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坑了”马云、频频“撤退”,沈国军财富一年缩水225亿
商业洞察· 2025-04-15 17:49
以下文章来源于雷达Finance ,作者X编辑 雷达Finance . 遨游广袤的财富世界。 命运在此刻发生改变,在沈国军的精心经营下,银泰百货大获成功。 2007年,银泰百货成功登 陆港股。此后,在他的带领下,银泰集团的商业版图持续扩张,业务广泛覆盖商业零售、商业地 产运营与开发、股权投资等核心领域。 在沈国军的创业生涯中,挚友马云多次参与其中。他们 曾 携手组建菜鸟网络,阿里更是通过多 次增持将银泰百货纳入麾下。但商场风云变幻,马云 斥巨资拿下的银泰百货让阿里损失惨重。 去年 12月,阿里不惜亏损93亿 元 出售银泰百货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沈国军在资产处置方面动作频繁:银泰系陆续减持京投发展、南都物 业、汤姆猫的股份,并且清仓了银泰黄金股份。沈国军接连出售资产的举动,让外界对这位商界 大佬后续的商业规划充满好奇。 作者: 孟帅 来源: 雷达Finance (lD: leidaplus) 执掌着银泰商业帝国的沈国军,财富一年缩水 225亿元。 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公布的《 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沈国军家族的财富从去年的620亿元 骤降至今年的395亿元,位列中国财富下降TOP5的第四名。 回顾 ...
社区团购真完了?
投中网· 2025-04-01 16:26
社区团购市场发展历程 - 2018年社区团购行业高峰期全国有超过300家平台,包括阿里、拼多多等大厂及兴盛优选等创业公司,当年融资金额达40亿元,平均每家获投1.5亿元 [8] - 2020年大厂加速布局,阿里宣布"投入不设上限",京东设立2000万元奖励抢占市场份额,行业进入"抢城大战"阶段 [9] - 2024年市场仅剩美团优选与多多买菜双雄对峙,阿里旗下淘宝买菜退出赛道 [6][11] 大厂战略动机分析 - 下沉市场用户规模占移动互联网大盘50%以上,但渗透难度大,社区团购成为攻占该市场关键武器 [9] - 阿里2016年起探索线下整合,收购银泰百货;拼多多通过"农地云拼"强化农产品供应链;美团优选聚焦四线以下市场 [9][17] - 社区团购通过"小区场景+团长私域"实现"货找人"模式,挖掘消费需求并为生态业务赋能 [10] 商业模式核心矛盾 - 需同时满足"低价、人效、质量"三角,但生鲜品类高损耗特性导致用户留存率持续走低 [13] - 美团2021-2024年新业务亏损分别为384亿/284亿/202亿/73亿元,京东2021年新业务亏损106亿元 [13] - 团长佣金从15%降至2%,影响服务质量,美团采用"夫妻店+BD"模式,拼多多弱化团长作用 [14][1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2020年起美家买菜、橙心优选等平台陆续退出,2023年美团减少补贴,京喜拼拼大规模裁员 [10][11] - 拼多多凭借农产品直连实现区域毛利转正,阿里因缺乏供应链优势陷入GMV增长缓慢的负面循环 [13] - 淘宝买菜转型动作迟缓被边缘化,京东升级"京喜自营"转向产业带布局 [17] 大厂战略调整方向 - 阿里聚焦"直发到家"快递电商模式,保留流量入口;京东重启京喜作为产业带业务组成部分 [17] - 行业重心从流量内卷转向"数字赋能",拼多多强化农产品供应链,阿里收缩实体零售聚焦电商与AI [17] - 互联网企业进入理性成熟期,更注重技术赋能实体与生态协同,而非颠覆性扩张 [17]
大厂退出“白菜战争”
36氪· 2025-04-01 09:15
社区团购行业现状 - 社区团购行业经历快速扩张后进入洗牌阶段 2020年起创业公司陆续关停 目前仅剩美团优选与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两大主要玩家 [1] - 阿里旗下淘宝买菜近期宣布退出社区团购赛道 转向"直发到家"的快递电商模式 标志着大厂在该领域的战略收缩 [1] - 行业高峰期全国曾有超过300家社区团购平台 2018年融资金额达40亿元 平均每家获投额度接近1.5亿元 [3] 大厂战略布局与竞争 - 阿里曾表示对社区团购"投入不设上限" 京东设立2000万元奖励抢占市场份额的团队 显示早期采用巨额补贴策略 [5] - 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基于实体店铺取货的拼团业务 美团优选则聚焦生鲜食杂品类渗透下沉市场 [6] - 美团2023年财报显示已开始减少社区团购补贴 京东旗下京喜拼拼2022年进行大规模裁员并撤出大部分城市 [7] 商业模式挑战 - 社区团购面临"低价、人效、质量"的三角难题 难以同时满足三方面要求 [8] - 美团新业务2021-2024年亏损分别为384亿/284亿/202亿/73亿元 京东新业务2021年营业亏损达106亿元 亏损率40% [8] - 团长佣金从最初的15%降至2%左右 影响服务质量与用户留存 [11] 战略转型与未来方向 - 阿里保留社区零售业务入口 转向产地直发的快递到家模式 京东升级京喜为"京喜自营"作为产业带业务布局 [14] - 拼多多通过"农地云拼"模式实现农产品产销直连 美团拓展数码日用品类提升利润空间 [12][17] - 行业从流量内卷转向数字赋能 大厂更注重商品力、供应链与用户体验的把控 [17]
成都曾经最火的火锅店,融资了
投中网· 2025-03-28 13:20
公司发展历程 - 小龙坎成立于2014年,首店位于成都水碾河街道居民社区,初始仅19张桌子,由合伙人轮流炒料配菜[9] - 2015年品牌化扩张至春熙路、盐市口等市中心地段[9] - 2016年成立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放加盟,年底门店突破100家[9] - 2019年通过四川蜀金超盛餐饮控股火锅品牌"蜀大侠",2023年将其变为全资子公司,总门店数近1200家[9] 市场定位与竞争格局 - 与海底捞形成差异化竞争:小龙坎主打"麻辣鲜香、复合调味",海底捞侧重"服务周到、环境贴心"[9] - 填补当时成都中高端连锁火锅市场空白,此前消费者仅联想聂三耳、袁老四等性价比品牌[9] - 门店规模超越呷哺呷哺,直逼海底捞[9] 产业链布局 - 2019年在眉山建立工业园生产火锅底料,采用不锈钢防火板材车间及西门子数字化管理系统[12] - 工业园发展为调味品品牌"漫味龙厨",面积扩至54000平方米,计划二期拓展油料生产线[12] - 产业链重资产特性显著,成为品控核心但带来高成本压力[13] 多元化扩张策略 - 2019-2023年通过蜀金超盛投资火锅食材便利店"自然馋"、冒菜品牌"冒大仙"、鲜鱼火锅"吃城都"[14] - 推出自热火锅、火锅味坚果、鱼皮等新零售产品,孵化一人食子品牌MiniHoogo火锅菜[14] - 2018年启动出海,2022年加速拓展日本、德国、美国等市场,海外门店超40家[14] 融资动态 - 2023年底首次接受外部融资,投资方为浙民投、伍壹柒基金[14] - 最新股权融资中,长沙伍壹柒基金旗下新津肆壹伍基金增资超10%[7] - 海外门店回本周期约15个月,但投资者预期常被国内短期回报宣传误导[14]
换帅365天:盒马挥别山姆模式,或与永辉狭路相逢
雷峰网· 2025-03-19 17:14
" 盒马转舵,驶向下沉市场。 " 作者丨陈嘉欣 编辑丨代聪飞 "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八年前,马云在张勇、侯毅的陪同下参观上海盒马金桥店,他抓起巴掌大的帝王蟹开怀大笑,用餐时还不 停称赞盒马的产品。 此次盒马之行后,张勇彻底在集团站稳脚跟,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成为阿里战略重心。 2025年,马云再临盒马,来的是盒马的长沙门店,而非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当年的左膀右臂均已不 在身边,盒马从"傲视群雄"变得"如履薄冰"。 过去的一段时间,阿里出售盒马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马云的站台也许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间接回应: 在大润发、银泰先后被卖出后,至少到目前为止,盒马还没有成为阿里弃子的风险。 一年前的3月18日,侯毅卸任盒马CEO,原CFO严筱磊走马上任。 过去的365天,严筱磊对盒马的战略方向进行了重大调整:陆续关闭X会员店,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奥莱 店,放弃对标山姆,有意开拓下沉市场。2025财年,盒马预计将开100家鲜生门店。 另一面,随着传统零售门店纷纷向胖东来靠齐,新零售的下沉战事对盒马而言亦不容易。 01 放弃山姆模式,盒马选择「认命」 折腾五年后,盒马终于认命了。 2020年,盒马喊出要做" ...
36氪未来消费正在寻找资深作者
36氪未来消费· 2025-03-13 18:58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招聘人员负责打造36氪在互联网/消费领域的原创影响力,并列出岗位要求和代表作品 [1][4] 岗位要求 - 对消费行业(互联网公司/传统消费品/一级市场)有紧密跟踪和成熟认知 [4] - 认同36氪未来消费的内容操作标准,对“独家”和“特写”报道有野心和信心 [4] - 对商业好奇,能独立思考,兼具热情和执行力 [4] - 受过良好的商业新闻训练,执行力强,有认知,有人脉 [4] - 至少3年以上媒体经验,base北京最佳 [4] - 简历中附上自己最优秀的作品 [4] 代表作品 - 《tiktok梦断美国:全球化幻想的终结|深氪》 [4] - 《瑞幸错过了“杀死”库迪的最好时机|深氪》 [4] - 《IPO爆火的老铺黄金背后:截然不同的消费生意,和同一个投资人|专访》 [4] - 《八年一梦新零售,结果赢家是山姆|深氪》 [4] - 《电商平台业务移交给淘天,菜鸟真正成为一家物流公司|独家》 [4] - 《京东app大改版,透露出三个重要的业务信号|独家》 [4] - 《安德玛创始人及CEO凯文普朗克:以underdog心态登上赛场|New Look专访》 [4]
战略聚焦,盒马找准了发展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3 12:00
从规模扩张到寻求盈利,生鲜电商又重新回到了新的秩序场。 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 0 2 4)》,2 0 2 3年中 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 5 0 0亿元,同比增长2 9%,预计2 0 3 0年行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对应 期间CAGR超1 7%。 近日,盒马重新调整策略引发外界关注。 不久前,盒马宣布将于4月1号暂停营业上海3家X会员店。内部人士透露,关店是公司的主动 业务调整。但与此同时,盒马也在疯狂开店。数据显示,2 0 2 4年盒马鲜生新开7 2家门店,全 国总门店数量超4 3 0家,今年预计还会新开近1 0 0家店。 取与舍,很大程度上说明,盒马已经做好了准备,也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自盒马CEO严筱磊去年3月上任后,外界也看到了这家明星企业的蛰伏与聚焦,其对"盒马鲜 生+盒马 NB"的双线布局,就如同阿里回归阿里一般。 在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盒马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方向。 此前,阿里巴巴高管在阿里2 0 2 5年第一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称,目前没有出售盒 马的计划,但会引入战略投资人。"盒马拥有很好的增长与稳健的扩张,也实现了很不错的盈 利 , 充 分 ...
一个逛超市的灵感,投出44亿营收巨头!光速光合助力汉朔科技引领零售数字化新纪元丨光合说
创业邦· 2025-03-12 07:53
光速光合投资理念 - 投资信仰为"思考、专注、探索、创新",注重长期主义价值,与创业者分担痛苦、分享成功[2] - 定位为"中国创新的全球合伙人",积极寻找行业创新机会[2] - 投资风格强调人与事的匹配度,重视创始团队技术背景和业务通盘考虑[9] 汉朔科技核心业务 - 主营业务为电子价签系统、SaaS云平台服务等软硬件产品,实现零售数字化全领域布局[3] - 2024年营业收入44.86亿元,净利润7.1亿元[3] - 电子价签相比传统纸质价签具有实时更新、节能环保、易于管理等优势[11] 技术优势与产品发展 - 自主研发HiLPC无线通信协议,单基站每小时可更新6万片次电子价签,并发量达行业先进水平[12] - 已推出超过40款电子价签产品,系统软件迭代超20次[13] - 采用高可用负载均衡集群技术,实现密集区域多基站同步更新[13] 市场地位与全球化 - 2023年全球电子价签市场份额28%(全球前三),国内市占率62%(行业龙头)[5] - 产品销往50+国家,服务400+客户包括Auchan、Ahold、Aldi等国际零售巨头[3][16] - 2014年启动"走出去"战略,2021年成立纽约子公司拓展美国市场[15][16] 新业务拓展方向 - 布局大数据、AI前沿技术领域[18] - 延伸至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及节能管理系统[18] - 将核心能力复制到智慧办公、智能制造、智慧餐饮等多元场景[18] 行业背景与投资契机 - 2016年"新零售"元年,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凸显电子价签潜力[8] - 电子价签存在通信协议技术壁垒,需解决多对多双向实时通信问题[12] - 大型连锁商超单店需数万个标签,传统Wi-Fi无法支撑传输需求[12]
300亿,浙江超级IPO诞生了
投资界· 2025-03-11 11:10
汉朔科技IPO表现 - 汉朔科技创业板上市首发价27.5元/股 开盘大涨187% 市值一度超300亿元 [3] - 2024年营收44.86亿元 同比增长18.84% 净利润7.10亿元 [7]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52.99% 市场份额全球前三 [7] 汉朔科技财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1.17亿元 净利润3.80亿元 [8] - 境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76.04%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94.32% [8]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50.86%降至2024年上半年28.44% [8]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侯世国曾任华为技术开发7年 2012年带领16人团队创立汉朔科技 [7] - 创业初期年销售额仅几十万 曾抵押房产融资 获政府创业启动资金支持 [7] - 公司从第一代电子价签产品发展为全球龙头企业 [7] 投资机构支持 - 获君联资本 经纬创投 光速光合等8轮融资 [11] - 君联资本2017-2018年两次投资 为最大机构投资人 [11] - 光速光合2017年投资 源于创始合伙人宓群对电子价签的商业洞察 [11] 浙江IPO爆发 - 2024年浙江省上市企业24家 A股17家 与广东并列全国第一 [15] - 永杰新材同日上市 开盘涨129% 市值93亿元 [4][15] - 古茗控股港交所上市 开盘市值240亿港元 [15] 浙江产业政策 - 浙江省"415X"专项基金群规模超2000亿元 [16] - 2024年专项基金群已投资超200亿元 撬动社会资本逾千亿元 [17] - 2024年浙江科技支出886.5亿元 同比增长15% 首超广东 [17]
从门店到零售:满记甜品30年的“守正创新”
华尔街见闻· 2025-03-03 19:37
公司发展历程 - 2025年是满记甜品成立的三十周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于中国香港,凭借榴莲班戟、杨枝甘露、双皮奶等产品风靡一时[1] - 近年来公司不断迎合消费者需求变化,提升外卖业务占比,扩充菜单至传统滋补品和烘焙产品[1] - 大举入局新零售业务,将便携甜品带进电商、便利店和山姆等渠道[2] 财务表现 - 2022-2024财年GMV分别为4.74亿元、6.03亿元、8.77亿元,近两年同比增速27%、45%[3] - 对应净收入3.92亿元、4.75亿元、5.78亿元,同比增速21%、22%[3] - 2024年新零售业务GMV达2.4亿元、净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395%,占总净营收17%[4][21] - 2024年传统门店业务总净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5%,GMV达6.35亿元,同比增长14%[12] 业务转型与创新 - 2021年底被安达富资本并购后,在供应链、产品、运营等方面进行改革[8] - 将四个中央厨房精简升级为三个配备ISO、SC证照的中央工厂[9] - 菜单更新频率提升至每月1-2次,形成"矩阵式上新"方法论[9] - 从糖水扩展到甜品、饮品、手作点心等多元业态[10] - 与52TOYS、B.DUCK等知名IP联名合作,提升年轻消费者互动[11] 门店运营 - 线下门店从2023年底193家增至2024年底243家,增幅27%[13] - 2024年推出68元"冰室自助",带动10%-15%客流量和营业额增长[14][15] - 2024年同店同比销售增长105%,会员累计数超1000万[16] - 单店盈利能力大幅改善,自助活动吸引年轻消费者社交场景[15] 新零售战略 - 36个月内将零售业务GMV从零做到2.4亿元[17] - 截至2024年底覆盖12000个零售终端,包括盒马、奥乐齐、罗森等渠道[19] - 目标打造超级大标品,未来计划拓展至全渠道[24] - 未来三年目标将新零售业务做到10亿净营收体量[41] 国际化布局 - 海外门店已覆盖多伦多、伦敦和曼谷,进行本土化产品创新[29] - 未来将以联营及加盟模式探索海外市场[31] - 跟随中国制造业出海节奏进行网络布局[32] 产品战略 - 坚持使用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甜味,不使用0卡代糖[33] - 新增桃胶、银耳、燕窝等药食同源食材[34] - 物流体系按"当日配"搭建,甜品产品储备超1200个[35] - 依据时令推出节令限定系列,如青团融合潮流口味[36] 未来规划 - 2025年直营门店目标增长30-50家[39] - 推出更轻、更简单的加盟门店模型,单店投入降低30%-40%[40] - 未来三年加盟门店规模目标2000家以上,对应10亿净营收[41] - 直营标准门店规模目标500家左右,覆盖一线和新一线城市[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