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Science
搜索文档
“2025投中榜·锐公司100”榜单调研启动:寻找定义未来的产业新锐
投中网· 2025-11-04 15:04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来源丨 投中网 当潮水方向改变,真正的价值开始显现。过去一年,中国创新经济的叙事已彻底转向:"硬科技"不再是口号,而是生存与竞争的基 石。 ♦ 参评企业估值在 10 亿人民币以上,融资轮次在 A 轮及以上,且近三年内( 2023-2025 年)有融资记录; 我们正亲身经历一个范式转移的周期——全球科技竞争的逻辑, 正从单一技术的突破,转向复杂系统生态的构建与主导。 在这一背景 下,中国的产业升级路径清晰呈现:从模式创新走向硬核驱动,从应用集成走向底层攻坚。 这一年来,硬科技的纵深发展成为主旋律:生成式 AI 加速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融合,通过垂域应用重构从研发到服务的全链条;碳中 和领域持续拓宽技术边界,绿色氢能、新型储能等路线并行发展,推动能源革命进入深水区;生物科技在 AI for Science 的驱动下经 历研发范式革新,催生更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先进制造在"自主可控"与"全球竞争力"的双重目标下,于半导体设备、高端材料等 关键环节持续突破。 这是一个回归本质的时代,也是一个属于长期主义者与产业重构者的时代。 由此, " 2025 投中榜·锐公司 100 ...
专家学者江西南昌共探声学领域创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1-02 11:05
行业动态 - 2025年全国声学大会在江西南昌开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等数百人参与[1][3] - 中国声学学会成立40周年 中国声学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 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3] - 声学与信息、电子、生命和海洋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呈现蓬勃发展态势[3] - 全国声学大会是国内声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盛会 是思想碰撞、合作共赢的重要桥梁[3] - 大会以“声驰浩宇,智铸新元”为主题 由中国声学学会主办 南昌航空大学承办[4] 公司参与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产芯片领域领军代表亮相大会[3] - 公司展示“CPU+DCU”协同架构、高端科研工作站及服务器产品[3] - 公司呈现多场景科研算力解决方案、开放生态技术体系与实景应用演示[3] - 海光信息是本次大会的首席赞助商[4] 技术观点 - 海光信息科研行业总经理韩美筠提出科研智能化的核心在于算力智能化[4] - AI for Science的兴起让科学研究进入第五范式阶段 以数据、算法、算力为基石[4] - 公司希望通过自主创新的计算架构与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 助力构建安全可信、可持续的科研算力新体系[4]
联合利华刮骨疗毒:裁员7500人、剥离梦龙,中国市场成转型试金石
36氪· 2025-10-28 12:00
裁员7500人、剥离核心业务、高管大换血……联合利华这家快消巨头正经历一场自我革命,而中国市场 成为其转型战略的"试金石"。 据联合利华交出最新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额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3%;第三季度销售额 147亿欧元,同比下降3.5%。这是其继2024财年营收仅增1.9%、净利润连续两年两位数下滑后的又一份 疲软财报。 更值得警惕的是,集团五大核心业务悉数陷入负增长,其中,家庭护理业务以5.3%的跌幅居首,冰淇 淋业务下降4.2%,美妆与健康与食品业务均下降约3%。 与此同时区域市场呈现显著分化,美洲市场以5.1%的跌幅成为"重灾区",欧洲市场仅实现1.9%的低位 增长,而印尼与中国的复苏则成为这份财报中的少数亮点。其中,中国市场三季度基础销售额恢复低个 位数增长,结束了上半年的连续下滑。 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指出,这得益于联合利华本土供应链优化与高端化策略,但距离真正回暖仍需时 间。 面对 "大而不强、散而不聚" 的沉疴,联合利华CEO费尔南德斯启动了十年未有的激进改革。据悉,费 尔南德斯提出了三大改革方向——砍掉低效业务,聚焦高毛利高增长赛道;提升品牌高端化与创新力; 强化数字化商业能力, ...
贝特瑞李子坤:预计2035年前全固态电池飞入寻常百姓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0:25
公司技术与研发实力 - 贝特瑞中央研究院是集团的技术源头和"心脏",负责驱动公司业务持续增长与长远发展 [8] - 研究院定位已从服务主营业务升级为产业孵化中心,覆盖固态电池、钠电、燃料电池、光伏等新业务领域 [8] - 公司在材料研发上投入巨大,早期实验室投资就达1亿元 [3] - 贝特瑞在2010年负极材料出货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超越日本厂商 [3] - 公司已发布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宣告各环节已做好准备 [4] 全固态电池发展前景与挑战 - 全固态电池发展的核心动力是解决安全问题和提升能量密度,以拓展锂电池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电动大飞机等新场景的应用 [10] - 行业保守估计2030年前全固态电池将在高端数码、人形机器人等对成本不敏感的场景实现示范应用 [5][11] - 预计2035年前全固态电池可能在汽车、无人机等更广泛的民用场景中达到相对成熟状态,让普通消费者受益 [1][5][11] - 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材料挑战:硫化物电解质需解决成本、空气稳定性等问题;硅基负极需解决膨胀问题;金属锂负极需解决稳定性与膨胀问题;高镍正极需解决循环性能与DCR问题 [5][10] 储能市场布局与策略 - 储能被视为锂电产业第三波爆发期,预计2030年储能对锂电的需求量将与新能源汽车持平,2030年后需求量会更大 [13] - 公司针对储能市场开发长循环、高安全、低成本的材料方案,目标实现万次级循环,并布局钠离子电池、氢能燃料电池等相关材料 [14] - 贝特瑞推进海外产能布局,在印尼、摩洛哥等地匹配储能材料产能,以满足欧美、东南亚市场的需求 [14]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为客户开发定制化材料来应对储能市场的激烈竞争,前期定制化可能增加成本,但未来有较大降本空间 [15] 人工智能在材料研发的应用 - 公司应用"AI for Science",将AI大模型植入材料开发,整体研发效率至少提升50%,研发成本降低50% [16] - AI模型通过计算前期积累的研发数据和实验结果,来预测或指导研发行为,优化实验参数,比直接做DOE实验的验证效率高得多 [6][16] - AI模型不能直接推广至其他材料领域,不同材料因电化学功能差异需单独优化模型,即使80%相同,仍有20%的优化调整空间 [17] 行业竞争与技术趋势 - 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将对材料端格局产生冲击,其中对电解质、隔膜的冲击最大,半固态到全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整体变化不大 [12] - 负极材料技术突破分三个层次:常规液态电芯石墨负极向6C级快充推进;硅基负极解决低膨胀、长循环问题;全固态电池金属锂负极解决稳定性与低膨胀问题 [13] - 行业反内卷十分必要,恶性价格竞争会导致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需通过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实现价值提升 [16] - 当前电池材料行业已有好转迹象,若行业聚焦电芯与材料的技术革新,重回快速良性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16]
联合利华,营收全线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10:00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5% [2] - 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美容与健康业务同比下跌1.6%,个人护理业务同比下跌4.8% [2] - 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5.3%;冰淇淋业务同比下滑4.2%;美妆与健康业务、食品业务销售额均同比下滑3%左右 [5] - 从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影响)来看,整体实现了约3.9%的增长 [5] 业务部门表现与战略调整 - 美妆与健康板块基础销售额以5.1%的增速领先,个人护理业务增长4.1%,食品业务增长3.4%,家庭护理业务增长3.1%,冰淇淋业务增长3.7% [5] - 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2]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础运营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2] - 公司正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品牌组合,优先发展高端市场和电子商务,并以美国和印度作为增长的核心市场 [6]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 [5] - 印尼市场基础销售额增长12.7% [5]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增长轨道,呈低个位数增长 [2][5] - 中国市场的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2] 中国市场战略与本土化创新 - 公司对中国市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包括优化现有渠道、对分销体系进行重大改革、调整清扬、力士和凡士林三大核心品牌的运营模式 [5] - 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正经历根本性转变,研发权下放成为核心特征 [8] - 联合利华发布“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认为AI将在三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8] - 上海研发中心是联合利华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其基础研究、重要活性物和重要包装的选择很多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8] 行业背景与消费者趋势 - 中国整体护肤品市场非常巨大,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市场,但渗透率只有66%,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 - 中国消费者迭代升级速度快,从关注成分转变为更加在意功效,并要求有更多的临床验证数据,强调温和安全 [9] - 国际企业正加码在华本土创新,例如拜尔斯道夫在上海落地了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旨在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创新,并服务于全球市场 [9]
联合利华,营收全线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09:55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 - 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美容与健康、个人护理业务前三季度分别下跌1.6%和4.8% [1] - 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5.3%;冰淇淋业务同比下滑4.2%;美妆与健康业务、食品业务销售额均同比下滑3%左右 [3] - 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影响)整体实现约3.9%增长 [3]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础运营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1] 业务部门表现与战略调整 - 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此前因美国政府停摆而推迟 [1][3] - 美妆与健康板块基础销售额以5.1%的增速领先,个人护理业务增长4.1%,食品业务增长3.4%,家庭护理业务增长3.1%,冰淇淋业务增长3.7% [3] - 公司近年来已出售包括Kate Somerville、Dollar Shave Club、Suave在内的逾20个非核心美容与个护品牌 [1] - 公司正打造面向未来的品牌组合,优先发展美妆、健康和个人护理领域,并聚焦高端市场和电子商务,以美国和印度作为增长核心市场 [4]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 [3] - 印尼市场增长12.7% [3]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低个位数增长轨道,与上半年的下滑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1][3] - 中国市场的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产品组合高端化以及对分销体系和核心品牌(清扬、力士、凡士林)运营模式的调整 [1][3] 中国市场机遇与本土化战略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市场,但渗透率只有66%,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2] - 公司加码本土创新,研发权下放成为本轮本土化的核心特征 [5] - 联合利华在上海设有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其基础研究、活性物及包装选择很多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6] - 公司发布“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认为AI将在三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5] - 中国消费者需求迭代升级快,从关注成分转向更在意功效,并要求有临床验证数据及温和安全 [6] - 为更快响应本地需求,公司对25%的领导层进行轮换,并强调更高的绩效期望、明确的责任和差异化的激励结果 [7]
营收全线下滑 联合利华如何走出“转型疲劳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7:24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 - 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美容与健康业务同比下跌1.6%,个人护理业务同比下跌4.8% [1] - 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5.3%;冰淇淋业务同比下滑4.2%;美妆与健康业务、食品业务销售额均同比下滑3%左右 [3] - 从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影响)来看,整体实现了约3.9%增长 [3] 各业务板块基础销售表现 - 美妆与健康板块基础销售额增速领先,达5.1% [3] - 个人护理业务基础销售额增长4.1%,食品业务增长3.4%,家庭护理业务增长3.1%,冰淇淋业务增长3.7% [3]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 [3] - 印尼市场增长12.7% [3]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增长轨道,呈低个位数增长 [1][3] 公司战略转型与调整 - 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1]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础运营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1] - 近年来已出售逾20个非核心美容与个护品牌,包括Kate Somerville、Dollar Shave Club、Suave等 [1] - 公司优先发展高端市场和电子商务,并以美国和印度作为增长的核心市场 [4] 中国市场策略与进展 - 中国市场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1] - 公司对中国市场分销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对清扬、力士和凡士林三大核心品牌的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 [3] - 公司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包括丰富产品矩阵、强化品牌宣传、数字化渠道拓展等 [3]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将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进展 [3] 行业趋势与本土化创新 - 中国整体护肤品市场巨大,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市场,但渗透率只有66%,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 - 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经历根本性转变,研发权下放成为核心特征 [4] - 公司发布"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认为AI在三五年左右会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4][5] - 上海研发中心是公司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其基础研究、重要活性物和包装的选择很多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5] - 中国消费者需求迭代升级快,从成分党转向更在意功效,并要求更多的临床验证数据 [5] - 公司对25%的领导层进行轮换,目标之一是为了使其能更快地响应本地需求 [6]
营收全线下滑,联合利华如何走出“转型疲劳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1:39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 - 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其中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5.3%;冰淇淋业务同比下滑4.2%;个人护理业务跌4.8%;美容与健康业务跌1.6%;食品业务销售额同比下滑3%左右 [1][5] - 从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影响)来看,整体实现了约3.9%的增长,美妆与健康板块以5.1%的增速领先,个人护理业务增长4.1%,食品业务增长3.4%,家庭护理业务增长3.1%,冰淇淋业务增长3.7% [5] 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 - 公司已出售包括Kate Somerville、Dollar Shave Club、Suave在内的逾20个非核心美容与个护品牌 [3] - 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3] - 首席执行官预计全年基础运营利润率将有所改善,下半年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3] - 公司战略优先发展高端市场和电子商务,并以美国和印度作为增长的核心市场 [6]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其中印尼增长12.7% [5]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增长,呈低个位数增长,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3][5] - 公司对中国市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包括优化现有渠道、改革分销体系、调整清扬、力士和凡士林三大核心品牌的运营模式 [5] 中国市场挑战与机遇 - 中国整体护肤品市场巨大,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市场,但渗透率只有66%,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 - 中国市场增长基数仍低,面临激烈竞争,老品牌持续疲软,品牌老化问题待解 [6] - 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经历根本性转变,研发权下放成为核心特征 [7] 本土化创新与研发 - 公司发布“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认为AI在三五年左右会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7] - 上海研发中心是公司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不仅为中国市场服务,也为全球市场服务,基础研究、重要活性物和包装的选择很多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7] - 公司对25%的领导层进行轮换,旨在使其能更快地响应本地需求,并对内部人员有更高的绩效期望 [9] - 中国消费者需求迭代升级快,从成分党转向更在意功效,并要求有更多的临床验证数据,促进产业升级 [8]
营收全线下滑,联合利华如何走出“转型疲劳期”?丨美妆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1:2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9个月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 - 五大业务部门全线下滑,其中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5.3%,冰淇淋业务同比下滑4.2%,美妆与健康业务、食品业务销售额均同比下滑3%左右 [1][3] - 从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影响)来看,整体实现了约3.9%的增长,美妆与健康板块以5.1%的增速领先,个人护理业务增长4.1% [3]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础运营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淇淋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1] 业务重组与战略调整 - 冰淇淋业务分拆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1] - 近年来公司已出售逾20个非核心美容与个护品牌,包括Kate Somerville、Dollar Shave Club、Suave等 [1] - 公司战略转向优先发展高端市场和电子商务,并以美国和印度作为增长的核心市场 [4] - 公司对25%的领导层进行轮换,旨在更快地响应本地需求,并对内部人员有更高的绩效期望 [8]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其中印尼增长12.7% [3]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低个位数增长,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1][3] - 公司对中国市场分销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对清扬、力士和凡士林三大核心品牌的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 [3] - 尽管中国市场重回增长,但其增长基数仍低,且面临激烈竞争,品牌老化问题待解 [4] 行业趋势与本土化创新 - 中国整体护肤品市场巨大,是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市场,但渗透率只有66%,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 - 中国市场消费者迭代升级速度快,从关注成分转向更在意功效,并要求有临床验证数据保证温和安全 [7] - 研发权下放成为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的核心特征,联合利华在上海设有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其“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6] - 拜尔斯道夫集团同样在上海落地了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致力于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本土创新,并服务于全球市场 [7]
IROS 2025 AIR4S 研讨会:AI + 机器人,正在重塑未来科学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0-21 15:20
研讨会概述 - 研讨会主题为"Embodied AI and Robotics for Future Scientific Discovery",聚焦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在科学研究中的融合与未来方向[3] - 探讨AI与机器人如何参与科研全过程,包括文献检索、假设生成、实验执行、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等环节[5] - 会议时间为2025年10月24日09:00–13:00(GMT+8),地点为中国杭州国际博览中心Pressroom A[6][20] 参与专家与机构 - 邀请来自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多位专家,包括宇树科技CEO Xingxing Wang、MIT的Markus J Buehler和Pulkit Agrawal、斯坦福大学James Zou、东京大学Kanako Harada等[7] - 研讨会由多国高校与研究机构联合组织,包括多伦多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9] - 获得NOKOV度量科技、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等机构支持[15] 研讨会内容与创新 - 共接收17篇论文,涵盖AI for Science、机器人技术、科研自动化等前沿主题[13] - 首次在IROS研讨会中引入AI Review机制,由人工智能模型辅助生成审稿意见,探索AI在科研评审中的创新应用[13][14] 社区与资源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被描述为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开发者社区,包含近200家公司机构、40多个开源项目和60多个具身智能相关数据集[24][25][26] - 提供具身智能方向论文辅导服务,覆盖顶会、顶刊、SCI等多类学术需求[23][24] - 建立近60个技术交流群,涵盖大模型、机器人仿真、规划控制等多个研究方向[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