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科交叉
icon
搜索文档
2025名校之约|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创新“学科交叉+竞赛赋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打造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新高地
央视网· 2025-06-25 17:02
精彩访谈内容速递: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深耕物流信息化,打造AI+物流特色专业 近日,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陈蕾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详细介绍北京物资 学院信息学院2025年招生政策并深度解读学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赋能智慧物流行业人才 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具体包括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学科专业特色等内 容,助力广大考生读懂大学,了解专业。 二是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将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行业智能仓储、运输、配送场景相结合。 这种学科交叉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创新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一直秉承"创新、合作、开放、争先"的发展理念,适应并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需求,遵循"根植产业、对接区域、分型培养"原则,突出"智慧物流"特色,坚守专业使命、拓展知 识视野、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智慧物流领域输送懂理论、强技术、会管理、有发展的高 素质信息技术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并培养学生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和坚强基 ...
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北京工业大学:以科研硬实力全方位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
人民网· 2025-06-19 16:11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环保产业,以科技硬实力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多年来,北工大乔俊飞教授带领团队深耕智慧环保 领域,致力于人工智能前沿理论研究和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攻关。从污水处理到固废焚烧、大气治理,乔俊飞教授团队攻克了污染物实时精准检测与污染治理 过程协同优化控制等多项技术难关,获得近百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填补了行业领域技术空白,使污染防治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6月1日至27日,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6月19日聚焦——北京工业大学。 作为唯一一所同时进入"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北京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校65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 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优势,主动适应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 北京工业大学着力构建"一流工科、优势理科、特色文管、精品艺术"的学科建设格局,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续提升前沿基础研究水平,强化 有组织科研模式,积极推动场景牵引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策划重大科研项目,强化和头部企业的合作对接,全方位促进 ...
抓住调整机遇 理性选择新赛道
广西日报· 2025-06-13 10:06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这份具有指导意义的目录共新增了29种本科专业,涵盖人工智能、碳中和、数字治理 等多个重点方向,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计划,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对接产业变革的鲜明导向。同样,广西高校的新增专业也以"服务国家 战略、对接产业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为导向,人才培养更多元化。 以广西大学为例,作为广西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该校锚定智能科技与现代农业,今年新增人工智能、数据计算及应用、智慧农业3个本科招生专业。其 中,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计划招生40人,该专业融合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等学科,开设的主要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程、高 等数学、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等。专业立足广西、面向东盟,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驱动"的教育理念,对 接广西地方支柱产业,培养能够在国家和区域人工智能学科与产业技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 广西师范大学今年也有大调整,2025年招生新增教育学、工业设计2个本科专业,新增历史学(区级拔尖基地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区级拔尖基地 班)2个专业方向。同时停招秘书学、酒店 ...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3:0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定位 - 深圳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创新 [1][4] - 改革目标聚焦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 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尤其在产学研协同、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等方面 [1][3] 科技创新机制突破 -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出题人"角色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改革范例 采用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的社会化用人制度 已吸引丹扬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加入 [2] - 试点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赋予其在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要求兼具技术、管理、市场三重能力 [2] 产业与人才发展路径 - 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先进制造业集群衔接模式 [3] -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制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三大领域 深圳在场景应用和标准制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3] 制度创新方向 - 遵循技术变革特征进行顶层设计 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 目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 - 改革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 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教育体系改革 匹配新兴产业需求 [3]
港澳博士参访山东 共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环球网资讯· 2025-06-12 22:21
山东与港澳科技合作潜力 - 山东与香港在前沿科技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与发展空间,港澳博士生希望利用山东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政策支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产品 [1] - 港澳博士参观山东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产业,了解前沿科技发展成果,活动由济南市委人才办等多部门联合主办 [3] 产业互补与协同发展 - 济南智慧医疗、数字医疗产业蓬勃发展,与澳门在数学建模、计算机算法等技术研发领域的优势高度互补,可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与成果转化 [3] - 山东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具备坚实产业基础,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土壤,需加强科研平台与企业应用对接 [3] 科研合作与人才交流 - 港澳博士生建议山东与港澳共建实验室或研究所,加强鲁港澳三地学生及高校科研人员交流,高校之间多组织互访活动增进了解 [3] - 济南市委港澳办表示活动旨在搭建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让青年才俊感受济南的活力与机遇,期待英才加盟 [5]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1: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科技创新 - 《意见》鼓励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 [1] - 新一轮改革试点目标更聚焦于创新,尤其在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两大方面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1] - 深圳企业和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面临更多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产学研高效协同问题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意见》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出题人"角色,因其处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前线 [2]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已吸引丹扬、陆伟等国际顶尖学者加入 [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提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2] - 该制度要求经理人兼具科研技术素质与项目管理能力,需"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 [2] 先进制造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需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产业链衔接模式 [3] 新兴产业制度突破 - 赋予深圳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 [3] - 三大产业因缺乏机制与标准阻碍产业化,深圳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造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 《意见》突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4] - 遵循市场规律与技术变革特征,探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
中国科学院召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研讨会
快讯· 2025-06-07 08:47
侯建国指出,要聚焦重点药物研发和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突破、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高水平研究、关键设备装置和材料试剂佐剂自主研制、人工智能赋能及学科交叉融合 研究等重点方面,以解决前沿基础科学重大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完成国家相关科技 重大任务、在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时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目标,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努力抢 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制高点。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报告了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工作进展和下一步考虑,相 关领域研讨组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领域重要任务推进、研究所深化改革、重点实验室建设、项 目组织实施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6月4日,中国科学院召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 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何宏平, 党组成员、秘书长孙晓明,副秘书长文亚出席会议。 ...
从“零”到“一” 破界创新(学创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6:56
深圳零一学院概况 - 创办于2021年,由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动成立,借鉴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模式 [2] - 定位为创新型学院,面向全国青少年,采用项目制培养方式,目标为培养科技变革型人才 [2] - 创始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其曾创办清华"钱班"并积累创新教育经验 [5] 培养模式与特色 - 核心活动为每年夏季举办的"X-Challenge颠覆性创新挑战营",为期10天,包含头脑风暴、实践项目及导师指导 [3][4] - 2024年挑战营规模:140名中学生+220名大学生,分少年营和大学营,聚焦信息与界面、微纳与智造、生命与健康等领域 [4] - 采用非传统教育路径:不强制听课,鼓励学科交叉,通过社会调查、企业参访(如华为、比亚迪)等实践激发创新 [6][7] - 学生可获"零一学子"资格进入长期培养计划,持续获得研究支持 [4] 学生体验与成果 - 学生背景多元,涵盖竞赛获奖者、科研经历者及跨学科探索者,形成高活力学习社区 [5][6] - 典型案例:学生吴叩天通过学院找到科研方向,慕明星在参访企业中明确产品市场化思维 [6][7] - 创新成果包括跨学科应用(如"基于超滑技术的汤圆")及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留守儿童/老人陪伴项目) [6] 教育理念创新 - 突破传统被动学习模式,强调"问题驱动":学生需自主寻找课题、导师及解决方案 [5] - 与现有学校教育互补:保留原校学籍,通过短期项目激发内驱力,再反哺常规学习 [5] - 核心理念:点燃好奇心与创新志趣,培养主动探索能力,被称为"魔法学院" [6]
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近3000万,校企“语言体系”如何打通
第一财经· 2025-05-20 20:22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 大学需跳出单一学科封闭模式,直接与社会对话,以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需求[1] - 实践环境中学历不等于能力,实战能力需在真实场景中磨炼[1] - 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融合加剧对创新人才需求,中国需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约400万工科学生[1] 高校研究院布局与学科交叉 - 上海交大成立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推出"赛—研—产"三阶跃迁模式,推动全链条技术发展[2] -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聚焦纳米科技、未来芯片材料等四大方向[2] - 西安交大创新港已建立20多个研究院,包括高端装备、材料科学等跨学科研究机构[2][8] 校企合作与科研转化 - 西安交大创新港与227家企业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建立85个校企创新联合体,解决250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9] - 高校需瞄准牵引性研究,如西安交大教授提出选题需保证10年不落后,以应对企业研发规模化优势[8] 制造业人才缺口与培养模式 - 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加剧结构性矛盾[1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华为共建通信工程实验班,实行双导师制,强化工程能力与产教融合[11] - 深圳大学与腾讯共建人工智能"腾班",培养科产教融合型人才,独立招生并聚焦AI工程能力[1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 - 教育部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联合行业制定培养方案,强化产教融合与基地建设[13] - 上海交大学生通过宝武特冶联合培养项目,参与生产流程学习并定期返校汇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14]
近80所高校汇聚北京物资学院,一万余名高考考生及家长现场咨询
新京报· 2025-05-10 20:35
高校招生动态 - 北京物资学院2025年新增审计学和数据科学两个本科专业 数据科学专业深度融合统计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聚焦物流、经济、金融等领域复杂数据问题 审计学专业融合学历教育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体系 开设智能审计、审计大数据分析等跨学科课程 [6] - 该校2025年在京招生计划将有较大幅度扩招 尤其是理工类专业 2024年总招生计划为1810人 其中北京招生计划1234人 [7][8] - 该校恢复物流工程"双培计划"招生 与北京交通大学开展"3+1"联合培养 学生前三年在北京交大学习 第四年回物资学院学习并获该校毕业证和学位证 [7] 校园开放日活动 - 北京物资学院举办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 吸引近80所京内外高校参与 提供招生政策解读与志愿填报指导 现场接待考生及家长1万余人 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1万人次 [1] - 活动现场设置专业咨询展位 25个专业和2个产业学院分别设展 考生家长可与教授专家深度交流 同时开放校史馆、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 展示就业工作案例和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5] - 家长最关注专业录取分数及位次信息 部分家长带孩子实地了解大学环境 希望通过与学生志愿者交流获取教学水平等第一手信息 [3] 学科建设特色 - 该校强调"学科交叉"培养理念 数据科学专业交叉数学、计算机和统计三学科 审计学专业构建"数智+"课程体系 培养复合型人才 [6] - 作为全国唯一覆盖现代物流产业全链条专业教育体系的高校 该校正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育教学 重点培养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智慧物流等领域人才 [8] - 学校计划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打造物流大数据、智能物流装备科创平台 加快新建学生宿舍工程建设 深化个性化培养体系 [8] 校园文化展示 - 开放日期间举办美育和社团展示活动 包括现代舞《浪潮》、手语表演《遇见》等节目 展示学生精神风貌 [5] - 《浪潮》舞剧为该校联合通州区文旅局创作的大运河题材作品 全部演员为在校普通大学生 很多是零基础培养 [5] - 该校专业特色与运河文化传承相结合 地处大运河河畔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