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

搜索文档
API攻击激增,安全智能体何以安全?丨ToB产业观察
钛媒体APP· 2025-07-17 19:36
企业网络安全风险现状 - 57%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及55%的人工智能驱动网络攻击是生成式AI云安全的首要问题[2] - 仅7%的IT决策者认为不存在相关安全风险[2] - 攻击链条复杂化,突破传统单点渗透模式,形成全链路攻击闭环[3] - 生成式AI采用将导致2025年企业网络安全资源激增,应用和数据安全支出增加15%以上[3] API安全挑战 - 中国企业在解决API安全事件上花费成本最高,达77.8万美元(约568万人民币)[4] - 亚太地区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记录1080亿次API攻击,占所有Web攻击的15%[4] - 超60%的Web攻击流量聚焦API接口,攻击量同比激增23%[4] - API错误配置漏洞最常见,占比22.3%[5] - 中国将"保护API免受攻击"列为网络安全第一要务(27.6%),远超其他国家[4][5] Web安全与AI应用漏洞 - 2024年Web漏洞利用攻击拦截次数同比增长68%[6] - 针对AI应用漏洞的攻击数量爆发式增长,如Triplegarngers公司被GPTBot爬取几十万张照片[6] 安全智能体发展现状 - 行业普遍采用"用AI打败AI"策略,安全服务商推出大模型服务并升级为安全智能体[7] - AI技术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安全体系"中枢大脑",实现联动联防和动态学习攻击模式[8] - Web安全攻防从"规则对抗"演进到"智能体攻防",AI已应用于自动化威胁分析等场景[8][9] - 多数服务商完成短期AI能力落地,但距离长远目标仍有差距,因底层大模型能力和专有数据积累不足[9] 体系化防护构建策略 - 企业需从单点防御转向一体化防御,打破数据孤岛与策略割裂[11] - 国内更接受终端安全一体化的SASE模式,集成EDR、DLP等核心能力[11] - API安全需三步构建:持续发现"三无API"、建立威胁管理系统、强化主动测试[12] - 安全运营成为服务商竞争焦点,涵盖资产、漏洞、威胁、情报及策略运营[13] AI重构安全行业趋势 - RSAC2024峰会超半数厂商核心产品集成AI能力[13] - AI赋能安全运营分三级:聊天机器人、安全助手、安全智能体[13] - 行业从"人工响应"迈向"智能自治",未来将实现从"辅助驾驶"到"全自动驾驶"跨越[13]
李开复:中美大模型竞争关键在于开源与闭源之争
格隆汇APP· 2025-07-17 19:06
生成式AI与AI 2.0 - 生成式AI驱动的AI 2.0是未来5到10年最重要的技术领域,将快速走出实验室并赋能千行百业[3][8] - AI 2.0时代全球GDP增长幅度将超过PC和移动互联网时代[4] - 大模型智能每年提升30个百分点,推理成本每年下降10倍,为AI-First应用爆发奠定基础[8] 技术范式转变 - 预训练Scaling Law已失效,万张GPU集群算力提升仅2倍,高质量训练数据面临瓶颈[9] - 推理阶段Scaling Law成为新范式,推动大模型智力加速成长[10] - DeepSeek开源慢思考推理模型性能媲美顶级闭源模型[11] 中美AI竞争格局 - 中国在开源模型路径上赶超美国,工程能力和创业者拼劲突出[13][15] - 竞争核心是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中国选择开源可能带来全球生态红利[16][17] - 美国在2B/2C付费能力上占优,但闭源路线可能使其失去竞争优势[14][16] 投资标的分析 - 英伟达仍是稳妥投资标的,其芯片技术对预训练和无人驾驶等领域不可或缺[19][20] - 微软是美国科技七巨头中优选,因其创新投入和清晰的盈利模式认知[22] - 英伟达面临中国市场准入等潜在风险,微软增长空间受限于大体量[21][22]
扎克伯格大举投资并高薪挖角掌舵者之后 AI数据标注领军者Scale AI裁员14%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5:12
Meta的AI战略布局 - Meta向AI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注资近150亿美元并聘请其创始人Alexandr Wang担任首席AI官 [1][4] - Meta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招募顶尖AI人才并组建"超级智能团队"以对抗OpenAI等竞争对手 [1][4] - Meta计划斥资约650亿美元投资AI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集群和高性能网络设备 [5] Scale AI的裁员与业务调整 - Scale AI宣布裁员200名全职员工占比达14%并终止与500名合同工的合作 [1][3] - 临时CEO Jason Droege称裁员是为提高运营效率应对生成式AI市场的快速变化 [2][3] - 公司计划下半年在企业及政府AI业务部门进行大规模招聘 [2][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OpenAI已逐步终止与Scale AI的合作谷歌和微软也计划减少合作规模 [2][3] - Meta投资Scale AI后引发客户对数据隐私的担忧Labelbox等竞争对手需求激增 [3] - Meta近期收购AI语音技术公司PlayAI以增强其AI生态系统的技术储备 [4] Scale AI的业务现状 - 公司以服务OpenAI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的AI数据标注需求闻名 [2] - 裁员前全球员工约1400人被裁员工将获得遣散费 [3] - 公司强调资金充足将继续优化数据业务以服务生成式AI客户 [3][4]
Claude Code出逃的主创又回来了!Anthropic:过去俩月我收入暴涨5.5倍,别走
量子位· 2025-07-17 15:04
核心事件 - Claude Code两位核心人物Boris Cherny和Cat Wu跳槽至Anysphere两周后即被Anthropic重新挖回 [1][5][6] - Boris Cherny为Claude Code开发负责人,曾任职Meta首席软件工程师 [2] - Cat Wu为Claude Code产品经理,曾任职Scale AI产品工程师 [2] - 两人在Anysphere分别担任首席架构师/工程主管和产品主管 [4] 公司估值与融资 - Anthropic正进行新一轮融资谈判,目标估值达1000亿美元(约7200亿元人民币) [8][10] - 四个月前上一轮融资估值为580亿美元,若达成则估值翻近一倍 [9][10] - 3月已筹集35亿美元股权融资,计划全年融资55亿美元 [9] - 亚马逊考虑追加数十亿美元投资,此前已注资40亿美元 [28][29][30] - 若新投资达成,亚马逊或成最大股东之一 [31] 财务表现 - 直接销售AI模型和Claude的毛利率约为60%,目标70% [12] - 云服务销售毛利率为负30%(亚马逊/谷歌抽成影响) [12] - 70%收入来自直接销售,云销售占比较小 [12] - 上半年收入增长4倍,年化收入超40亿美元 [20] - Claude 4系列推出后平台活跃用户增长300%,收入增长5.5倍 [21] - 预计2026年收入将达120亿美元 [19] 产品动态 - 推出金融分析平台Claude for Financial Services [16][18] - Claude Code下载量周增6倍达300万次,累计11.5万开发者用户 [26] - Claude Code贡献年化收入超2亿美元(月均1670万美元) [26] - 将推出Claude Code分析仪表板,展示使用指标和支出数据 [24] - Cursor年化收入达5亿美元,较去年11月增长10倍 [27] 行业对比 - OpenAI当前估值3000亿美元 [10] - OpenAI预计2025年毛利率48%,2029年达70% [13] - Anthropic采用"模型即服务+垂直解决方案"战略 [15]
ScaleAI将裁员约200名全职员工
快讯· 2025-07-17 14:01
公司重组与裁员 - Scale AI将解雇约200名全职员工,占其1400名员工的14% [1] - 公司还将解雇500名承包商 [1] - 重组计划将16个内部小组合并为5个核心部门:代码、语言、专家、实验和音频 [1] 重组原因 - 公司过去一年快速提升GenAI产能导致效率低下和人员冗余 [1] - 管理层认为扩张带来了过多层级和官僚主义 [1] - 团队使命出现困惑,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 [1] 管理层表态 - 临时总裁杰森·德罗格通过邮件向员工传达重组决定 [1] - 承认之前的快速扩张决策存在问题 [1] - 强调市场需求变化是重组的重要原因 [1]
“H20恢复”利好有多大?腾讯与阿里的战略差异,云大厂的收入与资本开支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10:10
英伟达H20芯片恢复供应对中国科技巨头的影响 - 英伟达计划恢复对华供应H20芯片,但摩根大通认为这并非"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对云厂商收入的直接提振作用有限 [1] - 阿里和腾讯的战略分化导致H20恢复供应的财务影响差异显著:阿里作为"卖铲人"受益,腾讯因"应用开发者"策略面临短期利空 [1][6] 阿里与腾讯的AI战略对比 - 阿里采用"卖铲人"模式,通过云服务快速变现AI投资,预测2026财年云收入增长22% [1][6] - 腾讯聚焦免费AI应用开发(如元宝APP月活从2024年12月的290万飙升至2025年3月的4200万),短期算力消耗和运营成本侵蚀利润率 [2][3][6] - 腾讯AI资本开支预计导致2025年利润率稀释2个百分点,其中折旧占比从2.9%升至4.5%,运营开支额外冲击1个百分点 [6] 资本开支趋势 - 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行业资本开支增速放缓,高盛预计阿里和腾讯的资本开支将在2025年Q2触底,下半年环比复苏 [1][4][6] - 阿里2026财年资本开支预计达1090亿人民币(同比+25%),腾讯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940亿人民币(同比+22%) [6] AI需求与市场现状 - 市场对GPU算力需求呈"温和增长"而非"指数级爆发",公有云外部客户(中小开发者)消耗增长平缓 [5][6] - 头部公司(字节、腾讯、百度)使用自购GPU,未转化为云服务商收入,H20供应恢复对云厂商收入提振有限 [5][6]
马斯克推出二次元“AI女友”,但AI陪伴赛道已充满泡沫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10:10
公司动态 - xAI推出Grok 4大模型的"伴侣"功能 旨在提供更具沉浸感和情感参与度的AI互动体验 首批上线两名角色Ani和Bad Rudy 均拥有3D动画形象 用户可通过语音和文字互动 [2] - Grok"伴侣"服务目前仅向每月支付30美元的SuperGrok订阅用户开放 Ani作为主推角色还拥有包含裸露、暴力等内容的NSFW模式 [2][3] - 马斯克亲自在社交平台X置顶该功能 显示公司寻求AI竞争差异化 深化用户关系并拓展商业模式的战略意图 [2] 行业概况 - AI情感陪伴是当前大模型应用最火热赛道之一 通过个性化情感支持满足社交互动需求 甚至缓解心理压力 具有高用户粘性和订阅变现优势 [4] - CharacterAI在2022年首次将大模型用于角色扮演与情感陪伴 带动类人化应用发展 技术进步推动互动复杂度和拟人化程度提升 [4] - 海外市场涌现Replika、PiAI等应用 中国企业推出字节猫箱、快手飞船、MiniMax星野等产品 显示赛道竞争加剧 [4]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AI伴侣市场规模达2819亿美元 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308% 2030年将达14075亿美元 [5] - CharacterAI用户增长案例显示早期爆发特征 2024年8月月活2200万 月访问量峰值2亿次 但近期回落至18亿次 [5] - 字节猫箱2025年1-5月苹果端月下载量从264万下滑至61万 DAU从59万降至49万 MiniMax星野同期下载量从486万跌至93万 [6] 行业挑战 - 阶跃星辰2024年12月停止大范围投入冒泡鸭项目 引发市场对AI情感陪伴是否为"伪需求"的质疑 [6] - 未成年人接触NSFW内容等道德伦理争议 以及用户需求挖掘不足 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3][6]
脉速跨境丨俄罗斯电商市场双雄争霸;亚马逊斥40亿美元扩大当日达送货
搜狐财经· 2025-07-17 09:52
俄罗斯电商市场双雄争霸 - Ozon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设立提货点 展现全球扩展服务网络的决心 [2] - Ozon在俄罗斯新增8大配送中心 优化本土物流网络布局 最新物流中心新增14万平方米仓储面积 日处理订单能力达85万份 [4] 亚马逊物流扩张 - 亚马逊计划将Prime会员当日及次日配送服务扩展至美国地方及小城市 2025年底前新增4000多个服务地点 [5][7] - 亚马逊将在2026年底前投资超过40亿美元构建和完善配送基础设施 [7] TEMU澳大利亚本地卖家计划 - TEMU全面开放澳大利亚"本地卖家计划" 允许拥有本土库存的澳企入驻其全球电商平台 [8] - TEMU澳洲站2024年独立访问量增长72% 位居iPhone下载榜首 被Similarweb列为2025年澳大利亚增长最快的网站 [10] - TEMU自2025年4月起集成ShipStation等基于云的配送服务 提升物流自动化能力 [10] 亚马逊配送资格调整 - 亚马逊调整"优质配送选项"计划资格标准 准时送达率要求从97%下调至92% [11][13] - 评估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 考察时间段调整为当前日期往前推的第14天至第7天 [13] 亚马逊AI领域投资 - 亚马逊考虑追加数十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 巩固AI领域战略布局 [14][18] - Anthropic发展迅速 2023年获得谷歌近4亿美元投资和SK电讯1亿美元投资 [18]
AI巨头自研浏览器,OpenAI要防苹果、谷歌卡脖子
凤凰网· 2025-07-17 09:41
OpenAI开发浏览器的战略意图 - OpenAI计划在未来几周发布一款网络浏览器 这被视为公司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 [1][2] - 开发浏览器的核心目的是为AI智能体铺路 通过浏览器获取用户在各种网站和应用中的数据 以提供更精准的虚拟助手服务 [1][2] - 浏览器能访问用户日常使用的工具和工作场景 这是AI智能体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帮助的必要条件 [2] 浏览器市场的竞争格局 - 谷歌Chrome和苹果Safari目前主导浏览器市场 两者都在开发自主AI大模型 [4] - 历史上Brave和The Browser Company等企业曾尝试推出新浏览器 但市场渗透面临挑战 [4] - 浏览器市场每隔几年会出现新进入者的机会 但用户转换浏览器的意愿普遍较低 [4][5] OpenAI面临的挑战 - 即使拥有8亿用户 OpenAI也难以通过强制方式推广浏览器 必须依靠产品优势吸引用户 [5] - 需要证明其浏览器能提供超越Chrome和Safari的全新工具和使用体验 [5] - 面临苹果和谷歌等平台方可能限制其AI服务访问的风险 自主浏览器可降低这种依赖性 [3]
AMD,奋起直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7 08:50
AMD的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 - 公司目前在全球AI半导体市场追赶占据主导地位的NVIDIA,股价在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前逐步上涨[3] - 在x86架构CPU市场已与英特尔形成双寡头格局,GPU市场则保持对NVIDIA的强势第二位置[3] - 计划通过强化竞争产品路线图逐步抢占NVIDIA份额,预计下月财报将体现进展[3] 历史竞争策略的成功案例 - 90年代通过降价25%的价格战策略在x86市场生存,最终成为除英特尔外唯一存活品牌[5] - 自主研发K7核心的Athlon处理器实现技术突破,宣传语转变为"价格不变,性能提升25%"[5] - 服务器市场采用"第二梯队营销"策略,借助Sun Microsystems联盟将份额提升至20%,最终被惠普/戴尔等主流厂商采用[7] 当前AI半导体领域的竞争态势 - CEO苏姿丰明确将NVIDIA定为追赶目标,但需缩小过去两年在AI GPU领域的差距[9] - 采用开放的ROCm开发环境对抗NVIDIA垄断的CUDA,降低客户转换门槛[10] - 已获得META、微软等大客户支持,并与OpenAI宣布联合开发半导体计划[10] 行业竞争环境特征 - AI半导体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技术创新周期缩短至每年推出新产品[12] - 无晶圆厂模式盛行下,台积电几乎垄断先进制造环节[12] - IT平台提供商正加速自研半导体,改变传统供应链格局[12] 关键竞争差异点 - NVIDIA采用优先供应关联云厂商的商业模式,可能引发客户竞争关系(类似英特尔"Intel Inside"策略)[9] - 半导体产品高单价特性为AMD提供价格战缓冲空间[10] - 公司技术路线图执行力和客户需求响应能力将成为未来成败关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