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安全

搜索文档
小米YU7发布!售价25.35万元起!
国芯网· 2025-06-26 22:01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发布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发布,标准版售价25.35万元 [3] - YU7提供九种颜色选择,包括宝石绿、熔岩橙、钛金属色等 [4] - 雷军强调安全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YU7在头部空间、膝部空间等指标领先Model Y和卡宴 [6] 小米YU7测试与研发投入 - YU7整车测试历时539天,覆盖296个城市,道路实测里程达649万公里,经历极端环境测试 [7]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 [7] - 小米手机连续19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自主研发的玄戒芯片已量产 [7] - 未来五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 [7]
高安全性与性价比兼备:10-15万元价位内最值得购买的三款新能源轿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9 22:04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发布最新动力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标准 将主流车企和电池供应商已掌握的安全技术纳入强制标准 旨在封杀低价低质产品进入市场 对注重品质与安全的品牌影响甚微 [1] 日产N7产品分析 - 定价11 99万至14 99万元 经历7400项研发测试和5500多项新车试制质量确认 搭载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超安全电池 通过146项高标准测试 提前满足2026年新国标要求 [2] - 配备16项主动安全系统 包括前向碰撞预警 后向碰撞预警 以及由Momenta提供的高速领航NOA和城市记忆领航NOA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2] 东风奕派eπ007产品分析 - 采用笼式超高强度结构车身设计 高强度钢占比71 5% 热成型钢占比20 3% 关键乘员舱区域使用1500MPa超高强度钢板 获"2023中国十佳车身"认证 C-NCAP得分率93 78% [3] - 马赫电池通过多针针刺 电芯腰斩 高空跌落等极端测试 10根钢针完全贯穿电芯无起火 无爆炸 具备不怕戳 不怕挤 不怕泡 不怕摔 不怕震等特性 [3][4] - 官方售价11 59万元-14 99万元 配备全系标配辅助驾驶模拟显示系统 自动紧急制动AEB等主动安全配置 提供价值44800元六大权益好礼 [4] 小鹏MONA M03产品分析 - 售价11 98万元起 全系标配2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7个摄像头等20余项硬件感知设备 具备碰撞预警 紧急制动辅助等12项主动安全系统 支持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 [5] - 高强度钢+铝合金使用率73% 实现车身轻量化 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在防水 防火 防爆等方面表现卓越 [6] 市场竞争格局 - 日产N7依托合资品牌底蕴 适合家庭用户 小鹏MONA M03以智能化体验见长 适合年轻消费者 东风奕派eπ007以超高强度车身和极致电池防护构建全方位安全体系 性价比突出 [7] - 10-15万元价格区间内 三款车型均为安全靠谱的品质选择 消费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7]
新能源车亟待以安全保障突破信任危机
证券日报· 2025-05-25 09:40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持续高速增长,但安全事故频发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1] - 消费者对安全性的关注已显著影响购车决策,并对整个产业链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 - 行业在追求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核心参数时,安全设计面临被成本压缩的风险 [1] 行业技术竞争与安全挑战 - 车企间白热化竞争加速技术迭代,但安全验证与测试体系未能同步跟进 [1] - 智能驾驶系统宣传与实际成熟度存在差距,可能导致驾驶员过度依赖而降低应急能力 [1] -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当前新能源车自燃事故的核心诱因,需通过全固态电池研发从根本上解决 [1] 技术护城河构建方向 基础研发维度 - 政策已将全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需强化产学研协同机制推进研发 [1] - 需开发高稳定性正负极材料以解决碰撞后电解液泄漏问题 [1] - 车身轻量化设计需与安全性实现平衡 [1] 智能安全前瞻布局 - 针对L2级辅助驾驶"临界接管"缺陷,需建立感知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融合)、决策层(双计算单元)、执行层(双制动系统)三重冗余机制 [2] - 需强化驾驶员监控系统,通过红外摄像头与电容方向盘实现实时注意力监测,必要时强制降速停车 [2] - 应积极推进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路数据互通 [2] 测试验证体系创新 - 需建立更严格高效的测试机制,让消费者直观感知驾驶安全性 [2] - 应建立事故数据公开机制,通过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强消费者信心 [2] 行业发展理念 - 新能源汽车的终极使命是以更安全的方式承载出行,而非简单颠覆传统 [2] - 行业需摒弃"技术神话"营销手段,明确智能驾驶技术边界,杜绝误导性表述 [2] - 技术创新需与对生命的敬畏同频共振,才能真正走出信任危机 [2]
雷军的坎,还没过去
搜狐财经· 2025-05-19 22:24
小米汽车信任危机 - 公司面临从技术到品控的全方位信任危机 包括SU7撞击后自燃 NOA系统过度宣传 马力限制争议 碳纤维前舱盖散热缺陷 大灯外框和翼子板翘边等问题 [1] - 5月19日宣布将于5月22日举办战略新品发布会 重点展示重启的手机SoC芯片研发成果和首款SUV小米YU7 [1][23] - 内部会议承认3月底事故成为分水岭 公司需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 失去"新手保护期" [4] 产品争议事件 - 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被指虚假宣传 4.2万元选装的"双风道"设计仅为装饰孔 未实现宣传的散热和导流功能 [7] - 维权车主组建70人诉讼群 要求退一赔三 公司副总裁否认相关传言但未平息争议 [8][10] - 公司推出"60天退车冷静期"政策 被质疑为变相拖延退订 引发行业讨论 [8] 市场表现与行业审视 - 终端销量连续三周下滑 第17周7000辆(环比-2.8%) 第18周5700辆(环比-18.8%) 第19周5200辆(环比-9%) [24] - 专家指出SU7翼子板设计缺陷 因装配过紧导致阳光暴晒后变形 反映造车经验不足 [19][22] - 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标准尚在完善 智能驾驶 电池安全等问题持续引发行业讨论 [18] 公司应对措施 - 针对保险杠变形问题提供免费上门修复服务(1小时内完成) [19] - 致歉声明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 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和2万积分补偿(约2000元) 但车主不满该方案 [11] - 持续通过高管直接沟通 发布会新品展示等方式试图挽回形象 [10][23]
新能源车企宜从三维度构建技术护城河
证券日报· 2025-05-18 23:4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持续高速发展,但安全事故频发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1] - "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等事件对车企造成重大打击,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和产业链发展 [1] - 行业在追求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核心参数时,安全设计面临成本压缩风险 [1] - 智能驾驶系统技术成熟度与宣传存在差距,可能导致驾驶员过度依赖而应急能力缺失 [1] 技术改进方向 -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自燃事故核心诱因,需加快全固态电池研发以解决热失控问题 [2] - 政策层面已将全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需强化产学研协同机制 [2] - 需开发高稳定性正负极材料解决碰撞后电解液泄漏问题,车身轻量化需兼顾安全 [2] 智能安全布局 - 针对L2级辅助驾驶"临界接管"缺陷,需建立三重冗余机制:感知层异构融合、决策层双计算单元、执行层双制动系统 [2] - 需强化驾驶员监控系统,通过红外摄像头与电容方向盘实时监测注意力,必要时强制降速停车 [2] - 需积极推进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数据互通 [2] 测试验证与透明度 - 车企需建立更严格高效的测试机制,让消费者感知驾驶安全性 [2] - 需建立事故数据公开机制,通过透明化消解信息不对称,增强消费者信心 [2] 行业发展理念 - 新能源汽车终极使命是以更安全方式承载人类出行,需平衡技术创新与生命安全 [3] - 车企应摒弃"技术神话"营销手段,明确智能驾驶技术边界,杜绝误导性表述 [3]
炫酷设计不能以安全为代价
新华日报· 2025-05-18 16:03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初衷为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及满足消费市场对未来感的追求,但忽视了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1] - 在事故断电、高温起火等紧急情况下,该设计常因机械结构失效和操作标识模糊导致逃生困难及救援延迟 [1] - 某车型碰撞事故中因电路中断导致车门无法弹开,消防被迫破窗施救,严重压缩黄金救援时间 [1] 工信部新规的核心内容 - 新规要求车门把手需具备断电和碰撞后的独立开启功能,强化安全冗余设计 [2] - 强制规范紧急状态下的标识可视化,以降低误判风险并提升可操作性 [2] - 建立全链条安全屏障,防止夹手、误触发等衍生问题 [2] 行业影响与发展逻辑调整 - 新规将生命安全置于首位,纠正车企"重炫技、轻安全"的倾向,划定创新安全底线 [2] - 要求车企在风阻系数与逃生效率间寻求平衡,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 - 强调科技创新不应牺牲安全,所有设计需以"人的安全"为不可突破的底线 [2]
孚能科技SPS电池包首次通过整车级刮底安全测试
高工锂电· 2025-05-15 18:44
孚能科技SPS电池包安全性能 - SPS电池包首次高标准通过2024版C-NCAP整车级刮底安全测试,展现高安全性能和技术底蕴[3] - 测试模拟极端工况:30km/h正向行驶刮底和5km/h反向行驶刮底,电池包仅轻微划痕且无明显变形[6][8] - 采用高本征安全化学材料和高强度铝合金结构,实现360°安全防护,降低热失控和短路风险[8] 2024版C-NCAP测试标准 - 中汽测评创新增设电动汽车刮底试验,为全球首个引入该项目的NCAP体系[4] - 测试要求:车辆以30-31km/h速度撞击直径150mm球形壁障,壁障顶端位于电池包前端底面上方30-34mm处[4] - 测试目的:排查电池包起火爆炸、绝缘异常、电解液泄漏等安全隐患[4] SPS电池包市场进展 - SPS大软包产品已正式量产,取得重大突破[8] - 已获得广汽、吉利、东风、江铃等知名车企客户项目定点[8] - 产品应用将助力扩大规模效应,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安全动力电池[8]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举行,聚焦钠电产业发展[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苏州举行,关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2]
车评 | 卷价格也得讲安全 10-15万靠谱的三款新能源轿车推荐
环球网资讯· 2025-05-12 11:47
行业竞争态势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 各车企在产品迭代 技术研发和价格策略层面展开全方位竞争 [1] - 市场渗透率提升使得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受到行业关注 例如高速行驶异常 充电自燃等案例引发公众对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视 [1] - 安全性能始终应是消费者首要考量指标 [1] 东风奕派eπ007安全技术 - 车身结构采用笼式超高强度钢体设计 整车高强度钢应用比例达71.5% 乘员舱区域采用1500MPa热成型钢强化防护 [2] - 获得2023年度中国车身大会"十佳车身"认证 C-NCAP测试中乘员保护得分率达93.78% 儿童保护项目取得满分评价 [2] - 马赫电池技术通过IPX8级防水 挤压(国标3倍标准)等多项测试 在多针穿刺(10针贯穿) 电芯破坏性切割等极端测试中保持稳定 未出现热失控现象 [4] - 全系标配AEB自动紧急制动 全速域ACC等20项ADAS功能 起售价为11.99万元 [4] 日产N7安全技术 - 生产流程包含7400余项研发验证和5500项品质检测项目 [7] - 电池系统采用四针刺防护技术 通过146项严苛测试 满足2026版国家强制标准草案要求 [7] - 主动安全系统集成16项预警及制动功能 搭载Momenta研发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 支持高速NOA和城市记忆领航功能 [7] 小鹏MONA M03安全技术 - 配备双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7摄像头组成的感知系统 XNGP智驾系统支持城市NGP和跨楼层记忆泊车功能 [8] - 白车身采用73%高强度复合材料 电池组通过IP68防护认证 底部防护结构符合ASIL-D功能安全等级 [8] - 磷酸铁锂电池在热扩散实验中达到国标要求的2倍时长阈值 [8] 车型安全性能对比 - 日产N7依托全球化验证体系 在基础安全领域表现稳定 [10] - 小鹏M03在智能安全配置方面具有技术优势 [10] - 东风eπ007在C-NCAP等权威测试中获得更高评分 电池安全测试数据表现突出 [10]
工信部今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聚焦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安全、新业态标准化等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广州日报· 2025-04-30 05: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工信部发布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和汽车芯片标准等领域,通过“硬标准”补齐筑牢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软环境”,推动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1][2] 政策要点 - 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相关标准发布实施并开展预研 [1] - 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推动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构建安全基线 [1] - 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完善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关键产品标准发布实施 [1] - 超前布局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换电、飞行汽车等前沿方向和新业态 [1] 焦点内容 高度关注动力电池安全 - 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推进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审查报批和研制,优化性能要求 [3] - 加快充电及换电相关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使用便利性 [3]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 针对智能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问题,加快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4] - 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 [4] 超前开展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 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推动关键产品标准实施,完善标准体系,提升零部件质量 [5] - 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推动制定发布标准子体系,启动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5] 业内分析 - 2025年工作要点高频词是“安全”,聚焦新能源汽车多方面安全,推动传统汽车安全标准发布 [6] -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一要务,中国应“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发展” [6][7]
工信部:加快研制自动驾驶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9 19:06
智能驾驶安全标准 - 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 [1] - 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 [1] -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1] - 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1] - 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 [1] - 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 [1]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 - 推动信息安全工程等标准发布实施 [2] - 加快推进汽车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 [2] - 完成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安全漏洞分类分级标准审查 [2] - 加快重要数据识别标准研制 [2] 智能座舱标准 - 推进智能座舱功能评价、交互安全、生物滞留监测等标准研制 [2] - 完善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标准体系 [2] - 开展车用人工智能标准预研 [2] 新能源汽车安全 - 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 [2] - 推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 [2] - 推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审查报批 [2] - 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 [2] 动力电池性能优化 - 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 [3] - 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 [3] 电机领域标准 - 加快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试验方法标准制定 [3] - 开展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车载氢系统等标准预研 [3] 商用车领域标准 - 推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 [3] - 加快充电性能、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 [3] - 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