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贴息政策

搜索文档
十二强晋级!第二届中邮保险•紫荆杯辩论赛复赛落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22 17:42
2025年8月20日、21日,由清华五道口联合中邮保险主办,《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承办,第二届 中邮保险•紫荆杯全国高校金融普及教育辩论赛复赛圆满落幕。本轮复赛共有24支队伍参与,12支 队伍晋级下一轮小组赛。晋级队伍如下: 第二届 全国高校金融普及教育辩论赛 中邮保险·紫荆杯 联合主办: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承办方:《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 复 塞 辩题:贷款贴息政策应优先倾斜于居民消费需求/服务业经营者 最佳 第五 WS 日牛 外交学院 US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反方三辩 叶逸飞 国防科技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正方二辩 王国屹 US 北京林业大学 正方四辩 张至人 행동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辩题:解决农村融资难题, 财政贴息贷款比市场化贷款利率更有效/市场化贷款利率比财政贴息贷款更有效 正方三辩 李睿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 武汉大学 yS 反方四辩 戴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反方三辩 刘彤 暫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大学 正方三辩 杨炎泰 電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辩题:在未来的货币体系中,加密货币能/不能真正成为主流货币替代法 ...
融资融券每周观察(2025.8.11-2025.8.15)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8-21 10:01
本周盘面盘点 - 上证指数收盘3696.77,上涨1.70%,深圳成指收盘11634.67,上涨4.55% [4] - 上海市场成交额8651亿元,环比增加24.8%,深圳市场成交额12097亿元,环比增加23.51% [4] - 申万一级行业中22个上涨,9个下跌,涨幅前三行业为通信、电子、非银金融 [4] 全市场两融业务情况 - 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20,626亿元,较上周增加531亿元 [5] - 融资余额20,486亿元,较上周增加532亿元,融券余额140亿元,较上周减少2亿元 [5] 行业聚焦 - 申银万国一级行业分类中,大多数行业净买入额为正,石油石化、轻工制造、传媒、钢铁、美容护理、纺织服饰等行业累计净买入额较高 [6][7] 融资净买入额前十个股 - 东方财富(非银金融)融资净买入额222,705万元,新易盛(通信)157,012万元,工业富联(电子)109,023万元 [8] - 寒武纪-U(电子)88,620万元,中信证券(非银金融)87,149万元,江淮汽车(汽车)75,810万元 [8] - 万通发展(房地产)73,068万元,京东方A(电子)72,229万元,中际旭创(通信)71,442万元,胜宏科技(电子)68,422万元 [8] 融资净买入额前十ETF - 中证500ETF融资净买入额23,022万元,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 17,030万元,易方达创业板ETF 16,860万元 [9] -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 14,353万元,南方中证1000ETF 9,460万元,华宝金融科技ETF 9,322万元 [9]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8,887万元,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 7,836万元,上证50ETF 6,521万元,纳斯达克100ETF 6,018万元 [9] 市场动态与政策影响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刺激消费并降低居民付息压力 [10] - 7月金融数据显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大幅增加,居民存款减少,"储蓄搬家"逻辑得到确认 [10] - 沪指本周刷新年内高点,深圳成指加速反弹挑战去年四季度高点,两市日均成交额超20000亿元,TMT和非银金融为市场热点 [10] - 沪指反弹趋势延续,正在挑战2021年市场高点,周线大箱体顶部已转为支撑位 [10]
财经聚焦|贷款炒股风险大 银行应加强防控
搜狐财经· 2025-08-20 18:53
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现象 - 部分投资者通过消费贷获取资金并转入股票账户进行炒股 有案例显示银行在资金转入证券账户后立即要求还款[1] - 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且获得财政贴息政策支持 三部门联合发布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予以财政贴息并划定23家贷款经办机构[1] - 多家银行及消金机构正在贯彻执行贴息政策 通过优化流程和简化手续推动政策实施[1] 银行风险管控措施 - 农业银行明确禁止提供虚假材料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 对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行为将扣减或追回资金并纳入个人不良征信[2] - 银行需强化贷前场景真实性核验 贷中动态追踪资金流向以及贷后快速预警处置的全流程管理[2] - 银行需增强资金流向监测和风控模型精准度 同时加强与支付机构及监管部门的数据联动以防范资金流入股市[2] 行业监管要求与建议 - 消费贷贴息政策覆盖日常消费和服务消费多个场景 对银行贷款资金贷后管理提出更高要求[1] - 更低资金成本可能加剧套利冲动和资金挪用风险 行业需要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2] - 投资者应严格区分消费与投资用途 使用自有闲钱进行投资并充分认识股市风险[3]
早盘直击|今日行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8-18 09:50
市场政策与金融数据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财政贴息,旨在刺激消费并结构性降低居民付息压力 [1] - 7月金融数据显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大幅增加,居民存款减少,"储蓄搬家"逻辑进一步得到确认 [1] 市场表现 - 沪指上周持续反弹,周四盘中创出年内高点后快速回落,但周五迅速收复失地,整体趋势未破坏 [1] - 深圳成指加速反弹,正在挑战去年四季度的高点 [1] - 两市日均量能达到20000亿元以上,较上周大幅放量 [1] 市场热点与风格 - 上周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TMT和非银金融行业 [1] - 投资风格方面,中小盘涨幅领先 [1] 技术分析 - 沪指站上周线大箱体顶部,该位置已从压力位转为支撑位 [1] - 沪指正在向2021年的市场高点进发 [1]
中经评论:贷款贴息政策重在协同发力
经济日报· 2025-08-18 08:05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 - 中央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通过财政资金补贴降低特定群体融资成本 突出财政金融协同特点 [1] - 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贷款 撬动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 帮助消费者和经营主体获得低成本资金 [1] - 此前设备更新贷款 创业担保贷款等贴息政策已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体现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1] 政策组合效应 - 贴息政策需与城乡居民增收 消费能力保障 服务消费提质等专项行动形成组合拳 发挥叠加效应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免费学前教育 育儿补贴等民生政策已有效减轻居民负担 增强消费能力 [2] - 金融领域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供给 [2] 政策执行机制 - 需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 金融管理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严格审核贴息资金拨付与监管 [3] - 贷款经办机构需优化金融服务 加强授信审批和贷后管理 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3] - 政策实施流程简洁高效 申请拨付集中在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 减少申请人程序负担 [3] 资金用途监管 - 贴息资金仅限真实消费行为或经营活动 禁止用于投资理财 炒股购房等违规用途 [3] - 服务业经营主体必须将贷款资金用于实际经营活动 否则无法获得贴息资格 [3]
贷款贴息政策重在协同发力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5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两项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是提振消费政策组合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财政金融协同形成叠加效应 [1][3] - 政策核心目标是降低融资成本,精准撬动信贷资金流向消费领域,惠及居民和服务业经营主体 [2][4]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消费领域专项贴息政策,突出财政金融协同创新特点 [2] 政策机制与历史参照 - 财政资金直接补贴贷款利息,个人需有真实消费行为,服务业主体需将资金用于经营活动 [4] - 借鉴设备更新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历史贴息经验,通过财政"四两拨千斤"引导信贷资源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供给 [3] 配套政策与实施效果 - 与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免费学前教育等民生政策形成组合拳 [3] - 政策实施流程简化,申请拨付环节集中在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降低受益主体操作成本 [4] - 前期政策已促进市场回暖,民生类政策有效减轻居民负担并增强消费意愿 [3] 执行要求与监管重点 - 需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金融管理部门协同机制,严格资金审核和贷后监管 [4] - 贷款经办机构需优化服务并强化主体责任,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4] - 明确禁止资金违规流向投资理财、炒股购房等非指定领域 [4]
申万宏观点评7月金融数据:资金回表“加速度”,M2同比回升主因资本市场活跃
搜狐财经· 2025-08-16 11:39
文| 赵伟、贾东旭 联系人|贾东旭 摘要 事件:8月13日,央行公布2025年7月中国金融数据,信贷余额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9%,社融存量同比上行0.1个百分点至9.0%,M2同比上行0.5个百 分点至8.8%。 核心观点:M2同比回升主因资本市场活跃。 7月M2增速出现明显改善,主因或为资本市场走强推动资金加速回表,进而使非银存款新增规模创有数据以来同期新高。7月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为 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达13900亿。非银存款高增或源于资本市场6月下旬以来走强,吸引表外资金回表。7月M1增速再度改善, 与去年"资金防空转"的低基数效应有关。 居民贷款明显回落,在就业市场尚不稳定的阶段,居民部门保持债务审慎态度。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同比多减2793亿,这和最新公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 查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下降方向一致。居民消费贷增长的不确定性或与当前居民就业前景有关,BCI中的企业招工前瞻指数2025年7月最新数据 为44.5,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 7月企业信贷再度呈现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较好而中长期贷款偏弱态势,凸显企业对长期投资持谨慎态度。7月企业短 ...
资金回表“加速度”——7月金融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16 10:51
金融数据概览 - 2025年7月信贷余额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9%,社融存量同比上行0.1个百分点至9.0%,M2同比上行0.5个百分点至8.8% [2][7][47] - 7月新增信贷-500亿,同比少增3100亿,主要拖累来自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同比多减2793亿) [27][50] - 社融增量11600亿,同比多增3893亿,政府债券贡献显著(新增12440亿,同比多增5559亿) [33][50] M2与资本市场关联 - M2增速回升至8.8%,主因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创2015年以来同期新高),同比多增13900亿,反映资本市场走强推动表外资金回表 [9][48][51] - M1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至5.6%,部分受去年"资金防空转"政策低基数效应影响 [9][51] 居民部门信贷行为 -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短贷-3827亿,中长贷-1100亿),与城镇储户消费意愿下降(占比降至23.3%)及就业前景疲弱相关 [14][15][48] - 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跌至44.5(2020年3月以来新低),加剧居民债务审慎态度 [15][48] 企业信贷结构分化 - 企业短贷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速较2024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同比多增3125亿) [19][49] - 企业中长贷余额同比增速下降2.0个百分点,7月减少2600亿(同比多减3900亿),结合PPI(-3.6%)和PMI预期指数(52.6)显示长期投资谨慎 [19][49] 社融与政策展望 - 1-7月社融存量同比升至9.0%,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4.9万亿(占社融多增总量的96%),但财政"前置"效应或趋弱 [24][49] - 贷款贴息政策(消费贷、服务业贷贴息1个百分点)有望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撬动信贷增长,政策协同效应值得关注 [26][49]
“双贴息”如何办理?银行详解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21:09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消费[2] - 贴息不包含信用卡(含分期)业务[3] - 贴息利率为年化1%,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银行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的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3] - 贴息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的消费贷款[2] 银行操作细则 - 工商银行正在优化贴息办理流程、交易信息授权和定期自动贴息,梳理消费贷款产品核心要素[4] - 农业银行客户需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查询贷款发放账户,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或客户提供发票申请人工审核[4] - 部分银行采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的方式[5] - 农业银行在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5] - 建设银行表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由政府部门审核,客户无需申请贴息[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建设银行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将审核贷款是否符合支持范围和贴息条件[5] - 银行将在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5] - 贴息资金将返还至客户还款账户或在收息时扣除[5] - 贷款资金须用于合规经营活动、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改善消费基础设施[7] - 严禁将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7] 风险控制措施 - 农业银行严格禁止提供假资质、假材料等不法行为[6] - 对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将扣减或追回,并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6] - 银行将严格按照政府审核检查结果申领贴息资金[7] - 严禁任何主体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贷款资金[7] - 银行表示不委托第三方办理贴息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7]
资金回表“加速度”——7月金融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8-14 17:11
事件 :8月13日,央行公布2025年7月中国金融数据,信贷余额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9%,社融存量同 比上行0.1个百分点至9.0%,M2同比上行0.5个百分点至8.8%。 核心观点:M2同比回升主因资本市场活跃。 7月M2增速出现明显改善,主因或为资本市场走强推动资金加速回表,进而使非银存款新增规模创有数 据以来同期新高。 7月非银存款新增21400亿,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达 13900亿。非银存款高增或源于资本市场6月下旬以来走强,吸引表外资金回表。7月M1增速再度改善, 与去年"资金防空转"的低基数效应有关。 居民贷款明显回落,在就业市场尚不稳定的阶段,居民部门保持债务审慎态度。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 同比多减2793亿,这和最新公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下降方向一致。居民 消费贷增长的不确定性或与当前居民就业前景有关,BCI中的企业招工前瞻指数2025年7月最新数据为 44.5,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 文 | 赵伟、贾东旭 联系人| 贾东旭 摘要 报告正文 7月企业信贷再度呈现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较好而中长期贷款偏弱态势,凸显企业对长期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