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跨境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
杭州日报· 2025-07-08 11:07
此前,企业年累计出境个人信息或敏感个人信息达到一定量级的,需要逐级上报,经国家相关部门 评估通过后,可进行数据跨境流动。省、市两级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得相关评估流程在省、市两级层面 即可完成,企业办理时长由原先的50多天缩减至10天以内,时效提升了85%。负面清单还突破了《促进 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的个人信息出境量级,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从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调 整为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甚至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直接简化为自由流 动,企业数据出境合规便利性显著增加、成本大幅降低。 市商务局相关人员介绍,实施指南明确列出了企业需要填写的各类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申报材料要 求,填写完毕后,企业将通过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对于后续的 提交、补充或更正材料,负面清单备案结果通知,备案变更及终止等流程,实施指南也都有明确的材 料、时效规定,真正帮助杭州片区内企业厘清数据跨境申报的对接部门、所需材料和具体操作方式。 管理细则还对监督管理及违规处置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企业实际数据出境情况与申报数据相符。 如企业如果出现瞒报、虚报、故意造成实际出境数据与备案数据不一致 ...
推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 扩大高水平开放 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金融时报· 2025-07-07 09:48
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点推广 - 国务院发布通知将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其中34条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43条推广到全国 [1] - 复制推广措施涉及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改革、劳动者权益保护、国有企业改革、环境保护等领域共36条,占比近一半 [4] - 支持自贸试验区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外数据出境无须履行申报安全评估等程序,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 [4] 金融开放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包括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推进支付服务国际化、提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等 [2] - 宣布八项支持政策包括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等 [3] - 支持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等措施推广到相关自贸试验区,优化电子支付服务等措施推广到全国 [3] 数字贸易及数字经济发展 - 上海自贸试验区围绕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开放共享等进行先行先试,依托GSBN加速电子提单应用,累计签发量突破55万份 [5] - 上海数据交易所建成全国首条数据交易联盟链,挂牌交易超过5000个数据产品 [5] - 2024年上海数字贸易进出口达1095.3亿美元,同比增长4.9%,占全国30.1% [6] 跨境贸易便利化 - 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港口码头"区港"一体化管理,认可境外检疫电子监管信息等措施提升通关便利化 [4] - 海关与出口国开发数据互认系统,减少现场掏箱查验时间,显著提高通关效率 [7] - 简化境内检疫措施试点成效显著,已在全国海关推广实施 [7]
上海自贸区进出口总值破9000亿 通关提速至2小时
搜狐财经· 2025-07-05 08:45
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表现 - 前5个月进出口总值超9000亿元,占全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比重超26% [1] 贸易便利化措施 - 对境外已检疫水果简化境内措施,推动监管数据互认,1.05万票水果采用该模式通关 [3]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通关时间从20小时压缩至1-2小时,服务超70万家企业,年节省贸易成本超20亿元 [5][7][9] - 海运和空运预约申报功能显著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11] 数据跨境流动创新 - 数据跨境平台使外资基金公司月度财务报表传输效率提升 [11][13] - 设立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制定金融/贸易/航运领域负面清单,降低合规成本 [15] - 建成至香港/东京/新加坡的数据直达专线,优化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15][17] - 数据交易所国际专区吸引30余家国际数商,挂牌产品近200个,2024年数字贸易进出口1095.3亿美元(占全国30.1%) [18]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 中转集拼时效缩短50%,比肩国际水平 [19] - 数字平台与海关系统联动,实现全流程追踪,形成"提前预报、提前检验、车到即卸、货到即拼"模式 [20][22] - 2025年上半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1405.6万标箱(+7.5%),其中国际中转集拼箱量269.6万标箱(+10.6%,占比19.18%) [23]
“走出去”更要“融进去” 数字经济出海正当时
中国证券报· 2025-07-05 04:28
数字经济出海趋势 - 中国企业出海趋势从"中国制造"升级为数字经济产品和服务,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 [1] - 数字经济出海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命题 [1] - 2024年中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前5个月收入达55788亿元,同比增长11.2% [2] 行业数据与技术发展 - 前5个月软件业务出口额达2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3% [2] -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源浪潮加速,如DeepSeek、通义千问等推动技术全球化 [2] - 数字技术改变全球贸易形式,数字化服务贸易增长潜力巨大 [2] 企业出海动态 - 阿里巴巴计划发行120亿港元可交换债券,支持云计算和电商业务出海 [3] - 阿里云将投入超4亿元支持国际合作伙伴生态建设 [3] - 美团外卖海外品牌Keeta进军巴西,计划五年投资10亿美元建设配送网络 [3] - 智能驾驶企业如Momenta、小马智行等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 [3] 出海策略与挑战 - 企业需从"走出去"转向"融进去",面临合规、文化、人才培养等挑战 [1][3] - 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取得进展,17个领域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备案完成 [4] - IBM强调持续融入当地市场的重要性,需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4] - 企业出海应承担社会责任,推广智慧城市、绿色能源等方案 [4]
商务部:支持自贸试验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快讯· 2025-07-04 17:40
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政策 - 商务部表示将支持自贸试验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1] - 负面清单外的数据出境无需履行申报安全评估、订立标准合同、通过保护认证等程序 [1] - 该政策旨在有效满足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需求,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 [1] 试点措施推广 - 此次复制推广的77条试点措施涉及领域广,开放力度大 [1] - 商务部将加快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1]
熊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信用体系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13:05
大湾区数据跨境融合背景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速流动,信用数据跨境流动对经济合作、金融创新及社会协同发展作用显著[3] - 珠海作为大湾区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以全省1%土地、2%人口创造3%GDP,人均GDP居全省第二、全国第14,是大湾区重要增长极[3] - 2024年珠海边检查验出入境人员2.03亿人次,拱北口岸客流超1.1亿人次居全国首位,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车流超555万辆(港澳单牌车占300万辆次)[3] 珠海跨境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 珠海依托"信用珠海"网站构建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内地数据出境、海外数据入境、双向融合三路径推动商贸、金融、民生等领域融合[5] - 平台完成信用数据出境风险评估,实现40万家市场主体公开版信用报告合规出境,并定制湾区合作版信用报告支持企业"出海"增信[5] - 集成澳门居民在珠房产、社保等关键数据,革新跨境核查机制,破解珠澳社会救助数据壁垒,提升核查效率并支持澳门跨境救助评估[6] 跨境金融创新与信用互认 - 联合港澳机构建立港澳居民信用评价体系,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合作推出跨境信用贷款机制,降低港澳居民内地信贷门槛[6] - 引入中国信保、邓白氏等机构提供境外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打造跨境信用服务超市,吸引香港品质保证局等优质服务机构入驻[7] - 首次将37家澳门企业、10家香港企业纳入珠海优质诚信企业名单,推出30条跨境联合激励措施,制定《诚信店评价规范》湾区标准[8]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联合湾区城市制定信用数据共享规则,依托"信用中国""信用广东"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建立湾区共享机制[9] - 推动与东盟、上合组织等国际信用机构合作,制定统一跨境数据采信标准及国际信用报告标准,促进全球经贸便利化[10]
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通过首次测试
快讯· 2025-07-01 15:13
深港医疗数据互联互通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首次测试数据通过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成功传输至香港"医健通"系统 [1] - 该进展标志着深圳与香港在数据互联互通技术上取得突破 [1] - 技术突破为深港规则衔接、要素跨境流动及医疗体系融合提供支撑 [1] 政策框架与未来规划 - 未来将在国家数据出境安全管理政策框架下推进合作 [1] - 依据《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制定政策措施 [1] - 两地计划商讨实践方案 在合规前提下实现电子病历 检查报告等医疗数据安全互传 [1]
实达集团: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对《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回复的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2
大数据业务 - 2024年大数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317.4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94.97%,但毛利率同比下滑32.87个百分点至12.17% [2][16] - 业务收入集中在第四季度(占比79.43%),主要因系统集成项目验收周期较长,行业普遍存在季节性特征 [4][8]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达75.57%,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60.22%;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67.65%,新增客户和供应商各3家 [1][9] - 系统集成业务占比提升至82.91%,但毛利率仅5.09%,主要因智算中心项目硬件成本占比达76.97% [16][18] - 软件产品业务毛利率66.47%,保持较高水平,但收入占比降至10.66% [19] 财务数据异常 - 应收账款余额2.02亿元同比增长28.59%,其中大数据业务组合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352.03% [22] - 预付款项增长主要因智算项目硬件采购需预付货款,符合行业惯例 [24] - PPP项目确认建设期决算收入1,130.65万元,推动物联网安防业务收入增长260.82%,毛利率提升至49.52% [28][31] - 长期应收款中PPP项目可用性付费余额3.62亿元,计提坏账准备1,312.62万元,计提比例3.63%高于行业均值 [34] 重点项目运营 - 数据跨境流动服务枢纽项目确认无形资产特许经营权1.41亿元,15年运营期需支付承包费2.30亿元 [38] - 平潭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投入运营,2025年一季度新增订单261.93万元 [13] - 福建智慧教育平台服务32所学校,累计访问量超45万次,成为教育部首批整省试点 [14] - 巧家PPP项目完成竣工决算,确认建设期收入15,654.03万元,运营期9年 [28][31] 行业竞争与风险 - 智能算力领域收入占比73.61%,同比增长85.96%,2025年在手订单超3亿元 [12][13] - 系统集成业务面临硬件价格透明、供应商集中导致的毛利率压力 [16] - 数据安全法规强化增加合规成本,算力发展受芯片管制、能源政策等制约 [15]
【掘金行业龙头】数据跨境流动服务平台已落地,在跨链数据上与香港Web3.0协会展开合作,这家公司中标多个智算中心项目
财联社· 2025-06-27 11:55
数据跨境与区块链技术应用 - 数据跨境流动服务平台已落地,公司在跨链数据领域与香港Web3 0协会展开合作[1] - 公司中标多个智算中心项目,显示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1] - 自研数字政府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省级及地市级项目,体现政务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1]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跨境、区块链和算力构成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三大技术方向[1] - 跨链数据合作模式正在形成,香港Web3 0协会成为重要合作伙伴[1] - 智算中心项目中标反映行业对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需求增长[1] 公司技术实力 - 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数字政府产品已实现省级规模应用[1] - 技术应用覆盖数据跨境、区块链和算力三大前沿领域[1] - 产品落地层级从地市延伸至省级,显示解决方案的扩展性[1]
北京医疗器械领域负面清单已完成专家论证,将尽快推出
新京报· 2025-06-26 20:49
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创新 - 北京市网信办将医疗器械领域作为第二批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定的重点领域,已完成相关单位意见征求和专家论证,正在推进审批流程[1] - 构建以"首个场景化、字段级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出台《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数据跨境流动从1.0版向2.0版升级[1] - 第二批负面清单涵盖医疗器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贸易物流、银行、公募基金等5个领域,扩展行业覆盖范围[2] 医疗领域数据跨境实践 - 友谊医院、赛诺菲、百济神州等25家企事业单位已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或标准合同备案,医药领域成为全市整体合规标杆行业[2] - 开展医疗领域负面清单"一企一策"应用试点,多家医药企业提出申报意向,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3] - 重点围绕科研课题合作、药物研发、多中心会诊等场景,鼓励市属医院与跨国药企深化数据流通合作,提升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能力[3] 负面清单机制扩展 - 首批在朝阳、海淀、昌平等区开展自贸试验区外负面清单"一企一策"试点,扩展政策适用区域[2] - 明确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发布的负面清单涵盖领域可被北京自贸试验区参照使用,实现负面清单"面的扩展"和"量的倍增"[2] - 针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10个行业编制数据跨主体流通标杆场景指引,推动企业从合规驱动转向价值驱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