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
搜索文档
透过智能穿戴设备看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人民日报· 2025-11-06 08:48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并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1]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品种数量较2020年9月底增长91.4%[1] - 智能穿戴设备如手表、眼镜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受到消费者欢迎[1] 智能手表技术与应用 - 智能手表通过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软硬件协同,能24小时无感佩戴,精准捕捉心跳、血流变化等皮肤下的微弱信号[2][3] - 传感器需要极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以应对不同运动状态、肤色、体毛甚至佩戴角度差异对监测准确性的影响[3] - 以户外防猝筛查功能为例,高性能传感器协同采集信号,经AI算法量化为心率曲线、血氧数值等数据,从而预测心源性心脏骤停可能性[3] - 研发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开发AI模型,临床经验丰富的心脏专科医生团队深度参与[3] - 智能穿戴设备并非要替代专业医疗设备,而是成为健康的“守门人”,帮助发现并干预潜在健康问题[4] 智能眼镜技术与应用 - AR眼镜重76克,集成了芯片、传感器、电池、相机、扬声器等200多个元器件,具备实时翻译等功能[5] - 轻触镜腿可浮现一块43英寸虚拟高清屏幕在眼前三四米处,且能随行动移动[5] - 镜架两侧的光引擎起到微型投影仪作用,光线在特殊处理的镜片上完成数百次折射、衍射以形成视觉效果[6] - 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将超1200万副[7] -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落地,智能眼镜成为重要的AI硬件载体,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如“看一下就支付”、“帮老年人读报”等[7] 行业发展挑战与战略 - 智能眼镜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应用场景的挖掘[7] - 供应链适配存在不足,芯片等组件主要针对手机和通用设备设计,缺乏针对性优化,关键技术仍需迭代优化[8] - 行业需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通过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进而反哺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8] - 创新企业需小步快跑成长,不满足于做手机配件或“外接屏幕”,目标是将手机、电视等功能都整合进眼镜[7][8]
透过智能穿戴设备看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11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并“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 [1]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品种数量较2020年9月底增长91.4% [1] - 智能手表、AR眼镜等随身穿戴物品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受到消费者欢迎 [1] 智能手表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 智能手表通过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软硬件协同,能24小时无感佩戴,精准捕捉心跳、血流等皮肤下的微弱信号,实现健康管理从“偶尔检查”到“长期追踪”的转变 [2][3] - 研发面临不同运动状态、肤色、体毛及佩戴角度差异对监测准确性的挑战,传感器需具备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以在海量“噪声”中捕捉有效信号 [3] - 以户外防猝筛查功能为例,高性能传感器协同采集信号,经AI算法量化为心率曲线、血氧数值,可预测心源性心脏骤停可能性 [3] - 荣耀终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开发AI模型,并有心脏专科医生团队深度参与,使设备能监测心脏“制动能力”并捕捉心跳节律异常波动以提前预警 [3] - 智能穿戴设备并非替代专业医疗设备,而是作为健康的“守门人”,通过功能迭代帮助发现并干预潜在健康问题,提高大众健康管理水平 [4] 智能眼镜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 - AR眼镜整合芯片、传感器、电池等200多个元器件,具备实时翻译、显示虚拟大屏等功能,例如雷鸟创新的AR眼镜重76克,可呈现43英寸虚拟高清屏幕 [5] - 技术原理在于镜架两侧绿豆大小的光引擎作为微型投影仪,光线在特殊处理的镜片上经过数百次折射、衍射,最终在眼前形成视觉效果 [6] -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落地,智能眼镜成为重要AI硬件载体,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如“看一下就支付”、“帮老年人读报”等 [7] - 据相关机构预计,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超过1200万副 [7] - 行业挑战包括供应链适配不足,芯片等组件主要针对手机设计缺乏针对性优化,以及关键技术仍需迭代优化 [8] - 企业策略是通过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进而反哺产业链,并与软硬件企业深度合作以形成良性循环 [8]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3E亚洲消费电子展将举行 LIPO李白将发布超轻智能眼镜
搜狐财经· 2025-11-05 17:39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定于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届时3E亚洲消费电子展将同期启 幕。作为经国务院批准、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中国科技第一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振威国际会展集团承办,展会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预 计吸引专业观众超40万人次。众多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将齐聚一堂,全面呈现全球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发布前沿科技成果,促进国际高新技术成果的交易、 投资与合作交流。 据介绍,李白智能眼镜集合研发、设计、开模、生产,全链路数字化集成,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联合研发情感大模型,内置心率、皮电、加速度计等生 物传感器,搭载自主轻量化情感计算大模型,可实时推断用户情绪(压力、疲劳、专注),提供护眼提醒、舒缓音乐、会议转录等主动服务,并投入到成人 智能眼镜应用中。同时,驱动开发了李白眼镜APP终端应用,从软件算法到终端产品,实现李白智造闭环,为客户提供技术自主、体验智能的软件解决方 案。 "眼镜的本质是佩戴舒适,智能是锦上添花,眼镜不是快消品,它需要与用户长期共生。"李白眼镜创始人李照教表示,与行业内普遍依赖视觉识别的技术路 径不同,李白 ...
净利润增速显著超越营收 鼎佳精密三季报高分红彰显发展信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9:22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2.2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31.03万元,同比增长30.5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370.80万元,同比增长23.56% [2] - 总资产达8.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1.68%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90亿元,较2024年末增幅达69.61% [5] - 资产负债率(合并)为21.55%,较上年末下降8.29个百分点 [5]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 [2] - 按总股本8300万股计算,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达4980万元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达2.87亿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17亿元 [2] 业务与客户 - 公司是专注于消费电子功能性产品和防护性产品的"专精特新"企业 [3] - 主营业务涵盖电磁屏蔽类、粘贴组装类、绝缘精密类、纸质类和EPE类等产品 [3] - 直接服务于仁宝电脑、巨腾国际、神基股份、立讯精密、和硕科技等全球知名制造服务商 [3] - 产品最终应用于戴尔、惠普、联想、索尼等主流消费电子品牌 [3] - 外销收入占比近半,且保持持续增长 [3] 生产运营模式 - 公司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模式 [3] - 依托自主研发与项目制管理,持续推动产品迭代与工艺升级 [3] - 通过全资子公司布局昆山、重庆、越南等地,形成区域协同与成本优势 [3] - 采用外协加工与自主生产相结合的模式,灵活应对订单波动 [3] 研发与技术 - 前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1677.24万元 [4] - 公司及子公司今年以来新增发明专利7项 [4] - 截至6月末,公司已拥有专利212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89项 [4] - 控股子公司昆山飞博特MIM在线换模机构技术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4] 行业背景与前景 - 消费电子向智能化、轻薄化、高性能方向发展,功能性及防护性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1] -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MIM)在消费电子、汽车工业领域应用渐趋成熟 [4] - 未来人形机器人、AI终端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行业发展将提升对高精度、高复杂性零件的需求 [4] - MIM工艺被特斯拉、宇树、智元等公司采用 [4]
事关稀土出口,300748重磅透露,人形机器人布局也有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10-25 13:46
新强联机构调研与业务进展 - 近一周获得189家机构调研,为机构调研数量最多的公司,包括55家基金公司、30家证券公司、35家私募、13家保险公司及6家海外机构 [1]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8亿元,同比增长84.1%,扣非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增长846.59% [1] - 公司产能利用合理,通过设备调试、生产线技改及工艺优化可进一步挖掘产能潜力,齿轮箱轴承项目稳步发展,将根据市场需求提升产能利用率以保障交付 [1] - 盾构机轴承进展顺利,已与行业客户建立稳固合作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国内隧道工程项目,该市场空间与基建投资节奏密切相关 [1] 多氟多机构调研与市场展望 - 公司获超100家机构调研,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5.18%,净利润2672.44万元,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805.46万元,同比增长407.74% [2] - 六氟磷酸锂价格在国庆节后大幅上涨,主要受下游新能源与储能需求爆发、供给端产能集中且扩产谨慎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共同推动 [2] - 短期内市场供应紧平衡状态可能持续至2026年,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2] 金力永磁机构调研与业务动态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3.73亿元,同比增长7.16%,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61.81% [2] - 在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措施出台后,公司已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出口申报并陆续获得出口许可证 [2] - 公司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布局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研发,并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的重点企业伙伴,2025年前三季度相关产品已有小批量交付 [2] 仕佳光子机构调研与业绩说明 -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与毛利率环比下降,原因包括部分客户调整订单排期导致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降低,以及低毛利产品订单交付量阶段性增加 [3] - 公司核心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和下游长期需求趋势未发生改变,后续将通过优化订单结构、提升低毛利产品运营效率等方式改善盈利 [3] 珠海冠宇机构调研与市场拓展 -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因满足便携性、轻量化、多功能需求以及AI开源模型催生新硬件载体而维持稳定增长 [3] - 公司正在拓展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业务,积极对接多家行业头部企业 [3] 四方达机构调研与行业影响 - 商务部、海关总署对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主要涉及金刚石微粉、金刚石单晶(不包括用于装饰、首饰的培育钻石)、金刚石线锯和砂轮等 [4] - 公司主营产品为金刚石复合片精密加工产品和CVD金刚石,受管制的微粉是金刚石复合片的上游,国内对微粉的限制预计将对国外金刚石复合片生产企业的微粉采购周期和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对国内生产企业带来正向影响 [4] 市场表现与机构调研概况 - 近一周机构调研个股有180多只,新强联、仕佳光子、博盈特焊、晨丰科技、珠海冠宇等个股近一周涨幅均超过20%,机构调研股平均上涨4% [1][3] - 多氟多、海康威视、华测检测、百亚股份、杰瑞股份等个股也获得超100家机构调研 [2]
事关稀土出口 金力永磁透露 人形机器人也有大消息
证券时报网· 2025-10-25 12:43
新强联机构调研与业绩 - 近一周获189家机构调研 为机构调研数量最多的个股 包括55家基金公司、30家证券公司、35家私募、13家保险公司及6家海外机构 [2]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8亿元 同比增长84.1% 实现扣非净利润5.82亿元 同比增长846.59% [2] - 公司表示产能利用合理 通过设备调试、生产线技改及工艺优化可进一步挖掘现有产能潜力 齿轮箱轴承项目稳步发展 将结合市场需求与订单节奏提升产能利用率以保障交付 [2] - 盾构机轴承进展顺利 与行业客户建立稳固深度合作 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隧道工程项目 该市场空间与基建投资节奏密切相关 公司将持续关注下游需求变化并积极拓展 [2] 多氟多业绩与行业展望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 同比增长5.18% 实现净利润2672.44万元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805.46万元 同比增长407.74%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3] - 公司表示国庆节后六氟磷酸锂价格大幅上涨 主要因下游新能源与储能产业需求爆发、供给端产能集中且扩产谨慎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共同推动 [3] - 短期内市场供应紧平衡状态可能持续至2026年 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3] 金力永磁业绩与业务进展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3.73亿元 同比增长7.16% 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 同比增长161.81% [3] - 在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措施出台后 已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出口申报工作 并陆续获得出口许可证 [3] - 公司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布局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研发 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的重点企业伙伴 前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已有小批量交付 [3] 仕佳光子业绩说明 - 公司解释第三季度净利润与毛利率环比下降原因 一是受短期行业市场波动影响 部分客户调整订单排期导致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降低 二是低毛利产品订单交付量阶段性增加致其占比提升 [4] - 公司强调核心产品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和下游长期需求趋势未变 后续将通过优化订单结构、提升低毛利产品运营效率等方式改善盈利表现 [4][5] 珠海冠宇市场拓展 - 公司认为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因满足便携性、轻量化、多功能需求及AI开源模型催生AI眼镜、AI手表等创新硬件而维持稳定增长 [5] - 公司正在拓展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业务 积极对接多家头部企业 [5] 四方达对出口管制的解读 - 商务部、海关总署对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产品主要包括金刚石微粉、金刚石单晶、金刚石线锯和砂轮等 但不管制用于装饰、首饰的培育钻石 [5] - 公司主营产品为金刚石复合片精密加工产品和CVD金刚石 受管制的微粉属于金刚石复合片的上游 国内对微粉的限制会导致国外金刚石复合片生产企业的微粉采购周期及价格发生变化 对国内金刚石复合片生产企业带来正向影响 [5] 市场表现 - 近一周机构调研股平均上涨4% 新强联、仕佳光子、博盈特焊、晨丰科技、珠海冠宇等个股均上涨超过20% [4] - 多氟多、海康威视、华测检测、百亚股份、杰瑞股份等个股获得超过100家机构调研 [2][3]
智能穿戴设备密集上新,消费电子赛道迎新增长引擎
中国证券报· 2025-10-22 16:37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 [2]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2] 主要公司动态与产品发布 - Rokid与京东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购物智能体JoyGlance将于11月登陆其智能眼镜,实现“所见即所购”功能,下单支付功能预计明年1月上线 [1] - 三星电子发布基于安卓XR平台的XR头戴设备Galaxy XR,集成Gemini大模型,续航2.5小时,适用于娱乐和制造业场景,公司正在开发包括AI眼镜在内的多种XR终端 [1] - Meta与Oakley合作推出运动型AI智能眼镜Oakley Meta Vanguard,具备高防尘防水等级,续航9小时,起售价499美元 [2] 产业链关键环节与主要厂商 - 智能眼镜SoC主控芯片市场由高通主导,已推出多款XR专用计算平台,国内厂商如恒玄科技、瑞芯微聚焦低功耗与垂直场景需求 [2] - 光学模块领域有国内企业鸿蚁光电、惠牛科技、耐德佳、歌尔股份、玉晶光电、欧菲光等布局 [2] - 屏幕方面国内主要厂商为京东方和TCL华星 [2]
AI眼镜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4 00:10
产品核心优势与市场验证 - 产品核心优势在于显示与交互的同步进化 镜体仅重49克并集成双光波导模组与1500nit单色绿显 在户外强光下信息也能清晰投射实现抬头即阅 [2] - 在交通执勤场景中 产品能在5米至7米距离识别车辆信息 将核验时间从3秒至5秒缩短至1秒至2秒 单小时车辆核验量从80辆提升至150辆 [2] - 截至10月10日晚8点 产品在Kickstarter平台众筹金额突破361万美元 刷新全球XR行业纪录 在9月份正式发售后交定金订单达到30万台 [1] 市场热度与销售情况 - 产品在京东 淘宝平台发货时间已排至10月31日之后 F码早鸟预订用户已实现交货 9月份正式发售产品处于陆续交付状态 [4] - 产品通过京东 淘宝及线下3C和眼镜店渠道同步销售 [1] 产业链影响与协同 - 整机组装企业蓝思科技正在紧急排产以保证按时交货 其湘潭基地正加紧排产 公司实现从光学镜片 功能模组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覆盖 [1][4] - 蓝思科技也是Meta眼镜重要供应商 独供镜片 结构件和导光模组等 其新成立子公司蓝思光电科技将为消费级AR普及做好准备 [4] - 深圳佰维存储科技的ePOP系列存储产品已批量供应 思看科技与灵伴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龙迅半导体的桥接芯片已拓展Xreal Rokid等厂商 [4]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产品热销验证了智能眼镜技术成熟度 为上游供应商带来稳定订单并强化行业增长预期 [5] - 市场成功有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加速行业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 [5] - 产品市场表现或将吸引更多资本涌入智能穿戴赛道 加速产业链整体优化与升级 [5] - 智能穿戴设备正从消费级向专业级领域拓展 产品在执法场景展现的能力有望加速其在公共安全 交通管理等专业领域规模化落地 [3] 公司其他产品与应用 - 公司其他AR产品Rokid AR Studio眼镜在文博旅游领域已与全国200多家博物馆合作 通过自研YodaOS-Master系统实现文物AR复原与实时导览 [2]
华为穿戴音频新品三连发,智能手表续航最长达21天
观察者网· 2025-09-24 22:36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公司全球腕上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在2025年上半年位居第一,并连续六年(2019-2024)保持中国腕上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第一 [1] - 公司穿戴设备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亿台,其中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GT系列全球累计出货量超过5400万台 [1] HUAWEI WATCH GT6系列产品特性 - HUAWEI WATCH GT6系列采用高端材质,Pro版配备蓝宝石玻璃镜面、航天级钛合金机身与微晶纳米陶瓷后壳,基础款提供46mm和41mm两种尺寸及多种配色 [2] - 该系列首次搭载高硅叠片异形电池,46mm版本在轻度使用模式下续航最长达21天,41mm版本最长14天 [2] - 系列搭载升级版向日葵定位系统,定位准确度较上一代大幅提升20%,并业界首发骑行模拟功率功能 [2] - HUAWEI WATCH GT6系列情绪健康助手可识别12种情绪状态,并提供融合多维度健康数据的场景化健康摘要 [3] - HUAWEI WATCH GT6 46mm版本起售价1588元,41mm版本起售价1488元,Pro版46mm起售价2488元,并已公布具体预售及开售日期 [3] HUAWEI FreeClip2耳夹耳机产品特性 - 华为FreeClip2耳夹耳机推出丹宁蓝、羽沙白与摩登黑三款配色,采用超舒适云感C形桥设计以提升佩戴体验 [5][7] - 耳机搭载自研第三代音频芯片与NPU AI处理器,算力对比上一代提升10倍,并配备超澎湃双擎单元以优化音质 [7] - 基于鸿蒙AI,耳机支持小艺唤醒、智慧播报、小艺翻译、头动播报等智能助手功能 [7] - 华为FreeClip2耳夹耳机首发价格为1299元,并已公布具体预售及开售日期 [7]
华为,重磅新品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18:57
新品发布核心信息 - 公司于9月24日举行穿戴音频新品线上发布会,推出HUAWEI WATCH GT 6系列智能手表、FreeClip 2耳夹耳机及Vision智慧屏5 Pro [1] - HUAWEI WATCH GT 6系列包含41mm、46mm及GT 6 Pro 46mm款式,采用蓝宝石玻璃、钛合金机身等高端材质,搭载全新高硅叠片异形电池使电池容量相比上一代提升65% [2] - WATCH GT 6 Pro和46mm版本在轻度使用下续航最长可达21天,41mm版本续航最长14天,搭载玄玑感知系统并首发骑行模拟功率功能 [2] - HUAWEI FreeClip 2耳夹耳机推出三款配色,搭载自研第三代音频芯片与NPU AI处理器,算力比上一代提升10倍,支持鸿蒙AI体验及头动交互 [4] - Vision智慧屏5 Pro起售价6499元,提供65英寸、75英寸和85英寸版本 [5] 产品定价与销售 - WATCH GT 6 46mm售价1588元起,41mm售价1488元起,9月29日开售;GT 6 Pro售价2488元起,10月20日开售 [3] - FreeClip 2耳夹耳机首发价格1299元,10月20日正式开售 [4] 市场地位与业绩 - 华为WATCH GT系列智能手表全球累计出货量超5400万台 [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全球腕上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第一,2019年至2024年连续六年中国腕上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第一 [3] -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在全球腕戴设备市场份额达20.2%,出货量全球第一,连续两季度登顶 [6] - 同期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2080万台,同比增长33.8%,华为以33.4%的市场份额居首,出货量700万台,同比增长16.6% [6] - 自2015年推出首款穿戴产品以来,公司穿戴设备累计出货量达2亿台,用户设备复购率达6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45% [6]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穿戴设备正从“科技尝鲜品”转变为大众日常刚需产品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4922万台,同比增长12.3% [6] - 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2025年已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同步迈过千亿元人民币大关 [7] - 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40%以上,高于消费级产品 [7] - 在端侧AI芯片、多模态模型等技术驱动下,可穿戴设备向个人健康防线及全域智能生活核心入口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