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样性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的浪漫藏不住了!这个夏天祝你一路生花
央视新闻· 2025-05-31 06:55
进入五月,不少地方的城市绿化带景观悄悄进化成了美丽花园,火爆"出圈"。推门见绿、开门见花、出门见景,众多美丽花卉悄然融入城市空间,为城市绿 化带增添了很多"新花样"。 吉林长春:四大园林城市之一 为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今年,长春全市街路补植树木2.68万株,栽植花卉面积5.72万平方米,打造立体彩化36个。 吉林省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城市绿化管理处工作人员 谭木易:我们注重整体设计,一方面大量使用耐旱耐寒品种,一方面通过推广彩叶树种的使用,构建 起多层次花海景观,让城市生态格局得到系统优化。 绿化覆盖率近45% 进入五月以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吉林长春绿化的话题成为热点。 有网友说,五月的长春,绿林成片,随手一拍都让人很爱! 还有网友感叹,在长春这座城市,找到了通往春天的列车。 长春是唯一一个上榜中国四大园林城市的北方城市,另外三个是南京、杭州与昆明。绿化覆盖率是评选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长春市绿化覆盖率 为45%左右,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目标。 在长春市人民大街,绿植与鲜花造型相互交融,色彩分明。而在人民大街旁的牡丹园,各色牡丹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为进一步激活城市微空 ...
苏伊士发力自然资源保护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16:05
中化新网讯 近日,为守护自然资源,苏伊士集团在其可持续发展路线图中作出了雄心勃勃的承诺。针 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苏伊士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不同项目场地的关键信息与标准,进一步强化保护和 恢复自然资源。 苏伊士积极开发海水淡化与再生水等替代水源,推动塑料、电池、活性炭、建筑废料及废弃物衍生燃料 等再生材料发展。据介绍,2024年,苏伊士在亚洲生产了3900万立方米再生水,能满足约60万居民一年 的生活用水量;烟台、新竹和伊洛伊洛大都会区的海水淡化项目日处理能力达26.65万立方米,污泥处 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产生干污泥量8.4万吨,节约污泥填埋用地28公顷;在涉及生物多样性的敏感区 域,半数以上的场地制定了行动计划。 多年来,苏伊士开展了大量工作,并获得显著成效。在上海化学工业区,苏伊士创新应用其专利技 术"蜻蜓湿地"打造园区湿地,成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范。湿地通过自然净化过程处理工业污水,同 时为当地动植物提供生态栖息地。在重庆、青岛、盘锦和常熟等地,苏伊士通过人工湿地项目实现了厂 区生态复育,并作为社区环保教育基地。在大连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中,苏伊士采用"嵌入式"污水处理 厂设计理念,通过创新技术方案保护渤海 ...
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贯彻《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新华日报· 2025-05-30 07:33
紧扣省域特点 优先保护典型生态系统 在"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29日,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贯彻近日正式施行的《江 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该《条例》聚焦江苏生态系统特点,从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物种及生物遗 传资源保护、保障监督等方面作出规定,为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条例》有哪些鲜明特点?聚焦贯彻落实,江苏如何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今年,《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美丽江苏建设又增加一部法规制度。江苏成为继云 南、山东后第3个完成生物多样性地方立法的省份。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介绍,《条例》充分考 虑江苏省生态系统的区域性、典型性以及物种的独特性等特点,明确规定优先保护具有高自然价值、功 能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典型生态系统。 江苏依托生物迁徙通道构建"四带三区"自然生态保护总体布局,围绕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实 施"山水工程""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优化生态格局。"我们将采取以 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重点推进湿地、森林、海洋等江苏三大典型生态系 统的治理与修复,改善动植物生境,扩大生物多样性 ...
用专业力量守护生态福祉——写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中国环境报· 2025-05-30 07:10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和政策支撑等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力量 [1] - 他们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性工程、团队协作和政策影响力上,而非个人独立突破 [1]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通过实验室、模型和实地观测等技术媒介进行数据积累和方法论构建 [2]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特点 -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是与污染迁移、物种演替、气候波动等动态系统博弈中淬炼的科技洞察力 [2] - 科技创新构想是宝贵的知识资产和社会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效能 [2] - 科研工作需持续创新,在不确定性中重构共识,因地因时制宜进行知识建构 [3]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探索与支持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任务是探索未知,预测并识别新问题,不断修正解决路径 [3] - 科技前沿是社会技术系统动态重构的过程,需要改良式创新和探索性交叉性研究 [3] - 需支持年轻科研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包括退休后继续贡献的银龄科学家 [3]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传承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是高度流动、持续更新的知识生态,嵌入政策制定和公众理解等社会实践 [4]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甘于自我迭代,保持对科技真理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敏锐触感 [4] - 目前仅有3位生态环境领域院士出版完整个人传记,系统性科技史和口述史资料稀缺 [4] 生态环境科技的应用与突破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在碳中和、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5] - 长江、黄河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以及大气污染精准防控监测网络的建立依赖科技工作者的钻研 [5] - 他们的努力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奠定科技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5]
保护集美大社社区多样性,管理须回应陈嘉庚倡导的公共性
第一财经· 2025-05-29 20:16
刘昭吟认为,只要大社保有多样性,就不太担心网红化。因为一个机构的想象、一次性的投资,再怎么努力也不 如多数的个体在不同时间上所创造的多样性。 在《作为方法的空间:嘉庚故里模式语言》一书中,学者刘昭吟与建筑师张云斌从厦门集美嘉庚故里的历史与现 实中,总结出了30条模式词条,包纳了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也提炼了陈嘉庚百年前一手创建新型社区时,所期 待建设的公共生活图景。他们提出了一些美化空间、让生活方式变得更自然的建议,也分享了自己在集美大社生 活的第一手见闻。 大社早已习惯来客 第一财经:住在集美大社的生活状态怎么样?会不会担忧那里网红化? 刘昭吟:陈嘉庚在上世纪50年代就想象集美的产业是教育和旅游,所以他修建龙舟池、游泳池、植物园、集美公 园、鳌园、校园花园等公共设施,供居民使用,也是希望集美成为好的文化风景区。改革开放以后,别的地方在 把农地转成工业用地发展工业,集美的地早都拿来支持陈嘉庚建校了,没有地发展工业了,自然而然地往旅游发 展。大社卖沙茶面的河北人告诉我,上世纪90年代他们在龙舟池摆摊卖旅游小商品,游客出门一定会消费,分分 钟成"万元户"。所以大社发展旅游并不是最近的事,它发生得很早,随着时代改变业 ...
当一名爆款文作者,开始厌倦“流量”与“套路”
虎嗅· 2025-05-29 11:26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流量对于万物的考量。 打开手机,带货主播和中控密切关注着直播间粉丝数量的增减;大V和写手不错过任何一个热门事件与话题;短剧集合着时下最流行的桥段与"梗";热搜 实时变动,数据排名不断刷新,以至于当一则帖子过于吸睛时,网友们头一个反应就是:这是在"起号"吗? 一切都指向两个字——流量。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主要平台日均短视频更新量近8000万,日直播场次超 过350万场。而新榜日常监测的百万级微信公众号样本库显示,2024年公众号累计产出4.44亿篇文章,相当于每天产出超过121万篇文章。 庞大的从业者体量、可观的市场规模,分食着互联网最宝贵的资源——流量。而新媒体从业人员、曾写出百万爆款文章的凡之昂,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离 开。 从业四年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疲惫感,超强度的工作与重复的写作手法,让她不断质疑产出文章的意义,而同事的评论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认为我的能力不足以做出好的内容,也提供不了关于好内容的建议"。以至于辞职一年后,她仍然没法做一份全职工作,甚至做兼职、义工时,她宁 愿做一些体力劳动,也 ...
宁波镇海:石化区里飞出“生态白鹭”
新华网· 2025-05-29 09:12
工业与生态共生案例 - 宁波市镇海区"石化区白鹭园"案例入选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展现工业与生态共生的可能性 为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新样本 [1] - 白鹭园坐落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炼化公司 是全国首个嵌入石化园区的白鹭栖息地 核心区占地1 5万平方米 辐射范围达40平方公里 [1] - 园区内栖息鹭鸟近4000只 包括40余个品种 如白鹭 牛背鹭及珍稀的大白鹭 黄嘴白鹭等 [1] 生态保护措施 - 通过GPS追踪与长期监测 精准掌握鹭鸟迁徙路线与习性 为科学保护奠定基础 [1] - 自2000年种植首片2200平方米树林后 持续优化生态布局 施工避开鹭鸟越冬期 绕道管道铺设 新增水体并投放鱼虾苗 形成完整鹭鸟栖息链 [1] - 宁波石化区通过"减量循环+数字监管"模式严控VOCs排放 打造"无废园区" 为鹭鸟提供安全环境 [1] 社会效应与品牌影响力 - 全球首个白鹭慢直播平台累计点击量超1亿次 公众开放日吸引2 3万人次实地探访 [2] - 生态实践入选全球《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集》 亮相《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5)宣传片 并在2023年"洱海论坛"和2024年法兰克福中欧企业ESG大会上展示 [2] - 品牌故事《归鹭》海外推介 助力将"石化区白鹭"打造成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新范本 [2] 行业启示 - 白鹭从几十只到数千只的变迁 印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可以并行不悖 [2] - 刷新观鸟胜地"必在山水间"的传统认知 证明工业基地也能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阵地" [2]
回避痛苦这件事,好像成了普遍的精神状态
虎嗅· 2025-05-29 07:55
心理学正在迅速从边缘走入中心。从社交平台到日常对话,越来越多的人用"原生家庭""MBTI人 格""NPD""高敏感体质"等词汇描述自身状态。这些原本属于诊室的专业术语,如今成为了人们理解痛 苦和讲述自我的语言。 中国的"心理热"并非一蹴而就。从1990年代《知心姐姐》式的大众启蒙,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层面 对心理干预的认可,从"积极心理学"的流行,到近年来描述疼痛、创伤和内心挣扎的心理语言的兴起。 "自我"成为思考单位,并非理所当然的事情。正如人类学者张鹂所言,"自我"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 个新概念。在集体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年代,个体往往被嵌入社会角色中。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才开始带 着"自我"的眼光探视周遭,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退出,也带来了责任的个体化——心理语言,开始成为 理解痛苦、寻找出路的替代性支持系统。 "心理热"既是文化现象,也是一场社会变迁的折射。界面文化发起"探秘中国心灵"系列报道,尝试从多 个维度审视这场心理热:它如何进入我们日常生活,又如何塑造我们的感知和经验?在感受被迅速命名 的此刻,我们希望重新提问:我们为何如此需要心理学? 今天刊发的该系列第一篇报道,聚焦人类学者安孟竹,以及她对 ...
“把论文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五位科技领域代表畅谈一线创新故事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5
本报北京5月28日讯(记者沈慧)国新办28日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来自科技领 域的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陈征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一名物理老师,曾参与多项国家科普科教重大政策咨询和《天宫课堂》、全国科 技周等重大活动。作为一名科技文化融合工作者,他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好帮手; 做科普时,扮演好"科学大院"门口的门迎,想方设法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变成生动、直观的自然现象,吸 引更多人关注科学、走近科学、了解科学,进而学习科学、投身科学。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夏立雪,是一名"90后",曾入选AI2000人工智 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芯片方向Top100)、斯坦福学科Top2%科学家榜单。"人工智能正在深刻 改变世界,中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链生态,也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怎么能够让人工智能在中国率先实 现高效落地和广泛普及,是我们这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夏立雪说,无问芯穹最大的 目标是突破算力瓶颈,推动人工智能实现技术普惠。"现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更多优秀 的年轻人跨越行业壁垒,投身人 ...
鸟中大熊猫 京西筑爱巢
北京晚报· 2025-05-28 16:03
4月10日,黑鹳夫妇守着刚出壳不久的三只黑鹳宝宝。 出壳一个半月后,三只黑鹳宝宝已长出亚成羽。 黑豹野保队员们追踪黑鹳并搜索黑鹳的叫声。 眼下,正值黑鹳育雏期。镜头画面里,黑鹳宝宝尽显萌态,它们时而张开翅膀,时而伸伸胳膊和腿,沐浴在阳光下悠闲 自在;鸟爸鸟妈或是振翅腾空盘旋河床上空,或是踮脚在水边觅食,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新出生的小黑鹳,老大、老二都长得十分强壮,现在羽毛基本已经换成黑色,除了嘴、腿、眼斑还未变成红色,其他 和成鸟几近无异。老三有些虚弱,抢食也没有老大老二快,但目前来看,仍处于健康状态,大家无需过于担心。"黑豹 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再过一两个月,黑鹳宝宝就会具备飞翔和独立觅食能力,或将飞离巢穴,离开父母 的怀抱,在别处筑巢,开启亚成鸟阶段新生活。 在空中盘旋飞舞的黑鹳。 永定河丁家滩段全景。随着永定河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接近尾声,王平湿地段已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在此栖息繁 衍。 京西永定河畔,门头沟区一处崖壁上,一对年轻的黑鹳"夫妇"在此安了家。今年4月,它们孕育出三只幼鸟。当黑鹳开 始衔枝加固巢穴、孵蛋时,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就已捕捉到黑鹳一家的生活轨迹,亲眼见证了三只小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