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国资10亿入股智谱,共建算力、电力、大模型闭环
新浪财经· 2025-07-02 21:26
公司融资与战略发展 - 智谱获得上海国资战略入股,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宣布将投资10亿元,近期完成首笔交割 [1] - 公司已完成超过十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过100亿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君联资本等 [1] - 智谱成立于2019年,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技术成果转化而来,对标OpenAI定位,跻身AI大模型"六小虎" [1] - 公司已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有望成为A股"大模型第一股" [1] 产业合作与基础设施 - 上海仪电、浦发集团与智谱共同启动"算电模"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合作,构建"能源+算力+模型+应用"产业闭环 [5][6] - 合作分工明确:浦发集团负责电力,上海仪电主导算力,智谱主导模型,三方优势互补形成算力服务 [6] - 未来算力集群将部署在发电厂内,使用100%绿电,PUE能耗指标为1.18,属行业优质水平 [7] - 三方将在浦东新区曹路附近部署万卡集群,解决当地智算集群供给稀缺问题 [7] 技术成果与产品发布 - 智谱开源发布新一代通用视觉语言模型GLM-4.1V-Thinking,支持多模态输入,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跃迁 [7] - 该模型在28项评测任务中23项达到10B级别模型最佳,引入"思维链"推理机制提升回答准确性 [7] - 公司在MaaS平台上线Agent聚合平台"应用空间",并启动数亿元专项扶持计划 [8] - 与张江共建的"模力社区-智谱大模型MaaS平台"为中小创业企业提供技术底座和生态支持 [8] 行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模力社区"已集聚近70家垂类大模型企业,其中25家通过安全备案和登记 [7] - 上海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模塑申城"工程,目标包括构建自主智算集群、完善语料供给体系等 [9] - 上海计划建设10万P级智算支撑体系,形成50个行业开放语料库,通过算力券、模型券等政策赋能企业 [10] - 政府支持智谱参与金融科技、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场景建设,打造标杆应用 [10]
夸克来“抢”张雪峰的生意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21:12
阿里巴巴夸克AI高考志愿报告 - 夸克AI高考志愿应用累计生成超1000万份专业级志愿报告,每份报告近万字,由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与专业高考知识库支持 [3] - 该AI采用Agent技术,通过多轮"工具调用+反思调整"机制动态优化方案,例如自动调整地域限制或高校层次以匹配考生需求 [3] - 系统能处理复杂矛盾诉求(如数学差但想报计算机专业),触发"需求澄清"流程提示风险 [3] 技术实现与数据保障 - 高考知识库含3000所学校、2000个专业数据,人工实时更新,基础数据准确率达99.99%(4个9) [10] - 垂直领域大模型幻觉率比通用模型低60-70%,通过数值校验、专家经验整合及后链路对齐优化 [10] - 录取概率预测采用三年历史数据,结合招生计划变动与位次波动曲线动态测算 [17] 市场背景与用户覆盖 - 中国高校本科专业十年间从309种增至845种,信息差扩大推动高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2025年达10.9亿元 [5][6] - 超九成考生愿付费规划志愿,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超50%,乡村考生存在明显信息茧房 [6][7][8] 产品定位与行业影响 - 夸克定位"个人助手",高考场景契合其技术与社会价值目标,七年持续迭代从信息整合升级至AI决策 [13][14][16] - 志愿报告能力可延伸至医疗等垂直领域,但考研、留学因决策逻辑差异暂未布局 [19][26] - 采用阿里通义基座大模型降本50%,通过模型量化、资源共享优化GPU资源 [18][23] 竞争壁垒与发展规划 - 技术核心在于专家经验与全局数据整合,当前AI可替代基础工作但关键决策仍需人工 [11][12] - 计划构建跨领域专家级AI助手,通过垂类模型能力反哺基础模型螺旋升级 [29][30] - 硬件形态与艺考生工具因资源优先级暂未开发,但多模态扩展已在规划中 [25]
荣耀Magic V5发布:搭载阿里通义千问和VL等大模型
凤凰网· 2025-07-02 20:44
荣耀Magic V5发布 - 荣耀发布全新年度折叠旗舰手机荣耀Magic V5,该机型搭载了阿里巴巴基于通义千问打造的高德、飞猪旅行两个智能体及通义千问3、VL等大模型,这是阿里首次整合大模型及垂直场景Agent应用于智能手机终端 [1] - 荣耀Magic V5展示了基于通义千问开发的"一语问屏"功能,支持用户通过荣耀AI助手YOYO上传文档,进行深度思考问答和联网搜索,还支持在语音模式下体验口语陪练等多种互动场景,视频模式可识别真实物理世界进行实时互动 [1] - 高德、飞猪旅行两个Agent率先接入荣耀Magic V5,用户在与YOYO对话时输入意图指令,YOYO在理解用户意图后将直接调用相关Agent执行 [1] 飞猪旅行Agent功能 - 飞猪旅行Agent由飞猪为荣耀Magic V5量身打造,支持用户完成行程规划的制定、目的地探索发现、附近景点美食推荐等 [1] - 该Agent还能帮助用户快速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等旅行相关基础服务 [1] 高德Agent功能 - 高德Agent由高德云图研发,聚焦出行生活服务的行业智能体,可通过深度理解用户需求,提供基于位置的吃喝玩乐相关信息推荐 [2] - 该Agent提供驾车、公交、步行、骑行、打车等一体化出行服务,更多的出行、泛LBS、生活服务等场景仍在持续拓展中 [2] 智能体接入渠道 - 高德、飞猪旅行Agent接入了荣耀智能体商店、YOYO建议、服务负一屏卡片等入口 [1]
大模型+搜索,百度AI要讲新故事
北京商报· 2025-07-02 20:32
百度搜索改版核心升级 - 搜索框升级为支持超千字文本输入的智能框 可直接调用AI写作 AI作图等工具 [2] - 接入中文音视频一体化生成模型MuseSteamer 支持一张图生成10秒1080P电影级视频 [5] - AI助手新增视频通话功能 增强多模态输入输出能力 [4] 产品功能迭代细节 - 智能框理解能力提升 可响应模糊查询 如根据剧情描述准确返回电影《触不可及》 [4] - 搜索结果页重构 用户提问"适合送礼的数码产品"时 直接分类整理信息并支持下单 [4] - 视频创作助手支持一句话生成三分钟视频 关键词触发包括"AI视频""百度智能创作" [4] 技术生态布局 - 百度搜索开放平台已收录超1.8万MCP 大量协议可直接被搜索调用 [4] - MuseSteamer模型家族含Turbo Lite Pro及有声版 Turbo版已限时免费公测 [5] - 该模型突破传统AIGC流程 实现音视频同步生成 无需先画面后配音 [5] 行业竞争动态 - 夸克3月推出AI超级框 360旗下纳米AI同样聚焦AI搜索赛道 [2] - 公司2023年已推出"AI互动式搜索" 2025年后大模型应用步伐明显加快 [5] - 行业观察指出 技术积累与商业化竞争共同推动搜索形态变革 [5]
上海陆家嘴助力大模型在资产管理领域实践
环球网资讯· 2025-07-02 20:12
行业动态 - 陆家嘴金融城举办"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资管科技大会暨2025资管科技创业者与投资者大会",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应用 [1] - 大会以"AI+资产管理"为主线,围绕股权投资、产业并购、证券投资等核心业务场景,邀请近百家科技企业和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新技术展示和交流 [1] - 会上启动《大模型在资产管理领域应用标准指南》行业标准立项,由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智能投研技术联盟等业界机构共同研制 [1] 标准指南背景 - 资管领域大模型应用建设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业务场景试错成本高、模型选型经验不足、技术方案缺乏系统指导等问题 [2] - 行业标准可为大模型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建设提供规范指导,明确技术要求和业务规范,降低试错成本,避免无序发展 [2] - 标准研制工作可促进行业内各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场景应用突破,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 [2] 行业现状 - 陆家嘴金融城集聚了80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包括全国80%的外资资管机构、40%的外资法人银行,近三分之一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近四分之一的保险资管机构 [2] - 发展资管科技可提升资管行业效率与风控能力,升级服务体验与商业模式 [3] - 智能投顾、个性化财富管理等场景的落地可覆盖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推动行业从"产品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 [3]
阿里与荣耀进一步深化AI生态领域合作
快讯· 2025-07-02 20:11
产品发布 - 荣耀于7月2日发布全新年度折叠旗舰手机荣耀Magic V5 [1] - 该机型搭载阿里巴巴基于通义千问打造的高德、飞猪旅行两个智能体 [1] - 手机还搭载通义千问3、VL等大模型,支持文档深度思考问答 [1] 技术合作 - 荣耀与阿里巴巴合作,在Magic V5上集成通义千问AI技术 [1] - 双方将基于通义大模型探索语音、视频模式下的实时互动功能 [1] 产品功能 - 新机型提供更智能化、个人化的AI智能体手机体验 [1] - AI功能可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知识挖掘和问答 [1]
微信AI搜索被质疑侵犯个人隐私?腾讯回应:优化使用体验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19:24
微信AI搜索功能争议 - 网友发现微信AI搜索的"快速模式"能一键生成人名相关的生平简历 且公众号推文中人名会变成超链接 引发隐私担忧 [2] - 社交平台出现"微信AI隐私"讨论 部分用户反馈搜索到自己生平信息 质疑AI边界感 [2] - 公司回应称AI搜索仅整合公众号及互联网公开信息 未使用用户隐私数据 将优化体验 [2] 微信AI搜索功能现状 - 目前部分人名搜索无结果 但多次尝试后仍可获取回答 推文人名超链接功能已取消 [2] - 测试显示某些人名仍能搜索到简历式回答 [7] 微信AI搜索技术架构 - 功能于2024年2月15日推出 最初接入DeepSeek-R1模型进行灰度测试 [7] - 当前集成三种回答模式:"快速回答"、"深度思考R1"(DeepSeek-R1)、"深度思考T1"(Hunyuan-T1) [8] - 公司强调内容来源为微信生态及全网公开信息 不涉及用户个人隐私数据 [8]
直播预告:「开箱」华为盘古首个开源大模型
机器之心· 2025-07-02 18:40
大模型开源与技术突破 - 华为一次性开源两个大模型:70亿参数的稠密模型「盘古 Embedded」和72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模型「盘古 Pro MoE」,同时开源基于昇腾的模型推理技术 [1] - 盘古 Pro MoE在SuperCLUE 5月榜单中位列千亿参数量以内模型国内并列第一,智能体任务表现比肩6710亿参数的DeepSeek-R1,文本理解与创作领域排名开源模型第一 [2] - 盘古 Embedded在学科知识、编码、数学和对话能力方面优于同期同规模模型 [2] 核心技术优势 - 采用分组混合专家MoGE算法、自适应快慢思考合一、全链路高性能推理系统优化等技术,显著提升训练和推理效率 [3] - 盘古 Embedded通过迭代式蒸馏微调、延迟容忍调度框架、双系统快慢思维框架三大技术,实现推理延迟降低与精度保持,尤其适合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场景 [12][13] - 盘古 Pro MoE通过MoGE架构解决负载不均衡问题,结合混合并行优化、通算融合、量化压缩等方法,在昇腾910/310硬件平台实现推理效率大幅提升 [16] 模型性能与部署 - 盘古 Pro MoE总参数720亿,激活参数160亿,在4000+昇腾NPU集群长稳训练,通用知识、数学推理等能力优于同规模模型 [16][17] - 昇腾平台针对盘古 Pro MoE优化H2Parallel分层混合并行、TopoComm拓扑亲和通信、DuoStream多流融合等技术,实现极致推理性能 [20][21] 行业应用与演示 - 盘古 Pro MoE将在通用问答、复杂推理、金融场景等任务中进行实例演示,展示模型特性 [24] - 技术分享涵盖模型训练优化、推理系统实践及实际应用效果,面向学术与行业从业者提供洞察 [4][5] 研究团队背景 - 核心研究人员来自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和先进计算与存储实验室,包括陈汉亭(大语言模型架构专家)、唐业辉(MoE模型训练专家)、李小松(推理系统优化专家)等,均在国际顶会发表多篇高引论文 [14][18][22]
巨头开源的背后,是价格战还是价值战?
AI科技大本营· 2025-07-02 17:30
开源背后的巨头博弈与产业终局 - 谷歌开源轻量级模型Gemma但保留核心Gemini 2.5 Pro Meta的LLaMA虽开源但附加商业限制 反映巨头通过开源吸引开发者同时控制核心变现能力[1] - 中国公司如阿里通义千问 DeepSeek 百度文心4 5采取全尺寸开源策略 旨在快速抢占用户心智 建立事实标准与硬件生态 探索自主技术路径[1] - 百度与谷歌作为"搜索+大模型"代表 开源策略差异体现战略分歧 百度可能试图破解搜索业务创新瓶颈[4] AI时代的开源新格局 - 大模型可能像操作系统免费化 竞争焦点转向生态建设 后训练技术或成关键突破点[4] - 开源模型与国产硬件结合被视为中国发展自主AI的独特路径 挑战美国主导的开放标准体系[4][5] - 当前开源精神与商业逻辑相比传统开源项目如LVS发生显著变化 社区发展与巨头主导的平衡成焦点[4] 开源AI浪潮下的开发者机遇 - 开发者面临选择:成为Agent插件开发者或创建独立AI原生应用 氛围编程可能改变开发门槛但或导致应用泛滥[10] - 软件架构师角色价值受AI冲击 开发者核心竞争力需从编码转向提示工程 系统设计等新领域[10] - 基础模型免费化背景下 开源AI公司需探索新商业模式 如增值服务 硬件集成等[4][10] 产业趋势与竞争动态 - 参数规模触顶后 开源成为定义生态主导权的核心手段 涉及资源 标准 人才的多维度竞赛[8] - 行业进入产业范式重构期 企业需通过开源构建护城河 同时应对安全风险与速度的平衡挑战[5][8]
All in AI 两年,AI代码采纳率突破50%!安克创新龚银:AI平台一旦过时,我们会毫不犹豫重构
AI前线· 2025-07-02 15:49
AI战略转型与探索 - 2023年公司决定All in AI,探索AI在内部运营和新产品形态的应用,期间有失败项目也有成功案例[1] - 2023年主要进行全员AI工具使用探索,初步落地智能客服、营销等场景[2] - 2024年转向深度探索,选择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AI技术与云计算服务,从产品线和内部效率两方面实践[2] 技术平台建设 - 内部建设AIME智能体平台,使非技术岗位员工也能使用AI能力[2] - 自研插件式编程体系代码采用率从2023年30%提升至2024年37%,2025年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突破50%[2] - 利用Vela内容生产平台覆盖从产品设计到营销物料生成,设计团队效率提升超50%[3] 业务场景应用 - 在AnkerSOLIX充电产品中融合AI技术实现电能供需动态识别[3] - 中美技术团队建立联合项目机制,共同确定年度重点探索项目[3] - 使用Amazon SageMaker进行小型模型训练和数据处理,利用Amazon Bedrock加速应用开发[3] 落地评估维度 - 业务成熟度评估包括流程清晰度、数据质量、业务目标明确性和责任人明确性[4] - 技术成熟度评估当前AI技术是否足够支撑商业级应用[8] - 团队成熟度评估组织内部实施能力,能力不足时可寻求外部合作或暂缓项目[8] 数据建设挑战 - 企业间数据质量差异显著影响AI实施效果[7] - 重点在于将业务人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AI友好的高质量数据[7] - 当前普遍采用人类可理解的数据形态作为中间转换层,目标是实现数据自带丰富语义[7] 创新管理策略 - 确定性高场景要求明确ROI,如智能广告、智能客服[10] - 探索性场景不设短期ROI和时间限制,如制造业创新探索[10] - 约1/3团队肩负明确ROI指标,其余团队专注不确定性领域探索[10] 技术迭代应对 - 主张在关键节点发现成果未达预期时迅速调整方向[12] - 随着模型推理能力增强,将毫不犹豫重构平台核心价值发生转移的项目[12] 行业技术趋势 - 当前AI创新更多由技术原生驱动创造全新C端体验[11] - 产品定义各环节深度融入AI能力可极大提升效率[11] - 大模型核心能力在于信息汇聚与理解,但存在确定性与行业需求矛盾[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