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搜索文档
中国建设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环球网· 2025-10-31 11:1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收入为5,60281亿元,同比增长144% [2] - 净利润为2,58446亿元,同比增长052%,其中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2,57360亿元,同比增长062%,连续两个季度增速提升 [2] - 拨备前利润为4,11360亿元,同比增长103%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89668亿元,同比增长531%,显示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2] - 核心指标保持同业领先,净利息收益率136%,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80%,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2%,成本收入比2553% [2] 资产负债规模与质量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达45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3% [2]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27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0% [2] - 负债总额为4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5%,其中吸收存款总额为30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5% [2] - 资产质量稳健,不良贷款率为13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2] - 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拨备覆盖率为23505%,较上年末上升14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924%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举措 - 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5万亿元,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超67万亿元 [3] - 普惠金融领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7690亿元,贷款客户37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55万户 [3] - 科技金融方面,科技贷款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债券投资组合中科创债投资量同比增长超4倍,承销科创债券118笔 [3] - 绿色贷款余额为589万亿元,较年初同口径增长1838%,发行绿色债券金额折合人民币超500亿元,参与承销境内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98期,发行规模2,92878亿元 [3] - 养老金金融领域,建信养老金的第二支柱管理规模达7,008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8% [3]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金融大模型累计支撑347个业务场景,体系化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建设 [3] - 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用户总数达542亿户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8,000亿元 [3] - “建行惠懂你”平台认证企业达1,53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23万户 [3] 风险管理机制 - 公司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加强母子公司、境内外机构协同控险,提升集团一体化风险管控能力 [4] - 加快推进企业级智能风控体系建设,提升客户、业务风险监控预警智能化水平 [4] - 重点领域风险水平总体可控,在防风险中持续提升促发展能力 [4]
邮储银行:深耕“五篇大文章”特色篇章 全方位融入发展大局
人民网· 2025-10-31 11:01
财务业绩摘要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0.80亿元,同比增长1.82% [1] - 公司实现净利润767.94亿元,同比增长1.07% [1] - 公司净利息收益率为1.68%,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1] - 公司中收同比增长11.48%,在营收中占比提升0.75个百分点 [1]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公司不良贷款率为0.94%,延续低位运行态势 [1] - 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5%,较上年末提升1.09个百分点 [1] 普惠金融服务 - 公司涉农贷款余额达2.47万亿元,本年累计投放金额超过1万亿元 [2] - 公司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75万亿元,本年累计投放金额超过1万亿元 [2] - 公司广泛触达客户近170万户,向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累计授信超1万亿元 [2] 科技金融发展 - 公司在6家分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重点服务硬核科技领域 [2] - 公司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400亿元 [2] 绿色金融业务 - 公司绿色贷款余额为9992.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2% [3] - 公司三季度投资5亿元绿色债券基金 [3] 养老金融服务 - 公司服务55岁及以上中老年客户超3亿户 [3] - 公司金融社保卡发卡量超1.3亿张,个人养老金缴存规模稳定增长 [3] 数字化能力建设 - 公司第三代资金业务核心系统上线,单笔交易审批用时减少97% [3] - 公司新一代资金清算系统全面上线,效能提升近50倍 [3]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推动创新突破与服务提质
金融时报· 2025-10-31 10:03
核心观点 - 非银金融机构紧密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 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领域精准布局并取得显著成效 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特色力量 [1][4] 科技金融 - 非银机构聚焦科技创新攻关、高端制造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深度参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 [1] - 一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特色产品落地见效 [1] 绿色金融 - 非银机构锚定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领域 打造差异化绿色金融服务方案 为绿色技改、节能降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1]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超过3000亿元 绿色租赁资产余额突破1万亿元 [1] 普惠金融 - 非银机构针对小微企业、县域群体等重点服务对象需求创新普惠产品 推出适配不同场景的信贷方案 并下沉服务至乡镇社区 [2] - 信托投向普惠金融领域的资金达1.6万亿元 消费金融公司累计为8543万人次的县域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2] 养老金融 - 非银机构精准对接老年人养老消费、健康护理、医疗照护等需求 整合资源完善养老服务链条 推动服务从单一资金支持向综合服务延伸 [2] - 信托业共设立养老金融相关项目1148个 投入资金144.93亿元 [2] 数字金融 - 非银机构以数智升级驱动服务效能 主动搭建全线上业务系统或自研数据平台 将客户画像、风险评估等环节嵌入数智化流程 [3] - 消费金融公司已累计取得技术专利1242项 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保障 [3] 政策与监管 - 金融管理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关键政策 为非银机构划定合规边界并留足创新空间 引导其聚焦主业、守正创新 [4] - 相关政策包括《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 [4]
省领导参加第四届儒商大会相关活动
大众日报· 2025-10-31 09:00
金融创新与开放 - 金融支持保障作用在当前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日益凸显 [1] - 金融创新驱动引领价值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1] - 聚焦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为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动能 [1] - 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吸引更多境外资本参与山东经济建设 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1] -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鼓励各类金融主体大胆创新 开发更多符合山东实际、具有山东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1] 人才与创新驱动 - 深入实施人才兴鲁战略 扎实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 [2] - 注重人才集聚、成效发挥、合作交流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 - 以校友经济为纽带 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在山东集聚、更多创新成果在山东转化、更多创新项目在山东促成 [2] - 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蓄势赋能 [2] - 山东大学全球校友齐鲁行启动 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与双招双引政策推介 [2] 儒商文化与企业发展 - 推动儒商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3] - 山东以儒促商、以商弘儒 希望民营企业家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儒商文化 弘扬企业家精神 坚持守正创新 秉持讲信守诚 做到义利兼顾 [3] - 为获评优秀企业文化案例的企业颁奖 [3] - 深入挖掘儒商文化的时代内涵 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7] - 以新时代儒商精神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助力高质量发展 [7] 区域合作与产业赋能 - 山东财经大学是省内重要的财经人才与智力高地 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国际化方面作用突出 [4] - 临沂积极推动商城国际化、数字化建设 发展基础好、潜力足 [4] - 活动是校地合作深化和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旨在打造链接政府、高校、企业、商协会的开放平台 [4] - 为山东企业探索更加稳健、高效的国际化之路 [4] - 山海齐鲁 财赋沂蒙活动聚焦沂蒙区域发展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推动产教融合、校地协同 [3] 消费与市场拓展 - 山东将提振消费摆在重要位置 坚持政策、活动、方式、场景同向发力 全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6] - 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6] -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消费大省 具备新型消费发展的巨大空间 [6] - 期待更多企业布局山东 推动落户更多特色门店、首发更多优势产品、拓展更多业务板块 [6] - 山东将加强项目对接、资源导入、人才招引 为企业在鲁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营造环境 [6] 对外开放与侨资助力 - 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主动回乡投资兴业 帮助引进高层次人才 弘扬齐鲁文化 为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8] - 希望广大侨胞抓住山东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机遇 服务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 - 深度参与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行动 [8] - 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 谱写侨助鲁兴、鲁侨共赢新篇章 [8]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纵深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8:09
10月30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暨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专场发布会。人 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苏赟表示:"下阶段,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顺应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 略需要、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上海市金融'五篇 大文章'工作向纵深发展,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实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当前,在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过程中,整个行业也存在一些共性挑战。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张剑在回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将从若干方面进行突破,其中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早期 项目覆盖不足问题,将强化投研、投资、投行服务能力,提升对前沿技术路线、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前 瞻性判断,扩大硬科技早期项目储备,同时争取政策支持,参与信用增进基金设立,优化风险准备金计 提机制,降低早期投资风险;针对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将联合征信机构、大数据服务机构搭建 中小企业评估体系,从经营管理、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维度动态刻画企业信用画像,创新风险定价与 增信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本,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服务链条。" 展望下阶段,苏赟称,人民银 ...
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持续落地 双11花呗“分期免息”扩容
中国经营报· 2025-10-31 06:50
政策落地与平台实施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持续落地,淘宝天猫双11正式上线“国家贴息”商品专区 [1] - 消费者购买带“国家贴息”标识的商品并使用花呗分期付款,可享受分期免息,分期期次包括3期、6期、12期和24期 [1] - 政策由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等定点机构参与实施,消费者无须支付利息成本 [1] 商品覆盖与消费成本 - 国家贴息政策带动下,淘宝天猫平台支持花呗分期免息的商品数量达到千万级,支持高期次免息的商品覆盖率提升60% [2] - 平台和品牌商家在国家贴息基础上加码补贴利息,例如一款实木衣柜支持3期免息,月付1157元;一款手机从12期免息升级为24期免息,月付从366.58元降至183.29元 [2] - 消费者选购“以旧换新”政策范围内的商品可享受双重补贴,如一款冰箱在享受849.2元以旧换新补贴后,再享受12期免息,月付约283元 [2] 行业影响与消费趋势 -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降低服务门槛,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3] - 2024年2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18家的95后客户占比超过30%,消费金融服务范围扩大,帮助青年人解决购物、旅行、教育等资金需求 [3] - 调研显示85%的消费者在有能力付全款时,会优先使用分期免息付款 [3] - 专家认为“政策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的组合拳有助于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协同发力,持续释放消费动能 [3]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10-31 06:43
战略执行与业务发展 - 公司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重点拓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6] - 科技金融方面,公司打造“五强”特色支撑体系,健全“1+16+100”科技金融专业化组织体系 [6] - 绿色金融方面,公司建立以绿色贷款为主,结合各类特色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的绿色金融产品谱系 [6] - 普惠金融方面,公司持续优化“3+1+N”系列线上化产品,提升普惠线上化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能力 [6] - 养老金融方面,公司推出“和光颐享”品牌,报告期末累计提供养老金融产品900余只,养老金融专区服务客户288.20万人次 [6] - 数字金融方面,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业务全流程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 [6] - 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管理,资产端聚焦重点领域,负债端坚持动态量价平衡策略,对公存款深化综合经营,零售存款通过四项引擎驱动 [7][8] - 公司夯实客户基础,践行“分群、分层、分级”经营理念,针对不同客群匹配差异化营销策略 [8] - 公司着力培育经营特色,打造“阳光科创”、“阳光财富”、“云缴费”、“阳光交银”、“阳光投行”、“阳光金市”等特色业务 [9] - 报告期末,公司理财产品管理规模达1.89万亿元,供应链客户19,928户,前三季度债券承销3,165.41亿元,发放并购贷款239.25亿元 [9] - 报告期末,公司实现对公综合融资规模5.50万亿元,零售资产管理规模3.15万亿元,同业金融交易额2.63万亿元 [9] - 公司坚守合规底线,加强全面风险管控,强化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推进特殊资产经营管理专业化转型 [10] - 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运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力,系统部署人工智能创新运用 [10] 主要财务与经营业绩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72,177.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2%,其中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40,269.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7% [16] - 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66,128.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3%,其中存款余额41,846.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9% [16] - 2025年1-9月,集团实现净利润372.78亿元,同比下降3.40%,实现营业收入942.70亿元,同比下降7.94% [16] - 2025年1-9月,集团利息净收入为688.81亿元,同比下降5.1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55.02亿元,同比增长2.18% [16] - 2025年1-9月,集团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83%,同比下降0.83个百分点 [16] - 2025年1-9月,集团营业支出为472.92亿元,同比下降13.77%,其中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64.03亿元,同比下降6.51%,信用减值损失支出188.38亿元,同比下降23.41% [16] - 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507.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0亿元,不良贷款率1.26%,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17] - 报告期末,集团拨备覆盖率为168.92%,较上年末下降11.67个百分点 [17] - 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3.65%,一级资本充足率11.7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均符合监管要求,杠杆率7.20%,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17] 业务条线经营亮点 - 公司金融业务扎实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民营企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深化“分群、分层、分级”经营理念 [18] - 零售金融业务着力打造领先的数字化零售银行,深化核心策略,推进负债端“量价效”协同高质量发展,落实资产端金融惠民利民举措 [19] - 零售金融业务深入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打造“阳光财富”特色品牌,创新推出“7+”固收+理财产品体系,云缴费平台巩固行业领先优势 [19] - 金融市场业务加强宏观形势研判,以“稳配置、活交易、增代客、强风控”为发展主线,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20] - 金融市场业务大力推进同业客户综合经营,加快分层分群服务体系建设,做大托管规模,做响“光大托管”品牌 [20] 资本与股东动态 - 公司于2025年9月18日完成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前5年票面利率2.29%,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29] - 控股股东光大集团为传递信心,于2025年9月11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13,970,000股,占总股本0.02%,增持金额51,660,999元 [29] - 报告期末,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代表H股投资者持有5,238,820,070股H股 [22] - 报告期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以名义持有人身份持有公司A股合计1,083,884,966股 [23] 董事会决议与关联交易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25年10月30日召开,审议通过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等多项议案 [33][35] - 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为多家关联法人核定授信额度等关联交易议案,部分议案尚需股东大会批准 [40][42][44][51] - 关联交易包括为光大证券核定115亿元综合授信额度,为光大控股核定约18.68亿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等 [51][55][56][57] - 过去12个月及拟与光大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发生的关联交易总额约153.1595亿元 [53]
增强服务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7
10月29日,2025中国品牌论坛分论坛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会在河北雄安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普惠金融 高质量发展""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议题展开对话交流,集中展示金融行业高 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凝聚强大合力。 锚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不断增强服务多样性、普 惠性、可及性。 "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司一级巡视 员张显球说,鼓励银行综合考虑企业创新能力、科技成果等"技术流"要素,完善特色金融产品。截至三 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3%。未来将持续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 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增强金融服务包容性,更好支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中国 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景武说,积极利用新技术打通数据孤岛,重构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 完善以客户为中心、数据为驱动、生态为支撑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邮储银行加强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
增强服务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 ——二〇二五中国品牌论坛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会侧记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1
10月29日,2025中国品牌论坛分论坛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会在河北雄安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普惠金融 高质量发展""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议题展开对话交流,集中展示金融行业高 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凝聚强大合力。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中国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军说,中 国银行将数字化基因融入普惠金融服务全过程,搭建中银速贷线上产品体系;依托中银E企赢线上撮合 平台,助力小微企业寻找国内外合作伙伴。 "保险服务要更加突出便捷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服务体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合规官许 崇苗说,中国人寿持续优化线上投保流程;在"快理赔"上下功夫,利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提 供全流程无人工理赔服务,上半年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过75%,平均理赔时效仅数小时。 锚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不断增强服务多样性、普 惠性、可及性。 "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司一级巡视 员张显球说,鼓励银行综合考虑企业创新能力、科技成果等"技 ...
分析新进展 展示新亮点 《中国普惠金融报告(2025)》发布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29
报告认为,加强技术赋能、发展数字金融成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引擎。金融机构与互 联网平台、科技公司等深度合作,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下沉服务场景,大数据征信、智能风控、"场景 +金融"模式深度融入服务全流程,有效扩展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报告还重点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 护,认为应持续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体系,更好推动金融机构履行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市场秩 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雄安10月30日电 (记者张艺开、屈信明)10月29日,在2025中国品牌论坛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会 上,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编制的《中国普惠金融报告(2025)》 发布。报告深入研究分析中国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的最新进展、创新成效,生动展示服务乡村振 兴、小微企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成果亮点,为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供实践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