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技术
搜索文档
IPO前夜互掐,一场价值超90亿元的口水战
创业邦· 2025-11-05 0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科技 ,作者凤凰网科技 图源丨Midjourney 公开活动远程互怼已经是"车圈传统"了。 前有何小鹏与余承东就AEB系统隔空交锋,后有智己汽车发布会误标小米汽车参数。如今,这 场"PPT之战"再次升级,主角换成了两家即将登陆港股的自动驾驶明星公司——小马智行与文远知 行。 事件起因是,小马智行在近期一场面向香港投资人的路演中,使用了一页PPT进行友商对比,其中将 文远知行的开放运营城市仅标注为"北京",订单量则标注为"零"。 凤凰网科技 . 凤凰科技频道官方账号,带你直击真相。 来源丨 凤凰网科技 (ID: ifeng_tech ) 作者丨林苑 编辑丨 赵子坤 这一举动迅速引燃战火。文远知行CFO李璇连夜发文,声称要正面回应小马的"虚假指控",并就运营 区域、运营数据、技术实力及技术路线逐一进行驳斥。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小马的行为已经超过正 常竞争范畴,有片面不实、刻意贬低的表述。" 两家同样定于11月6日(本周四)冲刺港股的智能驾驶头部玩家,在上市前夕的敏感时刻"互扯头 花",显然并非简单的意气之争。 争的是规模 更是技术路线的"正统" 李璇的长文回应看似情绪化,但双方争夺的核心无非两 ...
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IPO前开撕,一场口水战背后的集体焦虑
36氪· 2025-11-05 07:47
摘要:路演PPT成首发子弹,CFO深夜檄文回击,全方位的正面交锋,只为争夺一张宝贵的资本门票。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二者此次募资至多合计超90 亿元。 公开活动远程互怼已经是"车圈传统"了。 前有何小鹏与余承东就AEB系统隔空交锋,后有智己汽车发布会误标小米汽车参数。如今,这场"PPT之战"再次升级,主角换成了两家即将登陆港股的自 动驾驶明星公司——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 事件起因是,小马智行在近期一场面向香港投资人的路演中,使用了一页PPT进行友商对比,其中将文远知行的开放运营城市仅标注为"北京",订单量则 标注为"零"。 这一举动迅速引燃战火。文远知行CFO李璇连夜发文,声称要正面回应小马的"虚假指控",并就运营区域、运营数据、技术实力及技术路线逐一进行驳 斥。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小马的行为已经超过正常竞争范畴,有片面不实、刻意贬低的表述。" 两家同样定于11月6日(本周四)冲刺港股的智能驾驶头部玩家,在上市前夕的敏感时刻"互扯头花",显然并非简单的意气之争。 争的是规模,更是技术路线的"正统" 李璇的长文回应看似情绪化,但双方争夺的核心无非两点:数据规模与技术路线的先进性。这恰恰是自动驾驶行业估值的关键基石 ...
IPO前夜互掐,一场价值超90亿元的口水战
搜狐财经· 2025-11-04 20:19
摘要:路演PPT成首发子弹,CFO深夜檄文回击,全方位的正面交锋,只为争夺一张宝贵的资本门票。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二者此次募 资至多合计超90亿元。 科技 出品 作者|林苑 编辑|赵子坤 公开活动远程互怼已经是"车圈传统"了。 前有何小鹏与余承东就AEB系统隔空交锋,后有智己汽车发布会误标小米汽车参数。如今,这场"PPT之战"再次升级,主角换成了两家即 将登陆港股的自动驾驶明星公司——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 事件起因是,小马智行在近期一场面向香港投资人的路演中,使用了一页PPT进行友商对比,其中将文远知行的开放运营城市仅标注为"北 京",订单量则标注为"零"。 这一举动迅速引燃战火。文远知行CFO李璇连夜发文,声称要正面回应小马的"虚假指控",并就运营区域、运营数据、技术实力及技术路 线逐一进行驳斥。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小马的行为已经超过正常竞争范畴,有片面不实、刻意贬低的表述。" 两家同样定于11月6日(本周四)冲刺港股的智能驾驶头部玩家,在上市前夕的敏感时刻"互扯头花",显然并非简单的意气之争。 争的是规模,更是技术路线的"正统" 李璇的长文回应看似情绪化,但双方争夺的核心无非两点:数据规模与技术路线的先进 ...
理想智驾逆袭往事:端到端的百日冲刺
雷峰网· 2025-10-29 18:54
文章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通过采用“端到端+VLM”技术方案,实现了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弯道超车,从行业追随者转变为领先者 [4][5][48] - 公司CEO李想对AI的态度因亲身体验端到端技术而从怀疑转变为震惊,并最终决定公司全面投入AI [1][41][42] - 该技术方案的成功落地,在极短时间内(约100天)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并直接转化为销量的强劲增长 [5][6][47][51] 技术方案演进与突破 - 理想汽车在四年内迭代了五套智驾方案,从有图、轻图到无图,始终处于追赶状态,直至第六套“端到端+VLM”方案实现真正领先 [3][4][73] - 新方案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技术,将感知、规控等模块集成到一个网络中,实现全局最优,突破了传统模块化方法的局限 [57] - 2024年7月完成千人推送,10月实现城市场景全量推送,2025年1月拓展至高速和环路,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实现全场景端到端的车企 [46][47] 市场与销售表现 - 搭载端到端系统(AD Max)的车型交付占比从2024年2月的约20%大幅跃升至2024年底的超过70% [6][51] - 在30万元以上车型中,AD Max交付占比达75.4%,在40万元以上车型中,该比例高达84.6% [6] - 技术落地后,智能驾驶试驾占比迅速达到65%,到年底几乎成为用户进店体验的“标配” [5] 研发过程与资源投入 - 端到端项目从2024年4月启动研发到7月完成千人交付,仅用时约100天,且过程中未出现重大纰漏 [47][51] - 项目核心算法团队不足200人,总人数超400人,远少于竞争对手(通常超1000人),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 [42][49] - 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团队高效协作、前瞻性技术应用以及长期构建的数据闭环系统 [56][57][62] 数据驱动的核心优势 - 公司自2018年起搭建数据闭环系统,所有车型软硬件标配,保证了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可比性,为算法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71][7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理想用户辅助驾驶总里程达49亿公里,超过华为乾崑智驾同期的35亿公里 [72] - 对数据价值的深刻认知(数据是第一生产力)是公司智驾反超速度快、交付效果好的根本原因 [69][70][74] 领导层与战略转向 - 2023年,公司将愿景从“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变更为“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体现了战略重心的转移 [16] - 李想通过高频次AI周会快速提升自身AI认知,并能将复杂技术转化为通俗类比,深刻影响公司技术路线 [13][14][15] - 在2024年3月的春季战略会上,李想力排众议,决定放弃单纯追赶策略,转向端到端方案进行“升维竞争” [12][23]
辅助驾驶模型越做越大,小鹏、理想先进入70亿参数量级
36氪· 2025-10-15 18:15
车企AI辅助驾驶技术趋势 - 头部新势力车企正加速将AI大模型应用于车端辅助驾驶系统,小鹏汽车即将部署的车端大模型参数量至少为70亿,理想汽车明年自研芯片上车后车端模型参数也将达到70亿级,接近AI大模型的普遍参数量级 [1] 小鹏汽车AI布局 - 小鹏汽车采用知识蒸馏路线,正在研发720亿参数的云端“小鹏世界基座大模型”,并计划将其蒸馏压缩成70亿参数模型部署到车端 [2][3] - 为支持大模型上车,公司自研了专为AI需求设计的“图灵”AI辅助驾驶芯片,其AI算力约为700Tops,最高能处理300亿参数的大模型,该芯片已于2024年6月量产上市 [4] - 公司已将全部AI资源给到基座模型团队,以支持70亿参数的世界基座模型上车 [4] 理想汽车AI布局 - 理想汽车当前车端大模型参数量为40多亿,较此前端到端模型提升超过10倍,预计明年自研芯片上车后,车端VLA模型参数将达到70多亿 [5] - 公司已向所有AD MAX车型用户推送了VLA司机大模型,并为此将辅助驾驶团队拆分为11个二级部门,以更扁平的组织推进AI研发 [5][6] - 理想汽车将自身重新定义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视汽车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 [9] 行业技术路径对比 - 特斯拉、地平线、Momenta等企业凭借端到端技术实现了领先的辅助驾驶表现,例如特斯拉实现了区域Robotaxi,这表明更少的车端模型参数量也可能取得更好效果 [7] - AI模型参数量级与辅助驾驶效果无必然关系,辅助驾驶核心在于空间感知,大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仅在少数场景下适用 [8] - 若车企未做好端到端体验就盲目上大参数模型,可能导致大部分算力资源用于语言推理,反而造成辅助驾驶体验倒退 [8] 车企追逐AI的驱动因素 - 部分车企旨在将辅助驾驶能力迁移至更广阔的具身智能领域,例如小鹏计划将图灵芯片用于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理想将汽车定义为空间机器人 [9][10] - 对AI大模型的追逐也带有营销目的,AI大模型因其破圈效应成为行业热词,车企以此抢占舆论高地 [11]
从 Cruise 到小鹏,刘先明为何能接任智驾一号位?
雷峰网· 2025-10-10 20:02
人事变动与战略调整 -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由李力耘变更为刘先明,此项人事变动于10月9日通过内部信宣布 [2] - 此次变动向外界释放出公司在智能驾驶路线与战略层面进行调整的信号 [3] - 公司智驾核心负责人从专注于规控及工程化的李力耘,变更为擅长模型算法及AI体系的刘先明,是组织架构的一次重要调整 [12] 行业竞争与技术路线转变 - 随着理想、华为的智驾技术崛起,小鹏汽车早期建立的智驾优势逐渐被对手追赶 [3] - 公司正将智驾的算法决策中心,从工程逻辑转向AI逻辑,推动"物理世界基座模型"在智能辅助驾驶中的落地应用 [4] - 小鹏汽车的变革是整个行业从规控走向模型的缩影,新范式以数据驱动和模型涌现为主导 [13] 新任负责人刘先明的背景 - 刘先明于2024年3月加入小鹏并担任AI团队负责人,同年6月开始主导基座模型研发,此前直接向CEO何小鹏汇报 [6] - 其拥有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曾在Facebook、通用汽车Cruise和地平线工作,积累了模型训练、算力调度、自动驾驶算法落地及软硬件协同的深厚经验 [8] - 公司内部评价其"既懂算法、又懂落地",管理风格注重实操性,亲自参与底层算法工作 [9][11] 基座模型与端到端战略 - 小鹏汽车于今年4月14日正式公布以"基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路线 [4] - 该模型研发历时一年多,使用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模型数据量 [4] - 刘先明将Cruise的端到端研发模式引入小鹏,强调数据驱动与模型闭环,到任后迅速组建起近150人的硅谷团队 [11] - 其主导组建统一的AI模型开发部门,整合了此前分散的感知与预测算法团队,推动"世界基座模型"建设 [11]
VLA的论文占据自动驾驶前沿方向的主流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20 00:03
自动驾驶VLA技术趋势 -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及其衍生方向已成为自动驾驶公司和高校实验室的主攻方向,占据了自动驾驶前沿方向近一半的产出[1] - 推理增强VLA、强化学习及相关基准测试是当前重点研究方向[1] - VLA技术打破了传统方法的单任务局限,使自动驾驶车辆能在多样化场景中自主决策,灵活应对未见过的环境[3] - VLA方法更为直白和干净,许多方法取消了传统端到端中复杂的3D感知任务,借鉴了视觉语言模型更强大的通用泛化能力[3] - VLA技术栈尚未收敛,一系列算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导致技术栈多样且入门困难[4] 课程核心价值主张 - 课程基于Just-in-Time Learning理念,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帮助学员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栈[5] - 帮助学员梳理自动驾驶VLA的研究发展脉络,掌握领域核心框架,学会将论文分类、提取创新点[6] - 课程配有实战环节,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闭环[7] - 课程涵盖视觉感知、语言模块、动作模块,配套大模型的前沿技术如RAG/CoT/强化学习/MoE等广泛技术栈[4] - 针对学习挑战,课程提供系统化实战指导,帮助学员从零散论文中提炼框架、掌握领域发展趋势[4] 课程内容体系 - 第一章涵盖自动驾驶VLA算法概念及发展历史,介绍开源BenchMark和常见评测指标[11][12] - 第二章聚焦Vision、Language和Action三个模块的基础知识,讲解大模型与自动驾驶VLA的结合方式[13][14] - 第三章讲解VLM作为自动驾驶解释器的经典和最新算法,包括DriveGPT4、TS-VLM、DynRsl-VLM、SENNA等[16] - 第四章深入模块化与一体化VLA,涵盖BEV感知、动静态检测、OCC及轨迹预测等关键技术[17][18] - 第五章聚焦推理增强VLA子领域,讲解长思维链推理、记忆和交互等前沿技术[20][21] - 第六章设置大作业,基于ms-swift框架进行网络构建、自定义数据集和模型训练[23] 实战项目设计 - 第四章实战选取华科和小米最新提出的ReCogDrive,包含预训练、模仿学习训练和强化学习训练三个阶段[19] - ReCogDrive涉及技术栈包含预训练、模仿学习、强化学习GRPO、扩散模型轨迹输出等主流范式[19] - 第五章实战选取清华AIR和博世提出的Impromptu VLA,基于开源Qwen2.5 VL进行数据集制作、训练和推理[21] - 大作业部分提供V-L-A各部分的代码解读以及可修改优化的demo,注重学员动手实操能力[23] 师资与学术资源 - 讲师团队包括清华大学硕士生、QS30高校博士在读研究人员,在ICCV/IROS/EMNLP等顶级会议发表多篇论文[24] - 讲师团队拥有丰富的自动驾驶、大模型研发和实战经验,长期维护GitHub开源项目总Star数超过2k[24] - 课程涵盖多所顶尖机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慕尼黑工大OpenDriveVLA、上海交通大学DriveMoE、博世DiffVLA等[26][27] - 覆盖UC Berkeley和Waymo中稿CVPR2025的S4-Driver、华科&小米ICCV2025中稿的ORION等前沿工作[26][27] 技术能力培养目标 - 学员将掌握VLA三大子领域:作为解释器的VLM、模块化&一体化VLA及推理增强VLA[28] - 培养对视觉感知、多模态大模型、强化学习等关键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理解[28] - 达到可复现VLA主流算法的水平,适用于后续科研学习及工程落地需求[28] - 具备将所学应用到项目中,独立设计自己的VLA模型的能力[28]
侯晓迪全无人L4卡车,端到端了
36氪· 2025-09-17 17:00
公司核心进展与里程碑 - 公司完成全无人驾驶卡车Hub to Hub商业运营实战测试,测试路线全长40英里(64公里),涵盖城区道路和高速公路,测试时段从黄昏开始以验证系统处理白天和夜晚场景的能力 [1][5] - 此次测试实现了车内全无人、后端无辅助的L4级自动驾驶状态,系统能够识别路口、交通标识、匝道口,并完成主动避让、加速超车、预防性避让等操作 [5] - 公司首款产品从成立到达到交付状态仅花费4500万美元(2.9亿人民币),其资金使用效率被描述为传统自动驾驶公司的50倍 [4][5] - 公司创始人将当前进展比喻为攀登珠峰过程中的“珠峰大本营”阶段,意味着已具备坚实基础但尚未到达最终目标 [1][6] 融资与资金使用 - 公司公开的Pre-A轮融资由线性资本、M31 Capital等机构领投,筹集2000万美元,并于2024年10月官宣 [2] - 截至2024年4月,公司累计融资额已超过4500万美元,所有资金均用于产品研发,并在2年内实现首款产品落地 [2][4] 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 - 公司采用TaaS(运输即服务)商业模式,计划自主运营一支L4全无人驾驶卡车车队,直接为有货运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而非作为技术供应商或卖车给物流企业 [9] - 选择卡车自动驾驶领域的原因在于北美市场存在约数十万卡车司机的巨大缺口,市场空间庞大,预计到2030年所有自动驾驶货运公司的总运力仍无法填补该缺口 [17][24] - 公司目前采用混合编队运营方式,即安全员监督车辆与全无人车辆并行,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降低每英里的运营成本 [15] 技术路径与产品策略 - 公司技术栈受到特斯拉端到端方案启发,构建了基于基础模型和神经网络的技术系统,但不同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其卡车配备了激光雷达以增强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 [10][11] - 首款产品基于现有卡车平台进行改造,保留驾驶舱并增加冗余功能,此举被认为比从头制造卡车更具工程经济性 [19] - 产品开发路径为第一年构建核心自动驾驶功能,第二年大幅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搭建完整安全网后才将无人驾驶车辆投放到公共道路 [13][14] 发展规划与竞争格局 - 公司已完成单条运营线路的验证,后续将对不同路线分别进行验证,第一条路线验证用时3个月,未来目标是将验证周期压缩至2-3个月内 [7] - 公司认为市场参与者众多,如Aurora、Waabi等,但由于市场缺口巨大,目前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而是共同面对庞大的未满足需求 [24]
新势力 | 8月:车市平稳向上 新势力销量环比增长【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02 22:3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达194.0万辆 同比增长2.0% 环比增长6.2% [3] - 新能源零售销量预计达110万辆 渗透率56.7% [3] - 6家新势力车企(不含小米)合计交付199,279辆 同比增长20.0% 环比增长5.9% [3] - 市场价格体系趋于稳健 终端折扣收缩 新一批补贴资金到位推动消费潜力释放 [3] 车企交付量表现 - 零跑交付57,066辆 同比大幅增长88.3% 环比增长13.8% 稳居新势力首位 [2][4] - 小鹏交付37,709辆 同比激增168.7% 环比增长2.7% [2][5] - 蔚来交付31,305辆 同比增长55.2% 环比增长15.9% [2][5] - 理想交付28,529辆 同比下降40.7% 环比下降7.2% [2][6] - 埃安交付27,044辆 同比下降23.5% 环比增长1.8% [2] - 极氪交付17,626辆 同比下降2.2% 环比增长3.8% [2][7] - 小米交付超30,000辆 [2][7] 重点车企动态 零跑汽车 - B10和C10车型在20万以内市场表现强势 C10单月交付1.3万辆 占比25.2% B10交付0.9万辆 占比17.3% [4] - 新车型B01纯电轿车上月上市 售价8.98万元起 激光雷达版11.38万元起 72小时锁单超1万辆 [4] - 借助Stellantis品牌背书拓展海外市场 [4] 小鹏汽车 - MONA M03单月交付1.6万辆 占比42.9% G6交付0.6万辆 占比16.0% [5] - 充电网络覆盖超430座城市 建成超2,500座自营站和1.3万根充电桩 [5] - 新车型P7 2025款上市 售价21.98万元起 配备3颗图灵AI芯片 最高续航820km [5] 理想汽车 - L6单月交付1.5万辆 占比48.3% L7交付0.6万辆 占比20.3% [6] - 已建成3,113座超充站 充电网络布局完善 [6] - 新车型i8纯电SUV上市 售价33.98万元 标配5C超充电池 续航720km [6] 极氪汽车 - 极氪7X单月交付0.7万辆 占比40.8% 极氪007交付0.5万辆 占比27.7% [7] - 新车型极氪9X开启预售 售价47.99万元起 搭载900V混动高压架构 综合续航1200km [7] 小米汽车 - 新车型YU7中大型豪华SUV售价25.35万元起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英伟达Thor芯片 [7] - 开售3分钟订单突破20万辆 18小时锁单超24万辆 [7] 智能化发展趋势 - 端到端技术推动智驾能力飞跃 小鹏国内首发量产"端到端"大模型 [10] - 智驾技术普及加速 标配智驾时代来临 2025年有望降低至20万以内主流市场 [10] - 智能化成为车企竞争关键因素 特斯拉FSD使用率拐点显现 城市辅助驾驶加速落地 [11] - 智能驾驶迎来技术、用户接受度和商业模式三重拐点 [11]
民生证券:8月车市平稳向上 新势力销量环比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16:56
8月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 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达194万辆 同比增长2.0% 环比增长6.2% [1] - 新能源零售预计110万辆 渗透率达56.7% [1] - 6家新势力车企(不含小米)合计交付199,279辆 同比增长20.0% 环比增长5.9% [1] - 市场终端折扣收缩 价格体系趋于稳健 补贴资金到位及以旧换新政策重启释放消费潜力 [1] 新势力车企交付表现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同比大幅增长88.3% 环比增长13.8% 主要受益于B10及C10车型在20万以内的性价比优势 [2] - 小鹏汽车8月交付37,709辆 同比大幅增长168.7% 环比增长2.7% MONA M03车型占比达42.9% [3] - 蔚来汽车8月交付31,305辆 同比增长55.2% 环比增长15.9% ET5T车型占比34.9% [3] - 理想汽车8月交付28,529辆 同比下降40.7% 环比下降7.2% 主要受市场价格战及补贴政策向中低端市场倾斜影响 [4] - 极氪汽车8月交付17,626辆 环比增长3.8% 极氪7X车型占比40.8% [5] - 小米汽车8月交付超30,000辆 YU7车型开售3分钟订单突破20万辆 18小时锁单超24万辆 [5][6] 新产品与技术发展 - 零跑B01纯电轿车上市 售价8.98万元起 激光雷达版11.38万元起 72小时锁单超1万辆 [2] - 小鹏P72025款上市 售价21.98万元起 配备3颗图灵AI芯片 最高续航820km [3] - 蔚来ES82026款开启预售 售价41.68万元起 [3] - 理想i8纯电SUV上市 售价33.98万元 标配5C超充电池及VLA大模型 续航720km [4] - 极氪9X开启预售 售价47.99万元起 搭载900V混动高压架构及L3级智驾系统 综合续航1200km [5] - 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及英伟达Thor芯片 零百加速3.23秒 最高续航835km [6] 智能化与充电网络建设 - 端到端技术推动智驾能力飞跃 小鹏国内首发量产端到端大模型 智驾平权时代开启 [7] - 智驾技术普及至20万以内主流市场 小鹏和比亚迪通过平价智能化形成差异化优势 [7] - 小鹏汽车建成超2,500座自营充电站 覆盖超430座城市 充电桩超1.3万根 [3] - 理想汽车建成3,113座超充站 充电网络补齐助力纯电产品竞争力提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