为充沛[2] 种植结构 - 美洲狼尾草(复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为4027亩 耐旱植物种植面积达5830亩[2] - 防风林(含草方格)建设187亩 复播紫花苜蓿1800余亩[2] - 多样化种植区84亩 工程治沙187亩[2] 技术应用 - 引入国内自主研发"沙膜"技术 在沙地表面20厘米处施加植物纤维粘合剂使沙土保水保肥[4] - 使用特殊材料固沙 含高分子材料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4] - 光伏板具备防风治沙功能 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4] 发电能力 - 项目配备1MW(1000千瓦)自发自用光伏发电作为种植覆绿阶段电源补充[2] - 邻近的洛浦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总容量达50万千瓦 安装约104万块高效光伏组件[5] - 50万千瓦项目年均可提供清洁电能9.63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96万吨[6] 生态效益 - 项目预计每年新增约1000吨苜蓿等干草饲料 满足140头牛或1660只羊全年饲草需求[3]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51万吨[6] - 植被恢复使鸟类物种日益丰富 生态系统逐步修复[4][5] 建设挑战 - 项目建设期间遭遇沙尘暴天气18次 草苗补种20余次[3] - 面临夏季40多度高温 设备运输协调困难 施工地质松软导致打井塌陷等问题[3] - 塔克拉玛干沙漠85%以上沙丘处于流动状态 流动沙丘年移动速度达几米至几十米[3] 实施策略 - 施工前在周围敷设草方格和密目网作为防流沙屏障[6] - 与地方气象部门联动获取天气信息调整施工作业[6] - 首年选择适应高温干旱的狼尾草 收割后直接播种苜蓿利用根茎固沙遮阳[6]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沙地里“追风逐日”:从“金色沙海”到“绿色蓝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19:20
光伏治沙模式 - 光伏治沙采用板上发电 板下修复 板间种植模式 实现发电 农业增收 治沙三合一成效 [3] - 光伏板降低地表风速20%-30% 减少风蚀 稳定沙土 板下种植耐旱植物固定沙土 [3] - 项目区播种草籽使绿地成活率达90%以上 植被阻止沙化蔓延 改善生态环境 [3] 项目规模与效益 - 科右中旗与中广核签订300万千瓦风光一体化项目 包括140万千瓦风电和160万千瓦光伏 [5] - 一期建设30万千瓦光伏和20万千瓦风电 2024年完成治沙面积13.5万亩 [5] - 利用光伏板间闲置土地种植2万亩优质牧草 预计年产干草7000吨 为畜牧业提供牧草 [5] 生态保护措施 - 在电力线路铁塔安装迎鸟架 可供80对大型水鸟栖息繁殖 降低线路故障率 [7] - 加装绝缘子护罩和迎鸟架 解决鸟类排泄物导致的闪络 不影响鸟类栖息 [7] - 定期巡视鸟类栖息情况 分类分级制定措施 保障生态和谐共生 [7] 经济效益 - 光伏+帮扶模式使阳光变真金白银 芒来嘎查63户212人获征地补偿金610万元 人均2万多元 [5] - 牧民在光伏项目区务工 每年工作2-3个月 日薪300元 增加农闲收入 [5]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崇左阳光下的“绿色银行”:板上“生电” 板下“生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14:23
项目概况 - 广西崇左市江州镇板崇村3722亩农光互补五指毛桃基地通过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种植中药材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将荒坡石砾地转化为综合产值项目[1][2][3] - 项目采用"一地两用"模式 光伏板发电提供稳定收入 板下阴凉环境适宜五指毛桃生长 形成"板上生电 板下生金"的协同效应[3] 经济效益 - 五指毛桃按市价每吨6000元计算 亩产值达1.5万元 全面投产后3722亩基地总产值预计达5500万元[3] - 基地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展至5000亩 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3] - 深加工产品开发使五指毛桃价值提升 毛桃茶和养生汤包等产品推动身价翻番[8] 就业带动 - 基地提供常年固定岗位10余个 繁忙期用工需求超60人 主要雇佣当地村民[6] - 2023年上半年累计用工超1200人次 发放工钱18万元 显著提升村民收入水平[6] - 村民可实现家门口就业 日均工资150元含加班费及午餐福利 较外出务工更具吸引力[6] 技术支撑 - 农技人员定期开展土壤肥力监测、种苗培育和虫害防治指导 保障五指毛桃种植质量[7] - 试验田培育出根长达1.2米的优质五指毛桃 高药用价值提升产品溢价能力[6] - 光伏板创造温润小气候 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6]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 强化产业链协同[8] - 广西农发国林投资公司参与深加工产品开发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8] - 计划引进五指毛桃加工厂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和集体经济收入[7]
工业硅:关注上游复产进度,多晶硅:短期情绪降温,盘面回调对待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8-01 09: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关注工业硅上游复产进度;多晶硅短期情绪降温,盘面回调对待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跟踪 - 工业硅、多晶硅期货市场:Si2509收盘价8760元/吨,较T - 1跌525元/吨;PS2509收盘价49130元/吨,较T - 1跌5575元/吨 [2] - 基差:工业硅现货升贴水对标华东Si5530为+1175,多晶硅现货升贴水对标N型复投为 - 2630 [2] - 价格:华东地区通氧Si5530为9800元/吨,较T - 1跌200元/吨;多晶硅 - N型复投料为46500元/吨,较T - 5涨500元/吨 [2] - 利润:硅厂利润新疆新标553为 - 2536元/吨,较T - 1跌525元/吨;多晶硅企业利润为 - 17.6元/千克,较T - 1涨0.6元/千克 [2] - 库存:工业硅社会库存含仓单库存为54万吨,较T - 5增0.5万吨;多晶硅厂家库存为22.9万吨,较T - 5减1.4万吨 [2] - 原料成本:新疆硅矿石340元/吨,较T - 22跌10元/吨;石墨电极11920元/吨,较T - 5涨420元/吨 [2] - 光伏相关:硅片N型 - 182mm为1.2元/片,较T - 5涨0.1元/片;电池片TOPCon - M10为0.295元/瓦,较T - 1涨0.01元/瓦 [2] - 有机硅:DMC价格12400元/吨,较T - 5跌50元/吨;DMC企业利润 - 3元/吨,较T - 1涨58元/吨 [2] - 铝合金:ADC12价格20100元/吨,较T - 5跌100元/吨;再生铝企业利润 - 480元/吨,较T - 1涨90元/吨 [2] 宏观及行业新闻 2024年9月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规范光伏项目利用耕地问题,要求已建成项目用地单位落实种植义务,严禁不良行为 [3] 趋势强度 工业硅和多晶硅趋势强度均为 - 1,最看空程度为 - 2,最看多程度为2 [4]
琼海阳江镇100MW光伏项目投产
海南日报· 2025-07-15 09:08
项目概况 - 琼海阳江镇100MW光伏项目已投产 预计年发电量10800万度 可满足约3.9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1][3] - 项目采用"农光互补"立体化经营模式 实现板上发电与板下种植相结合的土地高效利用[5] - 项目整合1750亩因槟榔黄化病撂荒的土地 将其转化为高效产出的致富田[5] 经济效益 - 土地流转25年总租金达4.5万元/亩 惠及426户征地农民 户均增收18万元[3] - 运营首月发电量达20MW 完成产值纳统1.56亿元[5] - 项目发放1000万元现金补偿款 快速消除村民顾虑[4][5] 实施进展 - 从启动到并网发电仅用79天 18天内完成全部1750亩土地签约测绘工作[4][5] - 3天即签订200多亩土地租用协议 展现高效执行能力[4][5] - 项目于5月30日成功并网发电 当前正进行工程收尾与缺陷整改[5] 社会效益 - 项目为江南村426户村民带来稳定收益 被村民称为"绿色银行"[3] - 解决村民因槟榔黄化病导致的收入不稳定问题 提供租金收益与后续务工机会[6] - 村民对项目认可度极高 热切期盼二期项目进一步放大综合红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