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
搜索文档
“推动量子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应用”——潍坊学院瞄准“高精尖”发展特色学科
科技日报· 2025-08-06 07:46
对于山东康达永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戴鹏鹏而言,量子技术"看得见、摸得着"。"精密 传感器是我们的产品之一,但此前一直面临着微弱信号放大的难题。"戴鹏鹏说,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 队基于数字锁相放大器的微弱信号放大与检测技术展开研发,实现了强噪声背景下对微弱信号的检测突 破,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是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队创新成果应用的最新案例,也是该校作为地方性高校在学科竞争中实现突围 的一个缩影。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潍坊学院量子技术团队所在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了解他们的 创新故事。 拥有大规模实验设施 记者见到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曹连振时,他带领团队正在攻关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基于光子多自由度调控的高维光量子门的实验与应用研究"。此时,实验已进行到关键时刻。提升 量子计算性能、提高量子精密测量精度、增强量子器件效能是团队的三大目标。 当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老院长逯怀新,联系到当时刚学成回国不 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潘建伟的帮助下,潍坊学院的量子技术研究平台逐渐建立起来。 曹连振说,在技术层面,光量子实验室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团队的指导方 ...
腾讯取得有效压缩电路深度的量子态制备电路生成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02 10:07
公司动态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获得一项名为"量子态制备电路生成方法、量子态制备方法以及量子设备"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7196048B,申请日期为2022年05月 [1] - 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深圳市,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美元 [1] - 公司对外投资了15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262次 [1]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5000条,专利信息5000条,行政许可501个 [1] 行业动态 - 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一项量子技术相关专利,显示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布局 [1] - 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表现活跃,拥有大量专利和商标信息 [1]
日本将开发最先进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日经中文网· 2025-08-01 10:51
富士通量子计算机研发进展 - 富士通与理研、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合作开发超导方式量子计算机 目标2030年度前实现世界最高算力 以逻辑量子比特数量衡量算力将达到250个左右 比IBM计划2029年完成的机型高出25% [1] - 采用超导技术 通过极低温冷却消除电阻 关键零部件冷冻机考虑从海外采购转向日本国内厂商 IHI和大阳日酸成为候选合作伙伴 [1] - 优化配线方式解决冷冻机体积难题 提升性能同时保持单台冷冻机容纳能力 [2] 技术突破与性能优势 - 利用与大阪大学联合开发的STAR架构独立控制计算元件 2024年测试显示该技术可在10小时内完成超级计算机需5年的计算任务 [2] - 2023年成为日本首家实现量子计算机实际运行的企业 2025年4月启动性能超过IBM现有机型的实机 计划2026年开发更先进机型 [2] - 通过硬件与软件并进策略提升计算速度 同时致力于节能化和制造成本降低 减少装置与线路数量实现更紧凑控制系统 [2] 行业应用与竞争格局 - 量子计算机应用领域从新药开发、材料研究扩展至金融、纯电动汽车等 但实用化仍面临计算错误较多等问题 [3] - 全球技术主导权竞争激烈 中美在量子、AI、半导体等领域加速技术封锁与本土化 日本政府提供约100亿日元补贴支持国产量子计算机开发 [3] - 超导方式被IBM、谷歌等认为最具潜力 其他技术路线包括离子阱、中性原子、光子等 全球市场预计将随实用化推进持续扩大 [3]
“高科技”防晒产品亟须晒干水分
北京青年报· 2025-07-25 09:01
防晒产品市场乱象 - 防晒产品存在数值虚标问题,部分产品宣传UPF200+甚至UPF2000+,实际UPF50+即为最高等级 [1] - 行业存在面料成分造假行为,商家虚假标注添加珍稀昂贵天然成分或高科技活性物质,实际含量微乎其微或不存在 [2] - 防晒产品过度营销科技概念,利用"纳米粒子""量子技术""基因修复因子"等缺乏科学依据的概念制造差异化 [2] 防晒产品营销策略 - 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高科技的盲目信任,肆意夸大产品功效,如宣称12小时持久防晒但实际仅维持2-3小时 [1] - 行业通过晦涩难懂的科技词汇营造产品高端假象,诱导消费者为虚无缥缈的概念买单 [2] - 防晒产品商业包装逐渐异化为数字竞赛,各种尖端技术和神奇功效宣传层出不穷 [1] 行业监管与改进方向 - 监管部门需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审核宣传内容,打击功效夸大、概念炒作、虚假标注等违法行为 [2] - 行业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让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产品真实信息 [2] - 企业需加强自律,依靠真正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而非虚假宣传谋利 [3] - 行业应加强对研发的投入,用科学可靠技术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 [3]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山西国科·完成亿元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23 16:32
公司融资情况 - 山西国科半导体光电有限公司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太行基金、山证投资、腾飞资本、首业资本、上海彧好 [1]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20年底 由中科院半导体所科学家团队创立 [2] - 国内唯一打通Ⅲ-Ⅴ族锑化物半导体全链条产线的高新企业 [2] - 主营产品包括激光芯片、红外探测器件及指挥系统 应用于量子通信、航空航天、低空安防、医疗美容等高端场景 [2] - 拥有全国首条Ⅲ-Ⅴ族锑化物兼容产线 技术壁垒极高 [4] 融资资金用途 - 持续加码材料、芯片、器件到系统的全流程研发迭代 [3] - 扩建首期产线 提升高端激光与红外模组产能 [3] - 加速量子通信、国土防御等新兴市场的纵深拓展 [3] 投资方观点 - 太行基金看好公司近二十年技术沉淀与全链条自主可控技术 [4] - 产品已批量进入航天、量子等战略赛道 市场空间广阔 [4] - 核心团队兼具科研深度与产业化经验 是稀缺的"硬科技+硬场景"标的 [4] 行业与政策环境 - 国家部委近期密集出台鼓励半导体与量子技术的创投政策 [5] - 公司技术响应国家号召 彰显硬科技创业速度 [5] - 投资机构精准卡位国家战略赛道 体现专业担当 [5]
对话量旋科技项金根:黄仁勋预测太保守,10年后将实现百万物理比特的容错量子计算机
钛媒体APP· 2025-07-21 19:01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量旋科技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建信股权、梁溪科技城发展基金等政府基金及星空投资、华强资本等机构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研发、生产扩张及科研团队扩充 [2]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40余国200多所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未来聚焦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 [2] - 公司成立至今完成五轮融资,历史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深圳高新投等 [7] - 当前核磁量子和超导量子业务收入占比各50%,主要满足教育、科研场景需求 [7] 技术路线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专注超导和核磁量子计算路线,提供超导量子计算机、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及量子计算云平台 [6] - 2023年发布自研超导芯片"少微",具备高Qi值、长比特寿命等特点,并实现中国首枚超导芯片出口中东 [7] - 超导量子产品线包括整机"大熊座"、芯片"少微"及测控系统,销售模式含直销和经销商 [8] - 超导量子计算路线优势:比特扩展性强、产业投入规模大、可复用传统半导体产业链 [10][11] - 计划2025年推出百比特级超导量子计算机,目标实现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NISQ) [11]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麦肯锡预测: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营收超10亿美元,2035年量子科技总规模近1000亿美元,2040年达1980亿美元 [5] - 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实现指数级算力增长,在AI算力领域潜力显著 [5] - 超导量子计算是目前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路线,IBM等巨头重点布局 [9][10] - 行业预计2029年实现数千量子比特、0.999保真度的通用量子计算机,2035年实现百万级逻辑量子比特容错计算机 [11] 研发进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自研超导芯片加工周期仅5天(对比公共平台需2个月),加速技术迭代 [18] - 研发重点:提升量子比特数量与保真度,同步优化测控系统与全产业链工程能力 [11][17] - 未来聚焦三方向:技术升级(硬件及云平台)、应用场景拓展(金融/生物医药/AI)、全球化市场布局 [12] - AI对量子计算有双向促进作用:优化量子控制算法,未来量子算力反哺AI需求 [24][25] 行业技术挑战与竞争 - 量子纠错是关键技术瓶颈,谷歌实验已验证理论可行性,预计5-6年内实现实用化 [20][21] - 容错量子计算机需10年以上研发,涉及逻辑量子比特互联操作 [21] - 量子计算云平台当前仅解决"有无"问题,尚未达到产业化应用水平 [22] - 公司对标IBM等国际企业,目标实现自主可控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25]
特朗普访华前,中方送美国一句话,不到24小时,白宫除名反华团队
搜狐财经· 2025-07-21 10:21
美国政府裁员涉华部门 - 特朗普政府裁撤美国国务院1300多名工作人员 加上自愿离职人员总数接近3000人 [1] - 被裁人员主要来自涉华关键部门 包括反华团队 这些部门此前负责制定对华外交策略和处理全球科技领域竞争事务 [1] - 裁员行动是美国政府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旨在改革国务院并缩减雇员规模 特朗普上任后已有近6万名联邦雇员被解雇 [3] 涉华部门重组情况 - 涉华关键部门被裁撤后相关职能并未完全取消 而是重组到其他职能部门 例如东南亚海事问题办公室并入新成立的东南亚事务办公室 [5] - 裁员重组发生在特朗普访华前夕 可能是向中国释放积极信号 为访问行程铺路 [5] 中美外交互动 - 王毅外长在裁员事件后24小时内提出16字对美方针:加强接触 防止误判 管控分歧 拓展合作 [7] - 中美外长在吉隆坡会晤 会谈被评价为积极务实建设性 可能涉及特朗普访华准备工作 [7] 美国内部反应 - 拜登政府时期中国事务官员表示 裁撤关键对华事务团队将削弱美国应对中国的能力 [3] - 部分美国官员警告称此举可能让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竞争中占据先机 [3]
“1+6”,重磅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1:47
科创板"1+6"新政核心内容 - 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及六项配套业务规则,设立科创成长层、优化上市标准、强化投资者保护,系统性解决未盈利科技企业融资痛点 [1][2] - 新政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通过分层管理、风险标识、长期资本引入等手段平衡高风险投资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3][5] - 第五套IPO标准重新启用,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禾元生物成为首家以第五套标准过会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 [4][22] 市场影响与投资机会 - 科创50指数2024年以来涨幅超17%,半导体和AI芯片板块增长动能强劲 [6][7] - 公募基金重点关注方向: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创新药(政策环境优化)、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驱动)、AI产业链(算力/应用)、商业航天等 [7][8][11] - 指数化投资空间打开,预计推出科创成长层指数、跨市场联动指数、细分行业主题指数等创新产品 [15][16] 机构响应与业务调整 - 公募基金调整选股逻辑,聚焦研发管线进入临床III期(创新药)、客户导入量产(半导体设备)或订单放量(AI硬件)的企业 [11][13] - 券商加速系统升级,国泰海通、国金证券等已上线科创成长层权限开通功能,强化适当性管理和风险提示 [20][21] - 投行业务增量显著,国联民生等券商成立空天通信、集成电路等行业组,储备"硬科技"项目,筛选标准侧重技术领先性、专利质量及市场规模匹配度 [22][23] 制度创新亮点 -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要求机构近5年助推5家以上科创板企业上市并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形成"责任捆绑效应" [5] - 实施"新老划断"原则,盈利前置筛选帮助企业捕捉估值跃升窗口,优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判断 [13] - 构建"技术研发-资本支持-产业转化"闭环,推动科技、资本、实体高水平循环 [5]
这类芯片,全球首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0 12:06
量子技术集成芯片突破 - 跨学科学术团队成功将量子光源和控制电子设备集成到单个硅芯片上,采用标准45纳米半导体工艺制造 [3] - 该芯片能产生连续的相关光子对流,这是量子应用的基本组成部分,标志着"量子光工厂"芯片大规模生产的重要一步 [4] - 芯片包含12个可并行操作的量子光源,每个谐振器必须与入射激光保持同步,克服温度漂移和干扰 [6] 技术细节与创新 - 通过集成光电二极管监测入射激光对准度并保持量子光产生,片上加热器和控制逻辑不断调整谐振频率 [7] - 采用内置反馈稳定每个光源,使性能在温度和制造工艺变化下保持可预测性 [7] - 芯片采用商用45纳米CMOS芯片平台制造,由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格芯和Ayar Labs合作开发 [7] 行业影响与前景 - 该技术不仅可用于AI和超级计算的光互连,还能在硅平台上实现复杂量子光子系统 [7] - 随着量子光子系统规模和复杂性进步,该芯片可能成为安全通信网络、先进传感和量子计算基础设施的基石 [8] - 多位研究生作者已加入PsiQuantum、Ayar Labs、Aurora和Google X等公司,推动硅光子学和量子技术发展 [8] 研究背景与支持 - 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电子学》杂志,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帕卡德科学与工程奖学金和催化剂基金会支持 [9] - 芯片制造由Ayar Labs和GlobalFoundries提供 [9]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 企业成为新技术产出的主阵地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1:09
知识产权转化与产业化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 [1][3]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 [3] - 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 [3] 国际合作与全球排名 - 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PPH覆盖84个国家 [1] - 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1][4] - 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第11位,连续两年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第一 [1] 审查效率与保护水平 -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 [3]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的80.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36分 [3] - 建立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推进商标法等法规修改 [5] 高价值专利与区域创新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 [9]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9] - 长三角地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达68.5万件,占国内总量的31.8% [10] 数字与医疗技术领域 -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前三领域:信息技术管理方法(34.1%)、计算机技术(22.7%)、医学技术(19.8%) [8] - 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领域储备高价值核心专利 [9]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52.4万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4.4% [7] - 企业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达76.6%,海外同族专利中企业占比87.0% [9] 知识产权服务与数据平台 -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483家,地市级覆盖率达52.6% [4] - 上线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00余项基础数据 [4] - 建设28个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免费向创新主体开放 [4] 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 - 2023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13.04% [11] - 专利密集型产业在创新、效益、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 [11] 上半年数据表现 - 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 [7] - PCT国际专利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分别同比增长12.7%和23.2% [7] - 国外在华商标注册申请同比增长7.4%,德意美三国增长超2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