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机
icon
搜索文档
热门股突然回调!投机为啥让人欲罢不能?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新浪财经· 2025-10-26 07:39
文章核心观点 - 概念股等投机行为因高回报的金钱游戏特性对投资者产生致命诱惑,但最终多数参与者难以避免本金损失的结局,根源在于人性中的贪婪与风险忽视 [1][2][5] - 价值投资强调通过长期复利和严格的风险规避实现财富稳健增长,其核心是视证券为对公司部分所有权而非投机工具,追求“富一次”而非短期暴利 [6][7] 投机心理与行为模式 - 投机者易被短期高回报吸引,例如一周赚取30%-50%或三个月翻倍,这种快速致富的刺激感远超普通收入 [2] - 投机者常使用杠杆放大收益,如抵押股票借款再投资,但股价下跌30%即可导致本金全部损失,风险极高 [3] - 投机者普遍存在“音乐不停就继续跳”的心态,在泡沫顶点误判安全性,难以执行提早离场纪律 [5] 历史案例与人性反思 - 1929年一名投机者初始资产750万美元,6个月内损失600万美元后,违背承诺动用家庭储备资金试图翻本,最终全部亏空 [2] - 20世纪60年代投资者哈利通过电脑股热潮从几千美元赚到25万美元,但杠杆操作在1962年股市下跌后财富蒸发,多次重复投机模式均未实现财富目标 [3][4] - 投机成功依赖运气,如利弗莫尔一生破产4次,最终自杀,证明投机天才亦难逃周期覆灭 [1] 价值投资理念对比 - 价值投资年化收益约10%,长期复利效应显著:10年累积收益为1.6倍,20年达6倍,30年可达16.5倍 [7] - 价值投资者将证券视为企业所有权或债权,坚持估值标准和风险规避,避免被投机狂潮诱惑,确保财富不退回原点 [6][7] - 投机目标为“小钱变大钱”但成功率低,投资目标为“避免大钱变小钱”且成功概率高,如年收益4%-8%可通过知识能力实现 [6]
热门股突然回调!投机为啥让人欲罢不能?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券商中国· 2025-10-26 07:34
投机行为的心理驱动与高风险特征 - 股市热门概念股炒作消退后,后知后觉的资金成为高位站岗者,纸面浮盈和本金可能一同消失 [1] - 大部分伟大投机者结局悲惨,即使投机天才利弗莫尔也破产4次并最终自杀 [2] - 投机心理的诱惑在于普通人难以通过常规工作获得高额回报,而概念股投机可能实现一周赚取30%-50%或三个月翻倍的暴利 [3] 杠杆投机案例与财富毁灭模式 - 投机者案例:1929年一名投机者将150万美元债券交给妻子作为生活保障,但6个月后为挽回600万美元损失取回债券并最终亏光 [3] - 哈利案例:在20世纪60年代电脑股热潮中,从几千美元本金赚到25万美元,通过股票质押加杠杆追求100万美元目标,但1962年市场下跌导致财富冰山融化 [4][5] - 杠杆投机模式:抵押100美元股票借30美元买入更多股票,股价上涨时继续加杠杆,但一旦下跌将导致本金荡然无存 [5] 投机游戏本质与离场困境 - 投机游戏秘诀是提早离场绝不恋战,但大多数人因音乐和红酒(比喻市场狂欢)诱惑而流连忘返,最终被"黑骑士"清除 [6] - 投机者在上涨环境中很少关注下行风险和遵守估值纪律,尤其当他人抛弃准则快速致富时,纪律更难维持 [6] - 投机是将小钱变大钱的努力可能不会成功,投资是避免大钱变小的努力应该能成功,一年赚4%-8%比追求一年赚4-5倍的成功概率更高 [6] 价值投资理念与长期复利效应 - 资本市场年化收益约10%,长期复利创造奇迹:10年复利收益为1.6倍,20年为6倍,30年为16.5倍 [7] - 价值投资者认为证券代表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或债权,不会被投机狂潮诱惑,明白投机成功靠运气且财富终将归还市场 [7] - 价值投资追求人生只需富一次绝不回到原点,坚持此理念的投资者很少后悔或转向其他方法 [7]
从5美元到1亿美金,再到自杀:华尔街为何痴迷于“投机之王”利弗莫尔?
搜狐财经· 2025-10-08 17:19
杰西·利弗莫尔的交易生涯 - 14岁时在波士顿Paine Webber公司担任董事助理,周薪5美元[5][7] - 15岁进行首次股票交易,用5美元本金获利3.12美元[7][9] - 16岁离开经纪公司,专职在股票对赌行交易,因持续盈利被多家对赌行禁止入场[9][11] - 1901年牛市期间赚取5万美元,但因棉花交易亏损[17] - 1907年股灾中单日盈利100万美元,随后听从J·P·摩根建议买入股票稳定市场[26] - 1908年因听信错误建议在芝加哥棉花市场损失数百万美元[30] - 1915年破产后,于次年牛市中重新赚回500万美元[33] - 1925年在芝加哥交易所交易小麦和玉米获利1000万美元[39][41] - 1929年股灾中通过做空赚取1亿美元[43][45] - 1934年第三次破产,193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后交易环境改变[53][60] 个人财富与生活方式 - 28岁时积累10万美元财富[17] - 1907年后购买20万美元游艇、铁路车厢和上西区公寓,加入顶级俱乐部[26][28] - 一年内财富从零增长至300万美元[28] - 1910年代建立正式交易团队,管理60名员工,盈利1500万美元[37] - 1920年代购买大颈昂贵房产,装修花费350万美元[35][51] - 第二次离婚支付前妻多萝西1000万美元财产分割[47] - 1930年代第三次破产时,前妻以22.2万美元出售原价值350万美元房产[51] - 1940年自杀时几乎耗尽财富,为子女设立的信托基金严重贬值[64][66] 市场观点与交易哲学 - 强调市场投机行为具有重复性,"华尔街没有什么新鲜事"[68] - 认为交易错误不可避免,关键是要从错误中学习获利[70] - 指出没有人能每天交易都有充分理由和足够知识[62] - 其交易理念通过《股票作手回忆录》影响后代交易者[2][39] - 个人著作《股票交易法》于1940年出版但未达到预期影响力[62] 家庭生活与个人关系 - 1899年与内蒂·乔丹结婚,数月后分居[13] - 1910年代向22岁齐格菲尔德歌舞团舞者多萝西求婚,婚后育有两子[31][33] - 婚姻期间长期保持婚外情,包括与齐格菲尔德歌舞团舞者交往[33][47] - 1933年与第二任妻子多萝西离婚,同年与美国歌手哈丽雅特·梅茨结婚[49] - 1935年儿子杰西·利弗莫尔二世被母亲多萝西枪击受伤[54][56] - 儿子杰西·利弗莫尔二世于1975年自杀,延续家族悲剧[66]
为什么投资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搜狐财经· 2025-10-06 18:47
投资原则的本质 - 健全的投资原则是产生健全投资结果的基础,尽管投资环境变化剧烈,但这一原则不变 [1][37] - 伟大的投资者具备坚持自己观点、不为外界干扰的能力,这需要智慧、勇气和毅力,短期看似愚蠢的行为可能蕴含长期智慧 [1] - 将投资视为经营企业,需要高度智慧,许多企业家在金融市场忽视使其实业成功的稳健原则 [6] 对彼得·林奇投资方法的误解与澄清 - 彼得·林奇强调,仅因喜欢某家公司的产品或商店而购买其股票是误解,这仅是将其列入研究名单的理由,而非充分购买理由 [2] - 投资决策需基于对公司的收益前景、财务状况、竞争地位和发展计划的充分研究 [2] - 零售公司的投资关键在于确定其扩张阶段,仅在全国10%地区设分店的公司与已在90%地区设分店的公司发展前景截然不同 [2] 投机与投资的区别 - 投资行为必须经过透彻分析,确保本金与适当报酬,不符合此条件即为投机 [16] - 投资与投机对象可相互转化,精明的投资人可在价格远低于价值时,将投机品种转化为投资机会 [14][16] - 全然投机行为并非不合法或不道德,但需避免不智的投机,如误将投机视为投资、缺乏相关知识却严肃投机、投机金额超出承受范围 [17] 格雷厄姆的商业原则在投资中的应用 - 第一项原则是"了解你在做什么——了解你的生意",投资者不应试图获取超额报酬,除非对证券价值有足够了解 [6][9] - 第二项原则涉及资金委托管理,除非能仔细监督绩效或有强烈理由依赖受托人品格能力,否则不应让他人经营 [7][10] - 第三项原则是避免贸然做生意,尤其是获利有限而亏损大的生意,操作应基于计算而非乐观想法 [7][12] - 第四项原则强调有勇气运用知识与经验,即使他人看法不同,只要推理正确就应行动,在投资领域勇气是重要美德 [7][32] 市场波动与投资者心理 - 格雷厄姆用"市场先生"比喻股市波动,市场先生每天报价,但投资者不应让其决定股权看法,而应根据企业营运报告判断价值 [22] - 价格波动对真正投资者的意义是:剧跌时提供买进机会,大涨时提供卖出机会,其他时候应专注股息回报与企业业绩 [27][28] - 投资者需避免被市场情绪感染,如在大涨后因过度自信、贪婪而投入更多资金承担更高风险 [28] 价值投资与成长股 - 价值投资指投资价格远低于价值的公司,蓝筹股若价格高过其价值,购买行为就不是价值投资 [14][31] - 安全边际取决于支付价格,价格越高安全边际越低,成长股因市场溢价高,其真实价值更依赖市场评价方式与情绪,波动更剧烈 [31] - 企业越成功,股票价格波动可能越剧烈,普通股品质越好可能投机性越强,热门股最终易走向泡沫和崩溃 [31] 投资业绩的期望与实现 - 获得满意投资业绩比大多数人想象容易,但获得优异业绩则比大多数人估计困难 [8][34] - 满意业绩可能指每年不超过10%的回报,而许多人误将优异业绩视为满意标准,低估其困难度 [34] - 投资艺术的特点是门外汉用少许能力努力可达令人敬佩结果,但试图超越此成就可能需要极大智慧努力且结果不进反退 [34]
聪明的人,不炒股、不买币,只做这件事 quietly 发财
搜狐财经· 2025-10-06 09:49
投资理念 - 真正赚到钱的人采取不盯盘、不冲动、不追热度的策略 [1] - 成功的投资是让钱生钱,让时间发挥作用,而非追求快速暴富 [1] - 财富积累依靠安静的坚持和复利效应,而非短期投机 [3][6] 投资策略 - 将资金配置于稳健资产,通过分散投资和长期持有来管理风险 [3] - 核心收益来源于收取利息和分红,策略看似缓慢但实际稳固厚实 [3] - 在市场追逐风口和投机时,应专注于稳步积累和布局 [5] 市场现象 - 股市和币圈等领域的暴富故事大多有始无终,风口过后留下一地鸡毛 [1] - 与频繁交易者的起落焦虑相比,长期投资者更能保持稳定 [3] - 短期投机者赚取的是“热闹”,而长期投资者获得的是“自由” [5]
比特币为什么会涨得如此疯狂?有以下4个因素
搜狐财经· 2025-10-03 06:52
比特币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 - 信仰群体扩大,比特币作为数字世界平权乌托邦信仰的载体,其信徒从小群体向大群体外溢,而比特币总量固定为2100万个,稀缺性推高价格 [1] - 类比书画、邮票、棒球卡等总数有限的收藏品,时间、稀缺性和供需关系决定其价值 [1] 传统金融体系的缝隙 - 现代社会的金融管制是普遍权力结构,但被管制的金融世界之外存在多样化需求 [5] - 比特币的崛起反映了部分需求,其应用场景从犯罪剧集中的描绘可见一斑,逐步取代现钞、黄金、离岸账户等 [5] 投机需求的驱动 - 人类对快速、无门槛发财的狂热是永恒主题,理智在发财梦面前不堪一击 [5] - 比特币历史中投机是永恒主题,遵循价格泡沫与崩溃的投机狂潮规律 [5] 全球货币宽松环境 - 资产价格的全面上升源于货币膨胀,资产价格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 [6] - 钱多导致资本追逐各类资产,比特币因此进入主流社会眼界,在剧烈波动中上涨 [6] - 美联储带头放水,全球央行跟进,宽松货币政策是重要背景 [6]
李嘉诚卖卖卖,李氏70年的商业帝国,正在走向崩塌?
搜狐财经· 2025-08-04 14:52
核心观点 - 李嘉诚家族商业帝国面临结构性危机 资产被大规模抛售 政治影响力显著减弱 反映香港经济模式从传统地产主导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2][4][8][11][13] 资产处置动态 - 北京御翠园项目7折抛售 该项目捂地23年 [2] - 大湾区400套房源以6折均价出售 单套总价最低40万港元 [2] - 香港婚房资产挂牌50亿港元出售 [4] - 3月计划向贝莱德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 [4] 商业策略特征 - 长期采用低价圈地策略 曾垄断香港电力零售通讯等民生行业 [4] - 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时仅支付每股7.1港元(汇丰报价14.4港元) 实际首付比例仅20% [6] - 2013-2019年从内地撤资1700亿港元 转投英国公用事业领域 [8] - 开发策略偏好捂盘惜售 等待地价上涨后套现 [8] 政治关系变化 - 李泽钜被排除于香港特首顾问团名单 [2] - 官方媒体明确表态"不顾国家利益者不适合进入顾问团" [10] - 英国投资遭遇重大损失 因当地政策变化导致公用事业投资受挫 [8] 经营困境表现 - 多个楼盘销售表现惨淡 [11] - 长江实业项目遭廉政公署质量调查 [11] - 李泽楷旗下富卫集团上市后股价遇冷 [11] 香港经济结构转型 - 新晋顾问团成员聚焦人形机器人(宇树科技) 脑机接口(强脑科技)及人民币国际化领域 [13] - 香港经济模式从传统地产金字塔结构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11][13] - 政策导向明确支持新技术新产业 替代传统地产资本模式 [13]
3.2万字|潘兴广场比尔·阿克曼最有价值的一场对话,深谈价值投资、核心战役以及如何从人生谷底“爬坑”……
聪明投资者· 2025-07-17 14:33
比尔·阿克曼的投资生涯与业绩 - 瓦利安制药暴雷导致比尔·阿克曼亏损40亿美元,是其史上最大一笔亏损 [2] - 过去五年潘兴广场基金净值累计回报约130%,年化收益率约22.8%,显著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约14.2%) [4] - 自2004年成立以来,潘兴广场投资回报超过22倍,年化收益率约15.9% [4] - 2020年新冠崩盘中做空成功,3周赚27亿美元 [4] 投资理念与策略 - 核心信仰包括价值投资、长期主义、对资本结构与治理细节的痴迷 [4] - 投资被视为经营事业的延伸 [4] - 必须理解"价格"和"价值"的区别,价格是付出的,价值是得到的 [8][9] - 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机"反映情绪,长期是"称重机"反映真实价值 [10] - 投资的本质是预测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里能创造多少价值 [17][19] - 寻找确定性高的公司,能对其未来很长时间现金流有信心的企业 [23][24] 重要投资案例 - 与卡尔·伊坎十多年的恩怨,围绕康宝莱公司的世纪做空 [4] - 从康宝莱到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核心战役 [5] - 联合入主霍华德·休斯公司并将其打造成"迷你版的伯克希尔" [5] 对投机与投资的看法 - 投机是短期炒作如加密货币,不了解真正价值 [15][17] - 投资需要深入研究企业、行业竞争格局、管理层行为和支付价格 [17] - 证券价值是其在生命周期中所能产生现金流的现值 [20][22]
投资、投机,结局大不同!股市疯狂之时,我们应如何对待?
券商中国· 2025-07-13 07:24
核心观点 - 激进投机风格虽短期收益显著但长期损害投资者财富 而价值投资原则在泡沫时期保持理性方能实现可持续回报 [1][3][4] - 投资经理应坚持"不懂不做"和安全边际原则 避免迫于市场压力参与投机 真正优秀的管理人在市场狂热时选择退出而非迎合 [1][4][6] 投资策略对比 - 蔡志勇采用技术面驱动策略 年换手率100% 通过捕捉市场动量实现短期高收益 如1962年市场暴跌25%时追加2800万美元投资使基金当年大涨68% 1965年实现50%超额收益(对标道琼斯指数14.2%涨幅)[3] - 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原则 1956-1968年合伙公司累计收益1403.5% 年化复合收益率25%(同期道琼斯指数年化9.1%) 通过严格选标和复利积累实现长期回报 [4] 资金管理方式 - 蔡志勇通过发行基金获利 曼哈顿基金募集总额达4.97亿美元(初始募集2.47亿美元+后续投入2.5亿美元) 个人以2700万美元出售基金权益 但投资者后续亏损90% [3] - 巴菲特将绩效佣金再投资于合伙基金 与投资者共同分享复利增长 1969年因估值过高主动关闭基金 规避后续5年市场大跌 [4] 市场环境应对 - 20世纪60年代美股投机盛行时期 多数投资经理迫于业绩压力转向投机 最终导致惨烈损失 [6] - 巴菲特明确拒绝预测市场走势 强调"不加入 斗到底"原则 在缺乏符合收益率要求(领先道琼斯指数10个百分点)的投资机会时选择暂停投资 [5][6]
钱少不是“赌博”的理由
证券时报网· 2025-06-28 15:15
投资理念与行为分析 - 部分投资者认为价值投资回报周期长,倾向于在资金量小时采用高风险策略如趋势跟踪、热点投资或杠杆操作,待资金积累后再转向稳健投资 [1] - 统计数据显示赌博式投资成功率极低,仅0.1%概率获得超额收益,99%以上可能面临重大本金损失 [3][4] - 成功投机案例具有幸存者偏差,长期商业成功者极少依赖赌博式策略,短期暴富者往往难以持续 [4] 投资者心理机制 - 初始选择投机反映出对价值投资信心不足,成功投机经验会进一步强化风险偏好,使价值投资与投机信心比例从50%:50%恶化至10%:90% [4] - 投机成功者资产增长10倍至100倍后,90%以上概率持续依赖原有高风险模式,监管处罚案例印证该行为惯性 [5] 资金规模与策略有效性 - 小资金采用赌博策略是实现"持续保持小资金"的有效路径,与阶层跃迁目标背道而驰 [6] - 商业史表明千亿级企业崩塌多与持续高风险操作相关,验证投机策略的不可持续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