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成都这座“科技城”,何以竞速未来?
四川日报· 2025-06-30 05:42
产业发展 - 成都未来科技城构建"1+X"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航空航天产业主攻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累计落地产业化项目50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 [5] - 沃飞长空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可长期开展短途空中游览飞行及1至9座航空器不定期载客飞行资质的eVTOL主机厂,已拿下数百架飞行器订单 [4] - 四川凌空天行发布下一代超音速飞机验证机"窜天石猴",预计2026年实现首飞;遨天科技国内首条商用电推进智能制造产线具备每年约1000颗商业卫星配套的量产能力 [5] - 建成未来翼谷、未来星谷等专业化科技园区,未来翼谷打造国内一流eVTOL和无人机科技创新高地,未来星谷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9] 科技创新 - 天府绛溪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是颠覆原有技术范式的重要突破 [6] - 天府绛溪实验室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成立,剑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跨越式发展 [3] - 已落地高水平科研团队10个,发布科技成果超20项,孵化科技型企业10余家,加快推进11个中试平台建设 [7] - "混合光子集成的近红外多波段探测芯片"突破高光谱成像设备小型化瓶颈,带"感"人形机械手项目进入中试熟化阶段 [10] 基础设施与人才 - 电子科技大学绛溪园区累计培养近5000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迎来1.3万名师生 [11] - 建成市政道路约103公里,教育配套设施7个提供学位约5200个,提供安置住房超万套 [12] - 实施"500米研发圈层+800米生活圈层"空间布局,在产业园区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学校、商业综合体等 [11] 发展规划 - 计划未来5年推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0亿元 [10] - 定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要承载地、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新引擎" [8] - 持续筛选具备"长度、宽度、平坦度"的未来新赛道,面向全球招引高端优质项目 [10]
小米YU7爆火催生倒卖订单:交付时间最长56周;比亚迪匈牙利电动大巴工厂扩建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6-29 08:45
小米YU7交付情况 - YU7标准版锁单后最快交付时间为53-56周 顶配Max版交付时间为33-36周 至少需8个月[1] - 26日22时30分后锁单用户今年可能无法提车 早期锁单用户可抢占流量红利并形成二级市场转卖[1]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扩建 - 匈牙利科马罗姆电动大巴和卡车工厂扩建项目奠基 年产能将达1250辆电动巴士和卡车[1] - 项目将为当地创造620个就业岗位 匈牙利外长称有助于提升该国电动汽车制造业地位[1] 法雷奥车灯武汉产能升级 - 武汉第二工厂拟新建产线 专注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高端车灯产品[1] - 当前自动化产线每36秒下线一只车灯 产能为300万只 未来规划提升至500万只[1] 克莱斯勒美国召回事件 - 因侧帘式安全气囊密封问题 召回2022-2025款Pacifica和Voyager车型共计250651辆[1]
重启亏损科技企业上市意义重大
证券时报· 2025-06-28 02:00
政策调整 - 证监会宣布重启亏损科技企业上市工作,这是"1+6"系列政策中的重要一项 [1] - 2019年科创板设立时首次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共有54家亏损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其中22家已实现盈利 [1] - 前几年因市场疲软,监管部门放慢IPO节奏并暂停亏损企业上市审核 [2] 市场影响 - 当前A股市场已趋于稳定,市场活跃度提升,需要发挥资本市场支持高科技发展的作用 [2] - 资本市场应扶持新兴产业发展,这些企业在起步阶段难免亏损,完全拒绝其上市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 [2] - 投资者期待监管部门严格把关,让真正有潜力的高科技公司获得资金支持,同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投资机会 [4] 新政策细节 - 明确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行业可按未盈利企业标准上市审核,扩大"硬科技"企业遴选范围 [3] - 增设科创成长层,将亏损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纳入其中,加强扶持与监管力度 [3] - 支持在审亏损企业对老股东进行增发融资,增发价格应与计划中的IPO价格基本一致并有锁定期 [3] 企业要求 - 亏损企业需符合公众公司基本条件,具有高科技特征,能够正常经营 [4] - 企业应在可预期的将来有望实现经营状况全面好转 [4]
创业板首单未盈利IPO来了!业内分析:第三套标准适合相对成熟商业企业
券商中国· 2025-06-27 17:28
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破冰 - 创业板开板以来首单未盈利IPO项目大普微获受理,采用第三套上市标准 [2][4] - 第三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侧重商业模式成熟且具备规模化潜力的未盈利企业 [3][9] - 深交所2023年2月正式实施该标准,此前因市场情况暂缓 [7] 首单案例大普微分析 - 公司主营数据中心企业级SSD全栈自研,2024年营收9.62亿元,扣非净利润-1.95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5][6] - 2024年最后一轮增资估值68.10亿元,计划募资18.78亿元 [4][7]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57.66%,2024年毛利转正达2.62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10] 板块定位差异比较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侧重"硬科技"属性,要求预计市值40亿元以上且技术优势明显 [9][10] -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对市值要求更高(50亿元),聚焦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强调商业可持续性 [9][10] - 中介机构认为两板块形成差异化互补,丰富资本市场层次 [10] 行业动态与政策背景 -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5年后首现未盈利IPO,此前欣旺达分拆案例未果 [4][7] - 业内呼吁增强创业板对未盈利高科技企业的包容性,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8] - 证监会近期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 [9]
银河证券每日晨报-20250627
银河证券· 2025-06-27 15:06
核心观点 - 上一周期(6.10 - 6.23)低价增强、改良双低、高价高弹性策略分别录得0.0%、 - 0.7%、 - 2.2%(同期基准 - 0.2%),今年以来绩效分别为4.5%、15.7%、24.6%(同期基准4.9%),年初至今改良双低、高价高弹性策略有10% - 20%显著超额收益;2025年5月太阳能单月装机创新高、火电发电量由降转增,绿电、火电、水核各有投资机会;上周科创板下跌1.24%,“1 + 6”政策深化改革、IPO边际放松 [1][2] 固收:转债量化类策略更新 策略绩效 - 上一周期(6.10 - 6.23)低价增强、改良双低、高价高弹性策略分别录得0.0%、 - 0.7%、 - 2.2%(同期基准 - 0.2%),今年以来分别为4.5%、15.7%、24.6%(同期基准4.9%),累计超额收益率 - 0.4%、10.8%、19.7%,上个周期权益市场回调,低价策略相对占优(0%),年初至今改良双低、高价高弹性策略有10% - 20%显著超额收益 [1][2] 最新持仓 - 低价增强策略持仓包括超声转债、大参转债等;改良双低策略持仓有华友转债、上银转债等;高价高弹性策略持仓含睿创转债、英搏转债等 [2][3] 调仓理由 - 低价增强策略上个周期小幅跑赢基准,调出评级下调、溢价率抬升的转债,调入低价标的保持行业分散;改良双低策略相对小幅跑输中证转债,调出评级下调和强赎进度加快的转债,调入弹性好、业绩稳健的双低转债;高价高弹性策略收益回吐跑输,调出正股收监管警示函和强赎进度加快的转债,调入业绩及评级无变动的高价转债保持行业均衡分散 [2][3] 公用事业:2025年5月电力数据点评 装机情况 - 2025年1 - 5月全国风电、太阳能、火电新增装机分别为46.28GW、197.85GW、17.55GW,同比增长134.2%、150.0%、44.9%;5月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分别为26.32GW、92.92GW,同比增速801%、388%,太阳能单月装机创历史新高;截至5月末,风电、太阳能累计装机分别为567.49GW、1084.45GW,同比增长23.1%、56.9%,占总装机比例15.7%、30.0%;中电联预测25年末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达6.4亿千瓦,后续装机随抢装结束阶段性放缓,远期新能源装机仍有增长空间 [6][7] 发电情况 - 5月规上工业发电量7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增速放缓0.4pct;规上工业火电由降转增,水电降幅扩大,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放缓,5月规上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 + 1.2%、 - 14.3%、 + 6.7%、 + 11.0%、 + 7.3%,增速较4月变化分别为 + 3.5pct、 - 7.8pct、 - 5.7pct、 - 1.7pct、 - 9.4pct [8] 用电情况 - 5月全社会用电量80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增速放缓0.3pct;一产、二产、三产、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19、5414、1550、1013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8.4%、2.1%、9.4%、9.6%,三产用电量高增长得益于充换电等新业态,居民生活用电量高增长受高温影响 [8] 投资建议 - 绿电关注板块拐点性机会;火电关注市场煤敞口大、25年长协电价下调幅度小区域的企业;水核具备长期配置价值,核电有远期成长性 [9] 科创板:科创板周报(6.16 - 6.20) 市场表现 - 上周科创板下跌1.24%,日均成交额约848.01亿元较前一周下降,平均换手率11.48%低于其他三大板块,表现强于创业板和北证A股;大部分行业下跌,医药生物行业周涨幅最大( + 8.1%),计算机行业周跌幅最大( - 7.9%);截至6月20日,上市公司总数588家,总市值76,974.85亿元,骄成超生涨幅领先,浩欧博跌幅最大 [12] 估值情况 - 科创板整体PE约为50.44,高于其他三大板块,与科创50估值差较上周缩小;电子行业平均PE最高为69.83倍,农林牧渔行业最低为11.28倍;截至6月20日,科创50的PE为57.95,上证和沪深300的PE分别为12.73和12.12倍,纳斯达克指数及创业板指的PE为28.70倍和26.83倍 [13] 政策情况 - 6月18日证监会发布“1 + 6”政策,“1”是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6”包括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六项改革措施 [13][14] 其他情况 - 6月20日华为发布鸿蒙6.0开发者Beta版等;本周铁建重工等解禁比例大;上周科创板主题基金产品表现强于指数基金产品,华夏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涨幅最大( + 2.25%),华安智联A涨幅最大( + 1.78%) [14][15]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0627
山西证券· 2025-06-27 10:44
报告核心观点 - 通信行业MWC上海展展示低轨卫星地面基建新机遇,AMD Helios机柜设计更新或使光模块与铜缆需求增加;非银行金融行业,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 + 6”政策措施及修订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利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形成差异化行业竞争格局 [5][9][10] 市场走势 - 2025年6月27日国内市场主要指数多数下跌,上证指数收盘3448.45,跌0.22%;深证成指收盘10343.48,跌0.48%;沪深300收盘3946.02,跌0.35%;中小板指收盘6457.70,跌0.72%;创业板指收盘2114.43,跌0.66%;科创50收盘989.97,跌0.57% [4] 通信行业 行业动向 - MWC2025上海展中卫星互联网受瞩目,卫星互联网板块面临三方面催化剂和投资机会 [5] - 下一代天地一体低轨星座设计方案成熟,5G主设备商、天线主要玩家、地面光模块/光器件企业将受益,如信科移动推出全新空天地一体全系列产品 [5] - 国网等低轨星座试商用临近,地面基建环节将加速放量,如上海铁塔探索升级传统基站为“分布式地面站” [5] - AMD Helios机柜设计更新,Mi400 Helios机柜预计集成72枚Mi400 GPU,需10000根以上224G铜缆等,高速铜缆和光模块将处供需两旺上升周期 [6] 市场表现 - 本周(2025.06.16 - 2025.06.20)申万通信指数涨1.58%,细分板块中光模块、光缆海缆、液冷涨幅前三,长飞光纤等涨幅领先,震有科技等跌幅居前 [8] 建议关注 - 低轨卫星载荷关注信科移动、烽火通信等;低轨地面基建关注长江通信、震有科技等;超节点通信关注中际旭创、新易盛等 [8] 非银行金融行业 政策措施 - 证监会制定《科创板意见》,推出科创板改革“1 + 6”政策措施,设立科创成长层,利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 [9][10] -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完善四方面内容,新规利于大型券商发挥综合实力,支持中小券商特色化经营 [10] 市场表现 - 上周主要指数均下跌,上证综指跌0.51%,沪深300跌0.45%,创业板指数跌1.66%;A股成交金额6.08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22万亿元,环比减少11.42%;两融余额1.81万亿元,环比降低0.23%;中债 - 总全价(总值)指数较年初下跌0.52%;中债国债10年期到期收益率为1.64%,较年初上行3.19bp [10]
逐梦星辰 中国商业航天进入“加速轨道”
金融时报· 2025-06-27 09:55
商业航天产业特点 - 商业航天产业具有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三大特点,既是技术的革命式突破,又是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同时能带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1] -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1] - 商业航天在推动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重塑新动能方面,凸显出以自主技术创新撬动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潜力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银河航天生产的柔性太阳翼轻薄、柔软,可以在火箭里进行折叠装载,使得火箭一次能够承载多块太阳翼,适合卫星大批量堆叠发射 [2] - 2023年7月23日,银河航天灵犀03星成功发射,成为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同时也是我国首次在轨对多星堆叠发射技术进行验证 [2] - 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发射成功,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3] - 银河航天已成功发射25颗技术先进的卫星,包括全球首颗高频低轨毫米波卫星、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等 [5] 产业链与供应链发展 - 银河航天的合作伙伴从2018年的100多家增长到如今的超过1300家,供应链涵盖精密加工、铸造、电子集成、能源、机电、材料等领域,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小企业 [4] - 传统轴承类工业品制造企业通过商业航天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迁移,实现了生产技术的更新迭代,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并开辟了新的业务线 [4] - 北京已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涵盖了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 [4] 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 -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推动商业航天从技术探索迈入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发展新阶段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 - 2024年北京市共完成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等7家企业的投资决策,投资金额10亿元 [4] 卫星应用与星座建设 - 北京已累计发布10多个商业卫星星座的建设规划,银河航天成功发射8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 [3] - 中科星图联合空天院集成国内首款遥感垂域大模型"空天·灵眸",实现数字地球海量信息深度挖掘,可在线完成分钟级天临空地海多圈层信息精准智能分析和计算 [3] - 银河航天正在加速手机直连卫星的研发,已经成功研制并发射两颗具备手机直连功能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星 [5]
提升制度包容性 拥抱硬科技
经济日报· 2025-06-27 06:07
科创板改革政策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的科技型企业 [1][2] - 科创成长层对标国际成熟市场 采用"核心层+成长层"双轨制 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提供匹配融资环境 [2][3] - 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 包括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试点IPO预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领域等 [4] 制度创新与市场功能 - 科创成长层集中管理未盈利科技企业 便于投资者识别风险 同时试点更具包容性政策 [3] - 第五套标准扩容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三大前沿领域 吸引创新资源向核心技术集中 [4] - 创业板同步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形成板块协同效应 [4] 科创板发展成效 - 科创板6年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占比达80% [5] - 2024年研发投入1681亿元 超净利润2.5倍 同比增长6.4% 三年复合增速10.7% 研发强度中位数12.6% [5] -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科创债规模增至1.1万亿元 占公司债比例从5.2%提升至9.2% [5][6] 投资者保护机制 - 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简称后加"U"标识 提高摘"U"标准 要求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及风险 [7] - 券商需强化投资者风险评估 个人投资者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资金门槛保持不变 [7] 未来改革方向 - 证监会将严把上市入口 坚持"硬科技"定位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而非追求数量 [8] - 上交所计划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健全优质企业识别机制 提升预沟通服务质效 [8]
畅通产学研 壮大高技术制造业
经济日报· 2025-06-27 06:06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现状 - 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以实体经济为牵引,聚焦重点环节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涵盖医药制造、航空航天、电子通信、计算机设备、医疗仪器、信息化学品等领域 [1] - 高技术制造业具有高创新性、高渗透性和高带动性,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平台 [1]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工业平均值3% [1] - C919和C909飞机新增订单330架,交付近50架,创历史纪录 [1] - 2024年1-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延续快速发展趋势 [1] 全球竞争与产业链地位 -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持续提升,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发达国家垄断封锁 [2] - 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尚未实现自主可控 [2] - 行业从下游向高附加值上游迈进,但未达到全球价值链高端 [2] 创新发展策略 - 需强化与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科技热点的协同 [2] - 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生态,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 [2] - 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强研发人员激励 [2] - 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建立"灯塔工厂",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 产学研融合机制 - 需完善"科研—教育—应用"三位一体机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链条 [3] -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在科研考核中的权重,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 [3]
成都未来科技城五周年:筑梦未来,科创高地崛起成势
第一财经· 2025-06-26 21:39
前沿产业与尖端平台 - 成都未来科技城聚焦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形成"1+X"现代化产业体系 [8][10] - 天府绛溪实验室已签约10个顶尖科研团队,孵化11家硬核科技公司,聚集超200名科研人员 [5] - 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亚洲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包括航站验证楼、1200米跑道和四大科技示范平台 [5]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 - 沃飞长空获CCAR-135部运行合格证,成为国内首家具备eVTOL载客飞行资质的主机厂,首期规划年产能50架 [7] - 目标到2030年打造600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和400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7] - 凌空天行发布超音速飞机验证机,遨天科技具备1000颗/年商业卫星配套量产能力 [8] 智能网联汽车 - 国汽智端作为链主企业填补四川产业链空白,车载智能终端已搭载多款整车 [9] - 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吸引多家配套企业协同入驻 [9][10] - 智能网联汽车从小范围测试转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10]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 天府绛溪实验室成立交互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攻克动态环境适应性瓶颈 [4] - 启动建设覆盖成都主城区的量子互联示范网,推动量子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4]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推动科研与产业双向驱动 [6] 产业生态与城市配套 - 导入电子科大研究生培养基地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累计培养学生18000人 [12] - 建成103公里市政道路、7所教育设施(5200个学位)和超万套安置住房 [11] - 地铁S3/18/19号线和成自宜高铁构建空铁联运枢纽,实现"15分钟生活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