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协同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笔记丨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6:34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旨在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推动自主创新和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政策目标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外部依赖 [2] 当前创新现状与挑战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11,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有短板,除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少数产业外,许多领域的关键技术依赖外部 [2] - 企业创新积极性差异明显,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比例为42.6%,而国有企业创新动力相对不足 [4] -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主要因事业编制与企业编制的人员流动障碍 [4] 政策具体措施 开放式创新与协同机制 - 推动企业引进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大型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支持技术牵引和转化,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生态 [2][3] - 鼓励企业采用开放式创新模式,通过外包、技术购买、异地研发中心等方式整合外部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供应链企业合作 [3] 人才与产学研协同 - 完善开放型企业人才制度,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机制,破除事业编制与企业编制的流动障碍 [4] - 强化技术转化管理制度,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 [4] 激励机制与中长期价值 - 鼓励企业注重中长期价值创造,赋予项目团队充分自主权,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如股权、分红等)激发创新活力 [4] - 政策特别针对国有企业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强化激励措施 [4] 政策意义与行业影响 - 政策将推动企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5] - 通过健全创新制度,政策有望解决当前创新生态中的关键短板,如核心技术依赖、成果转化低效等问题 [2][4]
未来科技城院企携手再树医工融合里程碑
杭州日报· 2025-05-28 11:00
医疗技术突破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功为61岁完全性截瘫患者实施国内首例"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 患者术后两个月可独立完成走路、转弯、上下坡等日常活动 [1] - 核心系统由佳量医疗联合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研发 植入的闭环刺激器仅长51毫米、重18克 是国内体积最小的带电池闭环神经调控平台 含16个触点脊髓刺激电极和火柴盒大小的无线可充电刺激控制器 [1] - 南湖脑机与佳量医疗此前合作开发的Epilcure-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入选"2024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十大案例" 采用芯片一体化、记录-刺激互适应、1.5T磁共振兼容等技术 用于缓解难治性癫痫 [1] 企业创新生态 - 佳量医疗2020年落户未来科技城海创园 依托脑机智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资源加速技术攻关 并获浙大二院等三甲医院临床场景支持 [2] - 未来科技城产学研生态包括之江实验室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良渚实验室的医学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等 聚焦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 [2] - 区域内企业通过"平台+企业"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等平台空间与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协同 促进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 [3] 区域创新体系 - 未来科技城聚合四大省实验室及杭州超重力场、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 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孵化的全链条支撑 [3] - 通过引导企业聚焦产业链技术需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 未来科技城产业侧成果产出能力持续深化 [2][3]
多方共话新路径,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新浪证券· 2025-05-27 13:31
会议背景与意义 -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闭门研讨会",聚焦产学研用精准对接机制建设 [3] - 会议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需求牵引型"转型升级,构建需求导向的成果筛选体系和全要素配置平台 [3] - 参会方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市公司、产业界及投资机构等多领域专家 [1] 科研产业化挑战 - 青年科学家指出科研成果转化存在"最后一公里"瓶颈,实验室研发与市场应用衔接不畅 [6] - 呼吁建立高效产学研对接平台和常态化校企技术需求对接渠道 [6] - 建议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增加技术转移权重系数,优化资源配置模式 [6] 上市公司科技布局痛点 - 企业面临技术路径选择、高端人才引育、研发投入与回报周期平衡三重挑战 [7] - 提出深化产学研协同诉求,主张构建校企联合攻关机制和技术预研协作模式 [7] - 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实体化研发平台共建实现深度融合 [7] 投资科学家难点 - 科学家投资面临项目遴选标准模糊、风险量化困难、价值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 [8] - 建议建立多维度科研项目评估体系和透明化信息交互平台 [8] - 主张通过联合实验室共建、技术孵化等方式实现风险共担 [8] 产学研协同新路径 - 提出构建科学家与企业界双向协同通道,破解信息孤岛效应 [10] - 实施路径包括常态化对接平台、科学价值评估体系、创新权益共享模式 [10] - 上市公司新华锦与高校签署横向技术合作协议,启动实践探索 [11]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将构建企业家与科学家协同创新的开放性公益平台 [12] - 持续强化产学研协同平台功能,促进科研与产业主体高效对接 [13] - 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的有机衔接 [13]
诚志云南公司携手多方聚焦生物开发,开启生物经济发展新篇章
环球网· 2025-05-26 10:04
合作背景与参与方 - 诚志股份云南地区公司与清华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及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1] - 合作方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及生物科技企业,如森瑞斯生物科技、诚志汉盟制药等 [1] 合作目标与战略意义 - 聚焦云南生物多样性开发和工业大麻综合开发利用,整合政产学研资源 [2] - 形成"育种种植-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全链条协同,突破工业大麻全产业链技术瓶颈 [2] - 为"诚志股份2.0版"战略在云南落地提供核心支撑 [2] 技术研发与工艺升级 - 诚志汉盟制药将依托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科研优势,攻关CBD收率提升、THC销毁闭环系统等关键技术 [4] - 推动工业大麻提取工艺升级,强化产品安全性与市场竞争力 [4] 资源综合利用与新兴领域布局 - 以工业大麻麻杆为核心原料,探索农林废弃物高值化利用路径 [5] - 打造"原料-生产-推广"闭环,布局宠物经济等新兴领域 [5] - 开展工业大麻品种迭代及花叶、麻籽、麻秆、麻根综合利用开发专项研究 [6] 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 校企联动共建就业育人基地、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8] - 推动产教学研协同育人,助力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改革 [8][10] 产业应用与市场拓展 - 联合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探索工业大麻在医药、保健、日化等领域的新应用 [12] - 推动工业大麻产业可持续发展 [12] 合作落地与未来规划 - "就业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生物技术联合研究院"同步揭牌 [15] - 未来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云南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路径 [15]
“共育未来·智领创新” 三七互娱解锁游戏行业人才吸纳新密码
广州日报· 2025-05-26 02:59
人才培养战略 - 公司积极响应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加速推行吸纳新生代人才的系列举措,支持广东稳就业促发展[2] - 公司创始人表示将人才培育视为战略基石,已与多所高校联合开展产学研项目,未来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长效机制[3] - 公司计划2025年成为新生代培养关键年,结合"多元化、精品化、全球化"战略为人才发展提供业绩基本盘[8] 校企合作实践 - 公司通过校企实践基地共建、高校赛事、实训课、奖助学金等方式实现产学研闭环,80%岗位不限专业[5] - 校招生培养机制显示:每3个校招生有1个入职且1年内晋升,每5个校招生有2个留任3年以上,实习生转正率达60%[6] - 校招生专业背景达100多种,涵盖工科、管理学、文学等,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定义行业未来[6] 人才发展体系 - 公司2024年定位为"新生代元年",创新构建"AI驱动与创新共生的新生代超级个体"培养模式[7] - 设计个性化培养路径包括通用/专业能力培训、高管面对面交流、跨部门轮岗等,覆盖入职1周至3-5年成长周期[7] - 采用游戏化运营机制,明确6个月打基础、1年积累专业经验、3-5年成为策划专家的进阶路线[7] 行业生态布局 - 广州市海珠区将游戏与AI产业作为重点赛道,优化前置性人才引入路径[4] - 论坛汇聚政府、清华、中大、中传等高校代表,探讨AI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3] - 公司通过圆桌沙龙提出"政校企协同构建人才创新发展生态体系"的行业级解决方案[3]
绘就发展“同心圆” 打造交融新范式——在中东欧博览会感受跨区域开放合作新气象
新华网· 2025-05-25 04:41
经贸合作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8%,进口年均增长7.4%,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 [2] - 中东欧14国已有126种农食产品获得对华准入,累计注册3430家境外农产品企业 [2] - 宁波贝宏进出口有限公司连续四届参展,本届带来30多种日化产品并备货两三百箱,代理多国特色商品试水中国市场 [2] 科技合作 - "数智中东欧"展区集中展示奥地利钻石飞机、塞尔维亚海上安全传感器、斯洛伐克医疗设备及中国人形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 [4] - 斯洛伐克商人托马日·多伦茨寻求与中国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合作,认为中国科技发展与基建水平具有吸引力 [4]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聚焦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生物医药领域互补优势,通过技术转移、项目孵化和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协同 [5][6] 文化交流与商业融合 - 捷克水晶品牌欧若拉连续四届参展,今年推出融合中国传统纹饰与捷克水晶工艺的100多款新品以吸引中国消费者 [7] - 波黑参观者认可中国篆刻艺术呈现的莫斯塔尔古桥图案,体现文化元素跨界融合的创意 [7] - 宁波—中东欧国际文化与艺术交流中心启动,100多所院校参与教育合作与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活动 [8]
合肥生命健康新兴产业装上“加速器”
科技日报· 2025-05-16 15:22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5月9日,第二届安徽省暨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论坛现场举行了生命健 康产业成果转化服务联盟签约仪式和光量子医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标志着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在产 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此次论坛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大健 康研究院")参与协办。 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姜精如介绍,近年来,该院聚焦生命健康新兴产业和生命科学未来产业,重点 布局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两大赛道,初步形成了以公共技术平台为支撑,以先进医药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医疗器械与普惠医疗研究所为核心的研发体系,推动转化研究与产业化落地一体化布局。 全球遴选项目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需要完善配套服务。因此,加速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大健康研究院的重要 工作之一。 "目前我们已建成超4万平方米的一期孵化器并投入运营,二期大健康产业赋能中心正加快建 设。"大健康研究院成果转化与对外合作处负责人沈洪波说,研究院聚焦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等领 域,为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研发合作、专业平台共享及技术服务、投融资以及注册报证等全方位服务支 持。 为了更好地完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健康研究 ...
行业唯一!海尔空调倡议家居环境工作委员会成立引领行业升级
金投网· 2025-05-12 14:43
行业趋势 - 单一空调产品难以满足用户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多维度的需求,行业正重新定义空气解决方案 [1] - 中国制冷学会家居环境工作委员会成立,推动制冷技术与人工智能、建筑环境、健康监测等多领域跨界融合 [1] 公司技术创新 - 海尔空调可变分流技术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在AI节能等领域连续突破 [3] - 海尔空调国家标准制定数量行业最多 [3] - 公司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三大核心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 [3] 公司战略与合作 - 海尔空调作为唯一副主任企业单位,践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原创科技迭代引领 [1] - 公司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加速智能控制、高效制冷、健康净化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5] 用户体验与服务 - 海尔空调提供从方案设计、设备安装到维护保养的一站式空气解决方案 [5] - 公司针对客厅、卧室、厨房等不同场景打造定制化智能家居环境,实现"会呼吸的家" [5] - 公司致力于让用户享受更智能的控制方式、更高效的制冷制热效果、更健康的空气净化功能 [5]
添彩全局 荆楚有为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5
产学研协同创新 - 湖北拥有132所高校、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资源全国前列 [1] - 武汉作为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持续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1] - 完善"企业出题—院所领题—联合答题—生产实践验题"的创新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 - 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再研发"产业生态闭环,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1] 制度型开放与外贸发展 - 2024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127项制度创新成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 [2]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2%,强化国际物流枢纽功能 [2] - 对内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对外构建武汉航空枢纽实现全球物流吞吐 [2] - 推动优势企业海外布局,形成"采自全球,销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2] 区域协同与产业转型 - 武汉城市圈深化校企协同,宜荆荆恩城市圈发展绿色化工业 [2] - 襄十随神城市群推动汽车工业转型,释放内需增长潜力 [2] - 创新消费激励机制,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打造湖北特色文化口碑 [2]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
西安经开区:以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与人才斩获多项国家级荣誉
中国经济网· 2025-05-06 10:21
企业荣誉与成就 - 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2] -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 [1] -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应用工程部部长邱明安被评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 [1] 陕汽控股发展概况 - 2024年陕汽全年累计产量13.7万辆,行业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6.6% [3] - 新能源汽车销量超万辆,同比增长200% [3] - 海外市场保有量达36万辆,覆盖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 [3] - 推动"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包括陕汽商用车和陕重汽 [2] 西部超导技术优势 - 全球唯一掌握从合金熔炼到磁体制造全产业链的企业 [4] - 我国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生产企业 [4] - 2003年获批"国家级超导体与磁性材料应用实验室" [4] - 在航空、能源、医疗等领域解决多项"卡脖子"难题 [4] 西安经开区产业支持政策 - 设立"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陕汽集团交管服务站",提升企业发运时效 [3] - 策划"科技企业家成长训练营",支持企业设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5] - 拥有各类创新平台及称号702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47个 [5]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 以"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为目标,深化"有色院模式" [5] - 推进未来汽车、未来能源、未来材料为代表的"千亿产业" [5] - 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