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统筹协同发展数字农业
经济日报· 2025-09-18 06:07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等深度融合,农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业生产 信息化率接近30%,现代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4000万亩。截至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累计支持建设国家 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116项。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传统农业转 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政策层面,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计划(2022—2025年)》《"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等文件,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 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部署安排,明确"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 向""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等重点任务,为"数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不过,当前农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技术与产业融合深度不 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数字农业产业投入高、周期长、转化率低,高端科技成果供给与 应用不足。对此,还需产业政策、企业主体与消费者三方 ...
“AI+农业”破解行业痛点,「麦麦科技」获过亿元Pre-A轮融资|36氪独家
36氪· 2025-09-17 13:00
36氪获悉,「麦麦科技集团」(下简称"麦麦科技")已完成超1亿元的Pre-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亿 元,由启鸿育远、星连资本、春光里、鸿链启元等机构联合领投,部分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 AI农业大模型、智能传感设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 据麦麦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楠透露,此次融资是近期智慧农业领域最大规模的早期融资。 最初两年,用李楠的话说,公司更像一个 "农业技术方案集成商",把各类技术拼凑起来解决农民的具 体问题,面对的是客户的技术性需求。中间麦麦科技为了做最懂产业的科技公司,又完成了新模式的创 新,既给客户提供技术能力,同时帮其完成产销的对接。 真正让麦麦科技建立壁垒的,是从 2021 年就开始投入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经过几年探索,麦麦科技 已成功构建了"模型+数据+场景"的核心底座,以及覆盖"描述、诊断、预测、决策"的完整作物生长模型 体系,深度赋能农业种植管理关键环节,在作物模型、数据算力、场景深耕等方面建立起了优势。 超级大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是麦麦科技依托物联网、AI、大数据、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技术,结合 农业专业知识与一线业务经验,构建的智慧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该平台以"模 ...
智慧农业显身手 秋粮增产有“科技”
央视网· 2025-09-16 15:47
秋粮生产进展 - 全国秋粮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较多且长势总体正常 [5] - 玉米主产区正抓住关键窗口期落实增产措施助力丰产丰收 [1] 玉米生产技术应用 - 山东德州856.5万亩玉米采用密植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5] -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肥力温度数据使管理效率提升10倍以上 [5] - 虫情监测站与智慧平台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和高效田间管理 [5] 玉米种植管理措施 - 农技专家指导种粮大户实施"一喷多促"飞防作业 [3] - 组织100多个专家技术小组开展技术指导提升单产水平 [5] - 灌浆期重点落实增粒重提单产措施 [3] 水稻新品种推广 - 江西推广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的新品种适配本地气候土壤条件 [7] - 全省优质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1800万亩覆盖主要产粮区 [9] - 黑龙江佳木斯引进高产抗倒新品种通过科研合作实现增产 [9] 水稻生产管理 - 无人机喷施药肥保障抽穗扬花期管理效率 [7] - 新品种水稻具备优质抗倒伏特性且一个月后即将收获 [7]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0:07
产业规模与产量 - 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 今年产量预计25万吨 产值预计15亿元 [3] - 海城是全国南果梨生产第一县 从事南果梨生产的果农达6万户 [3] - 俊铮合作社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50万斤 整体销量预计超过200万斤 [3] - 天鹰果业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700万斤至750万斤 [3] 产业链发展 - 已构建从种植 生产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事南果梨产业的企业50余家 [1][5] - 拥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 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家 [5] - 共有储藏保鲜库1538座 储藏保鲜果品8万吨 [5] - 鲜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超过50% 天鹰果业全部通过线上渠道销售 [3] 深加工与产品创新 - 开发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 荣获国际烈酒大赛梨类烈酒冠军及国际金奖 [4] - 梨源香年均南果梨鲜果加工量200万斤 开发果脯 梨膏及南果梨茶等产品 [5] - 计划研发南果梨果粉 精油 低糖果干及胶原蛋白果片等保健食品 [6] - 梨源香南果梨果脯供不应求 公司始终处于零库存状态 [5] 科技合作与创新 - 与沈阳农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 [7] - 携手华大集团进行基因检测和土壤改良技术 建立南果梨种植标准化体系 [7] - 华大集团捐赠2025GB南果梨基因组测序数据 建立基因库与DNA溯源鉴定实验室 [8] - 通过微生物技术开发专用肥料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实现科学防治 [7] 发展战略与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实现南果梨规模化 标准化 产业化生产 [2][10] - 目标实现产量30万吨 产值30亿元 带动20万果农增收 [10] - 鲜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突破50% 订单收购比例突破50% 加工转化率突破30% [10] - 打造"北纬40度海城质造"品牌矩阵 培育3至5个国内知名行业品牌 [10] 市场拓展 - 天鹰果业拥有出口资质 部分南果梨远销加拿大 泰国 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3] - 俊铮合作社线上销售旺季月销量达10万单 [3] - 计划持续拓宽国内外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9] - 推动"种植+加工+文旅"一体化发展 深化产业融合 [9]
黑龙江:“重”装出发,“轻”装上阵
人民网· 2025-09-16 09:07
粮食生产 - 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600.34亿斤创历史新高 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 [4] - 粮食总产量和增量均居全国首位 [4] 文旅产业 - 全省新建重点文旅项目超400个 累计完成投资720亿元 [4] - 2024年接待游客量2.8亿人次同比增长29.1% 游客总花费3701.2亿元同比增长67.1% [4] - 哈尔滨梦幻冰雪馆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四季运营 成为文旅新名片 [14][16] - 开展冰雪节/旅发大会/生态康养大会等特色活动 发展冰雪游/避暑游/界江游等多元业态 [14] 数字经济 - 将数字经济列为全省一号工程 吸引华为/百度/腾讯等6家头部企业落户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比例达51.1% [11] - 累计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35个 3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试点 [13] 智慧农业 - 富锦市建立"空—天—地"三维农情监测体系 形成可复制的智慧农业模式 [7][8] - 桦川县应用北斗导航拖拉机 二九一农场运用气象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9] - 推动水肥一体化/数字农情监测/卫星遥感等关键技术应用 [7] 制造业转型 - 佳电股份高压数字化装配车间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 装配产能提升50% [11][12] - 伊春中盟生物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 飞鹤集团应用智能项圈和数据指纹技术 [13] - 佳电股份计划建设低压电机数字化产线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11]
对话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农业正步入“工业化”,未来将出现全链条整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8:08
公司业务与战略 - 极飞科技从无人机业务起步 后拓展至农业无人机领域 现产品囊括农业无人机和无人车 成为智慧农业领域知名企业 [1] - 公司致力于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为农业赋能 正从设备销售向"智能农场服务商"转型 [1] - 2019年起开拓海外市场 截至2024年底产品和服务已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行业发展趋势 - 智慧农业存在三大趋势:小型智能农机全球普及 农业产业逐步工业化 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2] - 2021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145.88亿美元 其中硬件系统占比72% 预计2026年达341.02亿美元 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18.50% [3] - 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目标:2026年底达30%以上 2028年底达32%以上 [5] 技术应用案例 - "超级棉田"项目在新疆沙漠边种植3000亩棉田 亩产量突破529公斤 成为新疆最高产农场之一 仅需两人管理 [2] - "超级棉田模式"已在全国逾1800家农场部署应用 并正在走向全球 [2] - 3000亩棉田管理整合了自研的无人机 无人车 水肥药系统等 [2]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农业面临普遍挑战:农村劳动力减少 成本上升 气候风险加剧 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1][3] - 中国智慧农业有望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居行业一样引领世界 [3] -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主体从政府部门 农业示范园区向农业全产业链普及推广 [3]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 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 2025-09-16 06:43
产业规模与产量 - 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25万吨 产值15亿元 [2] - 俊铮合作社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50万斤 整体销量超200万斤 线上销售占比超50% 旺季月销10万单 [2] - 天鹰果业预计今年产量700-750万斤 全部线上销售 部分出口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2] - 全市从事南果梨生产果农6万户 相关产业链覆盖生产运输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 [2]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祝家酒业主打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 42度产品获国际金奖 48度产品获国际铜奖 [3] - 梨源香年均加工鲜果200万斤 超90%原材料需外采 果脯产品供不应求处于零库存状态 [4] - 梨源香开发南果梨果脯梨膏及南果梨茶等新产品 预计年底推出市场 [4] - 海城现有50余家南果梨企业 含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1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5] - 全市拥有1538座储藏保鲜库 储藏保鲜能力达8万吨 [5]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 - 与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合作 开展种植技术改良保鲜技术优化及产品包装设计 [6] - 携手华大集团进行基因检测和土壤改良 建立种植标准化体系和病虫害预警系统 [6] - 华大集团捐赠2025GB基因组测序数据 建立"海城南果梨基因库"和"DNA溯源鉴定实验室" [7] - 通过基因检测筛选优质品种 开发专用肥料改善土壤结构 减少化肥使用 [6] 发展战略与目标 - 目标2027年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鲜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突破50% 订单收购比例突破50% 加工转化率突破30% [9][10] - 力争产量达30万吨 产值30亿元 带动20万果农增收 [10] - 打造"北纬40度海城质造"品牌矩阵 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种植生产中心精深加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8] - 计划3年内将"海城南果梨"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培育3-5个国内知名行业品牌 [8]
北京平谷桃香寻秘
经济日报· 2025-09-15 15:40
核心观点 - 平谷大桃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融合和产业升级,从传统农产品发展为高附加值品牌,实现产值增长和乡村振兴 [1][2][8] 产业基础与自然条件 - 平谷区三面环山且拥有微酸性沙质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和独立优质地下水系,为桃树生长提供得天独厚条件 [1][3] - 当地雨热同期气候使6月至8月成为大桃成熟关键期,核心栽培品种达40多种,涵盖四大系列200余个品种 [3] 科技种植应用 - 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果园通过无人机喷洒、无人车作业及传感器监测,实现水肥气象病虫害实时管理,人工用量减少50%以上 [4] - 卫星遥感和智能分析平台支持桃树长势追踪与果实全程溯源,确保从枝头到餐桌的安全性 [4] 文化价值延伸 - 文创品牌"吉电桃子"开发桃元素饰品及文创产品,桃贴工艺可定制"福""寿"等图案,形成10系列1000多种图形设计 [5][6] - 桃花节、乡村艺术节等文旅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桃园成为旅游打卡地及乡村振兴新舞台 [6] 销售渠道升级 - 2024年刘家店镇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大桃1800万斤,达传统批发销售量的85%,官方小程序"福地丫髻山"及村播分院支撑线上推广 [7] - 全区大桃线上销售占比从2023年26.7%提升至2024年35.6%,总销量达1.1亿斤 [7] 产业链拓展与经济效益 - 开发桃胶、黄桃罐头、桃花酒等深加工产品,并推出"桃花运势皂"等新潮衍生品,提升附加值 [8] - 2024年平谷大桃总产值超15亿元,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形成"农业中关村+物流+休闲"的产业融合模式 [8]
硬核数据诠释“粮食优等生”担当 “趣”解锁吉林五大“增粮秘籍”
央视网· 2025-09-15 12:17
粮食生产成就 - 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1] - 单产连续3年居粮食主产省首位[1] - 全国粮食总产量稳居第4位[1] 河湖连通灌溉系统 - 打通湖泡湿地数百处[2] - 灌溉农田覆盖千万亩级别[2] 盐碱地治理技术 - 采用机械冲刷和微生物菌剂治理[4] - 五年内实现盐碱含量降低20%[4] - 盐碱荒地转化为高产良田[4] 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 - 实施秸秆粉碎还田保墒蓄水[5] - 配套深松整地和水肥一体化技术[5] - 应用面积达4000万亩[5]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整合小田为大田实现规模化管理[6][7] - 配套路渠基础设施提升机械作业效率[7] 智慧农业系统 - 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土壤墒情[9] - 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化管理[9] - 建立农情数据一屏监控体系[9]
云南虎跳 从“信息天堑”向“数字枢纽”跃迁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04:03
数字云南建设政策推动 - 云南省数据局2025年6月印发《2025年数字云南建设工作要点》 聚焦数字政府深化、数据要素流通、产业转型加速和跨境枢纽构建四大领域 推出30项具体举措 [2] - 计划2025年新增超2万个5G基站 使自然村5G网络覆盖率达到85% [5] - 构建"一核多点"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以昆明呈贡万溪冲智算产业园为核心 形成梯次连续的算力体系 [5] 农业数字化转型成效 -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在荣将镇建设1000亩数字化芒果种植基地 部署5座智能泵房、200套自动控制阀门和5套气象苗情监测站 [4] - 通过5G网络实现土壤湿度、气象变化等数据实时上传 种植人员可手机远程操控 实现精准喷雾和智能灌溉 [4] - 农户30亩果园采用5G智慧农业系统后 日常人工巡查成本降低50%以上 农药使用量减少30%-40% 预计芒果产量提升20%-30% [4] - 华坪县通过煤矸石土壤改良技术提升肥力 芒果根系固土治理石漠化坡地 实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3] 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 - 华能新能源物茂光伏电站总装机550兆瓦 散布在近1万亩的5个片区 [6] - 采用"5G+无人机"巡检方案后 光伏区常规巡检时间从2个月缩短至15天 [6] - 部署"5G+中移物联防火云台"构建全天候山火监测体系 5G网络实时上传电力设备状态数据至监测平台 [6] - 项目所在地年日照时数超2300小时 属光伏发电"黄金地带" [6] 旅居经济数字化发展 - 2025年1-7月云南旅居人数达330.74万人 同比增长46.3% [7] - "数字游民"占旅居客总数的12% 主要聚集在洱海乡村、束河古镇等地 [8] - 大研古城累计建设5G基站超200个 综合覆盖率99%以上 并开通5G-A基站实现超高速上传下载 [7] - 中国移动2024年6月推出"旅居宽带"项目 集成智慧消防、安防等功能提升客栈运营效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