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假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尾气治理成效需全链条“打假”
中国环境报· 2025-07-16 08:14
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事件 - 某机动车尾气检测公司对一辆排气管内没有三元催化器的重型柴油货车出具了虚假的尾气检测合格报告 [1] - 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净化装置 缺失将导致尾气治理无法达标 [1] - 生态环境部门对检测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 并追查发现上游维修站以次充好更换了不含三元催化器的排气管 [1] - 进一步追查发现伪劣排气管的生产厂家 相关部门对生产和使用伪劣配件的企业和维修站立案调查 [1] - 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全链条追责 有效避免了此类违法行为对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的持续性负面影响 [1] 机动车尾气治理行业监管建议 - 机动车尾气治理涉及车主 维修站 检测公司 汽车配件生产厂商等多个环节 部分案件存在多环节造假行为 [2] - 建议各地建立健全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 对暴露的违法问题进行上追下查 [2] - 利用宣传媒介对多环节造假问题进行曝光 使全链条从业人员认识到造假行为终将暴露并受到法律追究 [2] - 通过常态化宣传教育打消从业人员的侥幸心理 为尾气治理工作注入稳定持久的内生动力 [2]
剑指“李鬼”!中国银联发布严正声明
券商中国· 2025-07-11 07:23
中国银联打假声明 - 中国银联发布严正声明称有机构或个人假冒其名义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侵害商家、消费者财产及个人信息安全 [1][4] - 假冒行为包括以"中国银联工作人员"或"中国银联某产品"名义开展招股募资、高利率理财、信用卡逾期处理等业务 [5] - 公司强调官方渠道为官网、微信订阅号及服务号,以及认证的社交媒体账号,非官方渠道信息需谨慎对待 [7][8] 仿冒APP事件 - 中国银联2月曾针对"银联会议APP"发布声明,该APP为不法分子利用电信诈骗手段诱导用户安装,存在窃取信息及资金风险 [10][11] - 公司明确表示"银联会议APP"非其产品,并提醒公众提高警惕,避免资金损失 [12][13] 行业机构辟谣动态 - 包括支付宝、大华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今年发布辟谣声明,提醒公众谨防虚假信息 [3][14] - 支付宝4月声明有服务商冒充其生活号官方名义进行业务拓展,将追究法律责任 [15] - 大华银行2月发现小红书平台出现虚假账户发布非法信息,已向平台举报并报案 [16] 行业风控建议 - 支付风控人士指出信息爆炸时代需多方共同确保信息真实性 [15] - 建议金融机构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快速响应不实信息以维护公众权益 [17]
亚马逊首次联合泡泡玛特打假,执法机构查获假冒LABUBU玩具
新浪科技· 2025-06-26 11:00
亚马逊全球打假团队五年成果 - 全球打假团队已从最初2个国家扩展至12个国家,包括美国、中国、法国、印度和英国等 [1] - 五年内对不良行为者发起超过200起民事诉讼 [1] - 打假工作促成超过1.8亿美元的相关赔偿和执法处罚金额 [1] - 推动执法机构对制售假者的诉讼和刑事处罚,已有超过65人被判入狱 [1] - 与数百个品牌合作,包括Prada、Salvatore Ferragamo、BMW、Phillips、Lego、Canon、Cisco等 [1] 亚马逊与中国品牌合作打假案例 - 首次联合中国潮流文化品牌POP MART泡泡玛特打击售假供应商 [2] - 售假供应商通过国内电商批发网站向亚马逊卖家销售假冒的THE MONSTERS LABUBU潮流玩具 [2] - 经过数月追踪和调查锁定售假供应商,案件线索移交当地执法部门 [2] - 执法部门现场查获假冒LABUBU钥匙挂件超700件、包装材料上千件 [2] - 合作成功保护泡泡玛特品牌声誉和知识产权,助力其开拓国际市场 [2]
直播间低价“完美芦荟胶”竟是假货?背后黑幕大起底
新京报· 2025-06-20 10:35
日化护肤市场假货问题 - 完美芦荟胶凭借多年口碑成为消费者常备产品 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品牌影响力扩大 [1] - 不法分子利用品牌知名度制假售假 扰乱市场秩序 威胁消费者使用安全 [1] - 假冒产品已从芦荟胶扩展到保健品、美容日化等品类 包括"芦荟浓缩洗衣液"等 [4] 售假案件与模式 - 上海浦东警方破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 涉案金额250余万元 非法获利180余万元 [2] - 犯罪团伙以1.5元/支低价进货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导致消费者皮肤过敏 [2] - 浙江非法生产窝点被查获 当场缴获3万余支假冒芦荟胶 5名嫌疑人被刑拘 [2] - 非官方直播间通过仿造二维码 以"正品促销"名义低价售假 欺骗消费者 [4] - 扬州警方曾破获涉案1.6亿元制假售假案 犯罪团伙自2017年起仿冒产品 [8] 企业打假措施 - 公司构建"刑事打击与民事诉讼双轨并行"维权体系 2012年成立专门打假小组 [8] - 累计捣毁数十个制假窝点 发起民事诉讼超千起 形成司法震慑 [8] - 配合警方调查 提供产品鉴定等专业支持 [8] - 面临取证困难 行刑衔接障碍 打假成本高等挑战 [9]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建议通过"油葱商城"及授权服务中心等正规渠道购买 [12] - 提供九步防伪鉴别方法 包括包装膜特征、防伪标签变化等具体识别标准 [15] - 提醒消费者保留订单截图、支付记录等证据 通过多渠道维权 [15]
五粮液再发致消费者告知书;洋河股份称白酒行业长期价值不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丨酒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09:12
烟酒类零售数据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_4% 其中烟酒类零售额482亿元 同比增长11_2% 显著高于社零整体增速 [1] - 1-5月烟酒类零售总额2787亿元 同比增长6_7% 显示行业消费韧性较强 [1] - 5月增速较高主因劳动节假期宴请礼品等场景需求集中释放 [1] 五粮液打假行动 - 公司发布《致五粮液消费者的告知书(三)》 澄清从未销售"光瓶第八代五粮液"产品 直指电商平台假酒问题 [2] - 行业在电商时代面临打假难题 需品牌方平台监管部门三方合力 [2] - 建议酒企发展自营电商或专供产品 减少第三方依赖 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防伪 [2] 洋河股份行业观点 - 公司强调白酒行业具有超强韧性和长周期性 在国人生活中地位不可替代 长期价值稳定 [3] - 当前策略包括:对M6+控量稳价 省内海之蓝全面控货 同时积极动销去库存 [3] - 聚焦核心消费群体培育转化 优化价格政策 强化核心产品和核心市场运作 [3] - 高端化布局和全国化扩张仍是长期增长潜力所在 [3]
知名酒企,出手“打假”!
证券时报· 2025-06-18 00:01
电商平台假酒现象 - 2024年1-5月五粮液鉴定1610瓶产品中268瓶为假冒,假货占比16.65% [2] - 电商平台商户通过以次充好、真假掺售等手段欺骗消费者,破坏行业生态和品牌形象 [3] - 五粮液联合电商平台取缔261家售假店铺,下架6431条侵权链接 [5] 五粮液打假行动 - 电商平台售假手段包括"百亿补贴""限量秒杀""限时折扣"等促销噱头,近期出现违规"光瓶第八代五粮液"产品 [5] - 公司从未销售"光瓶第八代五粮液",提醒消费者通过官网渠道购买并索要发票 [6] - 2023年11月鉴定148瓶产品中假货18瓶,假货率12%,此前多次公开控诉电商平台售假 [6] 白酒行业现状 - 2025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产量130.8万千升,同比下降7.8%,4月单月产量降幅达13.8% [9] - 行业产量自2016年峰值1358.4万千升持续下滑,2024年产量仅414.5万千升 [10] - 存量竞争格局下,电商低价策略威胁产品品质,损害行业健康发展 [8]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东海证券指出行业处于调整周期,短期受"禁酒令"政策影响情绪低迷,长期需通过品质创新转型 [11] - 华鑫证券认为需求端持续筑底,商务需求承压,但板块估值偏低且酒企加大分红回购力度 [12]
消费者注意!五粮液再发告知书:从未向市场销售过“光瓶第八代五粮液”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18:13
行业现状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假货问题严重冲击渠道价格体系并蚕食消费者信任 [1] - 电商平台"百亿补贴"等促销活动中存在假冒"官方授权"等虚假宣传行为 [2] 五粮液打假行动 - 2023年1-5月为电商平台消费者提供1610瓶免费鉴定服务 其中268瓶为假冒产品 假货率达16 65% [1][2] - 自2022年11月以来已取缔售假店铺261家 下架侵权链接6431条 [4] - 公司从未销售过"光瓶第八代五粮液"产品 该产品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 [4][8] 假货销售模式 - 传统电商平台以"百亿补贴 折扣促销"为幌子 直播电商平台采用"限量秒杀 今日闪购"话术 即时零售平台使用"限时折扣"宣传 [4] - "光瓶第八代五粮液"标价650元/瓶 商家宣称"正品假一赔三"但实际存在高仿产品 [5][6] 消费者指引 - 公司公布线上正规购买渠道链接 线下可通过官网或高德地图查询标有"官方授权"的专卖店 [4] - 建议消费者索要发票等购买凭证 并拨打95195客服热线提供侵权线索 [8]
直播,重新定义“假酒”
搜狐财经· 2025-06-13 12:07
直播电商假酒乱象 - 直播电商中假酒问题严重 86.96%的酒企曾遭遇知识产权侵权 其中商标侵权占比78.26% [1] - 直播间假酒采用"内部特供""限量老酒""破价销售"等话术 与传统假酒有明显区别 [1] - 假酒销售模式包括不露脸直播 使用误导性链接 30天内售出196件"花魁贵州京一号散茅"产品 [2][5][6] - 涉事公司贵州省仁怀市帝坛酒业有限公司有48条风险提示 与茅台等多家酒企存在商标侵权纠纷 [9][10] 假酒销售手法 - 采用"擦边球"策略 售卖与名酒外观、名字相似的产品 如"花魁贵州京一号散茅"冒充茅台 [6][11] - 使用"撕帽茅台"概念 声称是打击黄牛的福利款 实际多为假酒 [12] - 采用"货不对板"手法 如标价2999元两瓶飞天茅台 实际只发一瓶正品 [12] - 通过"挂错价"剧本制造抢购氛围 如标价几百元后以99元"误挂价"上线 [13] - 包装"鉴酒师"人设 通过科普视频为假酒销售打掩护 [13] 维权困境 - 消费者维权困难 需要提供完整录屏和权威检测报告等证据 [15] - 平台处理投诉多以"退款处理"收场 "假一赔十"承诺基本未兑现 [14] - 责任主体难以确定 涉及主播、运营团队、商家等多个环节 [15] - 商家设置多重障碍 如"定制产品不支持退换" 伪造授权 分散转账等 [16] 行业应对措施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8月发布意见 要求加强直播带货侵权假冒行为查处 [17] -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提出"四个反对" 包括反对假酒和虚假宣传等 [19] - 酒企采取多种打假措施 如茅台组建100人专职维权队伍 年投入超4亿元 [19] - 五粮液推出"95195"客服热线 加入阿里巴巴打假联盟 [19] - 泸州老窖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配合打击制假售假案件 [19] 行业挑战 - 传统打假体系对直播电商假酒问题存在局限性 [22] - 需要借助大数据和AI技术实时监测直播销售情况 [22] - 需建立平台、行业、企业三方合作的全流程打假链条 [22]
饶毅发文“打假”麦角硫因,“科伦系”股价应声下跌
新浪财经· 2025-06-05 19:22
科伦药业麦角硫因事件 -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为公司新产品麦角硫因胶囊代言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川宁生物股价分别上涨16.75%和12.22% [1] - 生物学家饶毅公开发文质疑麦角硫因是"假药",称其缺乏足够证据获得药监部门批准,只能以保健品方式销售 [3] - 饶毅发文后,科伦药业和川宁生物股价分别下跌4.96%和1.98%,市值分别为603.27亿元和287.01亿元 [5] 麦角硫因产品信息 - 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来源于微生物,1909年首次从紫麦角菌中分离,具有强大抗氧化活性 [5] - 川宁生物官方公众号宣称麦角硫因具有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美肤美颜等七大功效 [5] - 科伦药业麦角硫因胶囊售价1499元/60粒,宣传清除自由基效果是传统成分VC与辅酶Q10的10-30倍 [5] 产品审批与销售情况 - 目前国内尚未获批麦角硫因相关保健品,国家药监局未查询到相关产品注册信息 [6] - 该产品通过原料出口到日本生产,成品再通过跨境电商进口至国内销售,未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售卖 [6] - 麦角硫因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于2024年5月17日获国家卫健委受理,但尚未获批 [9] 市场竞争情况 - 电商平台可搜索到大量以麦角硫因为卖点的产品,主要通过跨境电商方式在国内销售 [10] - 部分竞品价格区间为257.35-899元,销量从200+到1万+不等,好评率在67%-100%之间 [10] - 竞品宣传重点包括高纯度、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部分产品进入麦角硫因热卖榜 [10]
电商酒水类产品打假有哪些操作(技术打假)
搜狐财经· 2025-06-01 17:46
电商酒水类产品打假操作 - 建立监测机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电商平台上的酒水产品价格和销售动态,及时发现低价乱价和售假行为 [3] - 进行投诉举报:通过电商平台官方渠道举报侵权行为,明确违反的规则条款并提供确凿证据,同时向行业协会、工商部门等反映情况 [4] - 加强授权管理:建立严格的线上销售授权制度,明确授权范围、期限和渠道,颁发电子授权证书方便消费者识别 [5] - 采取法律手段:对严重侵权行为起诉售假者要求赔偿,与专业打假公司合作采用风险代理模式降低成本 [6] 技术手段管控线上假货 - 一物一码技术:为每件酒类产品分配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包含生产日期、批次等信息以便追溯 [7] - 激光赋码或喷码技术:在拉环内外或皇冠盖内外激光雕刻二维码,对其他包装采用喷码机快速喷印 [8] - 建立防伪溯源数据库:存储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数据,追踪产品流向和状态 [9] - 智能预警系统:利用监控软件实现异常轨迹识别、价格波动监测和群体行为分析,提前发现假货和窜货行为 [10] 挑选第三方维权公司标准 - 专业能力:选择拥有专业律师团队和技术监测工具的公司,高效进行侵权监测和法律维权 [11] - 行业经验:优先选择在酒水行业经验丰富的公司,快速识别侵权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 [12] - 资源与合作:选择与电商平台、执法机构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公司,提高维权效率 [13] - 性价比:考虑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确保节省成本的同时获得高质量服务 [14] - 透明度与公信力:选择透明度高、公信力强的公司,公开处理结果增强品牌形象 [15] 总结 - 品牌方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线上控价,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和品牌形象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