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种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安联锐视:AI端侧产品深化大模型合作 特种机器人转型成效初显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9:03
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34亿元,三季度单季营收1.16亿元 [1] AIoT智能化升级 - 公司持续聚焦AI算法场景化落地,已完成AI端侧智能摄像头的技术储备 [1] - 智能摄像头产品具备与阿里通义千问、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接入的技术能力,并与多家国内头部大模型厂商建立商业合作 [1] - 市场渗透分阶段推进:初期聚焦餐饮、零售等商业场景推出AI巡店服务,未来将拓展至家居、养老、宠物陪伴等领域 [1] 特种机器人新赛道布局 - 公司通过持有38%股份的联营公司浙江安兴宇联机器人,加速推进限定空间特种机器人的研发与商业化 [2] - 机器人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产业营收年均增速需超20% [2] - 核心产品在三季度取得实质进展:导览机器人具备拟人化交互和安防巡逻功能,带电作业工具已通过国网认证并实际使用,无人机+系列产品解决光伏清扫、高空作业及运输难题 [2] 发展战略与前景 - 公司已构建传统安防升级与特种机器人新赛道突破的发展格局 [2] - 随着AI巡店服务规模化推广、特种机器人订单落地加速以及技术协同效应释放,公司有望逐步化解外部压力 [2]
景业智能股价涨5.5%,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18.59万股浮盈赚取406.7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10:21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6日公司股价上涨5.5%,报收65.77元/股,成交额8756.91万元,换手率1.33%,总市值67.21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是核心收入来源,占比57.26% [1] - 公司收入构成包括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57.26%、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25.94%、特种机器人8.93%、其他业务7.87%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于二季度新进成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18.5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16% [2] - 基于10月16日股价表现,该基金持仓单日浮盈约406.77万元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最新规模144.71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32.93%,近一年收益率为51.53% [2] - 该ETF基金经理华龙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18.77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125.94% [3]
“大思政课”现场,机器人和机器狗成安全“科技助手”
南京日报· 2025-10-13 10:44
机器狗让人安全感满满,机器人也毫不逊色。"天魁1号"防爆人形机器人是全球首个获得IIC T6级防 爆认证(防爆电气设备的一种认证等级)的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这款人形机器人跑得又快又稳,因为 它采用"半人半车"架构,下半身是高性能履带式底盘,能适应各种路面条件。机器人折叠身高展开达 2.2米,单臂负载超25公斤,妥妥的"大力士"。不仅拎得动重物,它还可以通过可自主快换的14种末端 工具,执行包括阀门开闭、开关启停、切割破拆在内的多种任务,在核辐射、危化品、火灾、可疑爆炸 物等危险环节中发挥替人作业的关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身怀绝技的机器狗和机器人完完全全"南京造"。机器狗由南京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 牵头,联合本地企业——江苏坚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攻关。"天魁1号"防爆人形机器人 则是由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深耕十余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京天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而成。 全身银色,长着一对大大的"眼睛",身高只有72厘米,动作却相当稳健灵巧,这是南京公安参与研 发的警用机器狗。10月12日,在河海大学举行的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 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这只 ...
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10:57
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40亿美元 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68% [1][3] - 预计2025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54亿美元 [1][3] 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46亿元 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17% [3] - 预计2025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1亿元 [3] 特种机器人定义与分类 - 特种机器人指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先进机器人 具有高度专业化和智能化特点 [2] - 主要类型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 [2] - 当前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中军事应用机器人占比71% 极限作业机器人占比23% 应急救援机器人占比6% [2] 行业应用与需求驱动 - 特种机器人替代或辅助人类完成危险、繁重或复杂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 电力、消防、轨道交通等行业逐步释放对特种机器人的应用需求 [3] - 军工智能化、无人化、信息化加速推进 军用机器人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2] 投资与融资活动 - 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相关投融资事件30件 投融资金额27.52亿元 [5] - 2025年1-3月投融资事件14件 金额6.81亿元 [5] - 2025年5月完成6起融资 飞行机器人(含eVTOL)和水下机器人分别占3起和2起 [5] 企业注册与行业阶段 - 2023年中国特种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46万家 2024年注册2.35万家较上年减少 [5] - 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预计2025年注册量将进入U型复苏通道 [5] 相关公司进展 - 景业智能发布"胡狼2号"产品 专为核工业高危场景设计 适用于核工业全产业链 [6] - 建设工业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进特种产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7] - 亿嘉和形成"高附加值特种机器人+智能化运维工具链"产品体系 拓展多行业合作 [8] - 新兴装备提供以军用为主的智能特种装备解决方案 同时拓展民品业务 [8] - 晶品特装专注于特种机器人产品研发创新 新增在手订单主要为特种机器人相关产品 [8] - 兆威机电推出灵巧手产品 适应工业生产、特种作业等复杂操作环境 [8] - 中信重工自主研发智能防爆机器人 部分消防机器人已实现出口 [9] - 机器人公司的泥浆回取机器人在核退役领域成功应用 [9]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富佳股份发布智能平粮机器人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20:11
行业痛点 - 粮食仓储行业长期面临人工依赖度高、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和粮损成本高四大难题 [2] - 传统平粮作业需3-5人花费3-5天完成 55岁以上工人占比居高不下且用工荒现象严重 [2] - 每年因仓储损耗粮食达数百万吨 粉尘爆炸和粮堆坍塌等安全隐患频发 [2] 产品技术突破 - 富佳股份与芯禾机器人联合发布全球首创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 采用多模态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架构 [2] - 融合激光雷达建模和多机路径规划技术 攻克粮面动态沉陷补偿和大范围协同避障技术难题 [2] - 机器人适用于稻谷玉米等粮种 行驶速度达2m/s 续航超2小时 融合定位精度10-15cm [2] -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平粮+巡检+检测+扦样一体化操作 [2] 应用成效 - 在中储粮昌平直属库测试中 3-5台机器人1小时内完成1400m²粗平作业 效率较人工提升168倍 [3] - 实现粮食颗粒零破损 粮面高差控制在15cm以内 彻底消除粉尘爆炸等安全风险 [3] 战略转型 - 富佳股份在清洁小家电主业基础上布局特种机器人赛道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 - 平粮机器人推出源于行业痛点洞察和国家粮食安全使命 是公司战略转型坚实一步 [3] 行业政策支持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长超20% [4] - 国家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 将粮仓智能化纳入农业现代化框架 [4]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动安全粮库、绿色粮库、智慧粮库建设 [4] 产业协同 - 清洁家电与特种机器人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存在协同效应 [4] - 电机控制和智能感知等核心技术可共享复用 降低研发成本并加速技术创新迭代 [4] - 可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实现特种机器人规模化生产 提高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4] - 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原材料集中采购 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成本控制能力 [4] 商业化进展 - LD05粮仓虫情检测预警设备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5] - 粮仓平粮机器人已完成样机测试 下一步将开模形成量产 [5]
人形机器人行业观点报告: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50829
上海证券· 2025-08-29 20:08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4] - 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17%[6] - 特种机器人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关注,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行业正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5][6] - 报告建议关注多家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有布局和进展的公司[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40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0.68%,预计2025年将达到154亿美元[6] - 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46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7.17%,预计2025年将达到271亿元[6] - 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结构中,军事应用机器人占71%,极限作业机器人占23%,应急救援机器人占6%[4] 投融资与企业注册情况 - 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相关投融资事件30件,投融资金额27.52亿元[6] - 2025年1-3月投融资事件14件,金额6.81亿元;2025年5月完成6起融资,聚焦低空经济与海洋装备[6] - 2023年特种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46万家,2024年注册2.35万家,预计2025年将进入U型复苏通道[6] 相关公司进展 - 景业智能:发布"胡狼2号"产品,适用于核工业全产业链,无人机及"狐獴"四足机器人完成试飞及巡检作业[7] - 建设工业:推进"三化"融合发展,展出多型无人装备系统,包括足式机器人、察打无人机等[7] - 亿嘉和:形成"高附加值特种机器人+智能化运维工具链"产品体系,拓展多行业合作[7] - 新兴装备:提供智能特种装备解决方案,积极拓展民品业务[7] - 晶品特装:专注特种机器人研发创新,新增订单主要为特种机器人和智能感知产品[7] - 兆威机电:推出灵巧手产品,适应工业生产、特种作业等复杂环境[10] - 中信重工:智能防爆机器人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部分消防机器人实现出口[10] - 机器人:泥浆回取机器人在核退役领域成功应用[1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景业智能、建设工业、亿嘉和、新兴装备、晶品特装、兆威机电、中信重工、机器人等公司[8]
实业韧性凸显!中信股份中期净利598亿 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赛道布局双线突破
智通财经· 2025-08-29 16:5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88亿元 净利润598亿元 归母净利润312亿元 [1] - 中期股息每股0.20元 同比增长5.3% 分红总额58.18亿元 [1] - 金融子公司利润全面提升 实业子公司业绩向上向好 [1] 实业业务发展 - 实施"焕星""造星""探星"三大行动强化新质生产力 [1] - 铝车轮和铝铸件销量创新高 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排名升至第42位 [1] - 铜、铌产品销量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净利润大幅提升 [1] - 特钢业务吨钢毛利提升 合计利润总额保持行业领先 [1] - 隆平高科完成12亿元定增 加速向全球种业领军企业迈进 [1] 新兴产业布局 - 聚焦数字科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领域开展产业并购研究 [2] - 完成重点项目入库储备 积极融入区域低空经济发展 [2] - 成功开展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试飞 [2] 国际化发展 - 国际化发展持续发力 [1]
龙净环保(600388):2025年半年报点评:矿山风光加速贡献,战略布局机器人领域
东吴证券· 2025-08-28 11:0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6.83亿元同比增长0.24% 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3.27% 扣非归母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6.63% [8] - 新能源业务大幅扩张 营收11.95亿元(2024H1为0.43亿元) 营业利润2.08亿元(2024H1为0.10亿元) [8] - 矿山风光项目加速贡献 西藏拉果错一期稳定运行 海外项目快速推进 [8] - 战略布局特种机器人领域 通过取得浙江吉泰智能科技20%股份切入能源领域特种机器人赛道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同比减少1.24%至6.34亿元 费用率下降0.2pct至13.6%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10亿元 同比下降98% 受订单交付节奏影响 [8] - 2025年预测营业总收入120.97亿元同比增长20.74% 归母净利润12.32亿元同比增长48.33% [1][8] - 2025年预测EPS 0.97元/股 PE 13.04倍 [1][8] 业务进展 - 2025年上半年新增环保设备工程合同53.70亿元 在手环保工程合同199.71亿元(2024年底为187.39亿元) [8] - 新能源矿卡业务实现首批车辆交付 在新疆建成国内最大矿卡全自动换电站 [8] - 通过龙净联晖受让湖南创远高新15.87%股份 进军矿山机械设备制造领域 [8]
哈工大团队创业,玄创机器人获东方富海数千万融资,为石油化工巨头提供「特种兵」|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8-26 08:19
公司融资与业务概况 - 深圳市玄创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为东方富海 云悦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5] - 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 专注于特种具身智能机器人 产品分为运维机器人和复合作业机器人两大类[5] - 核心业务覆盖石油化工、核电与新能源以及农业和水下特种机器人等新兴工业场景 主要客户包括万华化学、平煤神马、中石油等头部企业[5] - 公司业绩每年基本翻倍增长 去年已实现盈利 现阶段聚焦石油化工场景推进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10] 技术优势与研发团队 - 核心技术团队主要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成果源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及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的研发转化[5] - 创始人兼CEO傅喆拥有10年工业与制造业经验 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双学士 谢菲尔德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双硕士[5] - 产品设计紧跟行业技术趋势 包括整机轻量化设计、异构底盘结构和核心识别与控制算法三大方向[6] - 特种运维机器人采用轮式/履带/轨道传统构型 但具备轻量化硬件结构和垂直模型视觉算法创新 实现机械稳定性与算法高效性平衡[6] - 复合作业机器人侧重"大脑"层决策感知与"小脑"层运动控制手眼协作 虽采用防爆标准底盘 但在行为决策和机械臂协同算法有自主研发优势[8]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306亿元[6] - 特种机器人是解决危化工业"脏险苦累"作业痛点的刚需载体 行业未来几年将迎爆发性增长[12] - 复合作业机器人在油气田、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农业作业等多场景具备强应用必须性[10] - 随着具身智能大小脑层算法成熟 特种机器人在外界行为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将逐步落地实际场景[6] 投资方认可点 - 东方富海看好特种机器人赛道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迫切市场需求下的成长空间[11] - 认可公司依托哈工大技术积累打造的全栈平台 在成本控制、研发效率和产品稳定性上构筑竞争优势[11] - 云悦资本强调公司三大核心优势:赛道战略价值、顶尖技术团队、业绩增长验证(市场化元年即获多家标杆客户订单)[12]
哈工大团队创业,玄创机器人获东方富海数千万融资,为石油化工巨头提供“特种兵”丨硬氪首发
36氪· 2025-08-25 09:13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为东方富海 云悦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 [1] 公司背景与团队构成 - 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 专注于特种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 [1] - 核心团队主要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成果源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及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 [1] - 创始人及CEO傅喆拥有10年工业与制造业经验 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双学士 谢菲尔德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双硕士 [1] 产品与技术特点 - 产品分为运维机器人和复合作业机器人两大类 [1] - 特种运维机器人采用轮式、履带和轨道式等传统构型 具备轻量化设计等独特方案 结合垂直模型应用及视觉算法创新 实现机械稳定性和算法高效性平衡 [2] - 特种复合作业机器人侧重于整体智能系统 涵盖大脑层决策与感知、小脑层运动控制与手眼协作等关键技术 在行为决策和机械臂协同等算法层面具备较强自主研发优势 [5] - 运维机器人具体参数:本体尺寸1110×790×1130mm 本体重量280kg 防爆等级ExdIIC T4Gb 充电形式无线充电 通信方式WiFi和5G兼容 导航方式激光雷达(SLAM) 定位精度±10mm 爬坡角度≥25° 续航时间≥8h [4] - 复合作业机器人具体参数:本体尺寸600×1000×1700mm 本体重量250kg 识别率≥99% 定位精度±10mm 爬坡角度<3° 续航能力≥8h [8] 市场覆盖与客户群体 - 核心业务覆盖石油化工、核电与新能源 以及新兴特种工业场景如农业和水下特种机器人 [1] - 主要客户包括万华化学、平煤神马、中石油等 [1]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6亿元 [2] - 行业核心技术趋势集中在整机轻量化设计、异构底盘结构和核心识别与控制算法三方面 [2] - 未来随着具身智能大小脑层算法成熟 特种机器人在外界行为感知和自主决策方面的能力将逐步应用到实际场景 [2] - 特种机器人是解决危化工业脏险苦累作业痛点的刚需载体 未来几年行业将迎爆发性增长 [10] 公司业绩与战略重点 - 公司业绩每年基本翻倍增长 去年实现盈利 [9] - 现阶段主要聚焦石油化工场景 推进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9] - 在特种作业和核电场景中持续投入研发资源 确保产品在业主方稳定高效运转 [9] - 营收主要来自特种运维机器人 但特种复合作业机器人在油气田、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农业作业等多场景中具备很强应用必须性 [9] 投资方与财务顾问观点 - 投资方高度看好特种机器人赛道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和迫切市场需求下的成长空间 [10] - 公司依托深厚技术积累 打造出特种机器人领域极具创新力的全栈平台 在成本控制、研发效率和产品稳定性上构筑较强竞争优势 [10] - 公司已在部分行业通过头部客户验证 成立不到三年便以清晰盈利模式和爆发性业绩成长证明行业革新者潜力 [10] - 财务顾问看好公司三大核心优势:赛道战略价值、顶尖技术团队和业绩增长验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