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搜索文档
陕西:延安宝塔区数字赋能提质效 智治融合优营商
中国发展网· 2025-09-29 23:13
坚持"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全周期管理意识。强化值班值守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区城指中心严 格执行全年365天24小时人员值带班制度,对景区、交通场站及公园广场、早夜市等场所疑似存在安全 隐患、非正常人员聚集等进行常态化巡检,做到态势及时感知、现场精准预判、信息动态发布,2024年 共发布假日城市运行动态103期,为营商环境提供全天候安全保障。云端政企直连增效,智慧服务精准 护航。将国家级和省、市级应急、防汛、卫健等智慧云视讯系统汇聚城指中心,政令直连基层组织。在 消防和城管执法队伍开启新视讯执法改革,为一线工作人员配备了综合视讯执法记录仪,直连一线干 部,数字执法系统精准调度。建立了一套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视频协商的宝塔城指云调度系统,快速直击 现场,直连市民群众,一线情况快速掌握,线上高效协同处置。 视频整合,智慧化赋能市域治理 整合资源视讯集成,多元主体协同护企。联网整合市区两级4000余路视频资源,部署23路超视距"鹰 眼"视频,并在城市边界区配备4套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系统,构建全方位智能监管网络。通过对视频植 入算力算法,已累计自动识别店外经营、车辆违停等28类城市问题8万余件。针对高发的违停现象,建 ...
中电鑫龙:公司深耕智慧用能、智慧新能源、智慧城市三大业务领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17:39
业务布局 - 公司深耕智慧用能领域 主要覆盖智能输配电设备及元器件业务 [1] - 公司同步发展智慧新能源与智慧城市两大业务领域 [1] - 未来将持续聚焦三大主业领域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1] 发展战略 - 公司将积极把握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机遇 [1]
万集科技涨2.12%,成交额4101.7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81.2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0:25
股价表现 - 9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12%至27.88元/股 成交金额4101.72万元 换手率1.08% 总市值59.42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18.84% 近5个交易日下跌3.06% 近20日下跌3.36% 近60日上涨4.42%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81.22万元 大单买入570.26万元占比13.90% 卖出389.04万元占比9.48%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181.22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13.90% 卖出占比9.48% [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2.25万股至91.99万股 华商优势行业混合A增持33.70万股至85.11万股 [3] - 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新进持股53.13万股 诺安创新驱动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 [3]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2.97万户 较上期增加0.44% 人均流通股4638股减少0.4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六大股东持股91.99万股 华商优势行业混合A位列第七大股东持股85.11万股 [3] - 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新进第十大股东持股53.13万股 [3]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1亿元 同比增长11.47% 归母净利润-1.00亿元 同比改善32.9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公司概况 - 主营业务为智能交通行业100% 提供动态称重、专用短程通信、激光检测等产品及服务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电子车牌、车联网、智能交通等 [1] - 成立于1994年11月2日 2016年10月21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 [1]
万马科技涨2.01%,成交额1.1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53.3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0:15
股价表现 - 9月29日盘中上涨2.01%至48.15元/股 成交1.17亿元 换手率2.08% 总市值64.52亿元[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9.73% 近5日下跌5.63% 近20日上涨3.55% 近60日上涨9.73%[1] -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6月24日净买入1.04亿元 买入总额1.86亿元(占比36.44%) 卖出总额8250.88万元(占比16.14%)[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653.33万元 特大单买入133.42万元(占比1.14%) 大单买入1702.05万元(占比14.53%) 卖出2488.81万元(占比21.25%)[1] 主营业务结构 - 车联网业务占比46.44% 机柜机箱类产品30.39% 工业控制类产品11.64% 医疗信息化产品4.89% 其他业务6.64%[2] - 主营业务为通信与医疗信息化设备研发生产及数据中心集成维护[2] 行业分类 - 申万行业分类:通信-通信设备-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2] - 概念板块涵盖智慧灯杆 智慧城市 车联网(车路云) eSIM DeepSeek概念等[2]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9亿元 同比增长50.91% 归母净利润1646.45万元 同比增长3.06%[2] - 股东户数3.20万户 较上期增加151.51% 人均流通股3709股 较上期减少60.24%[2]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24.20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082.00万元[3] 公司基本信息 -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成立于1997年1月28日 于2017年8月31日上市[2]
普天科技跌2.04%,成交额8863.6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23.9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9 09:5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9日盘中下跌2.04%至26.89元/股 成交8863.64万元 换手率0.48% 总市值183.0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23.96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454.78万元 大单净买入130.81万元 [1] - 年内股价上涨25.53% 近5日下跌6.47% 近20日下跌1.50% 近60日上涨18.14%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24亿元 同比减少16.96%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080.32万元 同比减少152.91% [2]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3.10万户 较上期增加1.45% [2] - 人均流通股21982股 较上期减少1.17% [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1520.50万股 较上期增加432.04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构成:公网通信36.06% 专网通信与智慧应用35.41% 智能制造28.53% [1] - 业务范围涵盖信息网络建设技术服务 通信设备制造 卫星导航运营服务等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通信-通信服务-通信工程及服务 [1] - 概念板块包括IPV6 物联网 智慧城市 华为概念 云计算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90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30亿元 [3]
研判2025!中国智能仪表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及工业自动化水平提高,带动智能仪表规模增至708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9 09:17
行业概述 - 智能仪表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如微处理器技术、通信技术等)的测量仪器 能够完成数据采集、显示、处理、分析、存储 并支持远程监控与管理 [3] - 智能仪表按用途可分为温度智能仪表、压力智能仪表、流量智能仪表等 按输出方式可分为本地显示型智能仪表、远程传输型智能仪表、网络连接型智能仪表等 [3] - 智能仪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环保检测、医疗诊断、航空航天、能源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 [1][3] 发展历程 - 智能仪表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期、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和成熟期 目前行业处于成熟期 [5] - 成熟期阶段智能仪表集成度更高 功能更加完善 能够实现多参数测量、远程诊断、预测性维护等功能 [5] - 智能仪表从传统机械式仪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跨越 重构工业生产流程并影响能源管理、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 [7] 政策环境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仪表产业发展 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行业研发、生产和应用 [7] - 相关政策包括《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2024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关于做好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的通知》《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等 [7]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 原材料包括钢材、铜材、铝材、绝缘材料等 零部件包括微控制器(MCU)、芯片、传感器、电阻器、电容器等 [7] - 产业链中游为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等智能仪表的生产制造环节 [7]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工业生产、能源管理、环境监测、智慧城市、医疗诊断、科学研究等 [7] 传感器市场 - 传感器是智能仪表重要零部件 用于将非电量信号转化为电量信号 [9] - 2017-2024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1690.8亿元增长至4061.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3.34% [9] - 全球传感器市场已突破万亿规模 中国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成为增长最快市场 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9] 市场规模 - 2018-2024年中国智能仪表行业市场规模从4924亿元增长至708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6.25% [1][10] -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仪表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73亿元 [1][10] - 市场增长动力来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 [1][10] 细分市场-智能水表 - 智能水表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和结算交易 [11] - 2017-2024年中国智能水表市场规模从49.2亿元增长至131.8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5.13% [11] - 智能水表是智慧水务建设的关键一环 目前智能水表占总销量比例不到50% 未来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11] 细分市场-智能电表 -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的基本设备 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用户端控制、双向数据通信、防窃电等功能 [12] - 2017-2024年中国智能电表招标数量从3818.75万只增长至8933万只 [12] - 智能物联表渗透加速 B级以上电表渗透率提升 单价显著高于A级 智慧能源互联网建设及分布式光伏、充电桩配置带来新增需求 [12] 细分市场-智能燃气表 - 智能燃气表主要包括IC卡智能燃气表、CPU卡智能燃气表、射频卡智能燃气表、直读式远传燃气表、无线远传燃气表、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等 [13] - 2017-2024年中国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从56.36亿元增长至1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8.54% [13] - 市场规模增长得益于城镇化建设发展和天然气用气人数与消费量上涨 [13]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激烈且参与者众多 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川仪股份、中控技术、万讯自控)和专注于燃气及水务领域(如金卡智能、新天科技、宁水集团等) [14] - 根据营业收入呈现明显梯队分化:第一梯队包括川仪股份、中控技术等 第二梯队包括汉威科技、金卡智能、宁水集团、威星智能、真兰仪表等 第三梯队包括山科智能、万讯自控、新天科技、汇中股份、先锋电子、秦川物联等 [14] 重点企业-川仪股份 - 主营业务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 包括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分析仪器等 [14] - 2025年上半年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装置营业收入为28.49亿元 同比下降14.37% 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和市场竞争加剧 [14] 重点企业-汉威科技 - 业务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居家智能与健康及公用事业等领域 形成"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云应用+AI"的系统解决方案 [15] - 智能仪表产品包括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家用检测仪及酒精检测仪、环保监测仪器等 [15] - 2025年上半年智能仪表营业收入为4.77亿元 同比增长7.43% [15] 发展趋势-智能化 - 智能仪表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 具备自学习、自诊断与自适应能力 实现异常状态预警、量程自动调整及故障预测性维护 [17] - 借助边缘计算技术 部分实时决策任务可在终端完成 降低系统延迟 提升响应效率 [17] 发展趋势-集成化 - 采用系统级封装(SiP)和模块化设计 将多种传感器、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整合于单一设备 实现多参数测量、信号处理与远程传输一体化 [18] - 高集成度减小仪表体积和整体功耗 提高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降低安装与维护复杂度 [18] 发展趋势-高精度及多技术融合 -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先进传感材料和信号处理技术进步 仪表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19] - 多技术融合推动智能仪表与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型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成为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系统中的关键感知节点 [19]
华为AI城市峰会:共建城市数智底座,AI CITY先锋城市案例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28 17:48
AI CITY战略与架构 - AI CITY是以"模型+知识"智能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范式,区别于传统数据智能驱动的智慧城市[5] - 公司提出"1234MNX"参考架构:1个智能云底座、2大保障体系、3套AI工程平台、4类运营、M类数据与N类模型资产、X个创新应用[6] - 该架构旨在解决政务端数据孤岛与AI场景适配不足、产业端普惠算力与行业模型缺失、科研端资源碎片化等核心痛点[5] 技术能力与产品进展 - 华为云发布CloudMatrix384超节点和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为大模型应用提供强劲算力[8] - 盘古大模型5.5正式发布,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8] - 公司布局"根技术"包括鲲鹏、昇腾、高斯数据库等,打造开放共享的算力系统及自主创新软件生态[12] 落地应用案例与成效 - 深圳市政务场景:70名AI数智员工覆盖240个场景,日均服务超15万次[6] - 广州白云区城市治理:构建"1+4+N"智慧城管体系,数据查询及政策问答响应时间缩短至10秒[6][11] - 广州花都区产业赋能:企业研发周期从数月缩至数天,产品设计效率提升50%[6] - 东莞制造企业: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帮助产线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6] 生态建设与人才培养 - 华为云向城市共享全球生态能力,带动优秀企业融入城市AI生态[12] - 开放华为云学堂2000+在线课程,累计培训高校学生14.7万人,开发者超过200万人[12] - 发起AI CITY产业联合创新计划,邀请各方伙伴共同丰富模型应用场景[7]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价值正从量变走向质变,AI推理能力爆发重塑全球城市治理与发展范式[3] - 未来城市所有决策都可被计算,所有应用都可模型化,所有对象都可以连接[8] - 人工智能推动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全面变革,是实现人工智能整体性、系统性跃升的重要载体[11]
携手建设沙特智慧城市:中企“智”造阿拉伯半岛新明珠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8 14:31
在沙特西部沿海城市吉达市区,一片围墙内起重设备林立,施工正酣。由中企承建的吉达市中心综合开发基础设施项目(简称"吉达综合开发项目")正 加快推进。未来,这里将建成集博物馆、歌剧院、体育馆、海洋馆、高端酒店和公寓等于一体的智慧新城区。一阶段将配套建设24个智慧城市子系统及智慧 城市管理平台,覆盖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程师兼职"动画师" 吉达综合开发项目由中国港湾承建、中交四航局负责实施,施工内容涵盖大型临时设施、场区及接口管理、市政道路与配套管网、综合服务管廊、服务 建筑、桥梁及园林景观等。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吉达打造总面积达 570 万平方米的滨海新区,以及长达 9.5 公里的海岸线。 如此大规模的施工项目,项目经理邹景栋并未急于带记者前往现场,而是先请记者在展示厅体验 VR(虚拟现实)。戴上VR头盔后,记者仿佛进入一 个由各色管网组成的三维迷宫,不久便感到目眩神迷。邹景栋介绍道:"这正是我们施工的利器。我们负责建设 1507 米综合服务管廊、324 千米管网系统、 18 千米市政道路及 6 栋服务建筑,同时还需与其他承包商建设的地标建筑及配套工程协同作业。通过建立并不断深化 BIM 模型(建筑信息 ...
这场大赛干货满满!创业孵化基地助项目从蓝图走向市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9-27 18:25
大赛活动概况 -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于9月2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 活动价值不仅在于名次角逐 更在于其作为创业项目从蓝图走向市场的落地加速器作用 [2] -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通过一站式孵化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 将竞技场转化为项目的落地加速器 [2] 香港数码港发展成果与规划 - 香港数码港作为香港数码科技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 已成功汇聚超过2200家科技企业 累计融资总额达462亿港元 [4] - 公司致力于全方位孵化创新企业及推动研发成果转化 积极发挥超级联络人角色 [4] - 未来将继续聚焦金融科技 智慧生活 智慧城市及数码娱乐等重点领域 为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4] 孵化基地服务模式与成效 -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创业支持服务 包括场地租赁 工商注册 政策咨询 创业补贴申领等 [5] - 基地主要面向港澳青年创业者 同时积极吸纳内地优质科创型企业入驻 [6] -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基地组建了由投融资机构 高校学者和企业家构成的导师团队 通过定期举办资源对接活动 帮助项目打造企业资源朋友圈 [6] - 基地目前已通过大赛与超200位创业者交流 成功对接了6个项目达成初步入孵意向 [5] 具体孵化案例:香港智学科技 - 香港智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数码港成功孵化的项目之一 其项目为智学科技排课助手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课表以简化高校行政负担 [5] - 在初创期 公司成员主要懂技术 产品和需求 但对政策和资源扶持了解有限 [5] - 自今年5月落地香港数码港以来 基地通过孵化器为公司提供了必要的启动资金 并帮助公司跨越了创业政策方面的认知鸿沟 [5]
西安培育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 全力推进“丝路数港”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9:01
此外,聚焦重点领域,该市打造"科创+产创"示范标杆,例如数字内容领域,成立了西安数字内容产业 研究院,吸引了32家包含"技术研发+内容制作+产业运营"的全链条企业集聚,原创开发多个XR项目, 参与制作500余部微短剧,总体营收超亿元,成功打造了数字内容产业集群。(完) 西安培育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 全力推进"丝路数港"建设 中新网西安9月26日电 (李一璠)"西安通过'场景开放+应用牵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依托适配中心 建设补强'科技研发—产业落地'中间环节,以数据流通激活创新要素赋能产业升级,全力打造数字经济 领域'双创融合'发展新高地。"西安市数据局副局长郭锐26日表示。 当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据悉,西安市强化政策引领,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从创新模式突破、 关键环节衔接、重点产业培育三方面精准出台政策,构建起目标一致、举措互补、闭环衔接的数字经济 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围绕交通、环保等智慧城市建设核心领域,西安市发布《项目需求和场景机会清单》,2024年以来分批 次发布了62个项目需求、城市治理大模型等8大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