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搜索文档
美国豆农上书特朗普,贸易协议不能再拖,美财长等不及与中方面谈
搜狐财经· 2025-08-24 01:26
九月的美国中西部,一望无际的金色豆田,本该是丰收的天堂。可农场主约翰逊却站在田埂上,满面愁 容,手里的电话安静得可怕。 以前这时候,从中国来的订单都快把他邮箱塞满了,经纪人的电话也老响个不停,他的工作就是开着大 收割机,把一颗颗黄澄澄的大豆装上车,接下来送去装船,运往太平洋彼岸。 那曾经有一条能带来财富的黄金航路,豆农们赚了不少钱,中国的餐桌也因此更丰富了。 可今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条热线仿佛没信号,那只"无形的手"到底是断了啥? 特朗普总统一摆手,就挑起了对华贸易战,他自个儿觉得这是张"王牌"能让美国"再度变得出众",可他 或许忘了,在这场全球的角力当中,每打出一张牌,都会有回应。 果不其然,中国迅速反击,关税清单里,美国大豆赫然在列。对于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豆农来说, 无异于晴天霹雳。 你可能会问,世界这么大,不卖给中国,还不能卖给别人吗? 事实是真不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胃口之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相提并论。失去了中国 这个"头号大客户",那堆积如山的几千万吨大豆,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豆农们喘不过气来。 更让人担忧的是不管少了谁地球还是转,这边美国大豆正愁卖不出去那边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 ...
中美贸易谈判稳了,美国又一软肋浮出水面,特朗普也得小心应对
搜狐财经· 2025-08-22 19:04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中美双方同意延期现行关税政策90天以避免贸易战升级[1] - 谈判僵持源于双方均不愿妥协但无法压制对方[1] - 美国面临稀土供应被动局面及新出现的农业软肋[1][7] 美国大豆行业困境 - 美国大豆协会向特朗普政府致信称生产商濒临贸易和金融深渊[3] - 中国过去五年平均购买全球61%大豆出口 是美国主要出口市场[5] - 贸易战导致中国转向从南美洲进口大豆 美国大豆滞销[5] 美国农民压力与政治影响 - 美国农民因利益受损向特朗普政府施压[5] - 农民作为特朗普基本盘 若联合抗议将影响中期选举[5] - 农业软肋使美国在谈判中话语权进一步削弱[5][7] 谈判局势演变 - 美国同时面临稀土和农业双重软肋 失去谈判优势资本[7] - 美国内部要求与中国和解的压力持续增大[7] - 特朗普政府面临时间压力 需兼顾利益集团诉求和政治考量[7]
3个月没买美国油?可把美国急坏了,关于两国关系我方高层表态
搜狐财经· 2025-08-21 17:52
中国对美国能源断供 - 3月份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购买量归零,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首次长时间"断供" [1] - 此后三个月零进口成为常态,没有美国原油和LNG抵达中国港口 [1] - 中国已连续三个月未采购美国原油,创下自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以来最长中断纪录 [5] - 3月美国LNG到货量为零,与去年同期41.25万吨的进口量形成鲜明对比 [5] 关税影响 - 从2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原油和LNG关税税率分别提高至94%和99% [5] - 这一税率彻底摧毁了美国能源的价格竞争力 [5] - 关税让每口井的成本增加了15万美元 [9] - 美国石油业管材价格到2025年四季度将同比暴涨40% [9] 美国能源产业现状 - 4月美国原油出口量跌至年内最低水平,日均388.3万桶,较3月下降约4% [5] - 美国页岩油产业正遭遇双重夹击,关税政策导致油田设备成本飙升,同时国际油价暴跌 [7] - 美国二叠纪盆地的钻井平台数量在过去一个月下降了约3% [19] - 多家页岩油公司开始削减资本支出、裁员减产 [19] 中国能源战略调整 - 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1.9%至5.53亿吨 [11] -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欧洲地区,合计占比约七成,去年美国原油仅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74% [11] - 一季度国内天然气产量达659.8亿方,同比增长26.9亿方 [13] - 管道气进口量191.88亿方,同比增长12.31亿方 [13] 能源结构转型 -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普及和节能减排措施显著降低了对传统石油的依赖 [13] - 俄罗斯管道气今年将新增约70亿方进口量 [13] - 印尼LNG进口量3月同比大幅增长33万吨 [13] - 国内储气能力较2023年增加80亿立方米 [13] 中美贸易关系 - 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原油和LNG总额仍达约600亿元 [15] - 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结构已从低端制造向机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转变 [15] - 中国加速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与中东、俄罗斯的能源纽带持续加强 [15]
美国大豆滞销,特朗普催促中国下单,我们精准砸掉他的基本盘
搜狐财经· 2025-08-18 21:30
中美大豆贸易政策动态 - 中美双方宣布将关税措施再推后90天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中国将大豆订单增加三倍以缩减贸易逆差 [1] 美国大豆出口困境 - 美国约50%的大豆产量依赖出口 中国曾占其出口量的60% [3]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跌至五年低点 [3] - 2025年美国大豆产量预计达9000万吨 其中5000万吨需依赖出口 [16] - 截至2025年8月中旬 中国尚未采购一船美国新季大豆 创2005年以来最晚采购纪录 [16]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变化 - 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 其中71%来自巴西 21%来自美国 [3] - 美国大豆在华市场份额从60%萎缩至21% [7] - 中国对巴西大豆采购量从2017年的3285万吨增至2024年的7465万吨 增长超过一倍 [18] - 2025年9月中国进口商完成800万吨巴西大豆采购 10月另有400万吨南美订单 [12] 中国市场供应状况 - 中国国内豆粕供应过剩 压榨企业库存高企 [5] - 巴西2025年大豆产量达1.69亿吨 出口预计超1亿吨 可完全填补美国空缺 [3] 技术监管与贸易溯源 - 中国海关2025年初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拦截30万吨标注"阿根廷产地"的美国大豆 [8] - 建立全球首个区块链溯源平台 利用三维码技术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10] - 通过蛋白质含量差异(美豆高于35.1% 南美低于34%)和DNA检测识别产地 [10] 基础设施与供应链建设 - 中国在巴西投资的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 [14] - 南美大豆输华效率大幅提升 进一步挤压美国大豆生存空间 [14] 美国农业经济影响 - 2018年贸易战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270亿美元 其中大豆占71% [18] - 美国豆农每英亩损失达25美元 许多农场濒临破产 [18]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近期飙升至两周高点 但属短暂市场反应 [16] 政治与行业反应 -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称"与中国打贸易战是在自杀" [18] - 美国大豆主产区54%的农民反对将关税作为谈判工具 [20] - 中西部农业州作为特朗普关键票仓出现政治根基削弱风险 [20] 贸易格局重构 - 中国形成"南美为主、北美为辅"的采购格局 [7] - 中国采购节奏打乱美国大豆传统销售周期(往年9月至次年1月为对华出口高峰期) [14] - 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正在重构 美国恐永久失去中国市场 [20][23]
中美谈崩的结果,美国承担不起,美财长还是不甘心,7字定位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07
为什么美国方面会同意继续"休战"呢?说白了,就是中美谈崩的结果,美国承担不起。为什么这么讲?首先,美国的谈判筹码不多。关于这一点,美国财长 贝森特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曾主动承认过,他认为,美国与我国的经贸谈判上,并没有太多的筹码。例如,在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期间,美国 妄图要求我国停止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的石油,以此来作为谈判筹码,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我国通过停止购买伊朗石油,继而向伊朗方面施压,迫使伊朗 与美国重回谈判桌,并与美国签订新的核协议。但对此我国根本就不吃这一套,我们立场很明确,中国是主权国家,有自己的安全和能源需求,这些都基于 内部政策来决定。换句话说就是,这件事还轮不到美国指手画脚。 为什么说中美谈崩的结果,美国承担不起?美财长又是用哪7个字重新定位中国的呢? 上月底,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12号当天,中美相继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声明承诺中美双方继 续暂停实施对彼此加征的24%关税以及有关非关税反制措施90天。为什么中美双方在这个时间点发布这样的声明呢?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之前谈好 的"休战期"将在12号凌晨0时01分到期。如果到时候" ...
历史性突破!香港市场单只ETF首次突破100亿份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08:20
香港ETF市场动态 -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份额达到102.19亿份,成为香港首只份额突破100亿份的ETF [1] - 香港ETF市场生态完整,恒生科技指数的杠杆或反向产品受青睐,例如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每日反向(-2x)产品份额为35.41亿份,每日杠杆(2x)产品份额为19.21亿份 [1][2] - 香港积极引入创新产品,2025年7月上市首只美股收益主题主动型ETF,以满足市场对高息美元资产及防守性投资的需求 [3]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港股市场表现强势,为ETF发展提供直接推动力,部分板块如半导体、新消费概念股(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及创新药板块表现良好 [3][4] - “北水南下”是香港ETF发展重要动力,内地及海外投资者持续买入港股,市场流动性充沛且有望随美联储降息进一步提升 [2][3] - 创新药指数ETF被视为参与港股行情的有力工具 [3] 亚太及全球ETF市场格局 - 道富集团报告预期中国在2025年底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亚太地区最大ETF市场 [6] - 截至2025年8月14日,中国内地股票ETF数量达1173只,总规模为3.87万亿元,其中超过40只份额超100亿份,多只主流ETF份额超500亿份 [6] - 全球范围内,美国为ETF第一大市场,其ETF行业2000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30%,预计2030年管理资产规模可能达约20万亿美元 [5] 市场前景与趋势 - 机构对内地股市维持乐观,认为政策发力、资金面宽松及经济基本面修复将支撑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中长期格局向好 [7] - 全球ETF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主动管理ETF全球扩张与创新、数字资产策略兴起、监管变化鼓励投资者拥抱ETF [8] - 日本ETF市场展现韧性,截至2025年6月底总管理资产约6483.8亿美元,较2024年底增长13.2% [7]
豆粕:8月USDA报告利多,期价重心上移,豆一,盘面反弹震荡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8-17 20: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美豆期价涨势为主,因美豆增加对中方出口希望及8月USDA报告利多;国内豆粕期价震荡上涨、豆一期价震荡 [2] - 下周预计连豆粕期价重心上移、豆一期价反弹震荡,豆粕关注美豆产区天气、中美经贸会谈、美豆出口等变量 [5] 相关内容总结 期货价格表现 - 8月15日当周,美豆主力11月合约周涨幅5.7%,美豆粕主力12月合约周涨幅3.26% [2] - 8月15日当周,豆粕主力m2601合约周涨幅1.39%,豆一主力a2511合约周跌幅0.83% [2] 国际大豆市场基本面情况 - 美豆净销售周环比下降、处于预期低端,8月7日当周,2024/25年度美豆出口装船约53万吨,周环比降幅约23%;累计出口装船约4842万吨,同比增幅约13%;美豆对中国装船为0,累计对中国装船约2248万吨;当前年度周度净销售约 -38万吨,下一市场年度周度净销售约113万吨,两者合计约75万吨,处于预期低端 [2] - 美国大豆优良率周环比下降、符合预期,截至8月11日,美国大豆优良率68%,前一周69%,去年同期68%,市场预期68% [2] - 8月USDA供需报告利多,下调2025/26年全球和美豆期末库存、库存消费比下降,较大幅度下调2025年美豆种植面积、较大幅度上调美豆单产,但下调面积影响更大,美豆总产量下降,总供应下降,需求也下调,供应减量大于需求减量,美豆期末库存下调 [2][3] - 截至8月15日当周,10 - 11月巴西大豆CNF升贴水均值周环比上升、进口成本均值周环比上升,盘面榨利均值周环比下降 [3] - 8月中下旬美豆主产区降水偏少、气温“先高后低”,影响偏中性 [3] 国内豆粕现货情况 - 成交量周环比下降,截至8月15日当周,我国主流油厂豆粕日均成交量约10万吨,前一周日均成交约51万吨 [3] - 提货量周环比特平,截至8月15日当周,主要油厂豆粕日均提货量约18.8万吨,前一周日均提货量约18.8万吨 [3] - 基差周环比上升,截至8月15日当周,豆粕(张家港)基差周均值约 -96元/吨,前一周约 -112元/吨,去年同期约 -26元/吨 [3] - 库存周环比下降、同比下降,截至8月8日当周,我国主流油厂豆粕库存约86万吨,周环比降幅6.8%,同比降幅约36% [3] - 大豆压榨量周环比上升,下周预计上升,截至8月15日当周,国内大豆周度压榨量约234万吨,开机率约66%;下周油厂大豆压榨量预计约240万吨,开机率68% [3] 国内豆一现货情况 - 东北产区豆价稳定,东北部分地区大豆净粮收购价格报价区间4220 - 4300元/吨,关内部份地区大豆净粮收购价格区间5140 - 5280元/吨,销区东北食用大豆销售价格区间4660 - 4860元/吨,均持平前周 [4] - 东北产区新豆生长良好,维持年产预期,除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旱外,多地土壤墒情不旱不涝,新季大豆多进入鼓粒期、有丰产预期 [4] - 国储、省储大豆拍卖持续,国储两次拍卖、部分成交,黑龙江省储流拍,吉林省储成交率约68% [4] - 销区需求平淡、后续关注开学是否提升需求,经销商表示东北大豆成交暂无增加迹象,多数经销商库存可销售至新豆上市,后续若出货速度加快,或少量补库 [4]
贸易战再升级?8月17日,下周或将继续展开上涨走势
搜狐财经· 2025-08-17 02:47
中美半导体关税政策 - 美国计划在未来两周内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200%-300%的关税[1] - 美股半导体板块应声下跌:科天半导体跌超7%,美光科技跌近5%,盛美半导体跌超4%[1] - 美联储官员警告高关税可能导致"滞胀冲击",推高物价并抑制经济增长[1] A股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强势反弹,超过85%个股上涨,券商板块单日涨幅近4%[3] - 市场呈现"权重搭台、题材唱戏"格局,券商与大科技板块联动[3] - 指数在3700点附近震荡,量能持平未明显放量[3] 市场量能与趋势 - A股连续两日成交额达2万亿,4600余只个股上涨[5] - 券商等大金融板块持续发力,显示主力资金仍在推动市场[5] - 短期回调风险已化解,市场有望延续上涨走势[5] 牛市特征分析 - A股呈现"机构牛"特征,部分板块(CPO、PCB)和个股(如易中天)屡创新高[7] - 当前5000多只个股环境下,4万亿成交量才能支撑普涨,现呈现"稀缺性抢购"现象[7] - 高人气个股因可见度提升吸引更多买盘,形成正反馈循环[7]
马斯克预言成真,美国创下一个首次,特朗普求见,中国反而不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6 20:10
美国国债状况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 创历史高峰[1][3] - 债务规模相当于每名美国公民承担近80万人民币负债[1] - 美债增速达每5个月增加1万亿美元 远超历史平均水平[2] 财政政策影响 -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延长减税政策并增加国防开支 推高债务水平[2] - 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预算近60% 人口老龄化加剧负担[5] - 长期财政赤字和低利率依赖是债务飙升根本原因[5] 贸易政策效果 - 高盛数据显示美企承担64%关税成本 消费者承担22%[7] - 预计未来消费者将承受67%的关税成本[7] - 对等关税政策增加美国民众经济负担[5] 中美贸易关系 - 美财长贝森特表示计划90天内与中方再次会面[7] - 中国通过反制手段在贸易战中取得优势地位[7] - 美方在债务和关税压力下主动寻求对话[7]
美方试探与中国打关税战,贝森特在G7会议上尴尬碰壁,欧洲领导人选择集体沉默!
搜狐财经· 2025-08-16 11:55
中美贸易战动态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G7会议上提议对中国实施200%的二级关税 但未获得任何支持 [1] - 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产业链与中国紧密相连 欧洲外交官表示"先问问我们脚上的中国制造答不答应" [1] -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已给许多国家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尤其是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 [3] 欧洲国家的立场 - 欧洲国家不愿意卷入中美贸易战 担心会自损其利 [3] - 2024年中欧贸易额预计将突破7000亿欧元 德国在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38% [5] - 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同样依赖中国市场 在欧洲对华制裁问题上选择沉默 [5] 中国的应对策略 - 中国对欧美制裁采取精确打击策略 特别是针对欧洲两家银行的制裁 [3] - 中国通过金融领域的"精准制裁"让欧盟感受到切身痛苦 同时保留谈判余地 [3] - 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反制措施促进了对美贸易顺差的增强 [5] 美国面临的挑战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刺激国内生产 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5] - 美国的农产品在贸易战中遭受重创 [5] - "关税同盟"的设想因中国与欧洲经贸纽带加强及美国内部经济限制而变得遥不可及 [7] 未来趋势 - 欧洲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5] - 中国应深化与欧洲合作 同时在分歧问题上保持积极沟通 [7] - 中国与欧洲的经贸纽带越扎越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