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
搜索文档
这家民营企业凭什么能频频发射火箭?
经济观察报· 2025-10-13 23:25
公司核心成就与战略定位 - 东方空间作为一家成立仅三年半的民营企业,通过连续成功的火箭发射和不断下探的成本,已成为商业航天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2] - 公司采取"固液并存、循序渐进"的研制思路,通过固体火箭快速打开市场,同时布局液体火箭研发以实现长远发展[3][4] - 引力一号遥二火箭于2025年10月11日成功发射,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公司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运营的关键一步[2] 成本控制与技术突破 - 引力一号遥一已将单位公斤发射成本从行业传统的10万元至15万元降至4万元以内[2][11] - 通过多箭同时投产的生产方式,遥三及后续型号的单位发射成本预计将比遥一进一步降低10%至15%[2][11] - 公司利用吨位优势实现规模效应,当运载能力达到4吨以上时,单位公斤发射成本得以控制在4万元以内[11][12] - 围绕东方航天港构建了5公里范围内的产业闭环,形成"前店后厂"模式,大幅缩短转运距离并降低运输成本[12] 产品能力与技术创新 - 引力一号是全球运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8] - 具备200至400公斤级卫星"一箭十星"至"一轨十八星"以上的发射能力,具备可靠性高、运载能力大等特点[8] - 遥二火箭实现了"凤凰摆尾"的变轨方案,验证了复杂轨迹控制能力,虽消耗燃料导致运载能力下降,但作为试验任务技术代价可接受[7] - 遥二在质量控制与任务适配性上实现升级,使火箭对多种轨道、多个发射点的适应性显著提升[8] 市场定位与商业策略 - 公司聚焦卫星组网任务的实际需求,将核心产品研发与卫星互联网建设浪潮深度同步,避免了"产品与需求脱节"的风险[18] - 引力一号在"整箭包机"模式下已实现盈亏平衡,而引力二号凭借更优的成本控制或将实现盈利,标志着公司从"成本覆盖"向"盈利创造"过渡[13] - 公司服务模式被比喻为"货拉拉",卫星公司可像"包车"一样"包箭",整箭发射多颗卫星[13] - 目前国内民营商业火箭中,引力一号是少数符合中型运载火箭标准的产品,更是唯一经过实际飞行验证、具备中型运载能力的民营商业火箭[15] 行业影响与供需缓解 - 引力一号的商业运营有助于缓解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星多箭少"的供给压力[2] - 公司预计2026年将成为商业航天发射的"井喷之年",各民营航天企业的下一代型号火箭将陆续落地[19] - 引力一号"一次大批量"的发射模式可缩短组网周期,降低卫星公司的整体项目成本,相较于小运力火箭"多次小批量"模式更具优势[16] - 随着引力一号遥一、遥二的连续成功,以及发射节奏的明确,卫星运营商对民营火箭的信任度逐步提升[1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为"引力"系列设计了"扩运力、可回收、航班化"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固体火箭快速打开市场,第二步以成熟资源反哺液体火箭研发[20] - 重点推进的"引力二号"液氧煤油火箭已完成方案设计,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动力系统试车,目标将单位公斤运载成本拉低至SpaceX猎鹰9号的水平(约2万元)[4][20] - 公司计划按"每季度一发"的频率执行任务,遥三火箭已处于总装厂房待发射状态,预计2025年年底以满载状态执行发射[15]
航天宏图涨2.06%,成交额3.4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934.7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3 15:0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0月13日盘中股价上涨2.06%,报收34.14元/股,成交金额为3.48亿元,换手率为4.02%,总市值达89.2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34.71万元,特大单买入4306万元(占比12.36%),卖出3171.38万元(占比9.11%),大单买入9647.38万元(占比27.70%),卖出1.27亿元(占比36.51%)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7.35%,近60日涨幅达73.30%,但近20日下跌5.90%,近5个交易日微涨0.71% [1] - 今年以来公司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8月29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1.17亿元,买入总计3.47亿元(占总成交额15.19%),卖出总计2.30亿元(占总成交额10.06%) [1] 公司基本情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向政府、企业及有关部门提供基础软件产品、系统设计开发和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其中系统设计开发收入占比62.01%,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占比37.77%,自有软件销售占比0.22%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Ⅱ-IT服务Ⅲ,概念板块包括融资融券、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华为概念、卫星导航等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75万户,较上期减少1.98%,人均流通股为14900股,较上期增加2.02% [2]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5.63%,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同比减少34.03% [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335.23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413.79万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新进机构,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A持股458.43万股位列第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20.12万股位列第九,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持股205.39万股位列第十,而南方中证1000ETF已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华尔街见闻早餐FM-Radio|2025年10月13日
搜狐财经· 2025-10-13 07:31
市场表现 - 美股期货周一亚市盘初高开,标普500和纳指期货涨超1% [1] - 布油涨超1%,纽铜涨超2% [1] - 比特币周日凌晨重新站上11.5万美元关口,较日低涨逾6%,以太坊曾逼近4200美元,较日低反弹超10% [1] - 上周五欧美股市收跌,标普500跌2.71%至6552.51点,全周累跌2.43%,道指跌1.90%至45479.60点,全周累跌2.73%,纳指跌3.56%至22204.43点,全周累跌2.53% [5] - 欧洲STOXX 600指数收跌1.25%至564.16点,全周累跌1.10% [5] - A股沪指跌0.94%至3897.03点,深证成指跌2.7%至13355.42点,创业板指跌4.55%至3113.26点 [5] -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4.03%,日内降约11个基点,全周累计降约9个基点 [5] - WTI 11月原油期货收跌4.24%至58.90美元/桶,全周累跌3.25%,布伦特12月原油期货收跌3.82%至62.73美元/桶,全周累跌2.79% [5] - COMEX 12月黄金期货收涨0.7%至4000.4美元/盎司,全周累涨约2.3% [5] - 受特朗普关税威胁影响,美股重演4月暴跌,芯片指数跌超6%,AMD跌近8%,高通跌超7%,中概指数收跌超6%,阿里、百度跌超8% [6] - 比特币曾跌超10%,以太坊曾跌超20%,币圈周五惨遭血洗,近200亿美元杠杆头寸被清算,超过160万交易员被强制平仓 [15] 中美贸易与产业政策 - 中国商务部回应美方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加征100%关税,表示中方依法对稀土等物项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 [10] - 中国商务部希望美方正视自身错误,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 [1][11] - 美国正式公布对中国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细则,标志着301条款措施进入实质落地阶段,行业分析认为将扰乱全球航运市场秩序 [11] - 高通公司因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 [2][11] 科技与半导体行业 - 上海提出加快培育硅光、6G、第四代半导体、类脑智能等产业,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 [2][12] - 荷兰企业法庭裁决导致中资暂时失去对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中资股权仅剩1股,安世半导体2024年收入约占闻泰科技年营收的六分之一 [4][18] - 马斯克旗下xAI加入世界模型竞赛,计划率先将该技术用于AI游戏生成,长远可能用于机器人AI系统 [18] - 英伟达投资8亿美元成为美国AI初创公司Reflection AI的最大投资方,后者估值达80亿美元,专注开源AI模型 [26] - OpenAI计划在阿根廷投资高达250亿美元建设名为星际之门的数据中心,规模达500 MW [26]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将于10月15-17日在深圳举办,RISC-V生态专区成焦点,阿里巴巴达摩院等企业将参展 [27]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提出以统筹集约的方式开展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防止形成模型孤岛 [19] - 美国公司发布Figure 03人形机器人,擅长打扫屋子、洗衣服等日常家务,目标四年内生产10万台 [20][21] - Figure 03采用压铸/注塑工艺,年产能预计达1.2万台,集成了Helix AI系统和触觉传感器等技术 [21] 金融与加密货币 - 香港最大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商HashKey Group已秘密递交在港IPO申请,上市估值可达5亿美元 [20] - 全球最大经纪商TP ICAP拟推稳定币交易对,计划明年上半年上线,其加密货币现货交易平台9月交易量首次突破10亿美元 [26] - Coinbase与万事达竞购稳定币科技公司BVNK,潜在收购价格区间在15亿至25亿美元之间 [25] - 杜克大学金融学教授发表论文称,比特币面临的51%攻击威胁被市场严重低估,攻击成本约60亿美元 [25] 大宗商品与能源 - 汇丰银行认为金价每上涨1%,纯黄金生产商的盈利水平将相应增长约2% [20] - 瑞银预计全球石油市场将在2025年出现1.2百万桶/日的供应过剩,2026年扩大至1.5百万桶/日 [23] - 高盛预警白银后市,预计未来1-2周或迎剧烈调整,伦敦白银市场惊现历史性逼空,流动性几乎完全枯竭 [23] 公司动态 - 娃哈哈集团证实宗馥莉辞职属实,宗馥莉将独立经营新品牌娃小宗,她仍是娃哈哈第二大股东 [3][17][18] - 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名单缩小至五人,贝莱德高管Rieder令贝森特印象深刻 [2][12] - 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就业市场是最大担忧,对降息25基点持开放态度 [2][13]
通信行业2025年三季报业绩前瞻:算力景气,红利稳健,战力将起
浙商证券· 2025-10-11 15:4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4] 核心观点 - 通信行业呈现“算力景气,红利稳健,战力将起”的格局[1] - 算力方面:全球AI高景气延续,应用侧持续发力,OpenAI发布Sora2,多模态应用迎来奇点时刻,Oracle、谷歌等头部大厂保持高投入,英伟达GB300等超节点方案加速发货,光模块、液冷等细分领域业绩增长最为明显[4] - 红利方面:国内运营商积极进行数智化转型,主营业务增速实现改善[4] - 战斗力方面:卫星互联网等新兴方向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带来新的业绩弹性[4] 电信运营商 - 受益于数字中国战略持续推动,运营商整体业务稳健增长,创新业务更高增速+占比提升,新动能持续壮大,同时资本开支占收比下降,利于利润释放,此外注重股东回报,持续提升分红比例[2] - 中国移动:预计Q3营收2451亿元-2460亿元,同比增长0.2%-0.5%,归母净利润321亿元-324亿元,同比增长4.6%-5.6%[2] - 中国电信:预计Q3营收1272亿元-1285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77.5亿元-80.5亿元,同比增长3.5%-7.5%[2] - 中国联通:预计Q3营收937亿元-946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24.1亿元-24.9亿元,同比增长4.8%-8.3%[3] - 中国铁塔:预计Q3营收249亿元-252亿元,同比增长2.9%-4.1%,归母净利润29.7亿元-30.5亿元,同比增长5.2%-8%[3] AI光模块等网络连接 - 光模块是国内稀缺的直接参与全球算力供应链体系的细分领域,在海外AI高速发展的背景下,800G光模块持续放量,1.6T产品进入批量阶段[3] - 国内相关企业是行业领军者,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随着800G产能稳步扩张,1.6T带来新增量,季度业绩有望保持环比增长[3] - 中际旭创:预计Q3营收89亿元-96亿元,同比增长37%-47%,归母净利润29亿元-32亿元,同比增长108%-130%[3] - 天孚通信:预计Q3营收18亿元-21亿元,同比增长115%-150%,归母净利润6.5亿元-7.5亿元,同比增长102%-133%[5] - 源杰科技:预计Q3营收1.5亿元-2亿元,同比增长159%-245%,归母净利润0.4亿元-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5] - 瑞可达:预计Q3营收7.0亿元-8.5亿元,同比增长11%-35%,归母净利润0.65亿元-0.8亿元,同比增长59%-95%[5] - 意华股份:预计Q3营收22亿元-25.5亿元,同比增长40%-62%,归母净利润1.25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114%-149%[6] - 中瓷电子:预计Q3营收7.8亿元-8.2亿元,同比增长17%-23%,归母净利润1.8亿元-2亿元,同比增长15%-27%[6] AI液冷/电源 - AI服务器等设备功耗持续提升,海外及国内数据中心液冷散热趋势明显[6] - 英维克:预计Q3营收16亿元-18亿元,同比增长38%-55%,归母净利润2亿元-2.2亿元,同比增长18%-30%[6] - 申菱环境:预计Q3营收10亿元-12亿元,同比增长49%-78%,归母净利润0.9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179%-241%[7] - 科创新源:预计Q3营收3.5亿元-4.5亿元,同比增长61%-107%,归母净利润0.15亿元-0.25亿元,同比增长91%-219%[7] - 欧陆通:预计Q3营收10亿元-12亿元,同比-6%-+13%,归母净利润0.6亿元-0.8亿元,同比-15%-+14%[7] AI服务器 - 受益于国内数字经济和AI算力发展,AI服务器需求快速提升[7] - 中兴通讯:预计Q3营收310亿元-320亿元,同比增长12%-16%,归母净利润19.5亿元-21亿元,同比减少3%-10%[7] - 华勤技术:预计Q3营收470亿元-490亿元,同比增长28%-34%,归母净利润10.5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38%-45%[8] - 紫光股份:预计Q3营收250亿元-270亿元,同比增长20%-29%,归母净利润6.4亿元-7亿元,同比增长10%-20%[8] AIDC数据中心 - 国内AIDC上架持续,新项目陆续投产[8] - 润泽科技:预计Q3营收15亿元-20亿元,同比增长16%-55%,归母净利润6亿元-8亿元,同比增长10%-46%[8] - 科华数据:预计Q3营收24亿元-27亿元,同比增长44%-62%,归母净利润1.8亿元-2.3亿元,同比增长1347%-1748%[8] AI应用 - 端侧创新持续涌现,后续有望迎来发展奇点[8] - 亿联网络:预计Q3营收15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4%-18%,归母净利润6.5亿元-7亿元,同比减少1%-8%[8] - 移远通信:预计Q3营收58亿元-64亿元,同比增长16%-28%,归母净利润2.65亿元-2.85亿元,同比增长80%-94%[9] - 广和通:预计Q3营收21.5亿元-23亿元,同比增长0%-7%,归母净利润1.1亿元-1.4亿元,同比减少56%-65%[9] - 博实结:预计Q3营收4.8亿元-5.2亿元,同比增长26%-38%,归母净利润0.68亿元-0.8亿元,同比增长54%-81%[9] 军工通信&卫星互联网 - 地区摩擦加剧,国内国防建设有望持续加大投入,其中通信与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防重要投入方向[9] - 低轨卫星互联网成大国重器,星链系统在俄乌冲突中高调启用,对战争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国内低轨组网有望持续推进,相关标的业绩有望释放[9] - 长江通信:预计Q3营收2亿元-3亿元,同比增长20%-80%,归母净利润0.5亿元-0.7亿元,同比增长99%-179%[9] - 臻镭科技:预计Q3营收1.5亿元-1.6亿元,同比增长125%-141%,归母净利润0.45亿元-0.5亿元,同比增长409%-466%[10] - 上海瀚讯:预计Q3营收0.6亿元-0.8亿元,同比-14%-+14%,归母净利润-0.1亿元-+0.1亿元,同比有望扭亏[10] - 华测导航:预计Q3营收9.5亿元-10亿元,同比增长21%-28%,归母净利润1.75亿元-1.85亿元,同比增长26%-34%[10] - 海格通信:预计Q3营收11亿元-12亿元,同比-6%-+2%,归母净利润-0.1亿元-+0.1亿元[11] 通信新能源 - 中天科技:预计Q3营收160亿元-180亿元,同比增长24%-40%,归母净利润10亿元-12亿元,同比增长17%-41%[12] - 亨通光电:预计Q3营收180亿元-200亿元,同比增长14%-27%,归母净利润10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42%-56%[12]
海格通信携手国电高科 推动卫星物联网从“行业应用”走向“大众消费”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15:41
合作核心内容 - 海格通信与国电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天启星座”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1] - 合作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设备、天线系统及星载设备等关键领域的联合创新,旨在打造覆盖“空天地海”的全域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 [1] - 双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共同推进关键技术协同、产品共研和市场共同开拓 [4] 合作具体领域 - 合作基于双方在地面段与空间段的核心优势,在联合技术攻关、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开发、商业化推广与市场开拓、共担国家战略任务等四个方面展开 [2] - 共同瞄准卫星物联网技术在低空经济、工业物联网、应急通信、海洋装备卫星通信、交通运输、消费类电子等重点领域及国际市场的应用前景 [2] - 目标是推动“天启卫星+行业”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使卫星物联网从“行业应用”走向“大众消费” [4]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政策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将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开展为期两年的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以丰富市场供给并服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6] - 随着三大运营商全部获准经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互联网产业正迎来规模化应用的前夜,手机直连卫星、车载终端等场景有望放量 [7] 公司技术与布局 - 海格通信是特殊机构市场地面终端的主流供应商,拥有全系列天通卫星终端及芯片,并实现从芯片、模组、终端、馈电等全产业链布局 [7] - 公司在通信协议设计、芯片架构、系统级验证等方面具备深厚技术积累,产品在北斗导航、无线通信等领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7] - 公司正开展多家大型车企乘用车上装测试,为“汽车直连卫星”量产上车奠定基础 [7]
东珠生态(603359):跨界并购卫星通信龙头,擘画成长新蓝图
国盛证券· 2025-10-10 23:1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东珠生态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凯睿星通89.49%股份,跨界切入卫星通信领域,旨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 - 凯睿星通是国产卫星通信系统龙头,技术优势显著,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72%和364%,净利率达16% [2][37] - 卫星互联网产业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低轨星座组网进程提速,预计终端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 [3][65] - 公司传统生态修复与市政景观主业短期承压,但随着PPP新政及化债资金落地,减值压力有望缓解,同时海外市场及新兴业务布局将推动主业边际改善 [1][22][33] 公司概况 - 东珠生态是国内生态修复与市政景观工程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多项顶级资质,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1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下降54.6%,归母净利润亏损6.30亿元,主业经营明显承压 [5][22]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席惠明、浦建芬夫妇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6.12%,控制权集中 [15] - 业务结构以生态修复和市政景观为主,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38%和62%,华东区域是核心市场 [18] - 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25年中标老挝35亿元EPC项目,并布局林业碳汇、光伏能源等新兴领域 [33] 并购标的分析 - 凯睿星通主营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研发与生产,产品覆盖基带、终端、网管系统等,下游应用包括政府应急、军事、低轨卫星和海事通信 [2][37] - 公司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出自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具备全链条研发能力,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如神舟飞船、登月舱等 [2][44] - 在政府应急消防领域市占率超过90%,是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核心部门的关键供应商 [2][45] - 2024年营业收入2.6亿元,净利润0.4亿元,净利率16%,显著高于卫星领域同业上市公司 [2][37][39] 行业前景 - 卫星互联网自2020年纳入新基建后政策密集出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造“商业航天”新增长引擎 [3][52][57] - 中国已申报低轨星座总量超过5万颗,其中国网“GW星座”(1.3万颗)、上海垣信“千帆星座”(1.5万颗)等大型项目加速推进 [3][62] - 根据ITU规则,中国需在2035年前完成约2.8万颗卫星发射任务,目前完成比例仅0.6%,2025年起进入密集组网发射阶段 [3][63][65] - 组网完成后终端设备需求将放量,预计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假设终端均价8万元/台,需求约106万台 [65] 下游应用需求 - 政府应急通信领域年均预算超过30亿元,国产替代推进将为国内厂商打开成长空间 [4][74][75] - 军事通信是卫星系统核心应用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约474亿元,技术迭代将持续推动市场扩容 [4][67][70] - 海事通信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20亿元,公司自建海上卫星通信全球网,覆盖85%以上主要航线,业务有望持续扩张 [4][77] 财务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2.09亿元和0.12亿元,同比增长31%、52%和106% [4][5] - 对应EPS分别为-0.97元、-0.47元和0.03元/股 [4][5] - 若凯睿星通并购顺利推进,将驱动公司价值重估 [4]
天银机电跌2.05%,成交额1.6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800.2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14:43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10日公司股价下跌2.05%至17.65元/股,成交1.69亿元,换手率2.27%,总市值75.0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800.23万元,特大单净卖出1642.84万元,大单净卖出1157.39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9.19%,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0.28%、1.96%和4.25% [1] 公司基本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节能节材型冰箱压缩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冰箱压缩机用配套产品69.58%,雷达与航天信息化装备30.42%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家用电器-家电零部件,概念板块包括军民融合、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等 [1] 股东与财务数据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4.72万,较上期增加9.97%,人均流通股8864股,较上期减少9.07% [2]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4亿元,同比减少24.07%,归母净利润1780.34万元,同比减少46.6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4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013.08万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323.44万股,较上期减少13.32万股 [3] - 永赢高端装备智选混合发起A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25.31万股,较上期增加10.09万股 [3]
25亿元!民商火箭巨头天兵科技再获大额融资
新浪财经· 2025-10-10 09:14
公司融资情况 - 天兵科技于近日完成近25亿元人民币Pre-D轮和D轮新增融资,由国裕高华、济钢集团、东方资产等多家机构共同完成[1]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火箭及发动机批产备产备料、新一代发动机与火箭研制[1] - 截至目前,天兵科技已累计完成约70亿元融资,去年6月曾完成超15亿元C+轮融资,2023年10月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1] 公司技术与产品进展 - 2023年4月,天兵科技自主研发的天龙二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成为二十多年来全球第一家首飞即成的民营液体火箭企业[1] - 今年9月15日,公司完成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全系统海上试车,刷新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是国内商业航天领域首个海上热试车试验[2] - 天龙三号是我国商业航天首款有望实现近地轨道运力超20吨的大运力液体火箭,性能对标SpaceX猎鹰9号,可实现一箭36星组网发射[4] - 公司已构建火箭自研、规模制造与专属发射工位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布局,具备年产50发天龙系列液体火箭和500台天火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制造能力[4]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进入9月以来,民营火箭企业融资加速,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8日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24亿元,是目前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金额最高的单笔融资[4] - 星际荣耀于9月18日宣布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7亿元人民币交割,资金将用于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4] - 中国商业航天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资本赋能共同驱动下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卫星互联网、可重复火箭等应用重塑产业格局,行业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平民化航天经济”[5] 公司背景与地位 - 天兵科技成立于2015年6月15日,注册资本1.5亿元,控股股东为江苏天兵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康永来[1] - 公司去年4月首次登上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排名全球第495位,位居中国商业航天榜首[1]
多重催化叠加,卫星ETF(159206)持续活跃,成分股国光电气、中兴通讯涨停!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14
卫星ETF市场表现 - 截至10:45卫星ETF(159206)上涨2.17% [2] - 成分股国光电气和中兴通讯涨停涨幅分别为20.00%和9.99% [2][3] - 国盾量子广和通和臻镭科技等成分股分别跟涨14.70% 14.39%和6.29% [2][3]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3]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均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3] - 9月27日我国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4] - 10月11日计划使用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发射3颗卫星 [4] 行业发展前景 - 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有望加速卫星应用端技术突破和商业落地 [5] - 卫星产业制造端发射端需求端均有所突破未来产业空间广阔 [5] - 中国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政策背景下发射需求与供给能力双向驱动将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5] - 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将显著提升商业航天发射能力 [5]
雷电微力涨2.06%,成交额1.6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7.1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1:08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9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48.14元/股,成交额1.62亿元,换手率1.65%,总市值117.8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7.11万元,特大单净卖出491.13万元,大单净买入578.25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下跌6.04%,近5个交易日上涨1.18%,近20日下跌3.97%,近60日下跌5.53%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减少34.05%,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减少44.22%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的研发、制造、测试和销售,阵列天线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9.96% [1]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32亿元 [3]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8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82万户,较上期减少7.91%,人均流通股增至5441股,较上期增加8.59%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泰中证军工ETF新进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00.64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58.45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国防军工-军工电子Ⅱ-军工电子Ⅲ [1] - 公司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军民融合、北斗导航、军工信息化、卫星互联网、卫星导航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