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老龄化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人对“618”已麻木?46岁以上“熟龄人群”消费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6-19 19:16
消费趋势变化 - 618促销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下降 因平台促销已成常态 年轻消费者更注重自身需求和性价比 [1] - 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支出显著增长 各级城市平均增长约2% 其中三线城市增3.3% 四线城市增6.2% [1] - 熟龄人群消费增速最高 受益于改革开放红利 追求生活品质和特定健康诉求 [2] 中老年消费群体特征 - 中老年消费增长主因包括财富积累 稳定养老金 以及消费观念转变 愿为高品质生活支付溢价 [2] - 银发家庭消费需求多元化 分为日常刚需类 健康类和悦己类 高度关注健康 [3]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 Worldpanel细分出熟龄家庭和银发家庭两类 [2] 电商平台影响 - 近40%银发家庭通过兴趣电商平台购买快消品 抖音和快手影响力提升 [4] - 品牌方利用兴趣电商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 通过健康相关内容激发中老年购买行为 [4]
报告: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消费在显著增长
快讯· 2025-06-19 17:34
消费趋势 - 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的平均支出显著增长 各级城市平均增长约2% [1] - 三线城市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消费增长3.3% 四线城市增长6.2% [1] - 近四成银发家庭开始利用兴趣电商平台购买快速消费品 [1] 行业影响 - 人口老龄化拉高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 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表现明显 [1] - 抖音和快手对银发家庭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自贝恩与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购物者报告》 [1]
年轻人对“618”大促已麻木?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消费却在显著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6-19 17:24
中老年家庭消费趋势 - 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平均支出显著增长 各级城市平均增长约2% 其中三线城市增长3.3% 四线城市增长6.2% [1] - 中老年人群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积累了大量财富 拥有稳定的养老金 消费观念改变 愿意为高生活品质支付溢价 [1][2] - 46岁以上熟龄人群是消费增速最高群体 追求不输年轻人的生活品质 并有特定健康诉求 [2] 银发家庭消费特征 - 银发家庭消费需求多元化 分为日常刚需类、健康类和悦己类 高度关注健康 [3] - 近四成银发家庭利用兴趣电商平台购买快速消费品 抖音和快手对银发家庭影响力日益增加 [3] - 品牌方通过兴趣电商平台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策略吸引中老年群体 发布健康相关内容激发购买行为 [3] 电商促销效果变化 - 平台促销常态化导致年轻消费者不再因"618"等促销活动改变购买行为 [1] - 促销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有限 年轻消费者更清醒地从自身需求出发 追求更高性价比渠道 [1] - 线上促销全年无休 复杂促销活动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下降 [1] 人口结构变化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度突破3亿人 [2] - Worldpanel细分出熟龄家庭(家庭成员45-60岁)和银发家庭(成员皆年满60岁)两类人群 [2]
特稿|蔡昉:从菲利普斯曲线到贝弗里奇曲线——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政策框架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3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表现 - 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从疫情前的5.05%上升至疫情后高于该水平,表明结构性失业率升高 [2] - 2008-2016年与2016-2024年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00%升至5.14%,岗位空缺率(求人倍率)从1.04升至1.37,显示失业率与岗位空缺率同步上升 [3] - 2023年私营和非单位就业人数达3.1亿,占城镇就业比重从2013年的53.0%大幅提升至65.2%,反映就业形态非正规化加剧 [4] - 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2022年达8400万人,进一步体现非正规就业扩张 [4] - 劳动力流动内卷化表现为农民工跨省/市/县流动比重下降,户籍和养老制度障碍导致非农产业生产率提升受阻 [5]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成因 - 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加速就业破坏,2012年后中国城镇每年净增就业数量持续小于毛增就业量,且差额扩大 [6] - 25-45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52.8%降至2020年的46.3%,老龄化推动自动化替代,加剧低生产率岗位竞争 [7][8] - 户籍制度导致37.6%城镇常住人口为非户籍人口,劳动年龄群体匹配效率低下,阻碍劳动力有效配置 [8] 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 人力资本培养需聚焦可持续技能,延长义务教育至学前和高中阶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应对技能快速折旧 [9] - 社会保障体系需提高给付均等化,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弱化身份差异,增强普惠性以应对技术冲击 [10] - 宏观经济政策需转向个体与结构层面,强化跨部门协同,提升数据共享与资源投入互补性 [11]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一把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急什么?
36氪· 2025-06-16 10:39
越南的人口红利,正在加速消失。 近日,越南通过了《人口法令》第十条修正案,立即生效。新法规规定: 每对夫妻及个人可基于平等原则,依据年龄、健康状况、学习条件、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及育儿能力等因素,自主决定生育时间、子女数量及生育间隔。 也就是说,此前的规定限制"夫妻及个人仅允许生育一至两个孩子"彻底作废了。 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动作。要知道,中国在2015年放开"二孩"政策时,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54。而越南目前的生育率水平,仍然为1.91,在全世界处 于中下游水平。 为什么还处在人口黄金期,被很多人视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越南,居然开始"招工难",突然拉响了人口警报? 事实上,越南如果再不扭转人口结构,恐怕连"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影子都要看不见了。 越南的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其实非常令人意外。 众所周不知的是,越南其实从未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甚至还是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 此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只对公务员群体严格执行,超生只罚几百元人民币;在民间,男性娶好几个老婆是常态,所谓"大婆""二婆",甚至能和谐相处。 因此,虽然越南从80年代起号召"每对夫妻生育1至2个孩子",但是从2002年到2021年,越南的总 ...
宗良:完善家庭养老金融健康政策制度,充分发挥养老金融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 养老金融健康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3 19:01
中国家庭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养老金融产品丰富度快速提升 截至2024年6月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762款 包括储蓄465款 基金192款 保险82款 理财23款 [4] -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滞后 开户数仅覆盖全国人口不足10% 存在"开户热 缴费冷"现象 [5] - 养老模式从"代际供养"转向"自我养老" 61.64%受访者认为自我养老最可靠 [6] - 政府主导特征明显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7亿人 企业年金覆盖3242万职工 个人养老金开户7200万人 [7] 政府优化养老金融政策的路径 - 加强第三支柱建设 通过税收激励 产品创新提高个人养老金覆盖率 [8] - 推动养老金入市 探索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循环 提升投资回报率 [8] -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 [9] 当前政策不足与改进方向 - 第二 三支柱覆盖不足 企业年金仅覆盖20%城镇职工 需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税收优惠 [10][11] - 产品供给单一 需开发差异化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12] - 区域发展失衡 基本养老金收支呈"西高东低" 服务网点分布不均 [14] 区域协调发展措施 - 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探索"东部结余补西部缺口"定向转移模式 [14] - 开发区域差异化产品 如农村地区推出小额普惠型养老保险和养老信托 [14] 养老金融与产业融合 - 推动"科技+养老金融+产业"融合 打通长期资金股权投资堵点 [15] - 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 引导资金流向老年护理等供给缺口领域 [15] - 强化养老金资产管理 保障养老产业需求端健康发展 [16]
全球平均生育率大降!为什么不生?联合国报告这么说→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41
全球生育率下降趋势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约为68.6万人,较2023年减少4.12万人,自1899年以来首次跌破70万大关,比预期提前14年 [1] - 全球平均生育率从1990年的3.31个孩子降至2024年的2.3个孩子,55%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水平2.1 [2] - 韩国已进入"人口紧急状态",但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单月出生人口连续9个月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生育率高于去年同期 [9] 生育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 经济因素占比最高:39%受访者将"财务限制"列为主因,韩国比例达58%;21%担忧就业保障,19%认为住房压力影响生育 [5] - 其他因素包括:缺乏高质量幼儿照护服务(12%)、健康状况、配偶意愿分歧、家务分配不均、气候变化与冲突担忧 [5] - 联合国报告指出,阻碍生育的主要是外部条件(如育儿成本、职业不稳定)而非生育意愿缺失 [2] 人口结构变化与挑战 - 全球1/4人口居住在已达规模顶峰的地区,未来将形成"老年人社区规模>年轻人社区>劳动力群体"的倒金字塔结构 [4] - 世界人口预计在2080年代中期达103亿峰值,世纪末回落至102亿,老龄化速度超出部分国家应对准备 [4] - 调查显示:近1/5受访者未达成理想家庭规模,仅7%认为会生育更多孩子 [5] 政策应对措施 - 经济支持:瑞典2024年新法允许祖父母领取育儿报酬,日本对立即休陪产假的男性增加福利补贴 [7][8] - 制度创新:日本男性育儿假休假率2023年达30.1%(同比+13.0个百分点),目标2025年提升至50%,2030年达80% [8] - 韩国通过现金奖励新婚夫妇、延长休假、纳税减免等政策刺激生育率回升 [9] - 建议方案:推行带薪育儿假、可负担生育医疗、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女性就业率(可提振经济增长) [7][9]
未来十年老年人口净增1亿,长护险全国铺开进入倒计时|长护险扩围探路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26
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老龄化速度全球最快,预计2035年突破4亿(占比超30%) [2] - 2020-2030年失能老人将从5271万增至7700万,平均失能期7.44年,失能老人占比超总失能人口57% [3] - 当前失能老人约3500万(占老年人11.6%),老年人患病率为总人口4倍,带病生存超8年 [3] 长护险制度进展 - 试点9年覆盖1.83亿人(占全国13%),定点机构8080家,护理人员30.28万,2023年基金收入243.63亿/支出118.56亿 [8] - 2020-2023年参保人数从1.08亿增至1.83亿,待遇享受人数从83.5万增至134.29万,但护理人员数量2023年同比减少2.82万 [9] - 需求增速(23.5%)远超供给增速(机构18.5%/护理人员负增长),护理人员短缺成全国落地主要瓶颈 [9]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医保局正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统一长护险制度,预计顶层设计即将出台 [1] - 2035年前是应对老龄化关键窗口期,政策要求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 [18] - 当前试点受益人群仅占需求人群5.8%,行业共识需尽快结束试点实现全国普惠覆盖 [18] 经济与社会影响 - 长护险是养老/医疗/长护三大老年保障支柱之一,试点已带动照护产业增长 [8][9] - 失能导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现行社保体系难以满足长期护理需求 [4] - 长护险被视为撬动银发经济的重要杠杆,但需解决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 [9][18]
董克用:探索家庭养老金融健康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2 18:15
家庭养老金融健康的核心观点 - 家庭养老金融健康的核心在于家庭结构变化与多层次金融保障体系的适配,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养老责任更需依托制度与金融工具支持 [2] - 判断家庭养老金融健康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相应的养老财富用来保障老年阶段的生活质量,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应尽早启动养老金融规划 [2] - 养老问题的本质是"适老"问题,人类社会需要适应老年人比重越来越高的现象,长寿时代改变了工业社会的"两短一长"格局 [4] 家庭结构变化与养老责任转型 - 家庭结构从传统农耕社会的四世同堂转变为现代城镇化背景下的核心家庭、单亲家庭乃至独居者,家庭在养老方面的功能发生巨大转变 [4] - 传统家庭养老承担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三项功能,但现实中孙辈对祖辈的养老责任存在模糊地带 [4] - 当前中国年轻人三十岁才开始职业生涯,即使延迟退休至65岁,工作年限约三十多年,而退休后生活可能长达二三十年 [4]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 - 老年人需求分为经济需求(稳定收入)、服务需求(医疗照护)和社会需求(社交精神支持),这些需求随年龄变化分为活力期、康复期与照护期 [5] - 中国已构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第二三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5] - 除养老金外,商业保险、银行理财、基金等金融产品和房产也是重要的养老财富来源,房产可能成为支付养老开支的重要来源 [5] 养老金融工具与收入来源 - 个人收入来源分为劳动收入、资产收入、转移收入和赠与收入,退休后劳动收入下降,转移收入和资产性收入重要性上升 [6] - 金融工具在财富积累、风险转移、代际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多重功能,养老金制度是典型的金融资源重分配机制 [6] - 实现养老金融健康需要个人早做规划,积极参与多支柱养老金制度,合理配置养老金融产品,社会保险仍是关键一环 [6]
并非不想生!全球平均生育率大降背后,联合国报告这么说
第一财经· 2025-06-12 16:23
全球生育率下降现状 - 2024年全球平均每名女性生育2 3个孩子 较1990年的3 31个明显下降 [1] - 55%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水平2 1个孩子 预计本世纪中叶将降至2 1以下 [1] - 日本2024年新生儿数量降至68 6万人 较2023年减少4 12万 创1899年以来新低 [1] - 韩国已宣布进入"人口紧急状态" 但2024年单月出生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势 [6] 生育率下降核心原因 - 39%受访者将"财务限制"列为首要因素 韩国该比例高达58% [4] - 21%受访者担忧未来就业保障 19%认为住房压力影响生育 [4] - 12%受访者指出缺乏高质量幼儿照护服务 [4] - 职业不稳定 择偶困难及气候变化担忧等因素共同作用 [1][4] 政策应对措施 - 瑞典2024年新法允许祖父母领取育儿报酬 促进家庭支持网络 [5] - 日本男性育儿假休假率2023年达30 1% 政府目标2030年提升至80% [6] - 韩国通过现金奖励新婚夫妇 纳税减免及住房保障等政策刺激生育 [6] - 报告建议强制男性休育儿假 促进责任公平分担 [5][6]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全球1/4人口居住在已达顶峰地区 将形成"老年社区大 年轻社区小"格局 [3] - 世界人口预计2080年代中期达103亿峰值 本世纪末回落至102亿 [3] - 劳动力群体规模缩减现象加剧 [3] 经济解决方案 - 劳动力市场改革与养老金系统调整可缓解经济压力 [6] - 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被视作提振经济增长最有效措施之一 [6] - 需提供可负担的儿童保育及生育医疗服务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