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中央企业资产突破90万亿“家底”更厚 国企改革走深走实年底前将完成主体任务
长江商报· 2025-09-22 07:01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增长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68.8万亿元增长至91万亿元,年均增速7.3% [1]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至2.6万亿元,年均增速6.5% [1] - “十四五”期间预计创造增加值比“十三五”增长40%,利润总额增长50% [1] 经营质效与科技创新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至81.7万元 [2]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至2.8% [2] -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3]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3] - 央企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 [3] 布局优化与重组整合 - 以市场化方式重组6组10家企业,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4][5] - 重组整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产业协同、优化公共服务进行 [5] - 重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解决重复投资、资源分散问题,形成“1+1>2”效果 [5] 有效投资与资本市场表现 - 2021至202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元,年均增速6.3% [5] - 2024年四季度以来拟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总规模达5000亿元 [5]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6]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6]
国资央企亮“十四五”成绩单 接下来将会怎么干?
新华财经· 2025-09-18 16:16
中央企业"十四五"发展成就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3% [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8.3% [2]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2] - 发展核心脉络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3] 投资与资本市场表现 - 2021-202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6.3% [3]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3]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3] - 累计实施6组10家企业重组 新组建设立9家中央企业 [7]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十四五"期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5] - 在集成电路 生物技术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5] - 在人形机器人 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5] - 中央企业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已接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和硬科技投资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下一步将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7] - 重组重点领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链关键环节 民生与应急 传统产业升级 [8][9] - 将在汽车 发电 通信等领域探索战略性重组机会 [9] - 在环保 新能源 医疗健康等领域持续谋划实施专业化整合 [9]
格林大华期货:早盘提示:铁合金-20250918
格林期货· 2025-09-18 11: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黑色板块硅铁锰品种投资评级为震荡偏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黑色板块硅铁锰品种短期市场交易政策预期应偏多看待;近日锰硅市场下游询价积极采购需求增加,锰矿成本支撑强,生产企业挺价意愿强;硅铁短期下方支撑较强,双硅整体偏多看待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复盘 - 昨日 SM2601 合约收于 5990,环比上一交易日收盘上涨 0.77%;SF2511 合约收于 5766,环比上一交易日收盘上涨 1.16% [1] 重要资讯 - 美联储本周三议息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 4.00%-4.25%,幅度 25 个基点,为年内首次降息且时隔 9 个月后重启降息 [1] - 9 月 16 日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三届一次会长办公会在河北唐山召开,审议并通过《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的自律倡议书》等多项建议 [1] -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 9 月 17 日表示要大力推动国资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 - 8 月河北粗钢产量 14198.63 万吨位列全国第一,江苏产量 8119.29 万吨排第二 [1] 市场逻辑 - 锰硅市场下游询价积极采购需求增加,锰矿价格小幅探长,天津港和钦州港不同锰矿有不同报价;十一假期临近下游采购需求回升,叠加河钢钢招询价大幅回落,下游低价采购需求回升,但锰矿成本支撑强,生产企业挺价意愿强,需关注河钢 9 月钢招最终定价 [1] - 河钢 9 月硅铁招标价格为含税进厂承兑定价 5800 元/吨,环比 8 月价格下跌 230 元/吨,采购数量 3280 吨,环比 8 月数量增加 130 吨;短期下方支撑较强,双硅整体偏多看待 [1] 交易策略 - 短期市场交易政策预期,偏多看待 [1]
央企“十四五”科技成果“顶天”又“立地” 将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07:52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2]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59.4万元/人年增至81.7万元/人年 [2]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2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2]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2]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营业收入均超万亿元 [2]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 营收占比接近30% [2]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每年投入超1万亿元 年均增长6.5% [4] - 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 [4] - 202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09项 占全国奖项总数一半以上 [4] - 建成"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 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 [4]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4]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 - "十四五"期间以市场化方式重组6组10家企业 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3]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注资 [4] - 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出台26个行业考核方案 [5] - 2025年中央企业个性化考核指标占比达76%以上 [5] 国资监管体系升级 - 构建"上下贯通、实时在线、自动预警"智能化监管系统 [5] - 实现产权、资金、债务、薪酬、采购、贸易监管全覆盖 [5] - 达成经营行为可视、资金流动可溯、重大风险可控目标 [5]
国资委:大力推动央企 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04:53
资产与利润规模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0万亿元 [1] - 利润总额增长至2.6万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利润总额预计比"十三五"期间增长50% [7] 布局优化与重组整合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 [1][2] - 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2] - 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2] 上市公司质量与市值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1][2]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2] - 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战新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 [1][4] - 战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 [4]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4] 科技创新与激励机制 - 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分红等激励 [3] - 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 [3]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向承担科技创新任务的企业注资 [3] 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 - "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 [4] - 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智能工厂1854个 [4] - 将持续深化"AI+"专项行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更好发展 [6] 价值创造导向 - 明确提出以"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等"为核心的"五个价值"导向 [7] - "十四五"期间创造的增加值预计比"十三五"期间增长40% [7] - 将继续用好经济增加值考核,引导企业强化"先算再投"意识 [8]
国资委:大力推动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04:19
央企“十四五”总体业绩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0万亿元 [1] - 利润总额增长至2.6万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创造的增加值和利润总额预计比“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40%和50% [4][5]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1][2] 战略重组与布局优化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 [1][3] -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2] - 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战新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 [1][3] - 战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 [2]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3] - 30家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发挥作用,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2]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分红等激励 [2]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70%以上资金用于向承担科技创新任务的企业注资 [2] - “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智能工厂1854个 [2] - 央企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已接近千亿元,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 [3] 上市公司质量与价值创造 - “十四五”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2] - 明确以提升“五个价值”(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新产业占比、品牌价值)为核心的价值创造导向 [5] - 将继续用好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引导企业提高发展质效 [5]
资产总额超90万亿元 国资央企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
证券时报· 2025-09-18 01:59
资产规模与经营效益 - 央企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至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3% [1]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 年均增长8.3% [1]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59.4万元/人年增至81.7万元/人年 [1]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至2.8% [1] -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 [2] - 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布局超800个应用场景 数字化转型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2] -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8% 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3.9% [2] 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本市场表现 - 2021-202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元 年均增速6.3% [2]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22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1][2] - "十四五"以来累计现金分红2.5万亿元 [1][2] 国企改革与资本布局优化 - 实施6组10家企业战略性重组 组建9家新央企 [3] - 开展邮轮运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3] - 市场化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规模达5000亿元 促进"两重""两新"项目投资 [2] 税费贡献与资本回报 - 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0万亿元 [1] - 国有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 [1]
大力推动国资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国资委发布会要点汇总
第一财经· 2025-09-17 23:07
改革进展与目标 - 有信心在年底前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主体任务 [1] - 改革围绕增强核心功能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目前总体进度符合预期 [1] 资产与财务表现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至超过9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7.3% [3]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至2.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8.3% [3]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至81.7万元 [3]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7] - "十四五"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累计实现现金分红2.5万亿元 [7] 研发与创新投入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至2.8% [4]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4] 战略布局与投资 - 下一步将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2] - "十四五"期间完成6组10家企业战略性重组,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5] -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8] - 投资重点覆盖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工业母机及新材料等领域 [8] 社会贡献与保障 - "十四五"以来累计上缴税费超过10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6] - 有效保障煤电油气等基础产品供给和通信、航空等基础网络运营 [6]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哪些成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时期通过深化改革和战略性重组整合 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 [1] - 改革聚焦于增强核心功能与提升核心竞争力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总体进度符合预期 [1][7] 国资央企布局结构优化 - “十四五”时期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 [2] - 在邮轮运营等领域扎实开展专业化整合 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 [2] -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3] 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举措 -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重组整合 以服务战略大局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导向 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 [3] - 围绕增强产业协同实施重组整合 推动同类型业务横向联合与上下游业务纵向整合 解决重复投资和资源分散问题 例如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形成“南宝武、北鞍钢”格局 [3] - 围绕优化公共服务实施重组整合 以提供质优价低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 例如组建中国资环集团打造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 促进绿色转型 [3] - 下一步将以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举措继续推动重组整合 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4] 体制机制改革成效 - 持续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基本实现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动态优化 [5] - 董事会建设加快 约97%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已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 [5] - 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推动三项制度改革 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严格落实 [5] - 中央企业管理人员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超过60% [5] 国资监管体系创新 - 全面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已出台26个针对性行业考核实施方案 [6] - 2025年对中央企业考核的个性化指标占比将达到76%以上 [6] - 加快构建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 实现产权、资金、债务、薪酬、采购、贸易等工作全覆盖 目标为经营行为可视、资金流动可溯、重大风险可控 [7]
国资委,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7 13:20
核心观点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显著增长,经营质效稳中向好 [2] - 中央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鲜明特征 [4] - 国资央企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将大力推动,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7][9] 资产与经营绩效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7.3% [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8.3% [2]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2] - 国有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 [2] 研发与创新实力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至2.8% [3]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3] - 中央企业设立的创新基金总规模已接近千亿元 [1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空前,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 [4] - “十四五”以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达到8.6万亿元,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10] - 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智能工厂1854个 [4] -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4]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0] 绿色发展与效率提升 -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8%,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3.9% [4]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 [7] - 2025年对中央企业考核的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67%以上 [8] 资本市场贡献与社会责任 - 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近50% [6]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现现金分红2.5万亿元 [6] - “十四五”以来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0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