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
搜索文档
 实践故事 | 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1-04 08:35
"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钱花在哪里,都在村务公示栏上进行公示,一目了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基层小 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进行查看,发现问题动动手指就能举报。"日前,面对前来走访的县纪委监委 干部,江西省泰和县上圯乡西岗村一村民指着村务公示栏说。 近年来,泰和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项目的大小,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模式,由县农业农村局 招标、乡镇招标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通过"政府主导、行业监管、乡村主建、农民主体"的共建模式, 充分调动镇村和群众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工程质效。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9.58万亩。 与此同时,明确行业部门监管职责和镇村属地责任,现场反馈督查的问题,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压紧 压实责任链条。形成"预防—监管—问效"工作闭环,不定期对已建成的项目开展质量复查,防止"重建 轻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推动整改,约谈相关党员干部,确保项目规范实施、资金高效使用、质量达 标过硬。 在加强日常监督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坚持以办案牵动整治,严肃查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干 部违规插手项目、虚增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收受施工方好处费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对村党支 部书记和村"两委"干部警示教育 ...
 “泰州粮”连续八年单产全省第一的密码
 新华日报· 2025-10-31 07:33
10月29日上午,阳光明媚,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西冯村田缘家庭农场内,金灿灿的稻田里4台大型 水稻收割机来回穿梭,片刻工夫一块稻田便收割完成。紧随其后,带有导航功能的小麦精量播种机迅速 开始作业。 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泰州,下辖姜堰、兴化、泰兴、靖江等多地均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该 市粮食单产达7490公斤/公顷,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积极贡献。 锚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要求,泰州将现代农业纳入大健康产 业体系。依托"2+N"农业全产业链,打造涵盖特医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预制菜等在内的健康食品 产业集群。目前已创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600亿元,集聚8家国家级农业龙 头企业,年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额90亿元左右。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新农人"领跑智慧农耕新赛道 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田缘家庭农场库房里,50余款体型大小不等的农业机械装备一字排 开。装备名称中的"无人"两个字,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无人机用于施肥、喷 药,效率提高了30倍左右。第一代无人机没有雷达避障功能,遇到高压线 ...
 农业农村部:预计大豆面积连续4年保持在1.5亿亩以上
 新华财经· 2025-10-28 21:15
 粮食生产情况 - 夏粮稳产丰收,产量达2994.8亿斤 [1] - 早稻实现增产,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 [1] - 秋粮面积增加,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目前收获已过八成半 [1] - 大豆面积连续4年保持在1.5亿亩以上,产量继续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1]   "菜篮子"产品供应 - 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312万吨,同比增长3.8% [2] - 牛奶产量2921万吨,同比增长0.7%,禽蛋产量2646万吨,同比增长0.2% [2] - 9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35万头,连续3个月下降,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45万头 [2]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6%,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超8.7万个 [2]   农业科技与装备 - 前三季度支持购置新机具256.4万台(套),报废更新机具101.6万台(套) [2] - 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落实,深入开展质量专项整治行动 [2]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 [2]   乡村产业发展与建设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3]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32.4万个,落实投资资金1623.9亿元 [3] - 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3]   农村经济与内需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6元,实际增长6%,人均消费支出14597元,实际增长5.8% [4] - 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344亿元,同比增长4.6%,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5.1个百分点 [4] - 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收窄,前三季度贸易逆差810.8亿美元,减少11.7% [4]   农村改革与经营主体 - 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 [4] - 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 [4]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性主体超110万个,年服务面积超过22.9亿亩次 [4]
 黑龙江省秋收生产基本结束
 新华社· 2025-10-28 14:12
 秋收完成情况 - 黑龙江省秋收生产已基本结束 农作物收获面积达23235.1万亩 占应收面积的99.2% [1] - 除少量玉米地块冻收外 各类农作物已收获完毕 [1] - 大豆和水稻收获比去年提前3至5天完成 玉米大面积收获比去年提前3天完成 [1]   秋收效率与机械投入 - 主要粮食作物成熟期因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到位和有利气象条件 比往年提前3至5天 [1] - 全省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5995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2986台 玉米收获机3262台 全部投入秋收 [1] - 秋收期间共出动大中型拖拉机44.2万台 大型收获机械20余万台 [1]   同步推进的农业生产工作 - 秋收生产与秋整地 秸秆综合利用同步推进 实行秋收一块 整地一块 秸秆还田离田一块 [2] - 全省秋整地面积已超过1.12亿亩 比去年同期多1300多万亩 [2]   后续工作部署 - 农业农村厅将持续做好秋季农业生产重点工作的调度指导 加快剩余玉米收获进度确保应收尽收 [2] - 指导各地抢抓封冻前有效时间 同步推进秋整地 秸秆还田离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明年丰收打基础 [2]   组织与指导工作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11个工作组持续深入基层 对秋收生产 秋整地等重点工作进行指导服务 [1] - 各市地及北大荒农垦集团组织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科学收获 [1]
 农机上了山 高粱再增产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10
最关键是农机。今年机耕道串点成线,镇里大力推广农机。大伙儿见证了不少新鲜事:旋耕机翻耕土 地、无人机统一飞防施药,收割机、脱粒机接连上场…… 中秋过后,张潘池地里的农活拾掇利索了。稍闲下来,他细细算起了今年的收成。 张潘池是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农民,一辈子靠土地为生。今年他种了16亩高粱,"进仓1.5万斤, 比去年增产近2000斤!" 同样16亩土地,增产从何而来? "茅坡茅坡,山多石多!"长期以来,茅坡村土地贫瘠,近四成土地石漠化。这两年,当地以农用地整治 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收的秘诀,就藏在这土里。"张潘池说。 先说土壤。通过削高填低、归并零散地块,原本分散的"补丁田"变成了连片沃土。曾经在石头缝里刨生 计,如今土层厚实超30厘米,"土厚实了,高粱根系肉眼可见地粗壮,籽粒颗颗饱满!" 再看灌溉。以往村里浇灌高粱靠人挑马驮。如今高标准农田将灌溉渠修上山,接通了抽水管道。省了人 力,水源也有了稳定保障,乡亲们再没为水发过愁。加上今年雨水充沛,高粱产量创下近年新高。 "光耕地、除草就能省上千元人工费,种地轻松多了,时间较以往还节省一半以上。"张潘池满脸喜悦。 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高原农业省份 ...
 柴桑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赣”出好成绩
 央视网· 2025-10-22 17:35
柴桑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赣"出好成绩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25-10-22 11:05 【字体: 大 中 小 】 一提到江西,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景德镇瓷器、"红色摇篮"井冈山、江西米粉、春色美景油菜花,又或是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耕 读传家文化传统深厚之地……今天,要讲的是这一切背后依托的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江西省简称"赣",是我国重要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产品大省, 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突破430亿斤,2024年江西省粮食总产达439.2亿斤,其中稻谷产量居全国第3位。 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2025年3月国家发布《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 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累计改造提升2.8亿亩;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 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据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刘勋介绍,江西省自2017年率先建设高标准农田,全省耕地面积4096.3万亩,现 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94.3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 ...
 科技筑牢农业减灾“防护堤”
 科技日报· 2025-10-20 09:16
 秋收现状与挑战 - 9月以来河南、安徽、山东等多地遭遇持续阴雨 导致农田渍涝和农机下田困难 对秋收和秋种构成严峻挑战 [1] - 当前全国秋收平均进度近七成 其中河南省秋粮作物已收获超九成 河北省秋收进度达八成半 主产区正争分夺秒推进秋收 [1]   科技赋能与农业现代化 - 履带式收割机等智能农机在泥泞田地中广泛应用 成为提升秋收效率的关键工具 [1] - 烘干设备高效运转守护粮食质量安全 气象预警系统为农事活动提供科学指引 [1] - 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是转变粮食安全战略基点的必然选择 需从依赖资源劳动投入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1] - 科技对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至关重要 此次连阴雨暴露出部分地区在粮食烘干设备和仓储设施储备上的短板 [2]   基础设施与长期战略 - 面对极端天气多发趋势 需加快补齐沟渠连通、烘干仓储等基础设施短板并加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有效排水防涝并配备滴灌喷灌设施 为抗灾夺产筑牢基本盘 各地应加速新建改造并同步建设数字农田 [2]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答卷丨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0 08:38
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纪律"防火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纪委监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监督重点,组织纪检监察干部紧盯资金使用、施 工监管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图为近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曙光村走访了解相关情况。张国天 摄 民以粮而食,粮以地而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谋篇布局,把舵定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 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作为一项重要部署。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他强调,要严守耕地 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十四五"期间,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能力,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新建或改造高标准农田4.6亿亩,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进 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环节, 持续强化监督执纪执法,查问题、压责任、促整改,为建好、管好、 ...
 黑龙江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02:16
 高标准农田与黑土地保护 - 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规模全国最大 [1] - 累计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面积1亿亩 [1]   粮食生产与供应地位 - 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储备量均居全国首位 [1] - 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1] - 建立了“产、购、储、加、销、管”协同联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   农业现代化水平 - 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100%覆盖 [1]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 [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9% [1] - 全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超720斤,较“十三五”末每亩增长26.7斤 [1]
 实探吉林商品粮基地: 黑土粮仓 秋收正酣
 证券时报· 2025-10-14 02:08
 文章核心观点 -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通过秋粮丰收、科技种田、盐碱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重举措,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关键作用 [1][7][9]   粮食生产现状与成就 - 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2024年达到853.2亿斤(同比增加15.9亿斤),首次跨上850亿斤台阶,全国排名第4位 [7] -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8780.7万亩(同比增加42.3万亩,增量全国第2,增幅主产省第1),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和“19连增” [7] - 粮食商品率高,调出率超60%,全国每10斤商品粮中有1斤来自吉林 [1] - 在2024年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7]   区域生产案例与增产表现 - 梨树县(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2025年预计粮食产量44亿斤(比上年增加0.73亿斤),玉米播种面积340.1万亩,占粮食产量94%以上 [2][3] - 凤凰山合作社玉米产量超3万斤/公顷,同比增加1000斤/公顷,示范田单产提升明显 [2][4] - 大安市通过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硅谷农业2025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预计亩产突破550公斤(2024年为500公斤/亩) [3][5] - 白城市大安市累计实施盐碱地项目27个,新增耕地19.57万亩,年增粮食产能2.35亿斤 [9]   科技与创新驱动因素 - 推广科学种田方法,包括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一喷多促等 [4] - 应用智能监测系统与农机远程监测,实现肥料精准施用、农机精准作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4][6] - 加强种业创新,建设寒地育种中心和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培育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耐盐碱水稻等品种 [5] - 利用有机硅功能肥改良盐碱地,改造后稻田达到高产田标准 [5]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2025年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新增200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新增100万亩 [7] -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目标2035年粮食产能跨上千亿斤台阶(增产200亿斤可供全国居民食用半个月) [8] - 争取国家资金16.26亿元,对5类智能农机给予购置补贴、25类机具纳入报废更新补贴,加快农机迭代更新 [6] - 规划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2035年目标新增耕地365万亩(白城市可开发盐碱地347万亩)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