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

搜索文档
娄底冷水江:荒山蝶变换新装 “农光互补”喜丰收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11:25
9月23日,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分公司(大唐华银湘中新能源事业部)在冷水江市锡矿山光伏电站开展"卓越大唐 新质同行"企业开放日活动。政府机关党员 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行业专家、村民代表及合作伙伴等60余人走进这片曾经的荒山,共同见证"光伏+生态修复+农业"模式带来的绿色 蝶变,感受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生动实践。 以光为媒:荒山披"蓝甲" 石漠化土地焕新生 群众的"痛点",就是企业转型的"起点"。锡矿山片区曾因长期开采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转型问题,土地贫瘠、生态脆弱。如何让这片土地重焕生机,成为企 业与当地群众共同的期盼。 "我们根据锡矿山的气候条件,精选耐阴作物,配备智能喷灌系统,光伏板的遮挡反而改善了局部气候,更利于作物生长。"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博士袁浩 凌介绍。如今,示范园每年可产出绿色农产品20余吨,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没想到光伏发电还能和农业结合得这么好,既环保又惠民!"锡矿山街道樟木村村民彭利益在亲手采摘后感慨道。从"灰色矿坑"到"绿色电站"的蜕变,不仅 是技术层面的成功,更是企业为当地创造生态与经济共享价值的生动体现。而"农光互补"模式, ...
实探中国最大沙漠治沙新模式 万亩流动沙丘变身“蓝板绿洲”
第一财经· 2025-09-18 17:22
项目概况 - 中广核洛浦万亩沙漠治理示范项目占地总面积达2.2万亩(相当于2054个标准足球场)[2] - 项目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 采用"荒漠化治理+农光互补"跨界融合创新模式[2][5] - 项目所在地和田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稳定在2470至3000小时之间 光热资源极为充沛[2] 种植结构 - 美洲狼尾草(复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为4027亩 耐旱植物种植面积达5830亩[2] - 防风林(含草方格)建设187亩 复播紫花苜蓿1800余亩[2] - 多样化种植区84亩 工程治沙187亩[2] 技术应用 - 引入国内自主研发"沙膜"技术 在沙地表面20厘米处施加植物纤维粘合剂使沙土保水保肥[4] - 使用特殊材料固沙 含高分子材料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4] - 光伏板具备防风治沙功能 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4] 发电能力 - 项目配备1MW(1000千瓦)自发自用光伏发电作为种植覆绿阶段电源补充[2] - 邻近的洛浦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总容量达50万千瓦 安装约104万块高效光伏组件[5] - 50万千瓦项目年均可提供清洁电能9.63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96万吨[6] 生态效益 - 项目预计每年新增约1000吨苜蓿等干草饲料 满足140头牛或1660只羊全年饲草需求[3]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51万吨[6] - 植被恢复使鸟类物种日益丰富 生态系统逐步修复[4][5] 建设挑战 - 项目建设期间遭遇沙尘暴天气18次 草苗补种20余次[3] - 面临夏季40多度高温 设备运输协调困难 施工地质松软导致打井塌陷等问题[3] - 塔克拉玛干沙漠85%以上沙丘处于流动状态 流动沙丘年移动速度达几米至几十米[3] 实施策略 - 施工前在周围敷设草方格和密目网作为防流沙屏障[6] - 与地方气象部门联动获取天气信息调整施工作业[6] - 首年选择适应高温干旱的狼尾草 收割后直接播种苜蓿利用根茎固沙遮阳[6]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沙地里“追风逐日”:从“金色沙海”到“绿色蓝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19:20
光伏治沙模式 - 光伏治沙采用板上发电 板下修复 板间种植模式 实现发电 农业增收 治沙三合一成效 [3] - 光伏板降低地表风速20%-30% 减少风蚀 稳定沙土 板下种植耐旱植物固定沙土 [3] - 项目区播种草籽使绿地成活率达90%以上 植被阻止沙化蔓延 改善生态环境 [3] 项目规模与效益 - 科右中旗与中广核签订300万千瓦风光一体化项目 包括140万千瓦风电和160万千瓦光伏 [5] - 一期建设30万千瓦光伏和20万千瓦风电 2024年完成治沙面积13.5万亩 [5] - 利用光伏板间闲置土地种植2万亩优质牧草 预计年产干草7000吨 为畜牧业提供牧草 [5] 生态保护措施 - 在电力线路铁塔安装迎鸟架 可供80对大型水鸟栖息繁殖 降低线路故障率 [7] - 加装绝缘子护罩和迎鸟架 解决鸟类排泄物导致的闪络 不影响鸟类栖息 [7] - 定期巡视鸟类栖息情况 分类分级制定措施 保障生态和谐共生 [7] 经济效益 - 光伏+帮扶模式使阳光变真金白银 芒来嘎查63户212人获征地补偿金610万元 人均2万多元 [5] - 牧民在光伏项目区务工 每年工作2-3个月 日薪300元 增加农闲收入 [5]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崇左阳光下的“绿色银行”:板上“生电” 板下“生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14:23
项目概况 - 广西崇左市江州镇板崇村3722亩农光互补五指毛桃基地通过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种植中药材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将荒坡石砾地转化为综合产值项目[1][2][3] - 项目采用"一地两用"模式 光伏板发电提供稳定收入 板下阴凉环境适宜五指毛桃生长 形成"板上生电 板下生金"的协同效应[3] 经济效益 - 五指毛桃按市价每吨6000元计算 亩产值达1.5万元 全面投产后3722亩基地总产值预计达5500万元[3] - 基地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展至5000亩 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3] - 深加工产品开发使五指毛桃价值提升 毛桃茶和养生汤包等产品推动身价翻番[8] 就业带动 - 基地提供常年固定岗位10余个 繁忙期用工需求超60人 主要雇佣当地村民[6] - 2023年上半年累计用工超1200人次 发放工钱18万元 显著提升村民收入水平[6] - 村民可实现家门口就业 日均工资150元含加班费及午餐福利 较外出务工更具吸引力[6] 技术支撑 - 农技人员定期开展土壤肥力监测、种苗培育和虫害防治指导 保障五指毛桃种植质量[7] - 试验田培育出根长达1.2米的优质五指毛桃 高药用价值提升产品溢价能力[6] - 光伏板创造温润小气候 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6]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 强化产业链协同[8] - 广西农发国林投资公司参与深加工产品开发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8] - 计划引进五指毛桃加工厂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和集体经济收入[7]
工业硅:关注上游复产进度,多晶硅:短期情绪降温,盘面回调对待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8-01 09: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关注工业硅上游复产进度;多晶硅短期情绪降温,盘面回调对待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跟踪 - 工业硅、多晶硅期货市场:Si2509收盘价8760元/吨,较T - 1跌525元/吨;PS2509收盘价49130元/吨,较T - 1跌5575元/吨 [2] - 基差:工业硅现货升贴水对标华东Si5530为+1175,多晶硅现货升贴水对标N型复投为 - 2630 [2] - 价格:华东地区通氧Si5530为9800元/吨,较T - 1跌200元/吨;多晶硅 - N型复投料为46500元/吨,较T - 5涨500元/吨 [2] - 利润:硅厂利润新疆新标553为 - 2536元/吨,较T - 1跌525元/吨;多晶硅企业利润为 - 17.6元/千克,较T - 1涨0.6元/千克 [2] - 库存:工业硅社会库存含仓单库存为54万吨,较T - 5增0.5万吨;多晶硅厂家库存为22.9万吨,较T - 5减1.4万吨 [2] - 原料成本:新疆硅矿石340元/吨,较T - 22跌10元/吨;石墨电极11920元/吨,较T - 5涨420元/吨 [2] - 光伏相关:硅片N型 - 182mm为1.2元/片,较T - 5涨0.1元/片;电池片TOPCon - M10为0.295元/瓦,较T - 1涨0.01元/瓦 [2] - 有机硅:DMC价格12400元/吨,较T - 5跌50元/吨;DMC企业利润 - 3元/吨,较T - 1涨58元/吨 [2] - 铝合金:ADC12价格20100元/吨,较T - 5跌100元/吨;再生铝企业利润 - 480元/吨,较T - 1涨90元/吨 [2] 宏观及行业新闻 2024年9月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规范光伏项目利用耕地问题,要求已建成项目用地单位落实种植义务,严禁不良行为 [3] 趋势强度 工业硅和多晶硅趋势强度均为 - 1,最看空程度为 - 2,最看多程度为2 [4]
琼海阳江镇100MW光伏项目投产
海南日报· 2025-07-15 09:08
项目概况 - 琼海阳江镇100MW光伏项目已投产 预计年发电量10800万度 可满足约3.9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1][3] - 项目采用"农光互补"立体化经营模式 实现板上发电与板下种植相结合的土地高效利用[5] - 项目整合1750亩因槟榔黄化病撂荒的土地 将其转化为高效产出的致富田[5] 经济效益 - 土地流转25年总租金达4.5万元/亩 惠及426户征地农民 户均增收18万元[3] - 运营首月发电量达20MW 完成产值纳统1.56亿元[5] - 项目发放1000万元现金补偿款 快速消除村民顾虑[4][5] 实施进展 - 从启动到并网发电仅用79天 18天内完成全部1750亩土地签约测绘工作[4][5] - 3天即签订200多亩土地租用协议 展现高效执行能力[4][5] - 项目于5月30日成功并网发电 当前正进行工程收尾与缺陷整改[5] 社会效益 - 项目为江南村426户村民带来稳定收益 被村民称为"绿色银行"[3] - 解决村民因槟榔黄化病导致的收入不稳定问题 提供租金收益与后续务工机会[6] - 村民对项目认可度极高 热切期盼二期项目进一步放大综合红利[6]
长源电力:谷城县盛康镇5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动态总投资调整为2.16亿元
快讯· 2025-07-09 15:44
项目调整 - 公司全资子公司国能长源谷城新能源有限公司将谷城县盛康镇5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装机容量由5万千瓦调整为4.79万千瓦 [1] - 项目动态总投资由2.59亿元调整为2.16亿元 [1] 项目进展 - 截至2025年5月31日,盛康光伏项目光伏场实际有效可用地面积为1387亩 [1] - 项目共布置19个发电单元 [1] - 已完成4.79万千瓦并网 [1]
新华视点|绿色能源·低空经济·田间“速递”——经济新动能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7-09 14:49
河南外贸产业 - 洛阳市伊滨区钢制家具产业拥有1000余家企业,产品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商丘市虞城县稍岗镇年产钢卷尺近15亿只,占全球市场65%以上,年产值突破120亿元 [1] 贵州新能源产业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1812小时 [2] - 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实现农业与能源发电双赢 [2] 安徽低空经济 - 芜湖市湾沚区航空小镇布局低空经济产业,2024年营收达463.8亿元,同比增长15.95% [3] -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在航空小镇进行通航飞机组装 [3] 杭州农业科技应用 - 萧山区杜家村使用农用无人机运输杨梅,提升采收效率 [4] 宁夏特色农产品 - 彭阳县红梅杏通过电商溯源和快递物流网络销往全国 [5] - 当地快递物流企业发展助力特色产品流通 [5]
光伏增效无碍农业增产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9
农光互补科研项目成果 - 陕西天耕农业在渭北旱腰带地区进行农光互补栽培模式试验,137亩试验田测产显示亩产较传统耕作方式提高约20% [1] - 项目采用"平单轴光伏支架+透散射板间隔补光"技术,与传统固定支架模式对比试验中,创新模式较对照组增产0.4%至4.5% [2] - 团队已完成4个小麦品种的光敏感性试验,筛选出最适配农光互补的品种,同时探索滴灌技术改良,预计小麦产量有望再获提升 [2] 技术创新与突破 - 传统固定光伏板存在遮挡光照、阻碍雨水收集问题,导致土壤墒情不稳定和作物减产 [2] - 创新模式通过角度可控的平单轴组件实现雨天导流、日常保墒,配合透散射板补光技术解决传统问题 [2] - 正在引入人工智能构建调光模型,通过优化传动轴转速科学分配光能,进一步提升光能利用效率 [2] 项目背景与目标 - 项目初衷是探索"园地改耕地"条件下确保粮食安全的路径,解决老旧果园淘汰后的土地高效复耕问题 [2] - 试验目标为实现粮食增产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匹配,2023年10月至2024年5月以105亩老旧果园为试验田进行对比试验 [2] - 团队计划再用1年时间完善技术体系,通过3年系统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支撑 [2] 行业发展现状 - 农光互补项目是"新能源+农业"融合模式,此前因固定支架光伏阵列等技术局限导致农作物减产和"重光轻农"现象 [1] - 部分项目因种植结构改变和减产问题导致审批收紧 [1] - 该模式被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索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 [1]
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南京国家农高区有哪些优势
第一财经· 2025-05-28 16:22
南京国家农高区定位与目标 - 以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为目标,推进可复制、可转化的农业与生物前沿技术 [1] - 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总面积145 86平方公里 [1] - 聚集7家高校院所入驻,与32家涉农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拥有101个科研平台和131家入驻企业 [1] 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 首批收集长三角区域内3000余项技术成果,筛选后约650项在交易平台推广 [1] - 技术成果适用于长三角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 [1] - 南农1632、南农99-6、苏豆7号等技术成果已转化为大米、黄豆产品销往全国 [4] 主导产业与协同板块 - 主导产业为生物农业,协同板块包括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科技服务 [2] - 重点发展新型抗生素研制、农业固肥资料循环处理 [4] - 绿色智慧农业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已套种10余个果蔬品种 [2] 重点项目进展 - "碳谷"项目拟入驻创新港,聚焦生态林业与双碳研究、林木生物质利用、生物育种产业 [5] - "伏羲农场"项目进入协议签署阶段,涉及农业生物基因表型组学技术转化 [5] - 项目结合AI、大数据技术实现种植生产仿真与预知控制 [5] 农业种植与销售数据 - 农光互补项目葡萄品种从10个筛选至3个进行大规模种植 [2] - 蔬菜基地疫情前产能达500斤/天,年营收约150万元 [3] - 三色堇日销售量7000~8000朵,批发价0 15~0 2元/朵,主要销往上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