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智能化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深南电路接待花旗等16家机构 三季度净利同比增92.87% 封装基板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新浪证券· 2025-11-19 18:2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33.25% [2] - 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2.87%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94.16% [2] - 业绩增长得益于把握AI算力升级、存储市场结构性增长及汽车电子智能化需求增加的机遇 [2] 业务进展与驱动因素 - AI加速卡、交换机、光模块、服务器及相关配套产品需求持续提升 [2] - 存储类封装基板产品订单收入进一步增加,增长最为显著 [2][3] - PCB业务下游以通信设备为核心,重点布局数据中心和汽车电子等领域 [3] - 封装基板业务产能利用率因存储市场需求增长而环比明显提升 [3] 产能规划与工厂进展 - 公司综合产能利用率处于相对高位,PCB业务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封装基板业务产能利用率环比显著提升 [4] - 泰国工厂已进入连线试生产阶段,南通四期计划于今年四季度连线 [4] - 新建工厂将具备高多层、HDI等PCB工艺技术能力,投产后将释放PCB产能 [4] - 无锡新地块规划为PCB业务算力相关产品的储备用地,预计分期投入 [4] 成本与供应链管理 - 2025年第三季度,金盐、铜等部分原材料价格受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影响环比上涨 [5] - 公司通过供应链管理、产品结构优化等措施应对成本波动 [5]
深南电路(002916) - 2025年11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19 17:5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33.2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92.87% [1]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94.16% [1] - 2025年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环比改善,主要得益于封装基板业务营收规模增长和毛利率显著改善,以及PCB数据中心和有线通信业务毛利率略有提升 [2] 业务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得益于把握AI算力升级、存储市场结构性增长、汽车电子智能化的需求机遇 [1] - AI加速卡、交换机、光模块、服务器及相关配套产品需求持续提升 [1] - 存储类封装基板产品订单收入进一步增加 [1] - 产品结构优化和产能利用率提升助益利润增长 [1] 各业务板块表现 - PCB业务下游以通信设备为核心,重点布局数据中心(含服务器)和汽车电子,并深耕工控、医疗领域 [3] - 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中心和有线通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各领域占比与上半年基本一致 [3] - 封装基板业务产品覆盖模组类、存储类、应用处理器芯片封装基板等,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领域 [4] - 2025年第三季度封装基板营业收入环比增加,各下游领域需求均有增长,存储类封装基板增长最为显著 [4] 产能与利用率 - 公司综合产能利用率处于相对高位 [5] - 2025年第三季度PCB业务总体产能利用率仍处于高位 [5] - 2025年第三季度封装基板业务因存储市场需求增长,工厂产能利用率环比明显提升 [5] 产能扩张项目 - 泰国工厂目前已连线试生产 [6] - 南通四期项目在2025年第四季度连线 [6] - 南通四期和泰国工厂将具备高多层、HDI等PCB工艺技术能力,助力PCB业务产能进一步释放 [6] 原材料与成本 - 主要原材料包括覆铜板、半固化片、铜箔、金盐、油墨等 [7] - 2025年第三季度受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影响,金盐、铜等部分原材料价格环比增长 [7] - 公司持续关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传导情况,并与供应商及客户保持积极沟通 [7] 未来规划 - 无锡新地块为PCB业务算力相关产品的储备用地,预计分期投入,具体投资将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情况推进 [8]
深南电路(002916) - 2025年11月12日-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13 19:1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33.2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92.87% [1]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94.16% [1] - 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环比改善,主要得益于封装基板产能利用率提升及广州工厂爬坡 [1][2] 业务驱动因素 - 增长动力来自AI算力升级、存储市场结构性增长、汽车电子智能化需求 [1] - AI加速卡、交换机、光模块、服务器及相关配套产品需求持续提升 [1] - 存储类封装基板订单收入进一步增加 [1] PCB业务 - PCB业务以通信设备为核心,重点布局数据中心(含服务器)和汽车电子 [3] - 第三季度数据中心和有线程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各领域占比与上半年基本一致 [3] - 南通四期和泰国工厂将具备高多层、HDI等PCB工艺技术能力,助力产能释放 [6] 封装基板业务 - 产品覆盖模组类、存储类、应用处理器芯片封装基板等 [4] - 第三季度封装基板营业收入环比增加,存储类封装基板增长最显著 [4] - 公司具备20层及以下FC-BGA产品批量生产能力,22~26层产品研发中 [5] - 广州封装基板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连线,第三季度亏损逐步缩窄 [5] 产能与项目进展 - 泰国工厂已连线试生产,南通四期在2025年第四季度连线 [6] - 无锡新地块为PCB业务算力相关产品储备用地,预计分期投入 [8] 成本与供应链 - 主要原材料包括覆铜板、半固化片、铜箔、金盐、油墨等 [7] - 2025年第三季度金盐、铜等部分原材料价格环比增长 [7]
深南电路(002916) - 2025年10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30 17:4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33.2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92.87% [1] - 2025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4.6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37% [8] 业务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得益于AI算力升级、存储市场结构性增长、汽车电子智能化需求增加 [1] - AI加速卡、交换机、光模块、服务器及相关配套产品需求持续提升 [1] - 存储类封装基板产品把握结构性增长机遇,订单收入进一步增加 [1]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 2025年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环比改善,主要得益于封装基板产能利用率提升及广州广芯工厂爬坡 [1][2] - PCB数据中心、有线通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毛利率略有提升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综合产能利用率仍处于相对高位 [6] - 封装基板业务因存储市场及应用处理器芯片类产品需求增长,工厂产能利用率环比明显提升 [6] 各业务板块表现 - PCB业务下游以通信设备为核心,重点布局数据中心(含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领域 [3] - 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中心、有线通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各业务领域占比与上半年基本一致 [3] - 封装基板产品覆盖模组类、存储类、应用处理器芯片类等,主要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领域 [4] - 2025年第三季度封装基板营业收入环比增加,存储类封装基板增长最为显著 [4]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泰国工厂目前已连线试生产,南通四期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连线 [5] - 南通四期和泰国工厂将具备高多层、HDI等PCB工艺技术能力,助力PCB业务产能释放 [5] - 无锡新地块为PCB业务算力相关产品的储备用地,预计分期投入 [8] - 下一代通信及数据中心相关PCB技术研发、FC-BGA基板产品能力建设等项目按期稳步推进 [8] 成本与供应链 - 2025年第三季度受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影响,金盐、铜等部分原材料价格环比增长 [7] -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覆铜板、半固化片、铜箔、金盐、油墨等 [7]
深南电路(002916) - 2025年10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9 22:04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33.25% [2]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92.87% [2]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94.16% [2] - 2025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4.64亿元,占营收比重7.37% [7] 业务驱动因素 - AI算力升级、存储市场结构性增长、汽车电子智能化带动加速卡、交换机、光模块、服务器及相关配套产品需求增长 [2] - 存储类封装基板需求增加,订单收入进一步增加 [2] - 产品结构优化、产能利用率提升助益利润增长 [2] 盈利能力与产能 - 2025年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环比改善,主因封装基板产能利用率提升及广州广芯工厂爬坡 [2] - PCB业务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封装基板业务产能利用率环比明显提升 [5] - 南通四期工厂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连线;泰国工厂已连线试生产,均具备高多层、HDI等PCB工艺技术能力 [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PCB业务下游以通信设备为核心,重点布局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工控、医疗等领域 [2] - 封装基板产品覆盖模组类、存储类、应用处理器芯片等,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领域 [3] - FC-BGA封装基板已具备20层及以下产品批量生产能力,22~26层以上产品具备样品制造能力 [8][9] - 下一代通信及数据中心PCB技术研发、FC-BGA基板产品能力建设、FC-CSP精细线路基板技术提升等项目稳步推进 [7] 运营与规划 - 主要原材料包括覆铜板、半固化片、铜箔、金盐、油墨等,2025年第三季度金盐、铜等价格环比增长 [6] - 无锡新地块为PCB业务算力相关产品储备用地,预计分期投入 [9]
华阳集团(002906)2025年三季报点评:业绩持续高增 智能化硬件渗透率持续提升
新浪财经· 2025-10-28 16:35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34.80亿元,同比增长31.43%,环比增长18.32% [1][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23.74%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87.91亿元,同比增长28.50%,累计归母净利润5.61亿元,同比增长20.80% [1] 业务驱动因素 - 汽车电子业务中HUD、VPD、域控等核心产品持续发力 [2][3] - 创新产品VPD在小米SU7上实现全球首发量产,成为全新增长引擎 [3] - 精密压铸业务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40% [3] 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8.93%,同比下滑2.13个百分点,环比下滑0.57个百分点 [4] - 毛利率下滑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及行业竞争影响,但仍维持高双位数水平 [4] - 2025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55亿元,同比增长32.81%,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4]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占比均衡,有效分散经营风险 [5] - 长安、北汽、小米、Stellantis集团、小鹏、蔚来等客户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5] - 公司持续突破国际及合资品牌,获得大众、Stellantis、现代、福特等多个项目定点 [5] 全球化与产能布局 - 公司加速推进泰国、墨西哥子公司设立,以支持全球客户交付并提升供应链安全 [5]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VPD产品融合了公司在屏显和光学领域的技术积累,在小米SU7上成功量产后市场反馈良好,正与国内外多家主机厂洽谈新项目 [6] - 公司推进高通、芯驰、瑞萨、联发科等多平台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布局全面 [6]
埃泰克更新招股书:大股东贡献一半收入,61岁董事长陈泽坚为澳籍华人
搜狐财经· 2025-10-23 15:4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行业领先的汽车电子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提供汽车电子EMS和技术开发服务,产品覆盖车身域、智能座舱域、动力域以及智能驾驶域四大核心功能域 [1] -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2024年公司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车身BCM(含区域控制器)份额为25.50%,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1] - 2024年公司在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遥控实体钥匙份额为13.83%,排名第一,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及显示屏总成的份额为6.41%,排名第三 [1]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21.7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67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2亿元 [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2022年的0.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2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0.92亿元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2022年的0.7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2亿元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24年为19.07%,2025年上半年为7.25%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为2.54亿元,2025年上半年大幅增至3.65亿元 [2] 股权结构与关联方 - 公司实际控制人CHEN ZEJIAN(陈泽坚)合计控制公司34.3617%的股份,控制比例超过30% [3] - 奇瑞股份是公司重要股东,持股比例为14.99% [5] - 小米系企业(小米长江基金、海南极目、小米智造)合计拥有14.07%的表决权 [5]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67.24% [6] 关联交易情况 - 公司对奇瑞汽车的关联销售金额从2022年的6.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8.68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7.65亿元 [3] - 关联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27.60%显著上升至2024年的53.89%,2025年上半年为50.26% [3]
产品均价跌跌不休,客户集中度高达84%,埃泰克募资15亿冲刺资本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8-01 18:01
公司IPO及募资计划 - 公司拟在上交所IPO募资15亿元,华泰联合证券为保荐机构,目前已进入一轮问询状态 [2]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奇瑞、长安、长城、上汽、吉利等自主品牌,以及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并通过博世配套沃尔沃、奥迪等国际品牌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74亿元、30.08亿元和34.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2%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414.40万元、1.97亿元和2.13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749.01万元、1.74亿元和2.03亿元 [3] - 2024年资产总额32.76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62.4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5.19%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2年6679万元增至2024年2.54亿元 [4] 产品结构与价格趋势 - 主营业务为车身域、智能座舱域、动力域及智能驾驶域电子产品 [3] - 车身域电子产品销量从2022年1442万件增至2024年2644万件,但均价从82.65元降至72.48元 [5] - 智能座舱域产品均价从770.88元暴跌至99.55元,毛利率波动在10.61%-13.78% [5] - 智能控制电子产品均价从227.80元降至163.36元,智能进入电子产品从40.05元降至33.22元 [5] 客户集中度与关联交易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2022年73.16%升至2024年84.38% [6] - 对奇瑞汽车销售占比从27.60%飙升至53.89%,2024年贡献18.69亿元营收 [6][10] - 关联销售中奇瑞占比均超99.9%,形成严重客户依赖 [10][11] 股东结构与公司治理 - 实际控制人陈泽坚(澳籍)通过多个实体控制34.36%表决权,曾任奇瑞研究院副院长 [8] - 奇瑞股份持股14.99%为第一大股东,小米系三家公司合计持股14.07% [7] - 多名高管具有奇瑞任职背景,包括副董事长李中兵、财务总监李秋生等 [9] 行业对比与竞争策略 - 智能座舱域产品毛利率(10.61%)仅为行业均值(19.34%)的一半左右 [12] - 采取"以价换量"策略拓展市场份额,导致产品均价大幅下滑 [12] - 研发费用率(5.19%)低于可比公司均值(9.78%),主要因收入规模较小 [13][14]
埃泰克上交所IPO“已问询” 拟募资15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19:12
公司上市进展 - 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交所主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拟募资15亿元,华泰联合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汽车电子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车身域、智能座舱域、动力域以及智能驾驶域等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公司已形成从产品设计、检测验证到量产交付的完整业务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验 [1] - 公司产品配套知名整车厂和主流车型,已进入奇瑞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整车厂商以及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供应体系 [2] 行业地位 - 公司在2024年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车身BCM份额为25.50%,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2] - 在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遥控实体钥匙份额为13.83%,排名第一 [2] - 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及显示屏总成的份额为6.41%,排名第三 [2] - 以公司为代表的部分本土优质汽车电子企业已具备自主配套能力,逐步打破了国际大型汽车电子厂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垄断地位 [1]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74亿元、30.08亿元和34.68亿元 [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9414.4万元、1.97亿元和2.13亿元 [2] - 2024年资产总额为32.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2.30亿元 [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49.06%,资产负债率(合并)为62.43% [3]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19% [3] 募投项目 - 募集资金15亿元将投资于以下项目: - 埃泰克年产500万件汽车电子项目(拟投入2.87亿元) [2] - 伯泰克汽车电子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拟投入4.5亿元) [2] - 埃泰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3.02亿元) [2] - 伯泰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1.86亿元) [2] - 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75亿元) [2]
埃泰克上交所IPO获受理 为领先的汽车电子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19:58
IPO申请及募资计划 - 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主板IPO申请已获受理 拟募资约15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为保荐机构 [1]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于多个项目 具体项目未披露 [2] 公司业务及行业地位 - 公司为汽车电子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营车身域 智能座舱域 动力域及智能驾驶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并提供汽车电子EMS和技术开发服务 [1] - 在自主品牌乘用车车身BCM市场份额达25.50% 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乘用车前装标配遥控实体钥匙市场份额13.83%排名第一 座舱域及显示屏总成市场份额6.41%排名第三 [1] - 行业长期由博世 电装 大陆等国际厂商主导 公司等本土企业已实现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并打破垄断 [1] 客户合作与供应链 - 客户覆盖奇瑞 长安 长城 上汽 吉利 北汽 东风等自主品牌 以及理想 小鹏 零跑等造车新势力 [2] - 通过向博世提供汽车电子EMS 产品最终配套沃尔沃 奥迪等国际品牌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1.74亿元 30.08亿元 34.68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9414.4万元 1.97亿元 2.13亿元 [2] - 2024年资产总额32.76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2.30亿元 资产负债率(合并)62.43% [3]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5.19%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5%-5.8%区间 [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59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11%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4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