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备覆盖率
搜索文档
长三角谁最强?“3万亿俱乐部”再添一员,上海银行不良率最高
新浪财经· 2025-04-25 08:25
长三角城商行资产规模 - 7家上市城商行2024年总资产规模合计达17.72万亿元,江苏银行以39520.42亿元居首,增速16.12% [1][3][5] - 上海银行(32266.56亿元)与宁波银行(31252.32亿元)差距缩小至千亿级别,2023年差距为3700亿元 [4][6] - 南京银行资产规模25914亿元,增速13.25%,正向"3万亿俱乐部"靠拢 [7] - 杭州银行(21123.56亿元)和徽商银行(20137.53亿元)突破2万亿,苏州银行规模最小(6938.04亿元) [3][7] 贷款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银行86.13%贷款集中于江苏,长三角(不含江苏)占比6.82% [7] - 宁波银行贷款64.37%投放于浙江,21.61%在江苏 [7] - 南京银行84.92%贷款在江苏,其中南京地区占25.96% [7] - 徽商银行88.87%贷款分布在安徽,江苏仅占5.94% [8] 营收与净利润表现 - 江苏银行营收808.15亿元(+8.78%)、净利润318.43亿元(+10.76%),均为行业第一 [10][12] - 南京银行营收增速11.32%最高,非利息净收入贡献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增329.48% [12]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8.07%居首,超越徽商银行升至第五位 [12][13] - 徽商银行营收增速2.10%垫底,净利润154.14亿元 [10][12] 资产质量与拨备覆盖率 - 6家城商行不良率低于1%,上海银行1.18%最高 [1][18]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541.45%行业最高,苏州银行483.46%次之 [16][20] - 徽商银行拨备覆盖率286.47%,唯一实现正增长(+14.53个百分点) [16][20] - 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最低,拨备覆盖率389.35% [18][20] 净息差压力 - 5家披露数据的银行净息差均下滑,南京银行1.94%最高,杭州银行1.41%最低 [13][14] - 宁波银行净息差1.86%,贷款收益率下降29个基点,存款付息率降7个基点 [13] - 杭州银行副行长指出净息差下行压力边际好转 [14]
城商行“一哥”变“老三”——北京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25 07:07
公司背景与区域分布 - 北京银行前身为1996年由90家城市信用社组建的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历经1998年、2004年两次更名后确立现名,2005年引入荷兰国际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2007年在上交所上市[2] - 经营网络覆盖北京、天津、上海等十余个中心城市及香港、荷兰,但业务仍高度集中于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2024年该区域贡献77.05%营业收入和85.66%利润总额[3][4] - 2024年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资产总额达3.08万亿元,占全行资产的72.9%,长三角地区资产占比15.1%[4] 财务表现与同业对比 - 2024年总资产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1%,营收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仅增0.81%[5] - 总资产规模保持城商行首位,但净利润被江苏银行(2022年超越)和宁波银行(2024年271.27亿元)反超,退居行业第三[9][10] - 净息差1.47%显著低于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的1.86%,贷款平均收益率3.94%也落后于两者的4.77%-4.84%[14][16] 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率 - 不良贷款率1.31%较2023年下降1BP,拨备覆盖率208.75%,但均劣于江苏银行(不良率0.89%/拨备350.1%)和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拨备389.35%)[17] - 计提拨备占营收比达28.75%,高于江苏银行22.74%和宁波银行16.03%,高拨备侵蚀利润增速[17][18] - 存款成本1.85%虽低于同业,但贷款收益率劣势导致净息差在可比银行中处于末位[16]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城商行"一哥"地位被江苏银行取代,净利润排名滑落至第三,与头部同业差距持续扩大[9][10][19] - 在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对比中,净息差低于工商银行1.41%、建设银行1.51%等主要竞争对手[16] - 业务区域集中度高,非京津冀地区盈利能力较弱,长三角地区利润贡献仅占5.9%[3][4]
江苏银行(600919):利息增速回升 零售需求回暖
新浪财经· 2025-04-22 18:30
财务表现 - 2024全年营收同比增长8.8% 其中前三季度增速6.2% 四季度单季增速18.5% [1] - 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 其中前三季度增速10.1% 四季度单季增速16.5% [1] - 全年利息净收入增速6.3% 较前三季度1.5%的增速显著提升 四季度单季同比增速达23% [1] - 非息净收入全年增长14.8% 其中投资收益等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7.7% [1] - 年末其他综合收益余额93亿元 环比增加39亿元 较期初大幅增加71亿元 [1] 业务发展 - 年末总资产较期初增长16.1% 贷款总额较期初增长10.7% [2] - 四季度零售贷款环比增长4.2% 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2] - 按揭贷款较期初增长2.1% 消费贷增长2.7% 经营贷增长7.0% 信用卡贷款增长13.6% [2] - 全年基建贷款增长25% 制造业贷款增长19%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1% [2] - 对公贷款增长18.8% 票据贷款下降22.0% 零售贷款增长3.4% [2] 息差与负债 - 全年净息差1.86% 较上半年下降4BP 同比下降12BP [3] - 全年贷款收益率4.77% 较上半年下降21BP 其中个人贷款收益率下降23BP至6.41% [3] - 全年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21BP 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23BP 较上半年下降8BP [3] - 应付债券成本率较上半年下降18BP 同业负债成本率较上半年下降13BP [3] - 年末存款较期初增长12.8% 活期存款占比27.5% [2] 资产质量 - 年末不良贷款率0.89% 环比持平 [1] - 拨备覆盖率350% 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1] - 全年不良净生成率1.41% 较上半年上升11BP [3] - 个人贷款不良率0.99% 较上半年末下降4BP [3] - 个人经营贷不良率2.04% 较上半年末上升46BP [3] 分红与估值 - 2024年分红比例30% 与去年同期持平 [4] - 预期股息率5.5% 位居A股上市银行前列 [4] - 当前估值0.70倍2025年市净率 [4]
风险管控任重道远——华夏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20 21:58
公司概况 - 华夏银行由首钢总公司于1992年独资组建,1995年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2] - 2024年末总资产达4.38万亿元,增速2.86%,营业收入971.46亿元(+4.23%),归母净利润276.76亿元(+4.98%)[3] 收入结构变化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8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14.98%,但投资收益从94.25亿元增至157亿元(+66.58%),成为营收增长关键支撑[6] - 近五年投资收益金额和占比已超过手续费收入,成为第二大收入组成部分[8] 净息差表现 - 2024年净息差1.59%,较2023年下降23BP,近五年年均降幅超20BP[10] - 存款占负债比53.64%(较2023年降0.52pct),定期存款占比60.88%(较2023年升1.87pct)[11] - 在12家股份行中净息差排名第6,低于招商(1.98%)、平安(1.87%)等同业[11][12]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60%(较2023年降7BP),拨备覆盖率161.89%(较2023年升1.83pct),关注类贷款占比持续下降[15] - 不良率在12家股份行中排名倒数第二,拨备覆盖率排名第9,显著低于招商(411.98%)、平安(250.71%)[17][19] - 个人贷款不良率1.80%高于公司贷款1.59%,公司贷款占比超60%有助于风险管控[19][21] 经营总结 - 投资收益有效对冲传统收入下滑,维持整体业绩增长[24] - 负债结构劣势(低存款占比+高定期化)与同业较高的不良率仍是主要经营挑战[24]
平安银行(000001):业绩预期内承压,但更要关注业务结构的转型进阶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0 18: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息差同比下行及债市浮亏拖累下,一季度营收、利润表现预期内双双承压,但拨备小幅反哺及实际税率下降使利润降幅好于营收 [6] - “高风险、高收益”资产压降或进入后半程,下阶段向“中风险、中收益”资产要效益,重点关注客群结构的边际变化 [6] - 息差同比降势不改但季度环比回升,资产质量总体平稳,不良生成延续高位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步回落 [6] - 主动放缓扩表步伐,大力压降高风险溢价客户的“阵痛期”或进入后半程,加快资产负债结构调优,加速构建以中风险客群为主的新扩表抓手,并实现风险与定价的新平衡是现阶段发力重点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46.77亿元、1334.40亿元、1381.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8.2%、 - 0.9%、3.6% [5][19]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11亿元、44.41亿元、45.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0.9%、0.7%、2.9% [5][19] - 预计2025 - 2027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6%、1.06%、1.05%,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39.90%、226.05%、232.54% [5] 业绩表现分析 - 1Q25营收同比下滑13.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6%,均符合预期 [4][6] - 息差收窄拖累营收,非息收入下滑,拨备小幅反哺业绩,综合税率下降贡献利润 [6] 业务结构分析 - 继续压降零售信贷近400亿,3Q23以来累计压降已超3300亿,零售贷款占比降至约50% [6] - 对公贷款投放积极补位,四大基础行业和三大新兴行业合计新投放贷款近2000亿,同比多投放超300亿 [6] 息差情况分析 - 1Q25净息差1.83%,同比下降17bps,单季息差季度环比回升14bps [9] - 贷款定价环比微升,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率回落,生息资产收益率小幅下降 [9] - 存款成本延续下行带动负债成本改善 [9] 资产质量分析 - 1Q25不良率季度环比持平1.06%,关注率季度环比下降15bps,逾期率较年初基本持平 [9] - 加回核销后年化不良生成率约2%,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延续下行但仍维持高位 [9] - 零售不良率延续改善,对公不良率低位环比回升 [9] 零售客户情况分析 - 1Q25零售客户数平稳微增,私行达标客户数增长,零售客户AUM和私行客户AUM均延续增长 [15] 上市银行估值比较 - 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平安银行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B为0.48倍,股息率达约5.4% [9][21]
六大行整体不良率下降,个贷不良悄然攀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4 17:40
六大国有行2024年资产质量分析 整体经营表现 - 六大国有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2024年业绩呈现稳健态势,四家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两家保持利润净增长 [1] - 不良贷款率普遍下降:工商银行(1 34% 降2BP)、农业银行(1 3% 降3BP)、中国银行(1 25% 降2BP)、建设银行(1 34% 降3BP)、交通银行(1 31% 降2BP),仅邮储银行微升7BP至0 90% [2] - 部分银行不良率连续多年下降:建设银行从2020年末1 56%降至1 34%(5年连降),农业银行从1 37%降至1 3%(3年连降) [2] 拨备覆盖率与关注类贷款 - 六大行拨备覆盖率均超150%监管红线:工商银行(214 97%)、中国银行(200 60%)、交通银行(201 94%)较上年提升,农业银行、邮储银行(286 15%)、建设银行小幅下降 [3] - 关注类贷款余额普遍上升:工商银行(+915亿元)、邮储银行(+293亿元)、农业银行(+275亿元)、中国银行(+262亿元)、交通银行(+107亿元) [3] - 交通银行与邮储银行关注类贷款比例上升显著,分别增加26和2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行业平均2 22% [4] 贷款迁徙率与潜在风险 - 中国银行次级贷款迁徙率从47 4%升至63 08%,邮储银行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从50 99%升至70 42%,显示贷款质量向劣质类别流动风险 [4] 个人贷款不良问题 - 六大行个人不良贷款合计增长近1400亿元:工商银行(+421亿元)、建设银行(+301亿元)、农业银行(+320亿元)、中国银行(+143亿元)、邮储银行(+109亿元)、交通银行(+97亿元) [6] - 个贷不良率全线上升:工商银行(0 7%→1 15% +0 45pct)、建设银行(0 66%→0 98% +0 32pct)、农业银行(0 73%→1 03% +0 3pct)、交通银行(0 81%→1 08% +0 27pct)、邮储银行(1 12%→1 28% +0 16pct) [6] - 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增幅显著:工商银行(0 86%→1 27%)、农业银行(0 93%→1 39%)、建设银行(0 95%→1 59%) [7] 银行应对措施 - 建设银行将强化零售贷款全流程风控,农业银行优化普惠零售准入标准,中国银行加强贷后管理,工商银行优化催收和处置流程,交通银行平衡发展与风险控制 [9]
六大行2024年末及近五年不良贷款分析
数说者· 2025-04-01 06:27
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总额 - 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近五年持续上升,2024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3794.58亿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超3000亿元,中国银行2687.81亿元,交通银行超1000亿元,邮储银行803.19亿元 [2] - 由于贷款总额扩大,六大行整体不良贷款率维持稳定,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2024年末较2020年末降幅超20个BP,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增2个BP但仍控制在0.9%以下 [4] 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 - 2024年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工商银行1.34%,建设银行1.34%,农业银行1.30%,中国银行1.25%,交通银行1.31%,邮储银行0.90% [5] - 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家拨备覆盖率基本保持上升,2024年末六大行拨备覆盖率均在200%以上,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286.2%略低于农业银行的299.6% [5][8] - 2024年四大行信用减值损失均超1000亿元,交通银行525.7亿元,邮储银行284.2亿元,五年来减值计提基本持续下降 [8] 贷款质量指标 - 四大行不良贷款率基本高于逾期率但低于关注率,交通银行2023-2024年末逾期率高于不良率,邮储银行自2021年末起逾期率一直高于不良率且关注率持续上升 [10] - 六大行中工建农中交五家公司类不良率持续多年高于个人不良率,邮储银行则相反 [12] - 六大行公司类不良率近五年持续降低,工建农中交由2020年末2%以上降至2024年末1.5%左右,邮储银行由0.95%降至0.54% [12] - 六大行个人类不良率基本持续上升,工农交邮四家2024年末个人不良率均超1%,其中工农交三家为近五年首次超1%,邮储银行自2022年末起即超1% [12] 个人贷款产品不良率 - 2024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最低,信用卡不良率最高(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高于信用卡,邮储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高于信用卡) [14] - 个人住房不良率:工行和农行最高(0.73%),交行最低(0.58%);信用卡不良率:工行最高(3.50%),建行和交行超2%,邮储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最高(2.21%) [14] - 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近五年持续上升,均由2020年末低于0.5%升至2024年末0.58%以上 [15] - 信用卡不良率:中行持续下降,邮储基本下降,农行保持最低,工行自2022年末快速上升至2024年3.50%,建行呈上升趋势 [18]
邮储银行(601658):2024年年报点评:Q4营收同比+7.3%,代理费率开启主动调整
长江证券· 2025-03-31 21: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2024年全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利息净收入、非息收入同比均实现正增长,投资收益拉动且中收降幅收窄;全年贷款和存款均有增长,净息差下降,年末不良率上升、拨备覆盖率下降;公告储蓄代理费率主动调整方案,预计释放未来盈利 [2] - 全年营收、利润保持双正增,代理费率调整有效缓解盈利压力,A/H股2025年PB估值低、预期股息率高,维持“买入”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规模 - 年末总贷款较期初增长9.4%,单季环比增长1.5%,对公、票据、零售贷款较期初增速分别为13.5%、6.1%、6.7%,各类零售产品全线正增长,个人小额贷款、按揭、消费贷、信用卡分别增长10.4%、1.9%、17.9%、8.6%,年末个人小额贷款占比上升 [11] - 全年存款增长9.5%,是国有大行中唯一同比多增的,年末活期存款占比27.1%,较上半年末回升0.4pct [11] 息差 - 全年息差1.87%,同比下降14BP,较前三季度下降2BP,Q4息差降幅好于预期 [11] - 全年贷款收益率较上半年下降11BP,个人贷款收益率受房贷降息影响下降14BP至4.23% [11] - 存款成本优势稳固,全年存款成本率较上半年下降4BP至1.44%,同比下降9BP,个人定期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17BP,预计全年存款成本率保持行业最低,未来成本率下行弹性小于同业 [11] 资产质量 - 年末不良率环比上行4BP,全年不良新生成率0.84%,较前三季度+5BP,同比-1BP,主要是零售不良生成率上行,个人贷款不良新生成率较上半年上升14BP至1.36%,按揭、个人小额贷款不良新生成率分别+17BP、+20BP至0.53%、2.18%,预计今年上半年仍有压力 [11] - 对公资产质量优异,年末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1.94%,较上半年末下降31BP [11] - 年末拨备覆盖率回落,反映零售贷款不良新生成压力,同时适度降低拨备释放利润 [11] 代理费率调整 - 与2024年9月调整后费率相比,本次活期/定活两便/通知存款/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期存款分档费率分别下降4.9BP/6.0BP/6.8BP/2.5BP/1.6BP/3.6BP/0.7BP/0.1BP,并对2025年1月1日起的储蓄代理费按调整后费率追溯计算 [11] - 基于2024年财务数据测算,本次调整后2024年储蓄代理费综合费率将由1.15%降至1.04%,减少当年代理费支出115亿元 [11][21] - 与2024年9月调整后的储蓄代理综合费率相比,本次调整后储蓄代理综合费率将由1.08%降至1.04%,估算减少2025年代理费支出45亿元,抬升2025年税前利润金额4.7% [11][2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资产合计(百万元)|17,084,910|18,272,091|19,503,070|20,920,546| |营业收入(百万元)|348,775|349,273|356,682|367,989| |利息净收入(百万元)|286,123|289,107|300,262|313,205|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百万元)|25,282|26,550|28,271|29,899| |投资收益等其他业务收入(百万元)|37,370|33,617|28,148|24,885| |营业支出(百万元)|255,176|255,041|260,724|269,979| |PPOP(百万元)|122,044|126,697|126,834|133,570| |信用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28,423|32,442|30,855|35,538| |营业利润(百万元)|93,599|94,232|95,958|98,010| |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百万元)|86,479|87,038|88,704|90,581| |资产总额增速|8.64%|6.95%|6.74%|7.27%| |贷款总额增速|9.38%|8.34%|7.70%|7.63%| |负债总额增速|8.69%|7.06%|6.84%|7.41%| |存款总额增速|9.54%|7.34%|7.34%|7.35%| |营业收入增速|1.83%|0.14%|2.12%|3.17%| |利息净收入增速|1.53%|1.04%|3.86%|4.31%| |非利息净收入增速|3.21%|-3.97%|-6.23%|-2.90%| |成本收入比|64.23%|62.95%|63.67%|62.93%| |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增速|0.24%|0.65%|1.91%|2.12%| |EPS(元)|0.81|0.81|0.82|0.84| |BVPS(元)|8.37|8.91|9.47|10.04| |ROE|9.93%|9.32%|8.95%|8.62%| |ROA|0.53%|0.49%|0.47%|0.45%| |净息差|1.87%|1.74%|1.69%|1.65%| |不良贷款率|0.90%|0.89%|0.87%|0.85%| |拨备覆盖率|286%|268%|255%|247%| |P/E(A股)|6.43|6.46|6.32|6.18| |P/E(H股)|5.67|5.69|5.58|5.45| |P/B(A股)|0.62|0.58|0.55|0.52| |P/B(H股)|0.55|0.51|0.48|0.46| |股息率(A股)|5.03%|5.01%|5.12%|5.24%| |股息率(H股)|5.70%|5.69%|5.80%|5.94%| [27]
光大银行:业绩正增,资产质量平稳-20250330
国盛证券· 2025-03-30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前次“买入”评级 [5][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光大银行营收下降但归母净利润正增,资产质量平稳,短期受息差下行和手续费不佳影响收入有压力,中长期零售需求复苏和财富管理业务回暖下业绩有望有较好弹性 [1][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降7.05%,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1.7pc,归母利润同比增2.22%,增速较前三季度提升0.3pc,得益于息差企稳、中收降幅缩小、其他非息收入增长 [2] - 利息净收入全年同比降10.06%,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约1pc,2024A净息差1.54%较24H1持平,资产端生息资产和贷款收益率下降,负债端计息负债和存款成本率下降 [2][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全年同比降19.52%,降幅较24H1收敛2pc,代理业务和银行卡相关手续费收入降幅收窄 [3] - 其他非息收入全年同比增35.64%,较前三季度增速提升8.9p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大幅增长,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但增速下降 [3] 资产质量 - 24Q4不良率1.25%较上季度持平,关注率和逾期率较24Q2下降,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提升,企业贷款不良率上升、余额增加,个人贷款不良率下降、余额减少 [4] - 2024A不良生成率1.25%同比下降23bps,全年核销及出表规模同比少增,信用成本同比下降 [4] 资产负债 - 24Q4末资产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增速较三季末提升,24H2贷款增长中企业贷款净增、零售贷款净减,企业贷款增长源于基建和批零领域投放,零售贷款减少因信用卡提前还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下滑 [10] - 24Q4末存款总额同比下降,企业活期存款全年净减少,零售存款全年净增 [10]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45,685|135,415|130,748|131,026|132,860| |增长率yoy(%)|-3.92%|-7.05%|-3.45%|0.21%|1.40%| |拨备前利润(百万元)|101,862|92,039|88,989|89,186|90,435| |增长率yoy(%)|-4.42%|-9.64%|-3.31%|0.22%|1.4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0,792|41,696|42,658|43,772|45,150| |增长率yoy(%)|-8.96%|2.22%|2.31%|2.61%|3.15%| |每股净收益(元)|0.69|0.71|0.72|0.74|0.76| |每股净资产(元)|7.61|8.21|8.75|9.29|9.86|[12]
建设银行(601939):单季息差回升 经营底盘稳健
新浪财经· 2025-03-29 20:2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在信贷挤水分和弱需求下规模扩张放缓,但负债端成本压降带动息差企稳,资产质量相对稳健,总体经营底盘仍稳,2025年随着政策发力和实体经济回暖,各项经营指标有望持续改善,配置价值仍在,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3] 业绩表现 - 2024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PPOP、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54%、-4.03%、0.88%,增速较2024Q1 - 3变动+0.76pct、+0.19pct、+0.75pct,业绩增速边际回升;2024Q4营收、PPOP、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09%、-3.26%、3.37%,增速环比分别变动+2.63pct、+1.24pct、-0.42pct [1] - 累计业绩驱动上,规模、其他非息、拨备计提、有效税率下降为主要正贡献,净息差收窄、中收负增和成本收入比上升为主要负贡献 [1] 亮点 - 负债成本改善,测算单季度息差回升,2024年净息差1.51%,较2024Q1 - 3收窄1bp,2024Q4单季度息差1.49%,环比提升4bp,2024Q4测算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9bp,负债成本改善更多,2024Q4测算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14bp,2024年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和个人定期存款成本率较上半年分别压降9bp、8bp,带动全年息差边际企稳 [2] - 不良稳定,关注率改善,关注零售风险暴露,2024Q4末不良率1.34%,环比回落1bp,2024年末对公贷款不良率1.65%,较2024Q2末改善4bp,制造业不良率有所上行;2024年末零售贷款不良率0.98%,较2024Q2末上升14bp,消费贷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较多;2024Q4末关注率1.89%,较2024Q2末改善18bp,逾期率1.28%,较2024Q2末上升1bp,2024Q4末拨备覆盖率233.60%,环比下降3.43pct [2] - 其他非息高增,2024年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50.56%,主要增量收益来自交易户浮盈和配置户收益兑现 [2] 关注 - 规模扩张放缓,资产端2024年生息资产同比增长5.75%,贷款同比增长8.33%,增速同比下滑较多,对公和零售贷款增速均下滑,零售端受按揭拖累,消费贷和经营贷实现高增长,对公端增速小幅放缓,普惠金融、县域等重点领域实现较高增速,投资类资产保持较高增速,同业和存放央行资产规模缩量;负债端2024年存款增速3.8%,较2023年下滑较多,公司加大主动负债获取,发行债券规模实现较高增长 [3] - 成本收入比上升,2024年公司成本收入比29.44%,较2023年上升1.24pct,收入端压力较大,公司坚持全面成本管理,业务及管理费2024年增速控制在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