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

搜索文档
500000000000元,子弹上膛
和讯· 2025-03-07 18:04
文/王晓雨 "两会"定调下,对银行业经营影响几何?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着 力稳增长、扩内需、防风险;特别提到"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 本"。3月6日,经济主题记者会进一步释放金融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信号。 政策信号辐射到银行业,会对银行业全年经营产生怎样的影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5000亿元特别国债预计可提升六大行核心一级充足率0.5个百分点左右,在增强信贷投放能力的同 时,也会助力对存量不良贷款的有效冲销,轻装上阵。 01 信贷投放能力增强 轻装上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继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尤其在房地产风险、债务风险、金融风 险方面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温彬认为,大行资本补充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将有效缓释信用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温彬表示,预计 可提升六大行核心一级充足率0.5个百分点左右,在增强信贷投放能力的同时,也会助力对存量不良 贷款的有效冲销。 同时,政策延续加大对房地产、融资平台、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 ...
央行行长潘功胜:今年将择机降准降息
互联网金融· 2025-03-06 18:17
货币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1] -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 6% 还有下行空间 [1] -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 [1] 流动性管理工具 - 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 中期借贷便利 再贷款再贴现 政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1] - 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1] - 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汇率政策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保持汇率弹性 [1] - 强化预期引导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1]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1]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加大政策工具调节力度,提升金融支持实体质效
证券时报· 2025-03-06 08:14
银行视角:结构性货币工具更受重视 - 报告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加得到重视,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3] - 央行已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金融支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 预计央行将积极拓展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继续加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操作额度,合计有望超过3000亿元 [4] 券商策略:资本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 报告提出继续保持5%的GDP增长目标符合预期,CPI涨幅目标下调至2%显示政府对价格问题越发重视 [6]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重视科技支持创新成为券商解读报告时着墨最多的两大主题 [6] - 报告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财政赤字加码内需,央行托底楼市股市,增量上推进AI科技叙事下的场景革命 [6] -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被提及,其中具身智能、6G等首次被提到 [6] -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已获得更广泛的认同,科技领域的突破为中国资产带来了重估机遇,成为2月初以来A股行情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6] 保险机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报告提及"保险"字眼7处,其中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任务目标更进一步 [8] - 相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报告更新表述为"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 [8] - 在长护险制度方面,今年报告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8] - 保险业应发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养老金融体系,打造"金融+服务"的生态模式,突出支付端的功能作用,链接各类康养服务 [8] 公募认同: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 报告明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10] - 相关表述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维持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处于高位 [10] - 资本市场需要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巩固蓝筹股的压舱石作用,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回归A股 [10]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能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改善资本市场生态 [10] 创投期待:耐心资本加持是关键 - 报告指出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12] -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旨在撬动更多长期的、低成本的资金进入创投行业,解决科技创新长周期与中长期资本匮乏的矛盾 [13] - 壮大耐心资本的核心是稳定的退出预期,关键在于实现IPO的常态化,构建完善的退出机制 [13] - "耐心资本"旨在契合硬科技长周期、高风险、大投入的特点,只有退出渠道畅通,创新资本才能完成"募投管退"的良好循环 [13]
提及"金融"20多次!有何深意?专家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3-05 19:38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 工作报告》)。 在取得上一年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 脉,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金融"一词20余次,从宏观调控、体制改 革、风险防范等方面对金融进行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引导,以实现金融支持实体效能提高、社会综合融资 成本降低以及金融市场稳定。 经济和金融一盘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 取向,既是高质量完成预期目标的号角,也是"十五五"开局的基础。 稳预期、激活力 对于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具体 明确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 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更多结构性金融工具或将使用。王运金预计央行将积极拓展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将继续加大证券、基 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操作额度, ...
刚刚,政府工作报告现场传来这些重磅消息!
证监会发布· 2025-03-05 12:07
财政政策与债务发行 - 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2]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 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4]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5]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 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6][7]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9] - 加大对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提振消费以及民营 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9]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0] -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 [12][13]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3][14]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16] - 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18]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 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19][20] 房地产与消费市场 -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29] 对外开放与制度改革 -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 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7] 教育与执法规范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集中整治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24][25]
一图速览丨今年货币政策!
证券时报· 2025-03-05 10:10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2] -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 强化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等支持措施 [2]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2] 汇率与金融市场稳定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 - 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创新金融工具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 其他行业动态 - 深圳市委书记走访调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 [5] - 比亚迪与大疆有大动作 [5] - 深圳发布"创业大礼包" [5]
信心十足,控股股东增持金额大幅增长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3-04 09:26
申万宏源策略 . 我们强调体系性、实战性 以下文章来源于申万宏源策略 ,作者申万宏源策略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宣 布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两项工具,将在使用 过程中逐步优化细节、明确流程,后续扩容的潜力巨大,有望重塑A股生态。我们对其使用情况做月度跟踪: 『 1』证 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截止2月底,互换便利共开展两批次操作,分别为500、550亿,合计占首期5000亿额度的比例为21%。 对 比两次操作的细节: (1)参与机构扩围: 在首批20家机构(17家券商+3家基金公司)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 机构, 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根 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20家左右的机构参与。 (2)质押品范围扩大: 在原有债券、股票ETF、沪 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基础上,新增机构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 (3)中标费率下降: 从20BP降至10BP。仅就2月而言,互换便利没有 新的操作。 『2』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截止2月底,申请贷款金额占总额度3000亿比例约24%,较上个月末占比提升2个 ...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激发耐心资本入市积极性 完善政府基金分类管理机制
证券时报· 2025-03-03 12:27
大力发展耐心资本,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支撑要素之一。耐心资本对于统筹和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经 济提质增效亦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打通耐心资本长投入市卡点堵点?我国是否有必要性设立平准基金?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 长田轩。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田轩 证券时报记者:《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已经发布,您觉得在落实方案、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田轩: 在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方面,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耐心资本入市积极性 证券时报记者:耐心资本能够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在壮大耐心资本,尤其是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环方面,您有哪 些建议? 田轩: 在壮大耐心资本,尤其是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环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领投科技创新和新兴 产业,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出台更多支持耐心资本发展的 ...
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工商联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证监会发布· 2025-03-02 15:1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2025年2月28日,中国人民银 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 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 国工商联党组书记沈莹,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亮,中国证监会党委委 员、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党组 书记、局长朱鹤新主持会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 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 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深化调查研究,搭建对接平台,会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 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治理结构,重视 信用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部分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中央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有关司局,全国工商联有关部门、直属商会和北京市工商 联,上海、深圳 ...
央行、证监会等五部门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2 14:37
会 议 要 求 , 要 实 施 好 适 度 宽 松 的 货 币 政 策 , 发 挥 好 结 构 性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作 用 , 强 化 监 管 引 领,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执行 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 5条举措,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加快出台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政 策 文 件 。 强 化 债 券 市 场 制 度 建 设 和 产 品 创 新 , 持 续 发 挥 " 第 二 支 箭 " 的 撬 动 引 领 作 用 。 抓 好"科创板八条"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 "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 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 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 会议强调,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 用,深化调查研究,搭建对接平台,会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 和便利性。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