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产业化
搜索文档
【财联社早知道】事关固态电池!我国科学家在聚合物电解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机构称固态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财联社· 2025-09-28 18:52
①事关固态电池!我国科学家在聚合物电解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机构称固态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 业化,这家公司的全固态电池专用钴酸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成功卡位比亚迪、一汽、中科固能等国内顶 级车企和电池客户; ②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机构称卫星互联网建设已进入全面提速期,这 家公司致力于打造卫星"研制-发射-运营"的全链条商业航天产业; ③这家公司围绕GPU、AI及先进封装 测试等高成长性领域,进行了前瞻性投资布局,持有沐曦股份、摩尔线程、燧原科技等公司股份。 今日复盘+明日前瞻,精选更有价值的投资资讯!财联社重磅推出《财联社早知道》栏目,每个交易日 复盘今日热点,前瞻明日市场,更有主力资金动向分析,一文汇总你关心的所有信息,帮助每一位"股 侠"精神饱满征战A股! 前言 ...
当升科技全固材料产业化加速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新型硫化物电解质优势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9-28 18:41
行业背景 - 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推动锂电池应用场景拓展 市场对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锂电池需求增长[1] - 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电池性能与成本的核心关键[1] - 富锂锰基材料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电正极材料[1]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开发适配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1] - 系统解决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关键技术问题[1] - 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实现稳定制备[1] - 固态电解质具备良好界面浸润性和规模化供应能力[1] 研发布局 - 公司深耕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二十余年 技术积淀深厚[1] - 多年前已着手固态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布局[1] - 固态锂电材料取得积极进展[1] 市场前景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30年达614.1GWh[1] - 较当前出货量增长数十倍[1] - 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1] - 固态电池市场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蓝海市场[1]
中汽新能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当升科技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已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8 14:25
行业核心观点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5年10GWh增长至2030年614.1GWh 但全固态电池短期内面临量产难、成本高、产业链不完整、界面阻抗高等挑战 [1][2] - 国内技术路线多元 半固态布局早且产业链完整 全固态方案未定型 国际厂商如丰田、日产采用高镍正极+硫化物电解质 预计2027年后量产 [1][2] - 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 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 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 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市场空间 [2] 技术进展 - 中汽新能规划全固态电池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 能量密度目标2026年400Wh/kg、2027年420Wh/kg 2030年前推进富锂锰、金属锂及无负极技术 [2] - 当升科技全固态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 实现超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 已开始10吨级批量出货 [2] -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通过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 增强界面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 提升耐高压性能和界面稳定性 [2] 市场表现 - 本周固态电池指数上涨1.3% 2025年累计上涨50.4%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5.6% [3][4] - 细分板块中电池上涨1.6% 铝塑膜上涨1.1% 涨幅前五个股为鹏辉能源(+18.6%)、先导智能(+17.8%)、当升科技(+11.2%)、海顺新材(+9.3%)、天赐材料(+9.2%) [4] 产业链布局 - 推荐关注固态电池板块 包括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正极及电解质材料商(厦钨新能、容百科技等)、设备商(纳科诺尔、先导智能等)以及导电剂、复合膜、负极、集流体、铝塑膜等细分领域标的 [2]
固态电池行业周报(第十六期):中汽新能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当升科技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已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20250928
开源证券· 2025-09-28 11:26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6]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3][25] - 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为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带来新增长点[3][25]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10GWh,2030年达614.1GWh[3][28] - 中汽新能规划2026年实现400Wh/kg能量密度,2027年提升至420Wh/kg[3][32] - 清华大学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能量密度达604Wh/kg并通过安全测试[3][27] 本周板块回顾 - 固态电池指数本周上涨1.3%,2025年累计上涨50.4%,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5.6%[4][11] - 统计范围内固态电池相关标的平均下跌0.4%,电池板块上涨1.6%,铝塑膜板块上涨1.1%[4][11][13] - 日均交易额941亿元,较上周下降8.6%[12] - 涨幅前五个股:鹏辉能源(+18.6%)、先导智能(+17.8%)、当升科技(+11.2%)、海顺新材(+9.3%)、天赐材料(+9.2%)[4][17] - 跌幅前五个股:中一科技(-10.2%)、天铁科技(-9.7%)、远航精密(-9.5%)、德龙激光(-9.2%)、海辰药业(-8.5%)[4][17] 行业动态 -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采用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提升界面稳定性和离子传导能力[3][27] - 全球全固态电池面临量产难、成本高、产业链不完整、界面阻抗高等挑战[3][28] - 国内半固态电池布局较早且产业链完整,全固态方案尚未定型[3][28] - 国际厂商如丰田、日产采用高镍正极+硫化物电解质路线,预计2027年后量产[3][28] 个股动态 - 中汽新能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目标能量密度400Wh/kg[3][32] - 当升科技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产品导入清陶、卫蓝、辉能等客户[3][30] - 锂德能源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固态电池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项目,预计2030年全面达产[29] - 新亚强依托有机硅技术积累开展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德尔股份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多元化[31]
刚刚,利好来袭!重大突破!
天天基金网· 2025-09-28 09:27
牛市来了还没上车?上天天基金APP搜索777注册即可领500元券包,优选基金10元起投!限 量发放!先到先得! 对此,张强团队提出"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新策略,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该电解质 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有效增强了固态界面的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显著提升了锂电池的耐高压 性能和界面稳定性。 事关全固态锂电池,我国科学家有重大突破。 据最新消息,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 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该研究成果有望为成熟的固态电池产品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另外,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通过构建新型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为发展安全、 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正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充电和安全痛点的关键。有券商机 构认为,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已从实验室研发进展到商 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重大突破 9月27日,据科技日报,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 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 ...
300185,突发利好!固态电池材料新进展,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
证券时报· 2025-09-27 19:58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采用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策略 显著提升锂电池耐高压性能和界面稳定性 [2][3] - 基于新型电解质构建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达604Wh/kg 远超商业化电池水平 并通过针刺和120摄氏度热箱安全测试 [3] -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体系展现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潜力 被广泛视为下一代二次锂电池重要发展方向 [2][3] 产业化进程与市场前景 - 2025年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加速 2030年全球出货量预计达614.1GWh 市场规模迈入千亿元级别 [4] - 固态电池将逐步替代现有液态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应用 并开拓低空、机器人和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 [4] - 产业从单一技术竞争转向全链条生态协同 成为重构全球汽车价值链的关键变量 [4] 企业布局与产能建设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能量密度目标400Wh/kg [5] - 盟固利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通过头部企业小试认证 固态电解质产品完成技术定型并通过中试认证 [4] - 曼恩斯特完成干湿法双线产品布局 已出货多款设备并取得客户认可 [4] 材料供应与产业链合作 - 中伟股份与境内外固态电池头部客户均有业务合作 现阶段固态电池材料出货近50吨 [6] - 天奈科技向多家知名固态电池厂家供货 CNT产品在固态电池领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6] 资本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概念股平均上涨50.83% 其中7股累计涨幅翻倍包括上海洗霸、先导智能等 [7] - 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逾1亿元的固态电池概念股有21只 宁德时代、先导智能等融资净买入额居前 [7] - 宁德时代获得36家机构给予"积极型"评级 公司创新产品持续推出并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 [7] 高端装备制造突破 - 通裕重工成功交付世界直径最大碾环机核心部件主辊轴 采用313吨钢锭坯料最终成型160余吨核心锻件 [2] - 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61亿元 同比增长49.7%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2.18% 最新市值122.37亿元 [2]
硫化物掺碘、氧化物掺锂,固态电解质“升级”进行时
高工锂电· 2025-09-27 18:51
文章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技术路线转向对现有固态电解质的掺杂改性以提升综合性能 而非追求全新材料体系[1][2]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进展 - 碘掺杂成为硫化物电解质重要改性方向 显著改善锂金属负极适配性 促进锂沉积均匀性并抑制枝晶生长[3] - 碘作为固态氧化还原介质 加速固-固转化反应速率 提升电池倍率性能[3] - 当升科技已建成数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小试产线 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实现稳定制备 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4] - 掺碘硫化物离子电导率达10mS/cm 可在低于5Mpa压力下运行 满足应用端需求[5] 硫化物路线供应链风险 - 每GWh固态电池需消耗90吨碘 需求远超钙钛矿光伏组件(每GW约10吨)[6] - 全球碘矿资源由海外巨头垄断 国内厂商面临潜在供应链风险[6][7]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迭代 - 技术路线从LATP向LLZO演进 LLZO在离子电导率(个位数mS/cm级别) 电化学窗口(大于5V)和电化学稳定性方面优势突出[8][9] - 久吾高科LLZO产品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mS/cm 显著高于LATP的0.5mS/cm[13] - QuantumScape采用LLZO技术路线 并通过掺杂Ga进一步提升离子电导率[14] 氧化物路线供应链格局 - LATP核心原料二氧化钛中国储量占全球29% 供应链稳定[10] - LLZO原料供应两极分化: 氧化镧等稀土材料中国产量占全球70% 但锆原料进口依赖度达90%以上[10][11] LLZO规模化制备挑战 - 高导电性立方相难以稳定获得 锂元素易挥发导致烧结无法完全致密化 影响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15][16] - 超快烧结技术(UFS)在1200℃下进行45秒热冲击 可获得理论致密度99%的纯相立方LLZO薄膜 极大减少锂挥发[17] - QuantumScape的Cobra工艺和无接触闪烧技术实现该思路[18] - 热压法(HP)和电弧等离子烧结(SPS)通过加热加压获得高致密度(大于95%)陶瓷片 但设备昂贵产能低 难以满足量产需求[18] 产业化工艺创新 - 极速加热致密化工艺避免物理接触 为连续化大规模生产提供可能性[19] - 太蓝采用电解质浆料直接湿法涂覆极片 比独立制膜层压工序更少 更具量产潜力[20] - 久吾高科通过低温固相-气氛烧结协同工艺 改善锂挥发问题 实现超过95%产品批次一致性[20]
利好来袭!刚刚,重大突破!
券商中国· 2025-09-27 18:30
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增强固态界面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 解决固-固材料刚性接触和电解质兼容性问题[1][3] - 该电解质使富锂锰基聚合物电池能量密度达604Wh/kg 远超商业化电池水平 并通过针刺和120摄氏度热箱安全测试[4] - 武汉大学杨培华课题组构建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 通过原位聚合离子液体提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 已成功驱动无人机[5][6] 产业前景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30年达614.1GWh 市场规模迈入千亿元级别 其中全固态电池市场空间为1138亿元[8][10] - 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预计16.4GWh 均为半固态电池 对应市场空间144亿元 2030年需求预计270.8GWh 对应市场空间2180亿元[10] - 多家车企计划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装车 比亚迪计划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 一汽集团计划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9] 政策支持 - 工信部等八部门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 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 提出2027年前打造3至5家全球龙头企业[8] -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持续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的基础研究[8] - 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2027年前后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9]
20cm速递|同类规模最大的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涨幅扩大至1.22%,0.2%最低费率助力低成本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7 13:30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23日早盘A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截至10点44分,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盘中震荡走强,上涨1.22%,近20日涨幅超过24% [1] - 该ETF近期持续受到资金青睐,近5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2.93亿元,近10日资金净流入5.43亿元 [1] - 近一月日均成交额为5009万元,远超同类产品 [1]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产品特征 -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是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的规模最大ETF基金,也是同类产品中唯一拥有场外联接的基金 [2] - 该ETF弹性最大,涨幅可达20cm,管理费和托管费合计仅为0.2%,截至2025年9月22日规模达7.7亿元,近一月日均成交5695万元 [2] - 其储能含量达51%,固态电池含量达23.6%,主要涵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电池、光伏等多个细分领域 [2] 固态电池政策与企业进展 - 政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1] - 企业方面,松下能源宣布致力于生产全固态电池,力争2026年度实现样品出货,到2027年底提供世界领先水平的容量 [1] - 宁德时代计划于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国轩高科已完成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初步设计规划,计划2027年前实现规模化量产,赣锋锂业固态电池已在部分车型试装车及量产,并应用于知名无人机及eVTOL企业 [1]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 锂电设备企业从2025年6月起开始陆续给下游厂商交付固态电池相关设备,并且2025年上半年固态设备订单快速增长,预示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 [2] - 设备端作为整个产业资本开支的最上游,将率先受益,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机会也日益凸显 [2]
孚能科技主要股东和高管接连减持 变更实控人后营收规模加速萎缩
新浪财经· 2025-09-26 18:34
高管及股东减持情况 - 副总经理王志刚计划自2025年10月23日起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0万股 占总股本0.0082% 减持数量占其持股总数40万股的25% [1] - 上杭兴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于2025年8月7日宣布计划减持不超过2423.7万股 占总股本1.9832% 该股东自2021年11月起连续减持 累计套现约10.48亿元 持股从初始5984.89万股(占比5.59%)大幅减少 [1] - 2023年7月香港孚能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总股本5% 江西立达 北京立达 共青城立达 深圳立达等多家股东相继宣布减持计划 [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2025年1月控股股东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但控制权变更后原有股东减持步伐未减缓 [2][5]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亿元 同比下降37.58% 净亏损1.62亿元 亏损同比缩小14.92% 连续第五年半亏损 [3] - 第二季度营收20.28亿元 同比下降49.92% 经营状况加速恶化 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累计亏损额达45亿元 [3] - 第一季度净亏损1.52亿元 第二季度亏损额收窄但整体盈利能力未改善 [3] - 截至2025年6月末存货余额35.65亿元 同比增长58% 存货周转天数升至149.27天 同比上升71% 产品流动性减慢 [3] 产能与生产情况 - 赣州和广州基地设计产能各为15GWh 预计2025年下半年陆续投产 但上半年营收大幅下滑表明产能利用率可能不足 [4] - 新增产能处于产能爬坡和良品率提升阶段 [5] 战略合作与技术挑战 - 与奔驰 Siro等战略客户合作持续深化 已获得多家头部客户定点并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5] - 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需平衡技术投入与盈利能力 尚未证明可持续盈利能力 [5][6] 行业对比 - 上半年营收下滑成为主要锂电上市公司中唯一营收下滑企业 同行业多数企业上半年营收均实现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