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节

搜索文档
期指:驱动逻辑微调,或震荡偏强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30 10: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期指驱动逻辑微调,或震荡偏强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指期现数据跟踪 - 6月29日四大期指当月合约涨跌互现,IF下跌0.79%,IH下跌1.13%,IC上涨0.23%,IM上涨0.2% [1] - 本交易日期指总成交回升,IF总成交增加22463手,IH总成交增加18901手,IC总成交增加6389手,IM总成交增加2805手 [2] - 持仓方面,IF总持仓增加10216手,IH总持仓增加8622手,IC总持仓增加5734手,IM总持仓增加7771手 [2] 期指前20大会员持仓增减 - IF多单净变动8885,空单净变动8917;IH多单净变动6554,空单净变动6905;IC多单净变动3983,空单净变动3652;IM多单净变动5240,空单净变动6965 [5] 趋势强度 - IF、IH趋势强度为1,IC、IM趋势强度为1,趋势强度取值范围为【-2,2】区间整数 [6] 重要驱动 - 中国央行Q2货币政策例会提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我国经济向好但面临需求不足等困难 [6] - 美财长暗示“关税大限”或延至9月1日,特朗普称可随意调整,标普创历史新高 [6] - 特朗普称将挑选希望降息的人作美联储主席,贝森特淡化提前提名 [7] 市场表现 - 欧美股市标普500指数涨幅0.52%,道指涨幅1%,纳指涨幅0.52%,欧洲STOXX 600指数涨幅1.14% [7] - A股沪指跌0.7%,深成指涨0.34%,创业板指涨0.47% [7]
2025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回顾及中期展望:稳固基础,波动改善
山西证券· 2025-06-27 21:05
经济现状 - 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5.4%,消费和出口是主力,价格低位徘徊,经济恢复稳定性和持续性待夯实[12] - 2024年GDP增速5.0%,四个季度呈“U型”走势,全年GDP平减指数增速下跌[12] 政策导向 - 2024年9月以来政策从转向积极到更加积极,将GDP增速目标设为5%,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26] - 财政政策更积极,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扩大,二、三季度支出节奏加快,注重集成创新[29]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5月7日推出十项措施,预计年内降准仍有空间,降息需“择机”[38] 需求结构 - 消费一季度回暖,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同比2.8%,社零同比增长4.6%,服务消费和新消费空间大[46] - 基建一季度投资增速加快,广义基建同比增长11.5%,狭义基建同比增长5.8%,后续有望继续支撑[53] - 地产一季度销售跌幅放缓,施工和投资增速跌幅收窄,政策围绕稳定预期、释放需求等展开[57] - 制造业一季度投资增速9.1%略有下滑,设备工器具购置和高技术投资是亮点[64] 出口形势 - 一季度出口同比5.8%有韧性,原因包括多元化市场、“抢出口”效应和全球经济扩张[70] - 美国关税政策多变,5月中美关税边际缓和,出口中期仍存不确定性[78] 物价走势 - 2025年一季度CPI同比降0.1%,PPI同比降2.3%,物价预计筑底企稳,政策推动物价温和回升[85]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居民预期不稳、全球贸易环境大幅变化风险[107]
央行大动作,降准降息新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6-25 15:47
央行MLF操作与流动性管理 - 6月央行开展3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本月到期1820亿元 实现净投放1180亿元 为连续第4个月加量续作 [1] - 叠加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6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3180亿元 [1] - 3月起MLF操作方式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美式招标) 取消统一中标利率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 [1] - 5月净投放3750亿元 4月净投放5000亿元 3月净投放630亿元 显示中期流动性持续处于净投放状态 [1][2] 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 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与同业存单到期高峰是MLF持续净投放主因 旨在稳定资金面波动和市场预期 [2] -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 推动存量社融和M2增速稳中有升 强化逆周期调节 [2] - 6月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累计投放14000亿元 对冲到期12000亿元 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月底前再度操作可能性较低 [2] 货币政策展望与财政协同 - 专家预计下半年降息幅度可能达30个基点 降准幅度或达0.5个百分点 国债买卖操作可能重启 [3] - 货币政策将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扩大内需稳定增长 财政部将用好增量储备政策 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 [3] - 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巩固经济基本面 政策工具箱持续完善 [4]
6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已超3000亿元 预计流动性不会大幅收紧
新华财经· 2025-06-25 13:31
央行流动性操作 - 6月25日央行开展3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当月有1820亿元MLF到期 实现净投放1180亿元 连续4个月超额续做 [1] - 6月累计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 对冲12000亿元到期逆回购 叠加MLF操作后 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3180亿元 [1] - 5月降准释放10000亿元长期流动性 近月中期流动性持续净投放 [1] 流动性投放原因 - 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 银行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处于高峰 需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控制资金面波动 稳定市场预期 [1] - 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 推动存量社融和M2增速稳中有升 满足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 强化逆周期调节 [1] - 国债买入暂停导致央行对MLF和买断式逆回购依赖度加深 银行间流动性在三季度支持实体过程中不断消耗 [2] 资金利率变化 - 季末临近 24日R007上行25 9BP至1 82% DR007上行16 1BP至1 67% [2] - 25日盘初DR007继续上涨超30BP至1 86% [2] 未来政策展望 - 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宽松基调 流动性不会大幅收紧 但政府债缴款和税期等时点资金利率可能大幅波动 [2] - 短期央行或主要通过逆回购操作削峰平谷 长期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结合降准投放长期流动性 [2] - 预计下半年综合运用MLF 买断式逆回购及国库现金定存等工具 保持中期流动性净投放状态 [2]
重磅!财政部: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证券时报· 2025-06-25 10:53
2024年中央决算报告核心要点 - 2024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62.06亿元 为预算的98.1% 收入总量108844.06亿元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055.9亿元 完成预算的97.9% 支出总量142244.06亿元 [1] -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2024年2万亿元置换额度已全部发行 [1] - 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制定资金监管暂行办法 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政策实施 [1] - 中央财政本级科技支出增长7.4% 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 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 [1] 财政政策实施情况 - 2024年前5个月发行国债6.29万亿元 同比增长38.5% [3] - 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 增长36.6% [3] - 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1.63万亿元 完成今年2万亿元限额的81.5% [3]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 已下达9.03万亿元 [3] 财政政策方向 -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 提质增效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2] - 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2] - 加快政策落地 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 专项债券等 [3] - 支持做好"两重""两新"工作 推动促消费 扩投资 稳外贸 惠民生等政策 [3]
人大常委会丨决算情况总体较好 加力实施财政政策——聚焦2024年中央决算报告
新华网· 2025-06-24 22:51
财政收支情况 - 2024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62.06亿元,为预算的98.1%,收入总量108844.06亿元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055.9亿元,完成预算的97.9%,支出总量142244.06亿元 [1] - 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3] 财政政策实施 -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024年2万亿元置换额度已全部发行 [1] - 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制定资金监管暂行办法 [1] - 前5个月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 [3] - 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1.63万亿元,完成今年2万亿元限额的81.5% [3] 重点领域投入 - 中央财政本级科技支出增长7.4% [1] - 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并扩大覆盖面,上调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 [1]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已下达9.03万亿元 [3] 财政管理措施 - 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 [2] - 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2] - 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2] -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2] -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2]
高频经济跟踪周报20250621:国际油价升至年内高位-20250621
天风证券· 2025-06-21 21:59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经济呈现多维度变化,需求端新房成交和汽车消费向好,生产端工业平稳且下游开工率回升,投资端螺纹钢消费和水泥价格欠佳,贸易端港口吞吐量降但集运价涨,物价上农产品弱而原油大幅上涨,利率债发行有计划安排,政策面有多项金融和房地产相关举措出台[2][3][4][5][6][7] 各部分总结 需求 - 新房成交环比续升同比转负,2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升10%同比降16%,二线城市升幅大,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环比大多下降[2][12] - 汽车消费回暖,乘用车零售和批发日均销量环比大幅上升,观影消费低于季节性,出行表现分化,全国迁徙规模指数环周回暖,一线城市地铁客运量环周回落[2] 生产 - 中上游螺纹钢开工率持平,PTA和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下降,涤纶长丝开工率上升,指向基建开工或边际改善[3][47] - 下游汽车全钢胎开工率由降转升,半钢胎开工率上升且绝对值高于历年同期,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或支撑生产端[3][47] 投资 - 螺纹钢表观消费偏弱,价格环周下降,下游需求淡季到来需求或环比下滑[4][61] - 水泥发运率下降,库容比上升,价格有所回落[4][61] 贸易 - 出口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下降,CCFI综合指数回升,美西和欧洲航线运价上行,东南亚航线运价回落,BDI指数上升[5][73] - 进口集运价格上升,CICFI综合指数环周小幅上升0.5%[5][73] 物价 - CPI方面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周下滑0.3%,猪肉、鸡蛋、水果价格回落,蔬菜价格小幅回升[6][85] - PPI方面大宗商品和金属价格指数延续升势,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环周上升3.1%,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环周上升8.9%等,原油上涨受地缘局势、美元指数和消费旺季等因素影响[6][91] 利率债跟踪 - 下周利率债待发行6956亿元,净融资6144亿元,其中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各有发行和到期安排[7][104] - 截至6月20日,置换债、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国债、政金债有不同的发行进度,20个省和计划单列市披露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7][106][111] 政策周观察 - 国家统计局称宏观政策有后手,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115][116] - 央行行长等在陆家嘴论坛宣布多项金融政策,包括设立交易报告库等,证监会和外汇局也有相关举措[117][118] - 美联储连续四次会议暂停降息,温州和西安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119][120][121]
智库策论 | 王宇: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20 09:02
为什么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世界经贸增幅放缓,不确定性增加:IMF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从3.3%下调至2.8%,WTO将全球贸易增速从3.2%下调至1.7%,主要因美国关税政策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投资风险上升 [2] -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但挑战严峻: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4月失业率5.1%,前4个月出口增长7.5%,但名义GDP增速(4.6%)持续低于实际GDP增速(5.4%),GDP平减指数连续8个季度为负 [3] - 政策应对必要性:对外贸易依存度达72.4%,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0.3%,需通过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需不足的双重压力 [2][4] 如何认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功能定位:具有总需求管理和逆周期调节双重特点,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 [5][6] - 理论框架与实践分类:分为扩张性/中性/紧缩性三种立场,中国实践中细分为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紧缩五类,2008年金融危机后采用适度宽松政策使2010年经济增速达10.6% [7][8] - 当前政策转向:2024年下半年重启适度宽松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用好用足"该政策 [9] 如何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已实施措施成效:4月企业贷款利率下降50BP,5月政策利率下调0.1%至1.4%,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4月末M2同比增长8% [10][11] - 未来三大发力方向:价格端健全利率调控框架,数量端保持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4万亿元),结构端优化信贷投向(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长15.1%) [12][13] - 工具创新:推出3大类10项措施,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小微支持工具等,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领域 [11][13]
1.4万亿元!央行月内接连两次大动作,传递出什么信号?丨快问快答
搜狐财经· 2025-06-19 20:16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份两度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别投放1万亿元3个月期和4000亿元6个月期流动性,当月净投放2000亿元 [1][2] - 操作频率和规模显示央行加强流动性跨期调节,释放持续加力逆周期调节的政策信号 [2][3] - 工具组合使用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宽信用进程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3][4] 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定义 - 2023年10月推出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期限不超过1年 [1] - 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等 [1] - 功能为增强1年内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1] 操作信号解读 - 6月初和月中两次操作打破常规月度节奏,提前公开信息以强化市场预期引导 [2] - 配合5月降准释放的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形成长短搭配的流动性支持体系 [3] - 应对政府债发行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状态 [3] 市场影响 - 中期流动性投放加量直接缓解银行资金压力,控制资金面波动 [3] - 数量型工具持续发力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信贷可获得性提升 [3] - 预计后续将结合质押式逆回购、MLF等工具形成政策组合拳 [3][4] 未来政策展望 - 货币政策操作趋向更灵活前瞻,"工具箱"协同发力成为主要特征 [4] - 目标为稳定流动性预期并增强逆周期调节效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