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搜索文档
海外中国股票ETF规模大增,国际资金看好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12:28
海外中国股票ETF资金流入情况 - 8月份5只主要海外中国股票ETF合计资产规模达266亿美元 较7月底243亿美元增长23亿美元 增幅近10% [2] - 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KWEB)资产规模83.23亿美元 较7月底76.17亿美元增长9% 较2024年末54.14亿美元增长54% 接近2021年10月历史高点 [2][3] - MSCI中国ETF-iShares(MCHI)资产规模78.90亿美元 较7月底70.29亿美元增长12% 较2024年末54.51亿美元增长45% [4][5] 各ETF产品具体表现 - 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FXI)资产规模66.47亿美元 较7月底63.26亿美元增长5% [6] - 沪深300中国A股ETF-德银嘉实(ASHR)资产规模23.34亿美元 较7月底20.7亿美元增长13% [6] - 中国科技ETF-Invesco(CQQQ)资产规模14.16亿美元 较7月底12.43亿美元增长14% 创2023年以来规模新高 [6] 科技股及衍生品表现 - 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财季云收入同比增长26% 单季度资本开支达386亿元创纪录 AI相关投入超1000亿元 [7] - 2倍做多BABA ETF(BABX)8月28日至9月2日连续3日净流入948万美元 资产规模达1.39亿美元 较6月底8085万美元增长超70% [7][9] 外资流动与市场观点 - 8月14日至20日主动外资流入1985万美元 被动外资加速流入港股和中概股ADR达13.2亿美元 流入A股9.6亿美元 [11]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政策共振 预计推动港股估值修复 TMT、医药、新消费、半导体及大金融板块受重点关注 [11]
创新发展促繁荣
经济日报· 2025-09-03 06:4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传化集团定位为和平发展受益者 强调和平环境对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保障作用 [1] - 公司突破稀土橡胶卡脖子技术 走在行业前列 [1] - 坚持全球化视野 产品服务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在功能化学品和新材料领域攻关新技术新产品 研发电子化学品和有机硅新材料突破竞争壁垒 [1] - 加快布局光伏太阳能 新能源汽车 芯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 [2] - 以创新为引擎提升自身实力 需要全球产业链协同与创新资源互通 [2] 市场发展与合作模式 - 得益于互利共赢跨国合作 实现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 [1] - 和平意味着稳定供应链 可预期市场和持续扩大需求 [1] - 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赋能和强强联合 [2] 企业社会责任 - 对标世界一流制造水平 推进科技创新 绿色转型和国际合作 [1] - 积极投身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为经济增长添动能 [1] - 民营企业应成为和平维护者和推动者 [1]
中国科技馆将举办“光影科学梦”电影公益展映,14部影片免费看
新京报· 2025-09-02 20:39
活动概述 - 中国科技馆将于2025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光影科学梦"电影公益展映活动 邀请公众免费观影并体验科学与红色文化 [1] - 活动时间为9月2日至30日 提供18000张免费预约票 涵盖巨幕影院和4D影院的14部影片 [1] 影片内容 - 巨幕影院将放映8部科学电影包括《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与象同行》等 展现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历程 [1] - 4D影院将上演科学家传记影片如《我是医生》《钱学森》 带观众亲历科学发现的历史瞬间 [1] - 周六周日巨幕影院特别献映红色经典影片包括《志愿军:存亡之战》《里斯本丸沉没》《横空出世》及高清修复版《小兵张嘎》《地道战》 [1] 特别活动 - 9月7日举办专场活动 放映《地道战》高清修复黑白电影 并邀请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吕晓戈研究员进行讲座 [2] - 讲座主题为《从抗日战场迈向现代化战场——看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 涵盖从地道战军事智慧到现代高科技装备的国防科技发展历程 [2]
被美技术封锁30年,中国用三年打破垄断,造出3.6万吨钢铁巨兽
搜狐财经· 2025-09-02 11:19
核心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研制3.6万吨模锻压机成功投产 具备36000吨一次性压制能力[1][3] - 设备高度相当于4层楼 总重量超2.2万吨 精度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8] - 从2007年立项到2010年试运行仅用三年时间完成技术攻关[6][8] 战略意义与影响 - 突破美国长达30年的技术封锁 实现从被限制到自主制造的转变[1][4][6] - 设备用于锻造飞机发动机叶片 核电站关键部件及高端装备核心零件[3] - 使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从技术追赶者转变为技术引领者[10][11] 产业经济效益 - 自产设备成本较进口降低50% 原国外售价达数十亿[10] - 实现大飞机发动机叶片 核电站部件 高铁核心零件的自主批量生产[10] - 获得国际认可 美国《工业周刊》评价中国重型装备制造达世界领先水平[10]
申万宏源助力攀钢集团科技创新公司债(共同富裕试验区)成功发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02 10:52
攀钢集团是是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发展起来的特大型钒钛钢铁企业集团,是国务 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骨干企业、四川省重点培 育的大企业大集团之一,主体信用评级 AAA ,资产总额超 1000 亿元。 2025 年 8 月 26 日,由申万宏源担任牵头主承销商的"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2025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共同富裕试验区)"成功 发行,本期债券为全国首单科创共富债,发行规模 2.00 亿元,债券期限 3 年 期,票面利率为 1.88% 。 作为我国首批自主创新型企业,攀钢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及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国际 国内领先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拥有国内首家开发的高速铁路钢轨技术,并填 补了国内空白。下一步,攀钢将持续深化攀西试验区建设,专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 构建 "钒钛 + 普钢 + 特钢"三足鼎立的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最具特色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的钒钛钢铁企业,让客户满意、员工幸福 。 免责声明 本内容最终解释权归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所有。 ...
吴伟:中国科技崛起吹响AI平权的号角
环球网资讯· 2025-09-02 06:53
中国AI行业全球影响力提升 - 多位中国企业家与学者入选2025年度全球AI影响力榜单 包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DeepSeek CEO梁文锋、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等[1] - 中国上榜者数量显著增加且背景多元 涵盖领导者、创新者、塑造者和思想者等类别[1] - 中国AI产业快速发展并不断靠近国际舞台中心 反映全球技术格局"去地理化"扩散趋势[1] 开源技术推动行业变革 - DeepSeek开源技术路径增强AI行业开放性与参与性 为建立包容性全球技术格局贡献中国经验[1] - 开源生态帮助企业以极低成本开发衍生模型 阿里通义实验室开源超过200款模型且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0万个[1][4] - 中国开源模型Qwen2、Qwen2.5入选斯坦福报告2024年最具代表性AI模型[4] 东南亚AI市场快速发展 - 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预计2030年达2万亿美元 其中AI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800亿美元[2] - 新加坡推出国家AI战略2.0并与OpenAI合作设立亚太中心 马来西亚发布AI治理指南并吸引字节跳动等投资[2] - 印度尼西亚制定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蓝图 预计2030年AI为印尼经济贡献3660亿美元[2] 人才格局变化 - 美国顶级AI研究机构中中国人才占比38% 高于美国本土的37%[3] - 美国STEM领域对中国学者签证收紧加速海外人才回流 中国本土直培与人才回流战略显现成效[3] - 中国现存AI相关企业超442万家 2025年新增50.5万余家[3] 技术竞争力提升 - 中美大模型综合性能差距从2023年17.5%骤降至2025年0.3%[4] - 中国在开源生态建设和垂直领域应用形成独特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4] - 政策支持从要素驱动向系统赋能转变 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双轮驱动[3] 创新生态建设 - 中国AI产业以顶层政策为锚点 坚持自主创新和长期主义发展范式[3] - 发展模式以共建共享为核心 兼顾效率与包容 为全球科技领域提供中国案例[4] - 通过系统性技术突破打破外部垄断 从根本上瓦解技术霸权架构[2]
绿色橡胶前沿科技的探索者——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化集团化工和材料领域高级专家梁红文
中国化工报· 2025-09-01 10:48
核心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SEBS成套技术并于2006年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工业化装置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 - 开发两大系列18个SEBS牌号 获得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实现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 [2] - 2017年建成国内首套年产2万吨SEPS工业化装置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SEPS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 [3] 产业应用拓展 - 医用SEBS专用牌号填补国内空白 大幅降低医用SEBS价格 替代软质PVC医疗器械 [4] - 2023年生产出铁系梳枝丁戊橡胶 实现高性能轮胎用合成橡胶材料从无到有的突破 [4] - 推动热塑橡胶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做精做优转变 覆盖医疗和轮胎制造领域 [4] 研发体系与成果 - 坚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理念 服务生产与引领市场并重 [4] - 累计获国内授权发明专利75件、国外授权专利1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奖10项 [1] - 承担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和工信部生物医用材料示范平台项目 [4]
科技型企业占比节节高,民营企业500强含新量越来越足,创新底色更浓
搜狐财经· 2025-08-31 15:19
研发投入与专利实力 -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年研发投入达1.13万亿元人民币 [1] - 有效专利数量超过72万项 [1] - 参与近万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1] - 平均研发强度为2.77%,其中14家企业研发强度超10% [3] - 研发人员总数超过115万人 [3] 财务表现 - 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总营收突破43万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年营业额861亿元 [3] - 净利润总额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6.48% [3] - 制造业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接近30万亿元,增速达7.66% [3] 产业布局 - 72%的企业扎根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占比66.4% [3] - 投资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恒力集团实现从炼油到纺织的完整产业链垂直整合 [3] 技术创新案例 - 江苏沙钢集团"电炉薄带铸轧"工艺使每吨产品减碳70%以上 [5] - 正泰集团布局石墨烯、氢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 [5] 数字化转型 - 66.8%的民营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 [6] - 温氏食品集团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和自动投喂系统升级养殖业 [6] 绿色转型 - 83%的500强企业积极推进绿色转型举措 [6] - 措施包括应用低碳技术、改造智能化设备、精准测算碳排放及产业链协同减碳 [6] 社会责任 - 2024年500强企业纳税总额1.27万亿元,其中240家企业纳税额超10亿元 [7] - 创造1109万个就业岗位,平均每家企业雇佣2.22万人 [7] - 72.8%的企业参与乡村振兴,65.4%响应"万企兴万村"号召 [7] - 传化集团每年培育5000万株优质种苗,带动超万亩种植面积 [7] 海外业务 - 出口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5.17% [8] - 境外营业收入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4% [8] 政策支持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做优主业、做强实业 [8]
信得过的“共和国长子”,挺起民族轴承工业脊梁
经济日报· 2025-08-29 09:29
公司历史与行业地位 - 公司始建于1954年 是中国轴承行业的奠基企业之一 产品涵盖九大类型3万余种 包括内径6毫米至外径15米的轴承 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1] - 公司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是"一五"期间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拥有行业唯一的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12][17] - 公司以"信得过"精神为核心文化 该精神起源于1964年 后成为全国机械行业优质产品标签[12][13][14]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6%投入研发 新产品产值从2021年7.74亿元增至2024年16.05亿元 高端轴承产值占比提升至近70%[17] - 研发团队规模达400余人 5年来主导制订修订3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7] - 在风电领域实现国产首台7兆瓦至20+兆瓦主轴轴承批量供货 盾构机轴承国产化应用率达50%[36][46] 智能化与生产升级 - 2020-2025年投资20多亿元进行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 目标2030年完成全面数智化转型[9] - 建成国内首条特大型轴承智能生产线 采用"黑灯"工厂模式 实现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4][8] - 智能化改造使产品合格率提升 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汽车轮毂轴承生产线达15秒/套的行业最快节拍[9][36] 市场战略与业绩表现 - 实施大客户战略 大客户数量从2016年20多个增至2020年70多个 目标2030年实现150亿元营收[25][26] - 2017年扭亏为盈 营收从2016年16亿元增至2024年约64亿元(翻两番) 职工平均薪酬从不足3000元升至7500元以上[28] - 新能源汽车轴承业务呈井喷式增长 产值从2022年2亿元增至2024年7亿元 月产值达亿元[40] 体制改革与股权优化 - 2016年推行干部"四制"改革(任期制、竞聘制、岗薪制、淘汰制) 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52岁降至42岁[21][22] - 2022年引入郑煤机等8家战略投资者 控股股东持股降至51% 2024年进一步引入金风科技等 持股降至38%[30] - 2022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百余名骨干持有10%股权 计划2026年实现整体上市[28][30] 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 - 2021-2024年招聘400余名本科大学生 占职工总数10% 实施"师带徒"培养体系和"英才计划"[59] - 与河南科技大学等机构形成"一厂一所一校一院"产学研体系 合作建立30余个校内外实践基地[53] - 职工精益改善计划每年为企业节省2000余万元 如将进口设备刀具更换周期从1.5天延长至5天[57]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出炉 194家上榜企业 实控273家A股公司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6:00
榜单概况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 营收总额达43.05万亿元 户均营收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 [1][3] - 京东集团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榜单前三位 [2]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共105家较上年增加8家 其中超5000亿元企业11家较上年增加2家 [3] 企业经营表现 - 500强企业中361家企业营收较上年增长 380家企业资产较上年增加 [3] - 净利润合计1.8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 [3] - 净利润超50亿元企业70家 超100亿元企业34家 超200亿元企业19家 [3] 产业布局与创新投入 - 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 [1] - 309家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27个项目 涵盖新材料 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2]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3] 技术创新成果 - 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增长8.23% 其中国内有效专利数量增长12.42% [3] - 83%上榜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主要采用绿色低碳技术设备 实施智能化改造 开展碳排放测算等措施 [2] - 企业通过资本优势与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突破 在关键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4] 行业引领作用 - 500强企业在带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企业优化业务结构和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选择 [2] - 榜单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和民营企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