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钙钛矿叠层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晶科能源20251031
2025-11-03 10:36
纪要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晶科能源[1]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光伏行业及储能行业[1] 公司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状况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79.8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9.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5.43亿元[2] * 第三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减亏5.08亿元,毛利率环比提升4.77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至24.7亿元,公司预计全年经营性现金流为正[2][3] * 2025年前三季度组件出货量61.85 GW,继续蝉联全球第一,预计第四季度组件出货21~25 GW[3][4] * 公司将合理控制开工率,推动落后产能出清,聚焦高效产能升级改造[2][4] * 2026年资本开支主要围绕现有产能升级,预计总额约为50亿人民币[3][25] 技术与产品进展 * 高功率TOPCon产品升级稳步推进,第三季度已交付部分640瓦以上产品,实现溢价1~2美分/瓦[2][4] * 预计到2026年,高功率产品出货占比将不低于60%[2][4] * 公司计划在2025年11月实现贱金属第一个车间的量产,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50%以上高效产能覆盖[15][23] * 通过正面结构优化和金属化技术改进,预计2026年可带来0.2~0.3个百分点的效率提升[14][24] * 钙钛矿叠层技术在未来三年左右有望进入一定规模的量产阶段[22]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前三季度发货3.3 GWh,预计全年完成6 GWh发货目标[2][4] * 储能业务海外订单占比约80%,盈利明显改善,预计第四季度有望扭亏,并在2026年贡献盈利[2][5][7] * 储能团队已有1,000多人规模,该业务被视为公司的第二条增长曲线[5][6] * 储能业务发展战略核心针对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领域,80%市场集中于海外[29] 全球市场展望与布局 * 公司预计2026年全球光伏需求将略微收缩2-3个百分点,主要受中国市场波动影响[3][18] * 欧洲市场稳中有升,中东和拉美新兴市场预计增长10-15%,东南亚部分国家增幅可达30-40%,美国市场保持平稳[3][19] * 公司长期看好美国市场,预计2026年出货量和占比均会显著上升,已布局独立供应链应对政策变化[8][11][12] * 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出货量占总出货量约6%,较上半年显著增长[27] * 行业加速增长拐点预计在2027年至2028年间出现,驱动力来自数据中心算力等带来的电力需求大幅提升[3][20]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正在逐步传导,推动组件价格上升,但完全传导仍需时间[9][26] * 行业顶层设计未来几年不会新增产能,将通过供给侧限制、技术标准等手段推动产能优化和出清[17] * 原材料价格上涨已带动组件价格上升,高功率产品推出响应了终端客户需求,提高投资回报[9][21] * 银价上涨显著促进了贱金属渗透率的提升,预计明年收益可能达到3至4分钱[2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对2026年整体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盈利水平相较2025年会有显著改善,恢复到正常盈利水平可能需要1至2年时间[16] * 关于GDR发行工作仍在积极推进中,为保障财务安全,公司董事会提议适当下修转债[28]
隆基绿能(601012.SH):钙钛矿叠层技术团队聚焦量产工艺和组件产品开发,现已取得了积极进展
格隆汇· 2025-09-22 15:36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对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保持持续关注与研究 [1] - 自主研发的大面积(260.9cm²)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33% [1] - 刷新全球大面积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纪录 [1] 量产与产品开发 - 技术团队聚焦量产工艺和组件产品开发 [1] - 密集攻关产品可靠性并取得积极进展 [1]
隆基绿能钟宝申:四季度大概率实现主业盈亏平衡 BC产品成盈利关键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14:15
公司业绩与经营目标 - 公司对四季度实现主营业务盈亏平衡目标充满信心 主要聚焦提高毛利和降低费用两个方面 其中降低费用已相对有限 重点通过BC产品提高毛利水平[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 同比下降14.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5.69亿元 同比减亏26.61亿元 减亏主要受益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下降及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2] - 上半年硅片出货52.08GW 同比增长17% 组件出货39.57GW 同比增长26% 其中BC产品出货占比超过20%[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BC技术产品的毛利率目标显著高于TOPCon技术产品 公司希望相比市场上主要技术产品能显著提高毛利率[1] - 高效HPBC2.0组件产品逐步投入市场 上半年销量约4GW 二季度出货量环比大幅增长超100% HPBC2.0电池产能到2025年12月底有望超过60%[2] - 钙钛矿叠层技术商业化机会增大 但稳定性与效率仍面临挑战 效率提高时稳定性会降低 相比两年前该技术已显著进步[3] - 硅片产品已相对成熟 成本降低较为困难 预计每年非硅成本仍可保持10%以上降本速度 泰睿硅片产品具有技术优势 叠加持续降本 有能力在适当时候实现该业务盈利[2] 行业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光伏产品价格受行业供需错配影响仍位于底部位置 "抢装潮"短期刺激价格回升 但结束后各环节价格快速回落甚至创下新低 行业大面积亏损持续[1] - 美国OBBB法案生效 新能源投资税收抵免和生产税收抵免补贴政策提前退坡 实施严苛条款限制"受关注外国实体"获取清洁能源补贴 对美国2026年后中短期光伏需求形成冲击 企业在美国产能布局面临较大挑战[3] - 2026年光伏市场需求充满不确定性 市场呈现波动特点 体量可能维持与2025年相当水平 但实现显著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缺电无电地区市场需求旺盛增量较快[3][4] - 光伏去产能出清路径尚不清晰 "齐步走"降低开工率不符合产业进步方向和市场竞争逻辑 需要通过标准引领和提高质量促进产业进步 通过技术进步鼓励先进让落后产品和产能退出[4] 公司战略与应对 - 考虑减持在美国合资公司股份以达到美国合规要求[3] - 聚焦技术提升、产品场景化开发与应用以及自身经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按照自身节奏开展工作 保持技术创新领先和经营稳定[4]
突破钙钛矿量产瓶颈,这家苏州设备企业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6-18 08:18
公司融资与技术发展 - 光素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嘉御资本领投 中肃资本和苏高新天使基金参投 资金将用于钙钛矿喷墨打印设备技术升级及配套墨水材料研发 [4] - 公司成立于2024年 专注于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制造环节 其喷墨打印设备已在国内率先实现商业交付 并在多家头部光伏企业中试环节投入实际应用 [4] - 公司正从纯设备销售向"设备+墨水"模式转型 专用墨水的开发将重构商业模式 [5] 行业背景与痛点 - 主流晶硅电池效率提升困难 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因理论发电效率更高成为行业新方向 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投入研发 政策层面也给予支持 [4] - 量产面临设备瓶颈 传统工艺会造成电池边缘材料浪费 生产速度跟不上现有产线 容易污染电池表面 无法适应晶硅电池表面特有绒面结构 [4] 技术突破与优势 - 公司选择喷墨打印作为技术突破口 该工艺像精密打印机一样沉积材料 避免传统工艺缺陷 能精准实现电池绒面结构的保形 生产速度与现有产线完全匹配 [5] - 技术转化难度极高 钙钛矿材料容易堵塞喷头 单次故障损失可达数万元 团队经历数十次喷头堵塞后形成独家方案 成为国内唯一能保证设备交付且长期稳定运行的服务商 [5] - 产品线覆盖从基础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需求 量产设备支持叠层钙钛矿 柔性钙钛矿等多个新型技术路线 [5] 竞争格局与挑战 - 全球钙钛矿设备领域欧美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公司突破在于将国际经验与本土需求深度结合 [5] - 传统光伏设备巨头对该领域关注度提升 某上市公司年初组建专项团队 招聘需求明确列出相关工艺经验 [6][7] - 行业存在潜在挑战 部分客户要求设备兼容多种墨水材料 这与公司耗材战略需要协调 [6] 团队背景 - 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及国际半导体设备企业 在泛半导体工艺设备领域积淀超过二十年经验 [7] - 创始人王迎松博士早年在中科院完成光学研究 后赴德国从事激光技术开发 在国际半导体企业主导过多款高端设备研发 [7] 投资人观点 - 嘉御资本认为钙钛矿-晶硅叠层是光伏技术迭代重要方向 喷墨打印在叠层电池生产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也可应用于显示 半导体 锂电 增材制造等场景 [8] - 中肃资本表示硅基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是下一代光伏技术 设备和材料为最关键部分 公司研发的设备解决了钙钛矿叠层电池制作的关键工艺难点 [9]
SNEC展观察|TOPCon、BC、HJT技术市场“内卷”白热化,钙钛矿叠层正“破卷”抢占技术制高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6 09:27
行业技术格局 - 光伏行业呈现一体两翼技术格局,以TOPCon技术路线为主体,HJT和BC技术为辅,多技术共存发展,TOPCon技术自2024年起全面取代PERC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2] - 隆基绿能基于HIBC技术的700W+组件转换效率达25.9%,晶科能源发布TOPCon技术白皮书,亿晶光电展出覆盖TOPCon、HJT、BC三大技术路线的组件,TCL中环BC和TOPCon组件最高效率分别达25.2%和24.14% [2] 行业困境 - 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39家出现净利润亏损,15家主产业链头部企业中有12家净利润为负,11家净利润降幅超100% [3] - HJT、TOPCon、BC技术的理论效率极限分别为28.5%、28.7%、29.1%,效率提升已逼近极限,企业难以通过技术升级大幅提升竞争力 [3] 钙钛矿技术优势 - 钙钛矿单结理论效率极限约33%,与晶硅叠层设计理论效率可高达43%,远高于主流技术 [4] - 钙钛矿原材料成本占比不足5%,设备投资低,生产流程简单耗时短,薄膜形态可制成柔性、半透明或彩色组件,适配建筑幕墙、汽车天窗、可穿戴设备等场景 [4] - 钙钛矿与晶硅叠层技术结合可提升光谱利用率30%以上,实现"1+1>2"协同效应 [4] 天合光能钙钛矿技术进展 - 天合光能展出841W工业标准钙钛矿叠层组件,一周内三次打破叠层组件效率与功率世界纪录,年内五破世界纪录 [5] - 公司与牛津光伏达成独家专利许可协议,获得钙钛矿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独家许可,位列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专利榜第一 [5] - 公司计划建设钙钛矿中试生产线,效率较晶硅组件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有望成为"钙钛矿叠层第一股" [5] 钙钛矿技术应用拓展 - 京东方展出20余款钙钛矿光伏产品,包括钙钛矿CIPV调光玻璃天幕和行业首款钙钛矿光伏手机背板,拓展至消费电子、智能交通等领域 [7] - 脉络能源推出五大系列产品,覆盖地面电站、分布式屋顶、光伏建筑一体化、室内光伏等多元应用场景 [7] - 天合光能展示841W钙钛矿叠层组件、TOPCon 2.0旗舰产品及零碳未来+场景化解决方案,涵盖分布式电站、集中式电站、绿色交通、零碳园区等新场景 [7]
迈为股份:拟发行可转债募资近20亿元,设备龙头加码钙钛矿叠层-20250603
东吴证券· 2025-06-02 1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迈为股份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9.7亿元投入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设备20套,年收入40亿元,年净利润6亿元 [7] - 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电池潜力显现,产业投资需求活跃,多玩家布局,技术发展加速 [7] - HJT与钙钛矿技术更相融,迈为已具备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整线交付能力 [7]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6/8.8/11.0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5/22/18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8,089|9,830|7,561|8,330|9,414| |同比(%)|94.99|21.53|(23.09)|10.17|13.0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913.90|925.91|764.86|878.68|1,097.05| |同比(%)|6.03|1.31|(17.39)|14.88|24.85| |EPS - 最新摊薄(元/股)|3.27|3.31|2.74|3.14|3.93| |P/E(现价&最新摊薄)|21.24|20.97|25.38|22.09|17.70|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68.21元,一年最低/最高价67.01/147.50元,市净率2.49倍,流通A股市值13,101.33百万元,总市值19,058.22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27.43元,资产负债率66.83%,总股本279.41百万股,流通A股192.07百万股 [6] 募投项目情况 - 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1.38亿元,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9.7亿元,实施主体为迈为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宣城迈为,建设地点在苏州和宣城,项目建设周期3年,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设备20套,年收入40亿元,年净利润6亿元 [7] 行业发展情况 - 近年来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电池潜力显现,产业投资需求活跃,纤纳光电等初创企业加快建设量产线,隆基等晶硅电池头部企业投入研发,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跨界布局 [7] 公司技术优势 - 由于HJT与钙钛矿技术更相融,迈为基于异质结电池制造技术积累,已自主开发一系列工艺及相关设备,实现钙钛矿 - 晶硅叠层电池整线自动化贯通,具备整线交付能力 [7] 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19,022|17,003|18,569|21,130|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4,815|4,687|4,530|4,261| |资产总计(百万元)|23,838|21,690|23,100|25,391| |流动负债(百万元)|14,136|11,192|11,687|12,836|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2,175|2,175|2,175|2,175| |负债合计(百万元)|16,311|13,367|13,862|15,01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7,551|8,316|9,194|10,291|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4)|7|44|89|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7,526|8,323|9,238|10,380|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9,830|7,561|8,330|9,414|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7,067|5,188|5,629|6,283| |净利润(百万元)|964|797|915|1,14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926|765|879|1,097|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3.31|2.74|3.14|3.93| |毛利率(%)|28.11|31.38|32.42|33.26| |归母净利率(%)|9.42|10.12|10.55|11.65| |收入增长率(%)|21.53|(23.09)|10.17|13.0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31|(17.39)|14.88|24.85|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6|1,324|1,007|1,418|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00)|(219)|(220)|(129)|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924|(1,004)|(20)|(20)|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1,689|102|767|1,269| |每股净资产(元)|27.02|29.76|32.91|36.83| |ROIC(%)|8.53|6.64|7.91|9.08| |ROE - 摊薄(%)|12.26|9.20|9.56|10.66| |资产负债率(%)|68.43|61.63|60.01|59.12|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0.97|25.38|22.09|17.70| |P/B(现价)|2.57|2.33|2.11|1.89| [8]
迈为股份:拟发行可转债募资近20亿元,设备龙头加码钙钛矿叠层-20250602
东吴证券· 2025-06-02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迈为股份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9.7亿元投资钙钛矿叠层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20套,年收入40亿元,年净利润6亿元 [7] - 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电池潜力显现,产业投资需求活跃,多玩家布局,技术发展加速 [7] - HJT与钙钛矿技术更相融,迈为已具备钙叠层电池设备整线交付能力 [7]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6/8.8/11.0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5/22/18倍,维持“买入”评级 [7]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8,089|9,830|7,561|8,330|9,414| |同比(%)|94.99|21.53|-23.09|10.17|13.0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913.90|925.91|764.86|878.68|1,097.05| |同比(%)|6.03|1.31|-17.39|14.88|24.85| |EPS - 最新摊薄(元/股)|3.27|3.31|2.74|3.14|3.93| |P/E(现价&最新摊薄)|21.24|20.97|25.38|22.09|17.70|[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68.21元 一年最低/最高价67.01/147.50元 市净率2.49倍 流通A股市值13,101.33百万元 总市值19,058.22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27.43元 资产负债率66.83% 总股本279.41百万股 流通A股192.07百万股 [6] 募投项目情况 - 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1.38亿元,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9.7亿元 项目实施主体为迈为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宣城迈为 建设地点分别位于苏州和宣城 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20套,年收入40亿元,年净利润6亿元 [7] 行业发展情况 - 近年来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电池潜力显现,产业投资需求活跃 纤纳光电等初创企业预计2025年投产钙钛矿组件量产线 隆基等晶硅电池头部企业投入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研发 2024年以来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跨界布局钙钛矿 [7] 技术优势 - 由于异质结电池制备采用低温工艺,与钙钛矿电池的低温制备工艺更加适配,且异质结电池表面为TCO层,在制备叠层钙钛矿电池时可以直接叠加,工艺路线更加相融 迈为已具备钙叠层电池设备整线交付能力 [7] 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9,830|7,561|8,330|9,414| |营业成本(百万元)|7,067|5,188|5,629|6,28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926|765|879|1,097| |每股收益(元)|3.31|2.74|3.14|3.93| |毛利率(%)|28.11|31.38|32.42|33.26| |归母净利率(%)|9.42|10.12|10.55|11.65| |收入增长率(%)|21.53|-23.09|10.17|13.0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31|-17.39|14.88|24.85|[8]
迈为股份(300751):拟发行可转债募资近20亿元,设备龙头加码钙钛矿叠层
东吴证券· 2025-06-02 17: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迈为股份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9.7亿元投资钙钛矿叠层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20套,年收入40亿元(不含税),年净利润6亿元 [7] - 近年来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电池潜力显现,产业投资需求活跃,多玩家布局,技术发展加速 [7] - HJT与钙钛矿技术更相融,迈为已具备钙叠层电池设备整线交付能力 [7]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6/8.8/11.0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5/22/18倍,维持“买入”评级 [7]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8,089|9,830|7,561|8,330|9,414| |同比(%)|94.99|21.53|-23.09|10.17|13.0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913.90|925.91|764.86|878.68|1,097.05| |同比(%)|6.03|1.31|-17.39|14.88|24.85| |EPS - 最新摊薄(元/股)|3.27|3.31|2.74|3.14|3.93| | P/E(现价&最新摊薄)|21.24|20.97|25.38|22.09|17.70|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68.21元 [5] - 一年最低/最高价67.01/147.50元 [5] - 市净率2.49倍 [5] - 流通A股市值13,101.33百万元 [5] - 总市值19,058.22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27.43元 [6] - 资产负债率66.83% [6] - 总股本279.41百万股 [6] - 流通A股192.07百万股 [6] 投资项目情况 - 募投项目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1.38亿元,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9.7亿元 [7] - 项目实施主体为迈为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宣城迈为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分别位于苏州和宣城 [7] - 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20套,年收入40亿元(不含税),年净利润6亿元 [7] 行业发展情况 - 纤纳光电、协鑫光电、极电光能等初创企业加快建设钙钛矿组件量产线,预计于2025年投产 [7] - 隆基、通威、晶科等晶硅电池头部企业均已投入钙钛矿 - 晶硅叠层电池研发,逐步由实验线向小试、中试线迈进 [7] - 2024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中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跨界布局钙钛矿,正在加速启动中试线及更高规模的产线建设 [7] 公司技术优势 - HJT与钙钛矿技术更相融,异质结电池制备采用低温工艺,与钙钛矿电池的低温制备工艺更加适配,且异质结电池表面为TCO层,在制备叠层钙钛矿电池时可以直接叠加,工艺路线更加相融 [7] - 迈为已自主开发适用于量产的钙钛矿空穴传输层等一系列工艺及相关设备,实现了钙钛矿 - 晶硅叠层电池的整线自动化贯通,具备钙钛矿 - 晶硅叠层电池整线交付能力 [7]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19,022|17,003|18,569|21,130|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4,815|4,687|4,530|4,261| |资产总计(百万元)|23,838|21,690|23,100|25,391| |流动负债(百万元)|14,136|11,192|11,687|12,836|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2,175|2,175|2,175|2,175| |负债合计(百万元)|16,311|13,367|13,862|15,01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7,551|8,316|9,194|10,291|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4|7|44|89|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7,526|8,323|9,238|10,380|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23,838|21,690|23,100|25,391| [8] 利润表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9,830|7,561|8,330|9,414|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7,067|5,188|5,629|6,283|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35|30|33|38| |销售费用(百万元)|409|340|375|424| |管理费用(百万元)|249|212|225|235| |研发费用(百万元)|951|907|983|1,083| |财务费用(百万元)|-87|6|8|8| |加:其他收益(百万元)|280|60|0|0| |投资净收益(百万元)|52|0|0|0| |营业利润(百万元)|1,023|937|1,076|1,344| |营业外净收支(百万元)|7|0|0|0| |利润总额(百万元)|1,030|937|1,076|1,344| |减:所得税(百万元)|67|141|161|202| |净利润(百万元)|964|797|915|1,142| |减: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38|32|36|4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926|765|879|1,097|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3.31|2.74|3.14|3.93| |毛利率(%)|28.11|31.38|32.42|33.26| |归母净利率(%)|9.42|10.12|10.55|11.65| |收入增长率(%)|21.53|-23.09|10.17|13.0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31|-17.39|14.88|24.85| [8] 现金流量表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6|1,324|1,007|1,418|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00|-219|-220|-129|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924|-1,004|-20|-20|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1,689|102|767|1,269|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193|347|377|398| |资本开支(百万元)|-769|-205|-205|-113| |营运资本变动(百万元)|-1,504|181|-285|-122| [8]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27.02|29.76|32.91|36.83|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279|279|279|279| |ROIC(%)|8.53|6.64|7.91|9.08| |ROE - 摊薄(%)|12.26|9.20|9.56|10.66| |资产负债率(%)|68.43|61.63|60.01|59.12|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0.97|25.38|22.09|17.70| |P/B(现价)|2.57|2.33|2.11|1.89| [8]
泉为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22 10:00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安徽泉为重大资产出售处于初步筹划阶段,具体交易方案仍需论证和协商 [2] - 部分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正推进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秘书的资格审查与聘任事宜 [3] - 雷心跃总经理仍在任职中,近期招聘总经理和总裁的举动不意味着其辞职 [9] 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公司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审计机构出具带持续经营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6] - 公司存在暂时性资金压力,但管理层表示将通过技术化、可持续化的降本增效保障现金流健康 [5][11] - 控股股东2024年增持承诺未兑现,但表示后续将继续履行增持计划 [10] 业务发展与技术优势 - 公司聚焦光伏领域,以异质结(HJT)技术为核心,实验室组件最高功率达7523W,并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目标量产效率30%以上) [13] - 差异化竞争优势包括场景化应用能力(如海上光伏、高盐雾环境适配)、海外市场先发优势(海外营收占比45%)及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良品率993%) [13] - 山东省钙钛矿叠层晶硅光伏电池项目按计划推进中,上海销售中心暂无关闭计划 [5][8] 资本运作与合规问题 - 2023年启动的定增方案已修订,后续进展将按监管要求披露 [7][11] - 子公司违规担保事项尚在整改中,公司未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8] - 董事长褚一凡对部分投资和债务承担15亿连带责任担保,具体事项详见年报 [8] 市场与股东情况 - 公司股东人数较少(9000人),但表示二级市场交易行为不受上市公司约束 [3] - 公司回应光伏行业竞争内卷问题,强调通过HJT技术路线及海外市场拓展规避单一市场风险 [13]
ST泉为(300716) - 2025年5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08:50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716,证券简称 ST 泉为,2025 年 4 月 30 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9] - 2025 年 5 月 21 日下午 15:00 - 17:00 通过网络远程方式召开业绩说明会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褚一凡、总经理雷心跃、财务总监徐珍英、独立董事邹育飞 [1] 业务与技术 业务结构 - 2024 年光伏组件收入占比 69.07%,但未能扭转亏损 [1] 技术优势 - 高效异质结(HJT)技术领先,“虎鲸”系列 HJT 组件最高功率达 752.3W(实验室数据),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实验室效率达 26%,目标量产效率提升至 30%以上 [1] 场景应用 - 场景化应用能力突出,“虎鲸”系列适配海上光伏、高盐雾环境,“泉耀”系列覆盖陆地场景,“海上光伏养殖系统”已落地实践 [2] 市场布局 - 2024 年海外营收占比达 45%,参与多国项目,计划拓展中东、非洲及亚太市场 [2] 质量控制 - 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提供 25 年产品质保和 30 年功率线性质保,良品率稳定在 99.3% [2] 发展方向 - 明确以 HJT 为核心,钙钛矿叠层为未来方向,兼顾 BC 技术储备 [2] 财务与审计 - 2024 年被财务审计机构出具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及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6][9] 经营与发展 资金与运营 - 存在暂时性资金压力,积极寻找对策缓解,目前生产经营正常运转 [4][9] 重大项目 - 重大项目推进及合作事宜依据法律法规及时披露,钙钛矿叠层晶硅光伏电池项目按计划推进 [1][4][9] 定增方案 - 2023 年相关会议审议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并修订,后续进展按规定公告 [4][7] 人员任职 - 雷心跃总经理尚在任职中,部分董事、董事会秘书因个人原因离职,将积极推进相关人员聘任 [5][8][10] 违规担保 - 违规担保事项尚在处理整改中,未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5][6] 未来规划 - 围绕异质结技术路线,探索多项降本增效技术路径,深耕光伏产业,拓展其他业务增长点 [10] 销售中心 - 暂时没有关闭上海销售中心的计划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