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纽约时报首涉生成式AI授权 内容入亚马逊AI平台与多场景应用
快讯· 2025-05-29 21:00
核心观点 - 纽约时报与亚马逊达成生成式AI内容授权协议 首次涉足该领域 [1] - 授权内容涵盖新闻文章及旗下NYT Cooking和The Athletic的素材 [1] - 亚马逊计划将内容应用于智能音箱Alexa及专有AI模型训练 [1] 合作细节 - 财务条款未披露 但标志着纽约时报在AI内容商业化的重要突破 [1] - 此前纽约时报曾因版权问题起诉OpenAI和微软 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数百万篇文章 [1] 应用场景 - 亚马逊AI平台将整合纽约时报内容至多客户体验场景 [1] - 具体应用可能包括智能音箱交互界面和AI模型训练数据源 [1]
多邻国CEO突然改口,放弃人工智能优先的承诺
财富FORTUNE· 2025-05-29 19:44
多邻国人工智能立场转变 - 多邻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冯·安修正先前立场 从推崇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员工转变为强调人工智能是提升效率的工具 同时保持原有招聘速度 [1] - 公司正在开发培训课程 组建顾问委员会 并开辟实验时间以帮助团队适应人工智能 [1] - 此前多邻国曾宣布逐步停止使用合同工处理人工智能可完成的工作 并在年度考核中评估员工人工智能掌握程度 仅在团队无法进一步自动化工作时招聘新人 [1] 多邻国人工智能相关争议 - 冯·安在播客节目中表示人工智能很快能大规模教授任何学科并创造优于人类教师的学习效果 但学校仍将存在 因人们需要托儿服务 [2] - 公司社交媒体账号内容下出现大量抨击人工智能的评论 最高赞评论要求"让真人管理公司" [2] - 公司发言人强调仍在扩充团队 通过人才培训帮助员工从人工智能中获益 所有人工智能内容都在学习专家指导下完成并符合CEFR标准 [2] 行业人工智能热潮降温现象 - 金融科技公司Klarna调整人工智能战略 首席执行官承认聊天机器人质量欠佳 决定重启人工招聘 [3] - Shopify因暗示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力将取代新员工而遭到批评 [4] - 多邻国案例证明"人工智能优先"概念对投资者和管理层更具吸引力 但难以打动普通人 [5] 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效果 - IBM对2,000名企业高管的调查显示 四分之三的人工智能项目未能兑现预期投资回报 [5] -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对2.5万名人工智能从业者的研究发现 该技术既未显著提升生产力 对收入和工时也几无影响 [5] -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指出 这项被迅速采用的技术未对收入产生实质影响 现实中的技术转型比预期更小更缓慢 [5]
OpenAI 首席财务官:公司正在为IPO铺平道路
环球网· 2025-05-29 10:21
公司动态 - OpenAI正推进组织架构重组,为未来可能的IPO奠定基础,是否正式启动IPO将取决于公司自身准备程度及资本市场整体环境 [1] - OpenAI在去年12月宣布将旗下营利性业务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PBC),旨在平衡股东回报与社会责任 [3] - OpenAI本月初调整计划,非营利母公司将继续保留对PBC的控制权并作为主要股东,同时旗下营利业务可继续开展融资活动 [3] 资本运作 - 微软对OpenAI的累计投资已超130亿美元(约合935亿元人民币) [3] - PBC架构为OpenAI迈向IPO提供了可能性,但强调这要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启动 [3] - 上市所需条件包括企业自身充分准备和合适的市场窗口,强调稳定性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 [3] 战略规划 - OpenAI致力于打造具有韧性的企业,确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稳健运营 [3] - 公司强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 [3]
上海市新增2款已完成登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快讯· 2025-05-28 20:43
上海市新增2款已完成登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截至5月28日,上海市新增2款已完成登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累计已完成87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登记。 | 序号 | 应用/功能 | 登记单位 | 上线编号 | 登记时间 | | --- | --- | --- | --- | --- | | | 邓析魔方 | 上海数集魔方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Shanghai-DengXiMoFang- 20250527S0086 | 2025/5/27 | | 2 | 智 AI | 上海之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Shanghai-ZhiAI- 20250527S0087 | 2025/5/27 | ...
模型下载量12亿,核心团队却几近瓦解:算力分配不均、利润压垮创新?
36氪· 2025-05-28 16:51
Meta AI团队重组 - 公司宣布重组AI团队,划分为AI产品团队和AGI基础部门,分别由Connor Hayes、Ahmad Al-Dahle和Amir Frenkel领导 [1] - AI产品团队专注于消费者产品如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中的AI功能及独立AI应用 [1] - AGI基础部门专注于宏观技术如改进Llama模型,FAIR研究部门保持独立但部分多媒体团队转入新部门 [1] - 此次重组不涉及高管离职或职位裁减,旨在通过拆分大型组织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1][2] 重组背景与战略意图 - 公司希望通过赋予团队更多自主权减少跨团队依赖,提升灵活性以应对OpenAI、谷歌等竞争对手 [2] - 近期推出"Llama for Startups"计划,鼓励初创公司使用其生成式AI产品 [2] - 在LlamaCon活动上展示与OpenAI竞争实力,但Llama 4发布后受到批评 [2][4] - 公司计划2025年投入约650亿美元于AI项目,启用1.3万块NVIDIA H100 GPU并扩建数据中心 [17] 人才流失危机 - 最初开发Llama模型的14位核心作者中11位已离职,包括两位核心架构师Guillaume Lample和Timothée Lacroix [3][13] - 离职人员创立Mistral AI(估值60亿美元)或加入竞争对手,直接与Meta旗舰AI项目竞争 [3][13] - FAIR前负责人Joelle Pineau离职,继任者Robert Fergus曾离开Meta五年 [4][6] - 2022年FAIR并入Reality Labs导致研究人员流失,2024年再次重组与GenAI部门合并 [11][14] 技术地位变化 - 2023年Llama 2开源商用版本使公司成为开源AI领跑者,但两年后领先优势下滑 [3][7][9] - Llama 4因发布仓促、性能指标虚高遭批评,开发者转向DeepSeek、Qwen等竞争对手 [4][10] - 公司缺乏专门"推理"模型处理复杂任务,落后于谷歌和OpenAI的最新模型 [19] - FAIR从开放式探索研究转向产品导向项目,计算资源分配向GenAI团队倾斜 [14][15][16] 内部管理问题 - FAIR研究人员因与产品团队争夺计算资源而离职,学术研究氛围减弱 [12][15] - 扎克伯格将公司重心转向生成式AI产品,FAIR逐渐边缘化 [10][14][16] - 前员工表示FAIR"缓慢死亡",从推动AI领域发展转向构建利润导向产品 [16] - 行业趋势显示微软、谷歌等公司AI实验室也减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15]
构建出版融合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5-28 11:25
数字时代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以颠覆性力量重塑教育出版行业 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知识供给模式和科研创新范式 [1] - 教育出版与AI深度融合需聚焦四大关键点 包括定位求准 场景求变 内容求真 能力求新 [1] - "出版+人工智能"将突破传统出版想象空间 创造出版新质生产力 推动出版实现从"内容共创"到"价值共生"的转变 [1] 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创新 - 数字化最大意义在于形成新业态 而非单纯优化图书产品或销量 需聚焦产品与产业创新 [2] - 出版机构创新业务面临技术不敏感 产品开发困难等问题 主因是缺乏专业技术队伍 [2] - 产业创新需要业务人员参与 提升全员技术素养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2] 出版业生态拓展与价值创造 - 未来出版业竞争关键在于与生态合作伙伴创造未知需求和新价值 实现价值共生共享 [1] - 需深化与影视 动漫 文创 游戏 教育 旅游等领域跨界融合 延展生态圈 开拓更广阔价值空间 [1]
【私募调研记录】高毅资产调研芯原股份、中密控股
证券之星· 2025-05-27 08:12
芯原股份调研要点 - 公司在AI/AR眼镜领域拥有极低功耗高性能芯片设计平台 正优化技术平台并推进产业化[1] - 2024年数据处理、计算机及周边、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增速显著 分别达75.46%、64.07%、37.32%[1] -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1.03亿元 占整体IP授权业务收入14% 预计随客户出货量增长[1] - 已出货超过1亿颗集成NPU IP的AI类芯片 应用于多个市场领域[1] - 在Chiplet技术领域实现领跑 推进基于Chiplet架构的芯片平台研发项目 重点布局云侧生成式AI和高端智驾赛道[1] 中密控股调研要点 - 国际业务模式从依赖国内主机厂出口转向直接与国外终端用户合作 与西门子、埃利奥特等国际主机厂建立直接合作[2] - 通过客户信用评级管控、优质客户筛选、强化货款催收及完善考核制度管理应收账款[2] - 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沿线国家市场 预计2025年国际业务保持增长但增速可能放缓[2] - 广义机械密封国际市场约400亿人民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空间占1/3 主要为增量业务[2] - 产品主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 未对美国直接出口 暂未受关税影响[2] - 国内唯一拥有核主泵机械密封业绩的企业 但核电业务进展尚不明显[2] 高毅资产背景信息 - 投研团队超过30人 投资经理包括多位公募/私募金牛奖得主及长期业绩冠军[3] - 研究员主要来自嘉实、易方达、南方等一线基金公司 整体投研实力行业领先[3] - 由邱国鹭担任董事长 邓晓峰任首席投资官 卓利伟任首席研究官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3]
昕诺飞发布全球首个聚焦于照明行业应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体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4:46
公司动态 - 全球照明科技领导者昕诺飞发布全球首个聚焦于照明行业应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智能体,该智能体参与并通过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的首轮智能体评估并获得最高评级(4+级)[2] - GenAI智能体将率先整合应用于昕诺飞旗下的Interact City Flex智能互联道路照明系统,整合了自然语言交互、基于亿级设备数据训练的专属算法以及精准推理引擎[2] - 2025年4月,昕诺飞GenAI智能体成为照明行业首个且唯一获得最高(4+)级认证的技术方案,在基础技术能力、场景应用能力、服务成熟度等全部评估维度均表现优异[2] 技术研发 - 昕诺飞研究院开发的GenAI智能体基于大语言模型和亿级设备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学习,与照明行业应用与运营特性深度结合,对各类照明应用场景精准模拟[2] - 2025年3月至今,引入GenAI智能体升级后的Interact City Flex智能互联道路系统已成功完成多个项目试点[3] 产品应用 - Interact智能互联照明系统由昕诺飞于2018年推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办公、工业、景观、体育等不同专业照明领域[3] - 全国已部署的Interact智能互联道路照明系统将逐步升级为GenAI智能体赋能后的Interact City Flex,实现能耗、运营与操作的多维度效率提升[3] - GenAI智能体将赋能全国数十万计的智能互联路灯节点,有助于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减少光污染并提升夜间出行体验[3]
全球四分之一岗位可能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南财合规周报(第191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21:46
行业监管 - 网信办发布算法治理阶段性成果,重点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开发上线"茧房评估"和"一键破茧"等创新功能 [2] - 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强调网号网证使用的自愿性,注重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体的保护,移动端版本已对接400余款App [3]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8种不合理收费行为,包括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 [4] - 35款APP因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包括智谱清言、Kimi、虚拟恋爱AI等 [5] 海外动态 - 谷歌收购Character.AI的交易遭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调查,涉嫌规避政府合并审查 [6] - 美国加州两家律所因使用AI生成虚假材料被法官重罚3.1万美元(约合22.3万元人民币) [7][8] - 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显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岗位可能受生成式AI影响,高收入国家比例达34%,文职类工作风险显著 [8] - 美国首例AI心理伤害诉讼裁定谷歌与Character.AI须面对未成年人自杀案指控,案件被视为AI心理伤害责任领域的里程碑 [8]
首届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开幕
环球网资讯· 2025-05-24 17:19
大会概况 - 首届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开幕,汇聚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专家学者、技术领袖[1] - 大会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指导[7] 核心理论与技术成果 -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提出"基于哲学思想的CUV框架理论",强调中国需构建自主AGI技术体系[2] - 大会发布《通用人工智能标准、评级、测试与架构》一书,填补国际评测标准空白[2] 学术活动与前沿研究 - 大会包含4场专题报告、6个专题会议,邀请40余位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的嘉宾演讲[5] - 专题报告涵盖具身智能、自然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5] - 专题会议聚焦多智能体、多模态交互、认知与社交智能等基础理论,以及AI与法律、经济、艺术等跨学科融合[5] 青年科研展示 - 大会特设青年科研成果展,展示百余篇AGI领域突破性研究论文[5] - 18项成果获评"人气海报奖",青年学者与院士专家现场互动[5] 行业影响 - 大会搭建"国际视野-青年力量-学术价值"三位一体的高端平台[7] - 标志着中国在AGI基础理论与技术标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