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存款搬家
icon
搜索文档
ETF盘中资讯|牛市重要信号,7月非银存款激增!“牛市旗手”大爆发,券商ETF(512000)狂飙5%,东财爆量涨11%
搜狐财经· 2025-08-15 13:59
券商板块市场表现 - 8月15日午后券商ETF(512000)价格达0.625元,单日涨幅5.40%,连续刷新年内新高 [1] - 券商ETF单日成交额突破20亿元,超越前一日全天成交额,日内成交总量达3361.68万份 [1] - 40只成份股全部上涨,长城证券涨停并实现三连板,天风证券涨停,中银证券触及涨停 [1] - 东方财富股价飙升10.80%,成交额突破310.66亿元,总市值达4266亿元 [1] 行业资金动向 - 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71亿元,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二 [1] - 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 [1] - 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趋势明显,形成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的"跷跷板效应" [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向证券领域转移 [2] - 股市交易量维持高位推动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增长 [2] - 宽松流动性结合盈利修复及叙事扭转支撑行情延续 [2] - 市场成交量放大、两融余额增长及主要股指上行驱动券商估值与盈利双击 [2] 券商ETF产品特征 - 券商ETF(512000)及联接基金(007531)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覆盖49只上市券商股 [2] - 近60%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40%仓位配置中小券商以捕捉业绩弹性 [2] - 基金规模超262亿元,年内日均成交额达8.37亿元 [2]
牛市重要信号,7月非银存款激增!“牛市旗手”大爆发,券商ETF(512000)狂飙5%,东财爆量涨11%
新浪基金· 2025-08-15 13:45
券商行业表现 - A股券商ETF(512000)单日涨幅达5.5%,连续刷新年内新高,成交额突破20亿元,超越前一日全天成交额 [1] - 40只成份股全部上涨,长城证券涨停并实现三连板,天风证券涨停,中银证券触及涨停,东方财富股价飙升近11%且成交额突破310亿元 [1] - 非银金融行业(申万)单日涨幅3.51%,主力净流入额达171.40亿元,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二 [2][4] 金融数据与市场动态 - 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2] - 分析认为非银存款大增反映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的趋势,可能与股市"慢牛"行情相关 [2] - 浙商证券指出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驱动居民存款搬家,形成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的"跷跷板效应",股市交易量高位支撑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增长 [3] 机构观点与投资逻辑 - 中金公司建议关注券商和保险行业,因宽松流动性、盈利修复及叙事扭转推动行情延续 [3] - 国信证券认为市场活跃度提升、成交量放大、两融余额增长及股指上行将驱动券商估值与盈利双击 [3] -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覆盖49只上市券商股,前十大龙头券商占比近6成,基金规模超262亿元,年内日均成交额8.37亿元 [3]
股民:“我有一种再不进场就晚了的紧迫感”
中国经营报· 2025-08-15 12:40
市场表现 - A股早盘震荡反弹 创业板指领涨2.14% 深成指涨1.19% 沪指涨0.47% [1][3] - 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上涨 中小盘股普涨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1.31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038亿元 [1][3] - 券商金融科技领涨 PEEK材料/液冷服务器/光伏/光刻机/稀土永磁涨幅居前 银行股跌幅明显 CPO军工走弱 [3] 资金流向 - 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4] - 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趋势显著 受股市慢牛行情影响形成存款搬家现象 [4] - 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驱动居民存款迁移 证券保证金存款增长支撑非银存款 [4] 投资者行为 - 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 同比增长70.54% 环比增长19.27% [4]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创近四年新高 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4] - 个人投资者呈现紧迫入场心态 医药基金单月收益达15% 关注创新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赛道 [4]
居民存款入市信号增强
第一财经· 2025-08-15 09:06
核心观点 - 7月非银存款大幅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反映出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的趋势,可能与股市"慢牛"行情有关 [3][5] - 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与非银存款形成"跷跷板效应",显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3][5] - 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搬家,股市交易量维持高位也支撑非银存款增长 [3][5] 非银存款与居民存款变化 - 1-7月非银存款合计多增4.6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3万亿元,7月结构性趋势延续并放大 [5] - 银行年中考核时点已过,加之股市上行,居民存款大规模向理财回流 [5] - 5月存款利率下调,部分资金从居民存款流出,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流向股市、债市及期货市场的潜在增量资金 [5] 货币供应量增速提升 - 7月M2增速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8.8%,好于市场预期的8.3% [5] - M1增速为5.6%,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明显回升 [5] - M1-M2剪刀差为-3.2%,较上月进一步收窄,印证资金活性增强 [6] 存款流动方向与资本市场预期 - 2025年到期定期存款规模约105万亿元,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元,庞大到期存款规模为资本市场提供潜在支撑 [8] - 资本市场有望成为居民存款外溢的主要方向,扩大股市资金池,形成赚钱效应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 [8] - 当前银行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但含权益理财占比仍较低,短期内大量存款涌入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8] 居民超额储蓄与风险偏好 - 2020年至今居民超额储蓄体量约4.25万亿元,因风险偏好未根本性改善等因素,存款搬家尚未形成明显趋势 [9] - 金融资产正在成为承接搬家资金的主要去向,下一阶段需通过优化制度、丰富产品、稳定预期引导居民主动配置 [9] 信贷与社融分化 - 7月新增信贷出现20年来首次转负,反映经济需求不足,但社融规模和M1增速持续攀升,形成鲜明对比 [12] - 居民和企业存款活化被视为市场预期改善的积极信号,为经济修复带来潜在动力 [12] 货币政策预期 - 财政贴息政策落地,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降低总量工具必要性,年内降息概率下降 [13] - 7月信贷增量较少反映需求偏弱,但具有短期性特征,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将释放积极财政效应 [13]
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5 08:54
非银存款变动趋势 - 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1][2] - 1-7月非银存款合计多增4.69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1.73万亿元[2] - 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1][2] 存款转移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1] - 银行年中考核时点过后居民存款向理财回流[2] - 5月存款利率下调促使资金转向非银金融机构[2] - 股市交易量维持高位推动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增长[1] 货币供应量变化 - 7月M2增速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8.8%[2] - M1增速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至5.6% 连续三个月明显回升[2] - M1-M2剪刀差为-3.2% 较上月进一步收窄[3] 资金活化特征 - 定期存款转为活期用于消费或投资理财[3] - 资金从沉淀低效状态转变为流动高效状态[3] - 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活跃度有所改善[3] 存款到期规模 - 2025年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105万亿元[5] - 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元[5] - 超额储蓄体量约4.25万亿元[6] 资本市场资金流向 - 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但含权益理财占比较低[5] - 金融资产正成为承接搬家资金的主要去向[6] - 股市有望成为居民存款外溢核心方向[4][6] 政策环境影响 - 财政贴息政策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8] - 结构性政策降低全面降息必要性[8] - 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释放积极财政效应[8]
7月非银存款同比激增 居民存款入市信号增强
搜狐财经· 2025-08-15 00:49
核心观点 - 居民存款向非银金融机构转移趋势显著 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居民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 形成结构性"跷跷板效应" [1][2] - 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M1增速连续三个月明显回升至5.6% M1-M2剪刀差收窄至-3.2% 反映定期存款向活期转化 [2][3] - 超额储蓄规模约4.25万亿元 在存款利率下调、资产荒及资本市场政策驱动下 金融资产成为资金主要承接方向 [5][6] 存款结构变化 - 7月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1-7月累计多增4.69万亿元 [1][2] - 同期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主因银行年中考核结束及股市上行推动理财回流 [1][2] - 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 但含权益理财占比较低 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债市及期货市场 [2][5] 货币供应特征 - M2增速超预期升至8.8% 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 与信贷增速出现背离 [2] - M1增速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至5.6% 连续三个月回升 反映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活跃度改善 [2][3] - 支付宝、微信钱包等随时可用"活钱"纳入M1统计 进一步印证资金活性增强 [3] 存款迁移潜力 - 2025年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105万亿元 2026年及之后到期66万亿元 庞大基数提供潜在流动性支撑 [4][5] - 2020年以来居民超额储蓄约4.25万亿元 因风险偏好未根本改善及替代渠道不足 尚未形成明显搬家趋势 [5][6] - 需通过优化制度、丰富产品及稳定预期 引导居民从"被动搬家"转向"主动配置" [6] 政策环境影响 - 财政贴息政策落地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贷款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相当于定向降息 [8] - 贴息政策降低总量宽松工具必要性 结构性政策精准发力避免资金空转 压缩全面降息空间 [8] - 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释放积极财政效应 叠加外需压力减轻 三季度降准降息必要性较低 [8]
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 居民存款入市信号增强
第一财经· 2025-08-14 22:04
7月非银存款变动 - 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1][2] - 1-7月非银存款合计多增4.69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1.73万亿元 [2] - 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1][2] 存款转移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 [1] - 股市交易量维持高位推动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增长 [1] - 5月存款利率下调促使部分资金从居民存款流向非银机构 [2] 货币供应量变化 - 7月M2增速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8.8% 超出市场预期的8.3% [2] - M1增速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至5.6% 连续三个月明显回升 [2] - M1-M2剪刀差收窄至-3.2% 显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3] 存款搬家趋势分析 - 2020年至今居民超额储蓄体量约4.25万亿元 [5] - 2025年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105万亿元 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元 [4] - 银行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 但含权益理财占比仍然较低 [5] 政策环境影响 - 财政贴息政策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8] - 结构性政策压缩全面降息空间 通胀预期升温使央行降息决策更谨慎 [8] - 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将释放显著财政效应 外需压力减轻 [8]
国泰海通|宏观:货币与信贷:为何背离——2025年7月社融数据点评
货币与信贷背离分析 - 政府部门在信用扩张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货币流入私人部门后,私人部门对资产定价的主导能力明显提升 [1] - 权益资产受到两融资金推动和居民"存款搬家"现象影响,需关注其持续性 [1] 2025年7月社融数据 - 社融存量增速提升至9.0%(前值8.9%),新增社融1.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 [2] - 政府债新增1.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拉动项 [2] - 贷款(社融口径)减少4263亿元,同比多减3455亿元,贷款余额同比降至6.9%(前值7.1%) [2] 信贷与货币表现 - 7月信贷减少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企业和居民贷款回落 [3] - M2增速升至8.8%(前值8.3%),M1增速快速回升至5.6%(前值4.6%) [3] - M1回升主因2024年同期低基数、化债资金下达及企业结汇意愿增强 [3] - M2走高反映居民风险偏好抬升,"股牛"行情下存款向风险资产迁移,非银存款同比大增 [3] 信贷转负原因 - 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房地产融资需求仍拖累有效需求 [8] - 银行业绩考核导致6月贷款前置,7月新增贷款超季节性回落 [8] - 地方政府化债推进减轻企业流动性压力,短贷需求降低 [8] - "反内卷"背景下金融机构规模情结淡化,挤出虚增贷款 [8] 货币现象本质 - 私人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需求下,政府信用扩张创造新货币 [8] - 新货币流入私人部门后,推动居民提前还贷、沪金溢价、企业结汇及存款"搬家"等行为 [8] - 行为动机包括资产负债表修复和在风险偏好内追求更高收益 [8]
四年首次!重磅时刻重现!
格隆汇APP· 2025-08-14 18:33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3700点大关,达3704.77点,为近4年(2021年12月)以来首次 [4] - 大盘连续第二日成交超2万亿,52只个股涨停,市场情绪高涨 [4] - 沪指累计涨幅超11%,创业板累计涨超26%,A股已连续四个月上涨 [9] - 两融余额达20462.51亿元,时隔十年再度突破2万亿大关 [11] 资金动向 - 金融科技、证券、保险等板块净流入超20亿,芯片、有色、消费电子、白酒行业也出现明显资金流入 [9] - 7月居民存款新增-1.1万亿,企业存款新增-1.5万亿,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同比多增1.4万亿,反映资金流向股市 [14]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环比增19.27%,同比增70.54% [15] - 保险、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市,2025年增量资金超5040亿元 [16] 行业板块 - 热门赛道板块如科技、军工、AI、医药、金融、消费等出现集体回调 [8] - 金融科技ETF(516860)净值盘中创历史新高,近一年涨幅超143%,领跑市场 [32] - 金融科技指数自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达11.47%,超越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 [35] 个股表现 - 寒武纪7月低点至今涨幅超80%,市值突破4千亿 [20] - 长城军工不到2个月累计涨幅达4.6倍 [22] - 工业富联股价从20元飙升至45元,涨幅翻倍,市值近万亿 [24] - 金融科技ETF(516860)自去年924以来净值飙涨125.8%,下半年吸金6.25亿元 [34] 机构观点 - 东吴证券认为A股市场"蓄水池"作用凸显,资金积极入市 [37] - 浙商证券分析A股处于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中 [37] - 中国银河证券预计沪指有望在年末挑战4000点 [37]
中信证券:居民存款“搬家”或已开始,在资产配置结构变化、投资情绪回升和风险收益比改善的推动下,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向股市等风险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8-11 08:54
居民财富配置演变阶段 - 2008-2017年为平稳增长期 居民新增存款规模中枢稳定在4.7万亿元 活期与定期比例约40%:60% [1] - 2018-2022年进入加速累积期 新增存款规模从7.2万亿元升至17.8万亿元 活定比降至25%:75% [2] - 2023年以来呈现存款搬家特征 新增存款规模降至16.7万亿元(2023)和14.3万亿元(2024) 同比降幅达7%和14% [2] 存款搬家趋势与市场影响 - 超额储蓄规模约33-57万亿元 2025年以来增势明显回落 [3]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比值达1.8 处于历史区间0.8-2.1的偏高分位数 反映潜在入市空间庞大 [3] - 资金流向固收+理财、债基、保险等低波动资产 并小比例尝试权益投资 [2] 资产配置结构转变 - 城镇居民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 实物资产占比80%其中住房占59.1% [4] - 金融资产中定存、理财与信托、现金活期存款合计占比超60% 权益类占比较低 [4] - 居民对股票、基金、债券及非消费型保险配置意愿提升 购房支出意愿降至历史低位 [4] 股票配置性价比提升 - 股票夏普比率达1.23 显著高于债券的0.23(截至8月8日) [4] - 稳股市政策压缩下行风险 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改善与分红比例提升形成回报支撑 [4]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 风险调整后回报优势增强权益资产吸引力 [4][5] 保险资金入市机制 - 保险业不对称下调预定利率 传统险/万能险降50bps 分红险仅降25bps [5][6] - 分红险产品竞争力提升 吸引储蓄存款和理财资金流入 [6] - 监管通过降低银保渠道手续费、延长投资考核周期等措施增强险企长期持股能力 [6]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 7月出口增速超预期 对东盟/非洲出口快速增长对冲美国需求下滑 [7] - 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保持2.5%正增长 受产能转移和贸易多元化支撑 [7] - 7月PPI同比读数-3.6% 环比改善但传导机制不畅 猪周期错位致CPI略超预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