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40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5年的155倍 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年的199倍[1] - 基础设施 民生保障到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高质量发展具备更多有利条件[1] - 雪域高原60年巨变铺垫光明前景[1]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林芝波密县以冰川 桃花 藏文化吸引数百万游客[1] - 日喀则江孜县青稞深加工产品达几十种 年产值达1.48亿元[1] - 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 高新数字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 资源禀赋优势 - 河谷农区 高山草甸 湿地湖泊等独特资源禀赋提供有竞争力的潜力空间[2] - 高海拔可转化为产业发展势能 通过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将价值洼地变为产业高地[2] - 良好生态是产业发展生命线 绿色有机已成为青稞牦牛等藏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3] 产业发展挑战 - 海拔高交通不便导致施工难度大物流成本偏高[3] - 基础设施 主体培育 产销对接等方面短板较为突出[3] - 生态本底脆弱 污染一旦出现将失去核心竞争力[3] 产业发展路径 - 发挥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力量 引入人才资金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3] - 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深度融入国内外大市场[3] - 阿里地区日土县通过种群扩繁提升和建设拍卖中心实现白绒山羊产业增值[3] 生态保护要求 -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把大保护放在首位 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3] - 项目引进资源开发需严守生态底线红线 通过强化制度约束优化补偿机制守住竞争力[3] - 发展过程中需不断提升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4]
丹麦获准以数十亿丹麦克朗建造巨型森林
商务部网站· 2025-09-05 00:51
欧盟委员会批准丹麦国家援助造林计划 [1] 协议批准与资金安排 - 欧盟委员会批准丹麦提供47亿丹麦克朗国家援助用于建造新森林 [1] - 造林补贴计划将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 [1] - 资金安排与绿色三方协议中2025-2030年期间拨款金额完全一致 [1] 造林目标与实施细节 - 协议目标为2045年前使40万公顷农业用地恢复自然 其中包括25万公顷森林 [1] - 以每公顷7.55万丹麦克朗的标准 确保2030年底前全国新增6.2万公顷森林 [1] - 到2030年丹麦将投入47亿丹麦克朗专门支持私人造林项目 [1]
中新集团(601512):2025年中报点评:土地出让收入回升,业务转型稳步推进
华创证券· 2025-09-04 20:5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中新集团"推荐"评级,目标价为9.44元 [2] - 基于2025年20倍市盈率估值,反映公司在管产业园运营及绿色发展业务的稳定增长潜力 [7]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04亿元,同比增长39.19%,归母净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5.32% [7] - 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2.922亿元(同比增长8.8%),归母净利润7.07亿元(同比增长11.0%) [3] - 2025-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47元、0.52元、0.61元,市盈率对应18倍、16倍、14倍 [3][7] 业务分项表现 园区开发运营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44%,毛利率48.8%(同比下降26.98个百分点) [7] - 土地开发业务贡献显著,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项目完成一宗住宅地块出让(面积44.53亩,总价14.29亿元) [7] - 区中园租赁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3.8%,毛利率稳定在61% [7] 绿色公用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2%,毛利率24.82%(同比提升11.26个百分点) [7] - 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626MW,新增157MW,服务长三角区域500余家企业 [7] - 工业废水处理量58万吨,同比增长8% [7] 产业投资布局 - 累计认缴投资外部市场化基金52支,总金额44亿元,促成123个招商项目落户(总投资761亿元) [7] - 直接投资科技项目42个,投资金额5.98亿元,拉动总投资99亿元 [7] - 基金所投项目中含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超300个,上市及过会项目34个 [7] 资产与运营规模 - 区中园累计落地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已运营225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81% [7] - 苏州工业园区内区中园落地155万平方米,运营125万平方米,出租率达92% [7] - 总市值125.76亿元,每股净资产9.90元,资产负债率44.69% [4]
“桂”在敢闯,“码”向未来
人民网· 2025-09-04 19:49
生态保护与绿色转型 - 漓江游览排筏全面完成油改电 1000艘排筏改造后游船每公里成本从1.5元降至0.55元 年节省油费1600万元[5] - 电动排筏年充换电量达250万千瓦时 减少碳排放2492.5吨 候鸟回归及珍稀鱼类重现漓江[1][5] - 阳朔开发60多个岩场和1200多条攀岩线路 每年吸引超10万人次体验喀斯特地貌探险[6][8] 跨境贸易与口岸升级 - 友谊关口岸实现15秒快捷通关 较2020年前单车验放时间压缩75% 东盟水果48小时内可达中国餐桌[9][11] - 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实现车辆动态实时监控 日均处理约20趟进境货车 大幅降低水果损耗率[9][11] - 广西进出口总值从2020年4861.3亿元跃升至2024年7563.9亿元 连续四年增速超7%[11] 重大基建与产业布局 - 平陆运河建设三年突飞猛进 预计2026年底通航将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12] - 南宁隆安县落地总投资68亿元氧化铝项目 依托平陆运河实现"前厂后港"全球化运输布局[12] 智慧农业与AI应用 - 梧州蒙山县智慧蓝莓基地采用土谛AI系统 亩产值突破8万元 产量提升15%-20% 综合收益提高30%-45%[15][16][17] - AI系统每小时采集十余项环境数据 动态调整水肥配方 技术已输出至尼日利亚和越南农业项目[17]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广西举办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 形成"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模式[18][20] - 面向东盟的AI+跨境电商创新应用大赛吸引790支院校队伍 跨国团队利用AI工具实现多语言直播带货[20][21] - 智能通关系统实现跨境车辆秒级放行 柬埔寨鱼米走廊水稻项目落地[21] 区域经济发展 - 2024年上半年广西GDP增长5.5% 高于全国平均、预期目标及去年同期水平[23]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多个项目稳步推进 工业人形机器人实现本地化制造[21][23]
内蒙古:产业转型发展势头正旺
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型发展 -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澎湃[1] - 2021年至2024年全区非煤产业年均增速8%以上 2024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2.4% 较2021年提高4.7个百分点[4] - 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4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和14% 工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4]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 奶粉基地年产6万吨 奶酪基地年产20万吨[1] - 伊利集团力争15万吨原制奶酪三期和6.3万吨奶粉三期项目投产 形成从草到奶再到奶酪的完整产业布局[1] - 蒙草集团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300种、6.5万份 标本17万余份 土壤165万份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品种105个[2] - 蒙草集团累计修复草原、矿山、沙地、盐碱地等生态类型近3300万亩[2] 清洁能源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包头市已投产风电装备企业44户 形成以明阳集团为链主企业的完备产业链 2024年风电主机零部件配套率有望达到85%[3] - 包头市加快建设大功率齿轮箱、双馈发电机、大型铸件、锻造法兰等补链延链项目 打造全国重要风电装备产业基地[3] - 鄂尔多斯市打造"风光氢储车"全链条产业集群 库布其沙漠通过"光伏+治沙"模式生产绿色电能并防止沙漠侵入黄河河道[3] - 远景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项目实现100%绿电生产 零碳产业园创新体系包括新型能源系统和零碳数字操作系统[4] 多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 呼和浩特市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六大产业集群[2] - 内蒙古自治区做精农畜产品加工业 稳定能源资源供应保障 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
“树立起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9-04 07:32
"成立20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区域合作道路,树立起新型 国际关系的典范。"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者协会主席迈戈尔季诺夫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 天津刚刚落幕的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成为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中哈交通物流合作有力促进了双边贸易往来。据统计,2024年中哈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38亿美元, 同比增长6.8%。迈戈尔季诺夫表示,哈中双方正持续扩大经贸合作,尽早实现两国元首确立的双边贸 易额翻番目标,推动哈萨克斯坦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建设和完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链。哈中 积极开展投资合作,共同推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将继续巩固哈萨克斯坦作为欧亚物流枢纽的地 位,进一步加强哈中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本报阿斯塔纳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4日 06 版) (责编:卫嘉、白宇) 迈戈尔季诺夫长期关注上合组织发展。在他看来,上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上海精神",吸引着 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上合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迈戈尔季诺夫 表示,中方此次在"上合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
中原高铁港数字展贸城会展高线公园亮相 助力郑州打造国际会展名城
央视网· 2025-09-03 22:18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中原高铁港数字展贸城项目会展高线公园近期亮相 填补郑州大型会展项目中空中生态空间空白 对建设国际会展名城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项目将生态绿化与建筑空间深度融合 打造空中绿境 助力郑州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提升城市宜居度与品牌形象 [1] 设计与技术亮点 - 高线公园为线性空中花园 依托高架廊桥建设 中轴会展廊桥已完成中央绿化布景 集观景体验、生态涵养、展览社交、商业消费于一体 [3] - 项目团队攻克技术难题 首次在国内大型场馆应用大跨度连续交叉拱结构 打造国内最大43.5米超限悬挑网格结构和最长807米拱形无柱公共空间 [3] - 首创多功能箱式主拱 实现拱柱结构与建筑美学等五位一体 提升整体观感 [3] 经济与产业带动效应 - 通过会展经济带动文创、餐饮、商贸等关联产业升级 强化郑州在中部地区的会展辐射力 [1] - 未来将引入艺术、文创、餐饮等业态 全部投用后将成为激活会展商圈活力的重要载体 为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注入新动能 [3]
广联航空:公司依托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积淀,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证券日报· 2025-09-03 16:41
公司战略与行业导向 - 国家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导向[2] - 公司战略布局遵循国家制造业转型导向[2] 技术能力与生产体系 - 公司依托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技术积淀[2] - 持续引入数字化管控系统 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智能检测技术[2] - 推动生产全流程数据贯通与高效协同[2] - 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精度稳定性及柔性制造能力[2] 可持续发展举措 - 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 -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 推广节能装备与环保型原材料应用[2] - 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管控[2] - 持续降低生产环节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2] - 构建与绿色发展要求相适配的生产运营体系[2]
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金山银山”是这样炼成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3 16:35
核心观点 - 中国探索出三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 [1][2][3] 护绿换金模式 -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通过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直接获得经济回报 [1] - 赤田水库流域实施三维补偿机制 资金池规模达6亿元 其中省级财政3.3亿元 三亚市1.8亿元 保亭县0.9亿元 [1] - 首个考核期保亭县获得5.16亿元补偿 三亚市获得0.84亿元治理资金 [1] 聚绿成金模式 - 将生态要素转化为产业优势 宁夏贺兰山东麓年产葡萄酒1.4亿瓶 综合产值达450亿元 [2] - 江苏盐城形成全国最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整机产能占全国40% 叶片产能占全国20% [2] - 金风科技和中车电机等龙头企业入驻风电产业园 构建完整产业链 [2] 借绿生金模式 -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累计合作经营面积25.26万亩 [2] - 强制碳市场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成交额474.1亿元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249万吨 成交额2.1亿元 [3] - 云南青海等地碳汇项目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实现价值转化 [3] 发展路径关系 - 护绿换金是基础 聚绿成金是手段 借绿生金是创新 三者共同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3] - 需要持续探索多元化路径 兼顾生态保护与价值创新 [3]
专访如新宁怀恩:坚守长期主义,深耕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9-03 15:08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将中国视为全球核心战略市场 深耕22年 深度融入国家产业大局 [1] - 公司总裁明确表达对中国市场的坚定决心 强调中国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市场与创新高地 [3] - 公司计划启动上海生产基地二期建设 扩大产能规模并升级智能制造水平 [4] 产能与基础设施投资 - 2023年公司投资3.6亿元人民币建成大中华创新总部园区二期 实现全数智化转型 服务全球近50个市场 [4] - 新园区采用全球领先智能化管理系统 显著提升产能效率 [4] 政企协同与本土化 - 2025年8月20日公司高层拜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获得政府支持在沪拓展业务布局 [3] - 公司持续升级人才培养计划 重点扩大营养健康顾问项目规模 培养健康管理人才 [5] - 公司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 推动全球技术与本土需求深度融合 [5] 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 - 公司以基因表达科技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驱动 深耕抗衰老 代谢健康及认知健康三大领域 [6] - 推出TRME体型管理计划 通过营养干预结合运动指导实现代谢优化 [7] - 2025年加大认知健康科研投入 产品通过调节褪黑素分泌等三重机制改善睡眠质量 [7] - 2025年下半年推出PRYSM iO超光谱智能扫描仪 提供非侵入式皮肤类胡萝卜素检测 生成健康评分 [7] 数字化转型 - 2017年公司与阿里云合作启动数字化战略革新 推出Vera肌肤测评系统定制护肤方案 [9] - 数字化被视为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关键路径 [9] 可持续发展 - 公司将可持续理念提升至战略高度 发布ESG报告 全链条践行绿色承诺 [9] - 通过数字化与绿色双轮驱动 探索产业生态与公共健康并重的发展路径 [9] 市场机遇与产业背景 - 大健康产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新兴支柱产业 处于加速转型关键期 [1] - 健康中国2030战略将代谢性疾病防控 老龄化应对 认知障碍干预作为重点方向 [6] - 全球营养健康产业从一刀切产品向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转变 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与预防性管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