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规范
icon
搜索文档
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发通知规范行业发展 设报价底线防恶性竞争
经济观察报· 2025-11-20 16:51
行业背景与问题 - 磷酸铁锂材料行业面临连续多年整体性亏损的局面 [1] - 行业存在无序竞争及低价内卷问题 [1] 核心措施与要求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向会员单位发布通知以规范行业发展 [1] - 通知要求会员以2025年11月18日披露的特定规格磷酸铁锂材料成本区间作为报价参考 [1] - 成本区间为剔除碳酸锂成本及未税后的15714.8元/吨至16439.3元/吨 [1] - 会员单位需在每月5日前报送产能等数据 [1] - 协会建议会员单位谨慎扩产 [1] 政策目标 - 措施旨在遏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 [1] - 最终目标是维护磷酸铁锂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1]
行业协会将建议设成本红线规范报价!磷酸铁锂行业推进反内卷
中国证券报· 2025-11-20 16:41
行业困境与背景 - 磷酸铁锂行业陷入连续多年整体性亏损的窘境 [1] - 产业存在无序竞争和低价内卷现象 威胁全行业生存根基与持续发展大局 [1] 行业协会应对措施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将发布《关于参考磷酸铁锂成本指数及规范行业发展的通知》 [1] - 协会建议企业将11月18日披露的行业平均成本区间作为报价重要参考 不要突破成本红线开展低价倾销 [1] - 协会将自本月起每月定期披露行业平均成本区间 为企业报价提供权威监管依据 [1] 企业义务与数据报送 - 协会建议企业履行信息报送义务 [1] - 企业需每月定期向协会如实、完整提交产能、产量、库存等经营数据 作为行业资源配等重要参考依据 [1]
健身行业乱象亟待规范
经济日报· 2025-11-12 06:1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健身行业因健康意识提升而受关注,但健身教练队伍良莠不齐问题显现 [1] - 行业存在入职门槛过低、上岗培训时间过短、资格证书管理混乱等问题 [1] - 问题根源在于行业规范缺失与监管滞后,缺乏统一权威的从业标准 [1] - 部分机构以零基础速成、低门槛高收入等营销话术进行诱导 [1] 规范体系建设建议 - 构建系统严密长效的行业规范体系,建立清晰严格的从业准入门槛 [1] - 明确健身教练必备的核心知识体系、实操技能标准及职业伦理规范 [1] - 确立国家层面或行业广泛认可的强制性准入资质 [1] - 制定全国统一的培训与考核标准,强化运动生理学、损伤防护、急救处理等科目 [2] - 建立常态化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审查培训机构并惩处违规者 [2] 职业资格认证改进 - 严格规范证书颁发机构、标准与流程,推动建立行业公认核心证书体系 [2] - 借鉴律师、会计师等成熟行业经验,推行证书定期复核与继续教育制度 [2] - 将教练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同证书有效性挂钩,保障职业发展稳定性 [2]
周大生:随着行业经营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搜狐财经· 2025-11-05 08:49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作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相比非会员单位具有显著的税收成本优势 [1] - 新规为公司业务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经营环境 [1] 行业格局展望 - 长期来看,行业经营环境将进一步规范 [1] - 市场份额将向具备资质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 [1]
浙江杭州发布网约配送行业公约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30 19:04
行业规范与公约 - 杭州市发布浙江省首个网约配送行业公约,从平台主体责任、从业者行为规范和服务保障机制三方面提出要求 [1] - 公约由美团作为专委会执行会长单位发布,饿了么、达达等7个网约配送平台负责人共同签署 [1] - 公约明确平台在行业公平竞争、职业道德培训与考核、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1] 平台管理举措 - 美团平台在杭州启动“杭州等灯等灯”文明出行奖励活动,当周不闯红灯的骑手可获得1000元奖励 [2] - 美团平台推出“安全权益分”机制,引导骑手从“多跑单赚钱”转向“安全跑单多赚钱” [2] - 党员骑手可通过“小哥码”系统在线亮明身份,实现线上线下双亮身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 运营模式创新 - 杭州市推动网约配送平台服务商本地化运营,美团平台成为杭州首个外地配送合作商在杭设立分公司的平台 [2] - 美团平台实现配送合作商全量本地化运营,以保障行业群体合法权益和规范配送行为 [2]
欺瞒消费者即是过,争议倒逼行业规范,预制菜或迎来发展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15 23:35
行业现状与争议 - 预制菜成为餐饮行业焦点 消费者对知情权和透明度要求提升 引发广泛讨论[1][3] - 部分餐馆被指责菜单标注现炒但实际使用预制菜 导致口碑下滑和分店倒闭[3] - 相反有餐馆主动公开使用预制料包和出餐时间 获得消费者正面评价[3] 市场驱动因素 - 大型餐饮品牌依赖预制菜实现全国连锁和标准化运营 例如快餐巨头的汉堡和炸鸡采用加热替代现炒[5] - 效率优先成为年轻消费者核心诉求 预制菜帮助降低价格使打工和学生群体能够负担[5] - 行业争议推动规范制定 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始出台标签指引并召开专家会议[5]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只关注口味和价格转变为重点关注菜品是否现制 像侦探一样审查菜单[7] - 服务员需要解释菜肴来源 餐饮服务转变为知识问答模式[7] - 商家通过公开汤底、主料和配菜来源获得更多认可 新品牌推出预制套餐因性价比获得好评[7] 行业发展趋势 - 预制菜本质是工具而非敌人 行业通过争议推动更规范流程 类似外卖时代催生的封签和后厨直播[9] - 经营者开始提供消费者选择权 服务员诚实解答问题 消费者更懂行并主张知情权[9] - 未来发展取决于透明和信任 餐饮行业需要落实明厨亮灶并将选择权和知情权交给消费者[9]
支付清算协会新吸纳6家单位“入群”
证券日报· 2025-08-28 00:12
协会会员吸纳动态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8月26日新增6家会员单位 包括威海蓝海银行等机构 [1] - 年内累计新增19家会员 涵盖银行、科技公司及服务商等多元类型 [1][2] - 会员吸纳分三批进行:1月新增9家、6月新增4家、8月新增6家 [1] 会员结构特征 - 协会广泛吸纳支付产业上下游公司 呈现"广覆盖"与"强规范"并行特征 [2] - 会员类型多元化 包括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及商务服务企业 [1][2] - 通过动态清退机制年内取消16家会员资格 形成"有进有出"生态闭环 [3] 行业规范与发展影响 - 促进支付产业链协同 推动银行与科技公司联动实现全链条服务升级 [2] - 加速行业标准化进程 统一技术规范与安全标准降低碎片化风险 [2] - 强化行业自律与合规导向 引导资源向技术能力强、服务规范的机构聚集 [2][3] 监管趋势分析 - 协会采取"扩招+清退"双轨监管模式 既鼓励创新又严控风险 [3] - 推动支付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治理 契合金融科技发展需求 [3] - 通过竞合共生格局优化市场生态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
热销“沙金”不含金?从几元到几十元,高性价比疑成营销骗局
搜狐财经· 2025-08-04 17:56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沙金饰品因外观酷似足金且售价亲民 在年轻消费者中形成佩戴热潮 成为高金价时代的平替选择 [1] - 金价持续上涨及消费市场收缩背景下 沙金饰品消费需求显著增长 部分商家月销量超10万件 年复购量达40万单 [3][4] 产品特性与成分分析 - 沙金实际含金量普遍不足10% 主要集中在2%-5% 远低于99.6%的纯金标准 [3] - 市面多数"沙金饰品"实为电镀合金材质 经检测主要成分为铜镍合金(铜67.42% 镍12.78%) 含铅0.19%等潜在有害成分 [5][6] - 与传统金包银饰品相比 沙金饰品外观更贴近足金且不易褪色 但完全不含黄金成分 [3][6] 商业模式与价格体系 - 批发端拿货价格区间为几元至几十元 零售端加价倍数显著(如12元耳钉卖120元) [6] - 产业链集中在广州 福建 浙江等地 通过电镀工艺实现表面黄金视觉效果 [6][7] 营销宣传争议 - 商家普遍使用"越南沙金""缅甸沙金"等地域标签作为营销噱头 实际与产地无关 [6] - 部分产品违规使用"24K金""999钢印"等标识 但根据规定正规黄金应标注"足金999"或"AU999" [7] 消费者反馈与健康风险 - 消费者佩戴后出现皮肤过敏 红肿发痒等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已有相关维权案例 [9] - 镀金首饰因酸碱成分残留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确认该风险 [9] 法律合规与行业规范 -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商家掺杂掺假行为可能面临罚金 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处罚 [10] - 业界呼吁平台 商家及监管部门建立质量红线 要求提供透明产品信息并规范行业发展 [10]
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集体发文:立即停止“内卷式”竞争
经济观察网· 2025-08-01 17:27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外卖行业主要平台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集体发布声明 呼吁规范促销行为 杜绝不正当竞争 推动建立公平有序行业秩序 [1] - 行业此前爆发史诗级补贴大战 京东以0佣金加百亿补贴策略高调进军市场 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投入500亿元补贴迎战 美团跟进0元购等促销活动 [2] - 市场监管总局于7月18日约谈三大外卖平台 要求遵守电子商务法 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竞争 此前5月13日五部门也曾进行约谈 [3] 补贴大战具体表现 - 平台出现大量极端低价商品 包括0.01元奶茶和3.9元咖啡 美团单日订单突破1.5亿单 淘宝闪购达8000万单 [2] - 平台补贴70%以上成本由商家承担 42.9元订单中顾客仅支付0.01元 商家需倒贴27.9元 [2] - 低价竞争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凸显 近半年外卖食品抽检不合格率同比上升12% 超七成问题与原料降级直接相关 [2] 平台具体承诺 - 美团承诺不以显著低于成本价格销售 依法公示补贴信息 不强制商家参加活动 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 [1] - 淘宝闪购及饿了么联合声明杜绝不正当竞争 不做大规模0元购等非理性促销 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 [1] - 京东强调反内卷立场 抵制0元购等恶性补贴 不以冲单量体现市场地位 将通过差异化菜品和服务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 [1] 行业未来展望 - 高盛报告预测极端优惠将减少 商品价格回升 行业进入效率竞争新阶段 从资本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 [3] - 竞争焦点转向配送效率提升和食品安全保障等实质服务领域 [3] - 市场格局将重新洗牌 预计2025年底美团占50%-55%市场份额 饿了么占15%-18% 京东占12%-15% 区域性平台面临整合 [3]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保健品“营养指导”乱象调查
新华网· 2025-07-29 14:11
保健品行业乱象 - 保健品销售人员冒充"营养师"进行不专业指导 夸大产品功效并建议超量服用 如维生素C建议日服30-40片远超包装标注的1-2片 [2] - 线上社交平台和线下健康讲座中 "营养师"人设成为销售转化率最高的营销手段 但实际缺乏专业资质 [2][7] - 销售人员通过短期速成课程获取"营养顾问"等证书 利用"专业形象"开展直播带货和群聊推销 推荐方案缺乏个性化评估 [7][9] 营销手法分析 - 企业为销售人员提供标准化"话术手册"和"配方模板" 使用"擦边词汇"营造专业形象诱导购买 [13] - 销售模式从传统店铺演变为互联网线上销售 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和微信社群成为主要渠道 [12][13] - 营销话术中普遍暗示产品具有"治病""降三高""防癌抗癌"功能 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 [10][13] 行业监管现状 - 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5% 但44%重大案件涉及夸大宣传 19%涉及违法广告 [19][20]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五年专项清理行动 重点打击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行为 [19] - 保健食品需标注"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 产品信息可在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询 [22] 消费者识别指南 - 选购需遵循"123法则":查蓝帽子批号、看标签信息、控食用量 [22] - 警惕"三无"产品混充保健品 如理疗床垫等功能性产品缺乏法律定义 [19] - 避免参与免费试用、健康讲座等营销活动 保留聊天记录和支付凭证作为维权证据 [17][22] 法律维权案例 - 重庆"减肥诈骗"案涉案2.9亿元 主犯因冒充营养师推销被判无期徒刑 [15] - 湖北养老产品诈骗案中被告人虚构保健品药用功效 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6] - 河南某公司因广告演员伪装专家宣称保健食品治病功能被罚款122.48万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