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扩张
搜索文档
沃顿科技(000920) - 2025年9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6:0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反渗透膜销售增长及高端产品贡献更高毛利,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提升 [2] 业务结构 - 膜材料下游行业高度分散,包括煤化工/电力/冶金/食品/制药/市政水处理等领域 [2] - 无单一行业收入占比超过10%,传统行业仍为主要收入来源 [2] - 海外收入占比约30%,以当地经销商合作为主,正在建设自有海外售后团队 [3] 产能状况 - 当前产能处于满产状态,能满足市场需求 [3] - 实际产能可通过设备升级/效率提升/自动化改造等方式进一步提升 [3] - 生产基地有富余场地,具备快速启动新产线建设能力 [3] 新兴领域进展 - 半导体超纯水等新兴领域国产化率较低,目前处于初步推进阶段 [2] - 半导体行业反渗透膜放量尚需时间 [2]
沃尔核材(002130.SZ):已有部分关键设备到货并投产,已经正常生产的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5台
格隆汇· 2025-09-12 15:32
产能扩张进展 - 公司稳步推进产能扩张工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1] - 目前已有5台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到货并正常投产 [1] - 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拥有二十余台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关键设备 [1] 产能提升计划 - 后续还有多台设备陆续到货 设备完成调试投产后高速线产能将实现大幅提升 [1] - 明年四月底前还将有10台进口芯线发泡挤出机陆续到货 [1] - 高速线产能将实现再次跃升 [1]
锂电中报|亿纬锂能动储电池双线失守产能利用率下滑有息负债新高欲再赴港募资
新浪财经· 2025-09-12 14: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7亿元 同比增长30.06% [1] -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近25% 扣非净利润11.57亿元 同比下降22.82% [1] - 负债率升至62.57% 有息负债约315亿元 同比增长20%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8.49%创历史新高 [3] - 货币资金约70亿元 经营现金流净额常年小于资本开支 收现比2024年已不足80% [3] 市场份额变化 - 动力电池国内市占率跌至第五 全球市占率仅2.8% [1] - 2025年前7个月动力电池市占率4.16%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市占率达65% [1] - 储能电池出货量2025年上半年被海辰储能反超 从2024年行业第二降至第三 [1] 产能状况 - 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96.14%降至2024年底69.2% [2] - 2023年底产能84GWh 预计2025年新增产能126GWh 总产能将达210GWh [2] 海外业务 - 境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51.0%持续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24.3% [2] 融资活动 - 上市以来累计直接融资约200亿元 [3] - 宣布将赴港IPO募集资金用于匈牙利及马来西亚项目建设 [4]
沃尔核材:公司正稳步推进产能扩张工作,目前已有部分关键设备到货并投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2:58
高速铜缆业务产能扩张情况 - 公司正稳步推进高速铜缆产能扩张工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 - 目前已有5台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正常生产 部分关键设备已到货并投产 [2] - 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拥有二十余台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关键设备 [2] - 明年四月底前还将有10台进口芯线发泡挤出机陆续到货 [2] 产能提升计划 - 后续设备完成调试投产后 公司高速线产能将实现大幅提升 [2] - 明年新增设备到位后 高速线产能将实现再次跃升 [2]
沃尔核材:年底将拥有20余台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关键设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2:01
产能扩张进展 - 公司正稳步推进产能扩张工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1] - 目前已有部分关键设备到货并投产 包括5台已正常生产的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 [1] - 后续还有多台设备陆续到货 预计年底将拥有20余台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关键设备 [1] 产能提升计划 - 设备完成调试投产后 公司高速线产能将实现大幅提升 [1] - 明年4月底前还将有10台进口芯线发泡挤出机陆续到货 [1] - 高速线产能将实现再次跃升 [1]
风神股份拟募资11亿元扩产巨型工程子午胎,产能规划与市场前景引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24
募投项目规划 - 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项目总投资146,369.08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110,000万元 达产后新增产能约2万条 内部收益率22.86%(所得税后) 投资回收期6.36年(含建设期)[2] - 项目产品为现有巨型工程子午胎升级版 在行驶里程和TKPH等关键性能指标上有显著提升[3] 市场前景与需求 - 全球巨型工程子午胎市场规模从2017年16.7万条增长至2022年21.5万条 年复合增长率5.2% 预计2027年达35.8万条[3] - 中国市场2017-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12.47%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6.3万条[3] - 现有产能利用率较高且产量逐年上升 预计2026年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4] 产能消化能力 - 2025年1-6月销量超3,700条 在手订单充沛 销售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设有多家海外子公司[4] - 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提升为市场份额扩张提供支撑[4] 效益测算与融资必要性 - 效益测算采用审慎原则:销售单价按近5年均价80%计算 原材料及动力成本按近5年均价提高20%计算[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金缺口129,889.40万元 大于本次募集资金总额110,000万元[5] 经营业绩分析 -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但扣非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 主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及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变化[6] - 2023年因原材料价格低位及产品结构调整盈利向好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因原材料涨价及投资收益下降导致净利润下滑[6] - 业绩波动及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6] 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 - 应收账款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基本匹配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逐年降低但整体计提充分 长账龄应收账款无重大回收风险[7] - 存货规模与生产经营匹配 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合理且比例与可比公司无显著差异 存货库龄短周转率上升期后结转良好[8] 经销模式特征 - 经销收入占比高符合市场需求结构 替换市场规模大于配套市场 经销及其他模式毛利率整体高于直销模式[9] - 境外收入中经销模式占比超95% 与主要经销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9] 集团财务与投资情况 - 在集团财务公司存贷款利率与其他银行可比 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情形 目前已无自动归集资金安排[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金额较大或期限较长的财务性投资 自发行董事会决议日前六个月至今无实施或拟实施的财务性投资[11]
沃尔核材:公司正稳步推进通信线缆业务产能扩张工作
新浪财经· 2025-09-11 21:58
通信线缆业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通信线缆业务营业收入达12.46亿元 实现显著增长 [1] - 为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正稳步推进产能扩张工作 [1] 产能扩张进展 - 已有部分关键设备到货并投产 包括5台正常生产的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 [1] - 后续多台设备陆续到货 预计年底将拥有二十余台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关键设备 [1] - 明年四月底前还将有10台进口芯线发泡挤出机陆续到货 [1] 产能提升预期 - 后续设备完成调试投产后 公司高速通信线产能将实现大幅提升 [1] - 明年新增设备到位后 高速通信线产能将实现再次跃升 [1]
深南电路:南通四期项目预计今年四季度连线
新浪财经· 2025-09-11 19:37
PCB业务产能布局 - PCB业务在深圳 无锡 南通及泰国均设有工厂 [1] - 新增产能来自对现有成熟工厂技术改造升级及南通四期与泰国工厂建设 [1] - 南通四期项目预计今年四季度连线 泰国工厂目前已连线 [1] 产能配置策略 - 结合自身经营规划与市场需求情况合理配置业务产能 [1] 封装基板项目进展 - 广州封装基板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连线 [1] - 产品线能力持续提升 产能爬坡稳步推进 [1] - 已承接BT类及部分FC-BGA产品批量订单 总体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1]
国轩高科
数说新能源· 2025-09-11 15:23
销量与产能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交付约40GWh电池产品 同比增长48%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1] - 国内新增40GWh产能 江苏和安徽各建设20GWh产能 [2] - 海外市场贡献33%营收 摩洛哥 越南 斯洛伐克推进生产网络建设 资本支出预计同比增长 [2] 产品与技术 - 第三代电芯推动中高端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 [3] - 与大众联合开发统一电芯 可适配大众未来80%新电动汽车车型 [4] - 全固态电池试点生产线良率达90% 已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 [5][6] 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兼顾性能与成本 [10] - 比亚迪出海发力东南亚市场 [10] - 储能市场增长高于动力电池市场 [10]
中国旭阳(1907.HK):周期低点仍实现盈利
格隆汇· 2025-09-11 04: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205.49亿元,同比下降18.5% [1] - 净利润0.87亿元,同比下降34%,主要受焦炭价格下跌影响 [1] - 毛利率11.9%,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会计估计变更使折旧费用下降及降本增效措施 [2] - 税前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253.8% [2] 业务板块表现 - 焦炭及焦化业务收入63.6亿元,同比减少35.2%,主要因平均价格下跌至1400元/吨(不含税),同比下跌30% [1] - 焦炭业务量1088万吨,同比增加33万吨 [1] - 化工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下降12.6%,主要因己内酰胺、苯乙烯、纯苯单价同比分别下降25.4%、13.2%、30.0% [2] - 化工品业务量285万吨,同比增加20万吨,毛利率8.3%(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税前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44.9%) [2] - 氢能业务氢气销量1114万方(同比增长20%),收入5600万元(同比增长47%) [2] - 运营管理业务收入12.75亿元(同比下降47%),税前利润0.34亿元(同比减少41.2%),主要因三个项目协议完结 [3] - 贸易业务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53%),但税前亏损1.8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8.2%) [3] 产能与项目进展 - 焦炭产能达2380万吨,印度尼西亚480万吨焦化项目中首320万吨产能已投产 [2] - 萍乡160万吨项目在建,产能持续落地 [2] - 推进全国首套5吨/天液氢示范装置 [2] 价格与市场环境 - 焦炭价格2025年7月底回升至1500元/吨(不含税) [1] - 煤焦价差维持在300元/吨或以上,同比下跌约6.25% [1] - 己内酰胺因行业产能投产较多面临价格下行压力 [2] - 预期未来半年焦炭价格维持低位震荡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6/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1.7/4.8/10.6亿元(前次预测2.3/7.8/11.5亿元) [1][3] - 对应每股EPS预测调整为0.04/0.12/0.26港元(前次预测0.06/0.19/0.29港元) [1][3] - 维持目标价4.2港元(基于DCF和可比公司估值法),较当前股价有68%上涨空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