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
搜索文档
因“九期一”学术营销违规 绿谷医药被处罚40万元
中国经营报· 2025-11-02 12:15
事件概述 - 绿谷医药因在药品"九期一"推广中进行商业贿赂被处以人民币40万元罚款 [1][2] 违规行为细节 - 为提升药品销量,公司自2022年7月起以支付"讲课费"、提供宴请等形式向全国多家医院医生进行利益输送 [1] - 操作手段系统且隐蔽,包括虚构会议、编造参会人员名单、以不合理高频次组织会议等 [1] - 行为持续至2024年7月,公司停止支付讲课费并着手整改 [1] - 在两年间共计违规开展学术会议587场,产生的讲课费高达60.98万元,餐饮费用达22.36万元 [2] 监管认定与处罚依据 - 监管部门认定公司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构成商业贿赂 [2] - 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会议数量大,情节严重 [2] - 鉴于公司属首次违法,案发后能积极配合调查并整改,因此从轻处罚 [2] - 最终依据相关法律条款处以40万元罚款 [2] 公司相关动态 - 绿谷医药副总经理公开表示,公司已于2025年5月30日发布内部通知,"九期一"相关岗位已停工停产 [3] - 停产主要原因为"九期一"的药品注册证已于2024年11月2日到期,且未能如期完成续期审批 [3]
法院认定:东风汽车子公司总经理收受某上市公司董事长30万元贿赂
经济观察报· 2025-10-20 20:58
案件核心事实 - 东风咨询原总经理罗新文因六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62万元 [2][18] - 法院认定行贿方为A股上市公司森特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爱森,其赠予罗新文现金30万元 [2][5][9] - 除行贿外,刘爱森及森特股份员工还涉及与罗新文的串通投标罪行 [1][3] 涉案主体背景 - 罗新文长期任职于东风汽车体系,曾担任东风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东风咨询公司总经理等职 [6][7] - 刘爱森为森特股份创始人,截至2025年6月底直接持有公司25.06%股权,并通过其妻持股公司间接持有10.68%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8] - 上市公司隆基绿能为森特股份第二大股东,持有24.24%股权 [8] 行贿与中标关联 - 行贿行为发生在2015年6月,地点为武汉长江大酒店,刘爱森以感谢既往中标和维持关系为目的送出30万元现金 [9] - 行贿前后森特股份在东风系项目中标频繁: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中标8个项目,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标9个项目 [10] 串通投标具体操作 - 在2014年3月东风雷诺项目中,标的额9314.4万元,除森特股份外其余6家投标公司均为森特股份武汉分公司负责人联系的陪标公司 [12][13] - 在2017年12月东风本田项目中,标的额9997.6万元,除森特股份外其余7家投标公司也均为陪标公司 [13][14][15] - 为确保中标,刘爱森曾电话联系罗新文请求照顾,森特股份员工陈文并向罗新文赠送4条"黄鹤楼1916"香烟 [15] 案件进展与公司现状 - 罗新文案发于2023年年初,其本人认罪认罚未上诉 [2][16][19] - 刘爱森、陈文、许勇等人被司法机关"另案处理" [20] - 森特股份主营建筑金属围护系统与建筑光伏一体化业务,自称该领域"隐形冠军" [9]
Strip club executives charged with bribing NY official to avoid paying $8M in taxes
ABC News· 2025-09-17 06:24
核心指控 - 公司及多名高管被指控通过贿赂政府官员逃避支付超过800万美元销售税 [1][3] - 贿赂方式包括提供免费旅行及每日高达5000美元消费资金用于私人舞蹈 [8] - 涉事期间为2010年至2024年 涉及至少六次税务审计 [2] 公司背景 - RCI Hospitality Holdings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旗下拥有超过60家俱乐部及运动酒吧 [3] - 在曼哈顿运营三家俱乐部:Rick's Cabaret, Vivid Cabaret和Hoops Cabaret [8] - 业务覆盖全美十余个城市 包括纽约市 [3] 涉案人员 - 首席执行官Eric Langan被指控授权并监督贿赂行为 [6] - 财务总监Timothy Winata被指控直接实施贿赂并陪同审计人员前往俱乐部 [6] - 第六名未公开身份人员被起诉但尚未被捕 [7] 贿赂细节 - 向审计人员提供至少13次佛罗里达免费多日旅行 [8] - 支付审计人员酒店及餐厅费用 [8] - 通过"舞蹈美元"销售逃避税款 该货币用于兑换私人舞蹈服务 [9] 公司回应 - 辩护律师否认指控 称将积极应诉 [4][5] - 公司政策声明支付"所有合法无争议税款" [5] - 曼哈顿三家俱乐部目前仍正常营业 [5]
供应商违反廉洁承诺向采购方人员出借款项 违约责任应如何承担?
人民网· 2025-09-05 08:49
案件背景与合同关系 - 某酒店与某水产养殖场于2017年7月8日签订首份水产海鲜供应合同 期限一年 后续每年续签一次 共续签5份类似合同至2022年 [1] - 合同约定供货价格以双方确认定价单为准 付款方式为押一付一 逐月付款 若一方违约 守约方有权追究违约责任 [1] - 所有6份合同均附有《廉洁承诺书》 要求供应商承诺不以任何理由与酒店人员发生资金借贷或资产出借 违反则需支付合同总价10%的违约金 [2] 违约行为与财务细节 - 供应商经营者郭某在2017年10月16日至2018年3月18日期间 分17笔向酒店原财务主管周某转账共计212000元 违反廉洁承诺书中禁止资金借贷条款 [3] - 酒店在2017年11月8日至2023年1月19日期间 向供应商支付货款总额9715356.43元 其中首份合同期间(2017年7月8日至2018年7月6日)供货金额为2042624.49元 且已付款完毕 [2] 司法认定与判决结果 - 法院认定供应商出借款项行为违反廉洁承诺 但违约程度较低 因无证据表明其出于牟取不正当利益目的 且借款仅发生在首份合同履行期间 [4] - 违约金计算以首份合同金额2042624.49元为基数 但未按10%全额支持 法院综合考虑过错程度和损害后果 酌定违约金5万元 由已注销供应商的原经营者郭某承担 [4] 行业规范与法律依据 - 商业廉洁协议是企业合规治理的核心措施 用于防范商业贿赂和规范交易行为 对构建公平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6] -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应营造诚信廉洁文化氛围 商业廉洁协议本质是禁止商业贿赂 [7] - 司法实践中需审查格式条款的公平性 防止优势企业转嫁风险 违约责任需结合合同履行情况、双方过错及损害后果综合认定 [7]
“房贷返点”地下战
虎嗅· 2025-08-19 12:21
房贷返点现象概述 - 房贷返点是银行为争夺房贷业务向地产中介机构支付佣金的促销手段 按照个人按揭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 该现象多存在于二手房交易中[1] - 返点比例在0.35%到1%之间 其中某头部城商行返点比例较高达1% 其他银行多为千分之几的比例[6][7] - 具体案例显示 上海地区某国有大行返点比例为0.35%-0.6%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为0.4% 某城商行为0.5% 另一家国有大行为0.3%[1][4] 操作方式与条件 - 返点操作需通过中介进行 银行返点不会直接给到购房者 都是给中介 且多通过现金支付[8] - 一手房也能操作返点 但需要开发商提供担保函 而很多开发商不愿意提供[2] - 返点时间以放款为准 多为放款一个月内 且某国有大行提前还款最方便 首次还款后可预约次月提前还款 不限金额次数 不追索已支付返点[5][7] 监管与合规状况 - 房贷返点早在2010年就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明令叫停 禁止支付与服务不对称的纯粹业务介绍返点费用[2][10] - 2024年以来上海 广东 浙江 安徽等地金融监管局和银行业协会提出反内卷举措 严禁向房屋合作机构支付佣金 存量业务需一周内整改完成[3][11]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 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房地产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支付佣金或权益 包括北京 黑龙江 安徽 四川 江苏镇江 福建龙岩等地[11] 市场影响与风险 - 返点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非最优贷款方案 按300万元30年期贷款计算 总利息差额可达18万-25万元[9] - 返点协议通常未写入正式贷款合同或条款模糊 存在不兑现或缩水兑现可能 缺乏书面约束[9] - 该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商业贿赂 扰乱市场秩序 可能引发银行间民事诉讼索赔经济损失[8] 行业整治与趋势 - 整治范围从房贷扩展到车贷 上海地区多家银行逐步叫停车贷高息高返模式 减少佣金返点 延长最低还款年限[13] - 广东银行业起草《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 要求银行机构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坚持理性定价 严格管理返佣返利[12][13] - 返点难以禁止的原因包括缺乏法律层面统一立法 支付形式隐蔽规避监测 以及银行考核压力和中介利润依赖[14]
60家上市公司集体暴雷!证监会连坐罚单首现,造假供应商被罚700万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03
恒信东方财务与股价表现 - 8月13日股价低开17% 午盘跌幅扩大至18.7% 单日市值蒸发7.86亿元 换手率激增至15.8%创上市14年最高纪录[1] - 前五大卖出席位合计抛售1.2亿元 占全天成交额41% 显示恐慌性抛售[1] - 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2020-2024年)累计亏损额达20.74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 亏损扩大11%[1] - "数字沉浸式应用项目"募资投入后两次延期 实际资金投入进度不足40% 未计提减值准备[1] - 2022年年报会计差错追溯调整 营收从4.92亿元调减至3.10亿元 缩水幅度37%[1] 监管处罚案例 - ST高鸿虚构198亿元营收 欺诈发行募资12.5亿元 被证监会处以1.6亿元罚款 董事长及第三方实控人遭10年市场禁入 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3] - 白云山5名高管因虚增药品采购价套取资金、品牌授权腐败被立案调查 涉及"王老吉"品牌利益输送问题[3] - 豪尔赛前董事长通过关联企业支付1800万元"项目协调费"换取市政照明工程订单 因单位行贿罪被公诉[3] - ST苏吴公司2020-2023年连续四年虚增营收19.8亿元 董事长被立案 股价年内跌幅达74%[6] - 立方数科因2024年业绩预告重大偏差及AI概念炒作被查处[6] 市场监管动态 - 2025年1-7月55家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9家公司及58名高管合计被罚1.106亿元 违规类型含业绩预告变脸、关联交易隐匿、重大诉讼隐瞒[6] - 8月初超过60家上市公司被立案 董事长及实控人密集落网[6] - 8月8日际华集团因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股价由连续涨停转为跌停[5] - 中金所等五大期货交易所于8月8日联合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 加强市场监管[7] 投资者索赔机制 - 依据《证券法》第85条划定两段索赔区间: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10月24日期间买入且期末持股 或上市后至2025年8月13日买入且当日持股[9] - 超过2000名恒信东方股民通过"投资快报"平台提交交易记录寻求赔偿[9]
上半年净利润跌八成 新天药业成本压力未解
新京报· 2025-07-31 21:5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58亿元,同比下降18.88%,净利润576.61万元,同比下滑80.99% [4] - 公司连续两年业绩下滑,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 [7] - 股价7月31日报收10.87元/股,单日跌幅1.09% [3] 产品收入结构 - 妇科类产品收入2.66亿元(占营收74.16%),同比下滑16.61%,为收入下滑主因 [4][5] - 泌尿系统类产品收入6105.89万元(占17.04%),同比下滑26.8% [5] - 清热解毒类产品收入2792.4万元(占7.79%),同比下滑23.04% [5] - 其他类产品收入360.52万元(占1.01%),同比微增7%,但对整体影响有限 [4][5] 成本压力 - 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23年的58.35%持续上升,直接成本(原辅料)呈现上涨趋势 [7][8] - 主要采购中药材包括阿胶、黄连、黄芩等,价格波动显著影响生产成本 [6][8] - 公司计划通过价格研判、采购优化及资金储备应对成本压力,但上半年尚未见效 [8] 费用管控 - 销售费用1.59亿元,同比下降11.61%,管理费用5814.99万元,同比下降17.35% [10] - 2023-2024年销售费用连续两年下降(17.79%和15.06%),但仍占营收超40% [9][10] - 公司明确将"降成本、控费用"列为2025年工作重点 [10] 负面舆情 - 成都分公司被举报通过虚假病例、超标讲课费等方式向37家医疗机构进行利益输送 [9] - 公司未正面回应举报事件,仅表示"已知悉相关事项" [9]
饿了么前CEO被抓细节曝光,4000万元贿款物藏多个出租屋
猿大侠· 2025-07-28 11:44
案件概述 - 上海警方通报一起互联网企业高管商业贿赂案件,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4000余万元 [1] - 涉案人员为饿了么物流前主管韩鎏及其同伙,利用职权帮助供应商获取业务资格并收受贿赂 [1] - 韩鎏等三人30余次收受供应商行贿款物,时间跨度不到两年 [1] 案件细节 - 供应商行贿动机包括保留资格、改善经营状况等,韩鎏等人将业务资源向行贿者倾斜 [3] - 受贿手法隐蔽,通过宴请收取财物,赃款赃物分散存放于多处租住房屋 [3] - 2025年6月上海警方开展收网行动,抓获韩鎏等3名受贿者及4名行贿供应商负责人 [3] 公司回应 - 饿了么内部调查发现韩鎏涉嫌职务犯罪后主动报案,警方已传唤相关人员 [5] - 公司强调诚信廉洁文化,对触碰红线行为绝不姑息 [5] 涉案人员背景 - 韩鎏为"80后",曾任职京东商城和京东物流,2019年加入阿里巴巴 [5] - 韩鎏历任饿了么资深副总裁、即时零售业务负责人、蜂鸟即配总裁等职务 [5] - 2024年3月升任饿了么CEO,2025年2月调整为分管即时物流中心 [6]
饿了么前CEO被抓细节曝光,4000万元贿款物藏多个出租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7:45
饿了么高管受贿案件 - 上海警方通报一起互联网企业高管受贿案件 抓获七名犯罪嫌疑人 涉案金额达4000余万元 [1] - 涉案人员为饿了么物流前主管韩鎏 利用职权帮助供应商获取业务资格并收取贿赂 [1] - 韩鎏等三人30余次收受供应商行贿款物 要求供应商按利润比例分成 [1] - 受贿手法隐蔽 通过宴请收取财物 赃款分散存放于多处租住房屋 [3] - 供应商行贿目的包括保留资格和改善经营状况 [3] 饿了么公司处理情况 - 饿了么内部调查发现韩鎏涉嫌职务犯罪 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4] - 公司声明对触碰红线行为绝不姑息 坚决依法依规处理 [4] - 韩鎏2024年3月升任饿了么CEO 2025年2月改任分管即时物流中心 [4] 涉案人员背景 - 韩鎏为"80后" 曾任职京东商城和京东物流 2019年加入阿里巴巴 [4] - 在阿里历任饿了么资深副总裁 即时零售业务负责人 蜂鸟即配总裁等职 [4]
上海警方破获!饿了么前高管受贿细节曝光,赃款分散多处租住房屋内
券商中国· 2025-07-24 21:22
饿了么高管受贿案 - 饿了么前物流业务负责人韩鎏等3人利用职权为供应商获取优质配送区域提供帮助并收受贿赂,涉案金额达4000余万元 [1][4][7][8] - 韩鎏等人通过管理物流配送业务和供应商准入、考评等职权,帮助多家供应商获取数十座大中城市的物流配送资格,并要求供应商按利润比例分成 [7][10] - 受贿手法隐蔽,包括接受供应商宴请并收取财物,赃款分散存放于多处租住房屋 [11] 案件侦破过程 - 饿了么通过自查发现韩鎏涉嫌职务犯罪,于2024年6月通过"蓝鲸"护企工作站向上海警方报案 [4][6][23] - 上海警方经侦总队立案侦查后,于2024年6月在浙江警方配合下抓获韩鎏等3名受贿嫌疑人及4名行贿供应商负责人 [13][14] - 7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4] 韩鎏职业背景 - 韩鎏为饿了么前CEO,2024年3月升任CEO,成为阿里体系内最年轻总裁之一,但任职不足1年即于2024年2月被调离CEO岗位,改分管即时物流中心 [18][20][21] - 职业经历包括京东、阿里、饿了么,2019年加入阿里后历任共享零售、同城物流等事业部总经理 [19] 警方行动与行业影响 - 上海警方将依托"蓝鲸"护企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强化企业内控管理 [17] - 2024年6月以来上海警方夏季战役重点打击互联网企业内部腐败等15类犯罪,已侦破刑事案件800余起 [26][27] - 商业贿赂行为损害企业权益及市场秩序,警方提示企业需构建严密廉洁体系切断权力寻租路径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