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河北唐山高新区成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链承载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6 07:39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企业数量达233家 [1] - 2024年1-6月机器人产业规模39亿元 同比增长20.3% [1] 产业集群与市场地位 - 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全国规模第一的焊接机器人产业链 国内市场占有率30% [2] - 特种机器人领域百川集团列车检修检测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 并出口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 [2] -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消防机器人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70% [2] - 产业集群涵盖集成算法企业鹰眼科技 机器视觉企业英莱机器人 传感器生产企业旭华智能科技等 [2] 应用场景与供需对接 - 累计开放110个典型应用场景 [3] - 低空智能巡检平台完成400余次试飞 [3] - 组织25场供需对接会 达成10余项企业合作订单 [3] - 实现二十二冶集团与松下焊机需求对接 鹰眼科技助力金石钻探数字化改造 佳定舒科技助浴机器人在养老机构应用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共享工厂建设方案 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等政策 [4] - 设立3只总规模72亿元的专项基金 吸引2家优质企业落地 [4] - 推出"创制券"政策支持共享智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 推行"北京大脑唐山转化"模式 [4] - 依托开诚智能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 河北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 [4] - 建成百川共享智造工厂承接165家企业订单 产值达1.35亿元 [5] - 形成中信重工开诚 陆凯 旭华智能 汇中仪表 亚特等共享工厂集群 [5]
天津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78亿元 同比增长4.33%
中证网· 2025-08-25 15: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78亿元,同比增长4.33% [1] - 同期实现净利润5.03亿元 [1] - 货物吞吐量达2.29亿吨,同比增长0.44%,完成年度计划4.56亿吨的50.22% [1] - 集装箱吞吐量1060.40万TEU,同比增长1.58%,完成年度计划2077万TEU的51.05%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为综合性港口运营商,涵盖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及制品等多类泊位 [1] - 主营业务包括装卸、销售、物流及港口综合配套服务 [1] - 全港70%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地区 [2] 行业地位 - 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位 [2] - 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 [2] - 外贸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 [2] - 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47条,辐射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52%) [2] 战略发展 - 通过精准营销和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能 [1] - 深化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1][2] -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 [2] - 强化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地位 [2]
滨海新区发布协同发展成绩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4 22:4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 -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278个 总投资2734亿元 [1] - 引进北京在津新建机构1484家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总部及5家子公司落地 [1] -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6000家 北京来源重大项目投资额超2500亿元 [1] 区域创新协同机制 - 7家单位加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体系 12家单位列入概念验证平台清单 [2] - 形成"北京研发、滨海转化"创新协同模式 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晋级国家队 [2] - 合成生物 脑机交互等未来产业引领区域合作 中石化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投入运营 [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津潍高铁 京滨城际 兴港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津石高速 塘承高速竣工通车 [2] - 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 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航空口岸实现7×24小时免预约通关 [2] - 1108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2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冀鲁地区检验互认 [2]
22号线河北段完成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3 15:14
项目进度 -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区间主体结构工程累计完成70% [1] - 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累计完成80% [1]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全部结束 [1] 工程概况 - 线路全长约81.82公里 [1] - 16标段全长约30公里 [1] - 桥梁工程约8公里 [1] 技术挑战与创新 - 施工环境复杂且技术难度大 [1] - 采用智能监测及灌注桩监测装置 [1] - 通过旋挖扩底钻具改良提高施工质量 [1] 战略意义 - 实现廊坊北三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9分钟通达 [2] - 到北京CBD最短时间约为32分钟 [2] - 串联北京商务中心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河燕郊等重点功能区 [1][2]
天津港: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1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3%至61.7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33%至5.03亿元,主要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2] - 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集装箱吞吐量达1060.4万TEU(+1.58%),货物吞吐量完成年度计划的50.22%[5] - 公司持续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大宗货类清洁运输比例超80%,并上线自主可控的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61.78亿元(+4.33%),营业成本44.59亿元(+6.42%),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13] - 归母净利润5.03亿元(-18.33%),扣非归母净利润5.3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3141.67万元[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94亿元(-11.25%),投资活动现金流由负转正至29.20万元[13] -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股(-19.0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7%(下降0.69个百分点)[2] 经营数据 - 集装箱吞吐量1060.40万TEU(+1.58%),完成年度计划51.05%[5] - 货物吞吐量2.29亿吨,完成年度计划50.22%[5] - 航线总数保持147条,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4][5] 战略举措 - 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大宗货类清洁运输比例超80%,散杂货单位协议车队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100%[8] - 智慧港口突破:自动化场桥投入生产,集装箱大型设备自动化改造比例持续提升[8] - 市场拓展:举办客户座谈会,开发新客户新货源,多项业务量显著增长[7] 行业地位 - 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7位,集装箱吞吐量第6位,外贸吞吐量第6位[5] - 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覆盖全国52%的国土面积[12] - 70%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地区[12] 公司治理 - 完成监事会改革与《公司章程》修订,董事会运作依法合规[10] - Wind ESG评级提升至AA,披露150余项绩效指标[10] - 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股东回报天马奖"[10] 关联交易 - 与控股股东天津港集团发生多笔关联交易,包括购买水电、接受劳务等,总额86.59亿元[18][19] - 在关联财务公司存款51.14亿元,贷款24.09亿元,存贷款利率均参照商业银行标准[20]
天津港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3%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23:0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78亿元 同比增长4.33% 完成年度预算116亿元的53.26%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5.03亿元 扣非净利润5.35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 [1] - 总市值达151.94亿元 股价单日上涨3.75%至5.25元 [1] 运营数据 - 完成货物吞吐量2.29亿吨 同比增长0.44% 达年度计划4.56亿吨的50.22% [1] - 集装箱吞吐量1060.4万TEU 同比增长1.58% 完成年度计划2077万TEU的51.05% [1] - 航线总数稳定在147条 通过精品航线优化和港内布局调整提升运营效率 [2] 战略举措 - 通过分层客户走访和精准营销扩大"四千行动"成效 开发新客户与新货源 [2] - 推进全液压抓料机应用及专用吊具研发 填补装卸工艺技术空白并提升钢板作业效率 [2] - 加快电永磁吊具研制 减少人机交叉作业风险 [2] 公司治理 - 动态监控关联交易实施情况 确保依法合规运作 [2] - 搭建ESG管理闭环 披露超150项绩效指标 ESG评级提升至AA级 [2] - 实施全面内控诊断 实现合规与法律审核全覆盖 [2] 股东回报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与三年估值提升计划 强化同业对标 [2] - 完成2024年度现金分红 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股东回报天马奖" [2] 发展前景 -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 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 [3] -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智慧港口建设 强化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地位 [3]
官宣:通州山姆会员店项目正式签约!选址位于宋庄镇富豪村组团……
搜狐财经· 2025-08-22 19:55
项目概况 - 山姆会员店通州项目已完成正式签约,正式落户通州,该项目被列为“2025年市重点工程” [1] - 项目选址位于宋庄镇富豪村组团,规划总用地规模约4.06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约5.56万平方米 [1][11][15] - 项目预计于2027年开业,建设内容为商业设施及附属配套设施 [1][19] 项目投资与建设进展 - 项目勘察招标公告显示投资额为42881万元 [5] - 项目土护降工程施工合同估算价为3501万元,工期要求为120日历天 [10] - 项目监理公告显示概算投资额为42862万元,计划工期为643日历天 [12] - 项目已于今年4月取得不动产权证书 [16] 项目定位与战略意义 - 项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际高端商业资源的重要成果,将填补区域高端零售市场空白 [3] - 项目预计实现年销售额20亿元,将有效辐射通州全域、北京东部地区乃至河北廊坊等区域 [19] - 项目对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推动区域商业繁荣与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3] 区域发展规划 - 根据规划草案,尹各庄和富豪组团将建设滨河魅力交往小镇,发展文化创新、商业商务等功能 [22] - 尹各庄和富豪组团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约0.8万人,规划城乡建筑规模约126万平方米 [22]
从“接得住”到“发展好” ,环京地区建起特色产业集群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2 17:25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 -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 产业疏解承接通过产业链重构 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化升级形成特色鲜明韧性强劲的产业集群 [1] 服装产业转型 - 固安商贸城承接4000多户北京商户 举办秋季服鞋采批节聚焦自主原创品牌建设 [1][3] - 永定PRO品牌新区通过全链路服务体系助力商户从渠道商向品牌运营商转型 品牌化运作使日常营收提升三成以上 [3] - 商户邀请原创设计师进行品牌设计 皮衣和衬衫销售情况较好 [3] 物流产业升级 - 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总投资35亿元 为圆通在北方最大枢纽基地 日处理能力从600万件提高到1200万件 [4][6] - 分拣车间30条全自动分拣线投用 包裹处理最快仅需10分钟 业务量年增20% [4][6] - 智能化设备使单件快递配送成本从0.7元降至0.15元 规划三期项目发展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 [6][8] 区域物流集聚效应 - 廊坊市聚集31家快递企业 引进8家快递龙头企业北方总部 2024年快递业务量17.2亿件同比增长39% [8] - 日均中转快件1800万件 日均服务北京快件量825万件 实施物流+战略深化产业融合 [8] 高端装备制造发展 - 大正华嘉科技公司年产超500台专业设备 拥有全流程自主知识产权 配套万级/千级/百级洁净间 [9] - 香河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引进埃斯顿北方实验基地等头部企业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0]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全部完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1 09:53
项目进度 - 河北段区间主体结构工程累计完成70% [1] - 河北段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累计完成80% [1] -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全部结束 [1] 工程概况 - 线路全长约81.82公里 [3] - 途经北京朝阳区 通州区 河北三河市 平谷区 [3] - 串联北京商务中心区 城市副中心 三河燕郊 平谷新城 [3] 技术难点与创新 - 16标段全长约30公里(含桥梁工程约8公里) [3] - 采用智能监测及灌注桩监测装置提升施工质量 [3] - 通过旋挖扩底钻具改良减少施工干扰 [3] 战略意义 - 实现廊坊北三县至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9分钟通达 [3] - 北三县至北京CBD(东大桥站)最短时间约32分钟 [3] - 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3]
北京打造辐射全球的跨境电商创新高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1 08:24
发展目标 - 打造立足京津冀、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跨境电商创新高地 [1] - 力争到2027年落地3个左右跨境电商展示服务中心 [2] - 集聚一批百亿级跨境电商平台总部和十亿级跨境电商品牌商家 [2] - 联动百家跨境电商生态服务联盟伙伴并举办百场对接交流活动 [2] - 培育千名跨境电商人才 [2] 战略优势 - 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 [2] - 利用"两区"叠加优势推动进出口体制机制政策创新 [2] - 依托总部经济优势吸引跨境电商总部集聚发展 [2] - 借助"北京两场"空港枢纽构建高效物流通道 [2] - 运用优质商务服务资源赋能行业发展 [2] -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动区域提质升级 [2] 主体培育 - 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3] - 培育细分赛道标杆企业 [3] - 支持跨境电商平台通过选品对接、流量支持等方式服务智能科技和老字号拓展国际市场 [3] - 鼓励顺义、大兴等区培育口岸功能型、创新孵化型、专业服务型跨境电商产业园 [3] - 实施"京品出海"计划支持企业无牌创牌、品质拓牌和领军强牌 [3] 创新发展 - 支持企业探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高清影像技术应用 [4] - 打造"直播+短视频+网红种草"跨境营销矩阵 [4] - 探索"保税仓+直播"和"体验店+直播"新模式 [4] - 推广"跨境电商+跨关区保展+体验消费"零售进口新模式 [4] - 支持企业综合运用海关免税、保税和跨境电商政策深化创新试点 [4] 服务支撑 - 打造"一次查验、就地安检,一次理货,快速装机"服务模式 [4] - 设立跨境电商出口通关绿色通道 [4] - 强化北京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4] 产业生态 - 持续打造"共建首都跨境电商新生态"特色IP [5] - 开展走出去交流合作活动对接商机 [5] - 指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海外维权能力 [5] - 鼓励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培育复合型人才 [5] - 优化线上线下跨境电商服务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