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互联网烧钱,餐饮老板流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2:10
外卖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投入巨额补贴,近3个月京东、阿里两家平台在外卖市场投入800亿元补贴 [5] - 巨额补贴导致"0元购"现象出现,互联网巨头承包网友"饭碗" [5] - 中国外卖行业单日总单量从年初1亿单增长至约2.5亿单 [6] 餐饮行业影响 - 餐饮价格战加剧,知名餐饮品牌客单价持续下滑 [7] - 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人均价位百元以上餐厅中超过80%商户客单价下滑 [7] - 呷哺呷哺亏损扩大,2024年闭店数攀升至409万家,闭店率61.2% [7] - 餐饮企业丧失定价权,终端售价变为餐企定价减去补贴 [8] - 价格被不明不白打下来,即使没有补贴餐企也只能跟上 [8] 行业分化与转型 - 市场呼唤低价高质的性价比产品 [16] - 餐饮市场将两极分化:高端市场和性价比市场 [16] - 外卖大战加速了这种分化过程 [17] - 餐饮业需要加速转型以求生存 [18] 平台方情况 - 交银国际预计阿里巴巴2026财年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调31%至1444亿元 [12] - 美团全年利润预计下降约17%至435亿元 [12] - 京东公司全年调整后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46%至260亿元 [12]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14] 部分受益品牌 - 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品牌成为京东外卖首批销量破亿品牌 [9]
“反内卷”前夜,各行业经营效益如何了?
2025-07-30 10:32
"反内卷"前夜,各行业经营效益如何了?20250729 摘要 2025 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在 5-6 月受对等关税和价格战影响 而回落,尽管 6 月单月略有改善,但幅度有限,表明外部压力和内部竞 争对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贸易战中,中游原材料和下游工业品行业营收与利润增速经历了先扬后 抑,与抢出口和关税政策节奏一致;价格战则导致下游消费品行业出现 "增收不增利"现象,营收保持但盈利下降。 2025 年 6 月,中游染料加工、有色加工及下游仪器仪表、汽车制造业 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速均有所提升,而通信电子制造业虽出口交货值和营 收增长,但利润持续下滑,或因以价换量或承担关税成本。 2025 年上半年库存周期呈现先补库后去库的趋势,反映企业预期不稳, 尤其二季度对等关税出台后,中游原材料行业率先去库,下游工业品和 消费品行业持续去库,整体补库动力不足。 上半年工业企业呈现增收不增利,下游消费品行业缺乏补库动力,导致 中游原材料行业被动去库,上游采掘类行业则面临被动累库,企业产品 周转天数偏高,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 Q&A 2025 年上半年工业企业的盈利和库存情况如何? 2025 年上半年工业企业的盈利和库存情 ...
如何看待企业在“内卷”浪潮中的主动与被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0:00
(视频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如何看待企业在"内卷"浪潮中的主动与被动?《麦旗投资大礼包》栏目为您解答。 直播回放 | "反内卷"战役打响:突围价格战泥潭 0:00 ...
东鹏饮料,毛利率下滑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8:48
东鹏饮料业绩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6.37%至107.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22%至23.75亿元 [1] - 二季度营收58.89亿元(+34.10%),归母净利润13.95亿元(+30.75%) [1] - 二季度东鹏特饮/补水啦/其他饮料收入分别为44.6亿元(+18.8%)、9.2亿元(+190.1%)、5.0亿元(+61.2%),东鹏特饮大单品占比同比下滑9.3pct至77.9% [1] - 全国有效网点突破420万家,广东/其他地区/线上+直营收入分别增长19.5%/39.0%/42.8%至14.2/35.5/9.1亿元 [1] 东鹏饮料成本与竞争 - 二季度毛利率45.7%(同比-0.4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变动+0.5/+0.3/-0.2/+0.6pct [2] - 促销货折力度加大影响毛利率,销售人员薪酬增长26.06%,渠道推广费用增长61.20%,广告宣传费用增长34.3% [3] - 电解质饮料领域价格战持续,行业竞争加剧 [3][4]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 - 韩国好丽友召回价值15亿韩元(约784万元人民币)的霉菌污染"鱼形派"产品,中国好丽友声明无关国产商品 [12] - 白家阿宽代工的麻六记酸辣粉两批次因消杀不足导致细菌污染,已全面下架召回 [13] - 雀巢中国推出茉香牛乳胶囊(10ml*8颗/9.9元),蒙牛上新维生素牛奶和益生元牛奶(250ml*24盒/80元) [14][15] - 朝日日本将推出猪肉味噌汤、海藻味噌汤及限量柑橘啤酒 [17][18] 餐饮与零售 - 正大集团与百胜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9] - 肯悦咖啡上新羽衣甘蓝果蔬茶(限时9.9元) [20] - 抖音超市合并至小时达业务以提升即时零售效能 [21] - 美团承诺不自营零售业务,"浣熊食堂"品牌带动商家曝光量上涨164% [22] - 淘宝闪购7月新入驻品牌环比增长110%,新增非餐品牌门店超12000家 [23] 物流与出行 - 上海松江综保区航空前置货站试运行,首票1.4吨跨境电商货物装机出运 [25] - 沈阳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 [26] - 暑运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02亿人次(+4.8%),日均加开列车541列 [27] 文娱 - 2025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55亿元 [28] - 兆讯传媒首次回购25.95万股(占总股本0.064%) [29] - 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计划8月在澳新、美加等地上映 [29]
董明珠“仇敌”,要IPO了
搜狐财经· 2025-07-26 20:24
公司概况 - 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已完成港股上市备案,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继2025年1月首次递表后的二次闯关 [1] - 公司2024年收入达297.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9.35亿元,营收和净利润逐年增长 [11]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奥克斯全球市占率7.1%,为全球第五大空调供应商 [11] - 公司实际控制人郑坚江通过Ze Hui、China Prosper及奥克斯控股控制约96.36%投票权 [11] 行业背景 - 90年代中国空调市场兴起,春兰空调曾以年销53亿元、市占率超40%的成绩一家独大 [1][3] - 当时空调售价高昂,1匹空调约5000-6000元,5匹柜式空调达1.5-2万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收入 [6] - 奥克斯通过低价策略进入市场,价格比进口商品低60%,比国内同类产品低30%,5年内做到国内第四 [6] 竞争策略 - 奥克斯以价格战著称,被称为"空调屠夫",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1][6] - 公司采取错位竞争及下沉战术,避开美的、格力、海尔等头部企业的围猎 [2] - 奥克斯较早布局海外市场,业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 [11]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4.49亿元、25.11亿元、29.35亿元 [11] - 首次IPO前公司突击分红37.94亿元 [11] 市场地位 - 2024年美的集团收入4072亿元,格力收入1900亿元,奥克斯收入不足格力六分之一 [2] - 奥克斯曾一度跻身中国空调市场前三,2004年销量突破300万台 [8] - 公司在下沉市场取得突破,是中国大众市场第一品牌 [9] 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郑坚江1994年进入空调市场,创立奥克斯品牌 [4] - 2011年和2015年郑坚江家族通过资本运作手握两家上市公司 [8] - 公司曾多次与格力发生专利纠纷,2017年因专利侵权被判赔偿格力4000万元 [9] IPO动态 - 公司选择港股IPO与港股大热有关,消费赛道扎堆上市 [11] - 若IPO成功,郑坚江家族将收获第三家上市公司 [1] - 公司希望通过IPO改善融资渠道,摆脱与头部企业差距较大的困境 [9][11]
美团召开外卖行业恳谈会 商家:被迫参与价格战收入锐减,生存堪忧
新浪科技· 2025-07-24 18:36
外卖行业价格战现状 - 新平台涌入外卖行业,短期内向市场投入800亿补贴,不断掀起价格大战 [1] - 多家商户表示被迫参与价格战,外卖客单价下滑7到10元,到手收入减少15% [1] - 高额补贴带来短暂增长,但补贴停止后客单价和订单双降,不利于长期发展 [1] - 某头部茶饮品牌表示补贴后用户只需几元就能买到一杯,补贴减少后客单价、订单量双降 [1] 商户经营压力 - 某全国连锁米粉品牌外卖客单价从25元锐减至10多元,被迫加入价格战 [2] - 大规模补贴导致订单波峰,门店一线员工工作压力加大,人工成本上升 [2] - 上海本地餐饮品牌"鹅佬柒铺"每单到手率下降15%,高端品牌降价后竞争加剧 [3] - 小商家采购议价能力弱,原料成本高,打价格战吃亏 [3] - 老牌湘菜馆客单价下降10元,现炒特色导致人力和材料成本高,利润减少 [3] 行业专家观点 - 价格战导致中小商家生存空间被压缩,资源消耗在补贴中,抑制行业创新能力 [1] - 华东师范大学专家指出订单波动给门店和一线员工带来压力,人工成本上升、出餐质量难保证 [2] -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称中小商家对价格战承受能力弱,客单价太低几乎无利润空间 [3] - 浙江大学研究员指出价格战对高单价品质商家和中小商家影响主要是消极的 [3] 补贴战的负面影响 - 原价10元和30元的咖啡每单同样补贴9元,前者几乎免费,虹吸后者客源 [4] - 头部大品牌能更好应对激增单量,收益更高,中高端路线商家生存空间被压缩 [4] - 平台和餐饮企业将大量资源投入补贴战,研发支出被压缩,抑制行业转型升级 [5] 平台应对措施 - 美团表态坚决"反内卷",呼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 [5] - 美团推出骑手防疲劳机制、取消超时扣款、试点养老保险补贴、为商家提供助力金等举措 [5] - 美团调整流量体系减少部分商家营销"内卷",引导行业从"比价格"回归"比品质" [5] - 美团宣布未来三年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帮助餐饮品牌拓展卫星店 [6] - 已有外婆家、海底捞等800多个头部餐饮品牌与美团合作,年底将开设超过10000家外卖卫星店 [6]
被外卖大战折磨的商家,不想干了
商业洞察· 2025-07-23 17:26
外卖平台竞争现状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三大巨头 要求理性竞争 暗示当前价格战已对行业造成伤害 [5][6] - 美团高管王莆中公开表示外卖大战产生大量"泡沫订单" 低价策略仅提升订单量数据但无法带来实际交易额和利润增长 [10][11] - 近三个月内行业涌入近800亿补贴资金(京东200亿+饿了么100亿+淘宝闪购500亿) 补贴演变为全民狂欢式非理性竞争 [13] 价格战对商家的影响 - 中小商家成为最大受害者 面临"不参与补贴无流量 参与则无利润"的两难困境 [36][39] - 连锁茶饮品牌因大品牌低价挤压失去价格优势 100多家门店面临生存危机 [37][38] - 绍兴黄焖鸡店铺因补贴停止导致订单归零 被迫转型高客单价品类 六年老店难以为继 [50][56] - 西贝某门店单日涌入1.1万低价订单 嘉和一品创始人预警商家倒闭潮将加剧 [68][69] 行业生态破坏表现 - 原料价格暴涨 茶饮常用黄柠檬价格达原先3倍 商家成本压力剧增 [46] - 商家被迫转向纯外卖模式 部分为压缩成本降低食材标准 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78][82][84] - 10省市餐饮协会联合发声 指出部分餐品出现负4元"倒贴收益" 击穿经营利润底线 [71] 市场竞争机制扭曲 - 补贴未带来新用户 同一批消费者在不同平台间切换薅羊毛 用户忠诚度为零 [62][64] - 美团呼吁行业关注ARPU值提升而非用户总量扩张 但新进入者仍依赖补贴抢占市场 [93] - 低价补贴造成消费者价格认知偏差 正常定价反被质疑"变贵" 市场调节功能失效 [98] 长期发展隐患 - 餐饮业四方平衡(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被打破 全产业链健康运转受威胁 [19][20]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恶性价格战教训表明 非理性竞争终将导致全行业受损 [105] - 平台若持续通过"钞能力"而非服务创新竞争 将挤压中小商户生存空间 最终损害消费者选择权 [101][106]
被外卖大战折磨的商家,不想干了
虎嗅· 2025-07-23 15:43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三大巨头 要求停止非理性竞争 [2][3] - 监管干预时机恰当 正值行业补贴战白热化阶段 [4] 平台竞争现状 - 近三个月行业累计投入近800亿补贴资金(京东200亿+饿了么100亿+淘宝闪购500亿) [9] - 美团CEO公开批评补贴战 称当前60%订单为无意义的"泡沫订单" [5][6] - 新进入者采用"烧钱换市场"策略 迫使头部平台被动应战 [8][12] 商家生存困境 - 中小商家日均外卖订单下降50%以上 部分门店堂食客流归零 [23][24] - 连锁茶饮品牌面临三倍原料成本上涨(如黄柠檬价格)与补贴双重挤压 [39][40] - 典型商家外卖毛利率仅25% 补贴后出现"负4元倒贴收益"订单 [45][59] 市场结构扭曲 - 补贴导致80%流量集中于头部品牌 中小商家线上曝光率归零 [31][32] - 消费者形成价格依赖 正常定价产品被误认为"溢价" [87] - 纯外卖店铺比例激增 部分商家降低食材标准控制成本 [66][71] 行业领袖表态 - 西贝餐饮披露单日承接1.1万笔亏损订单的被迫参与案例 [55] - 10省市餐饮协会联合倡议停止补贴战 涉及湖北/陕西/云南等地区 [58] - 头部品牌普遍反馈补贴订单占比超70%但利润贡献为负 [54][56] 商业模式冲击 - 动态平衡被打破:骑手成本/商家利润/平台佣金结构全面失衡 [13] - 无效订单占比超60% 未能带来新用户仅引发平台间用户迁移 [51][52] - 实体店铺月均亏损扩大 部分连锁品牌面临资金链断裂 [41][42] 长期发展建议 - 行业应转向ARPU提升而非用户总量扩张 [82] - 需建立价格红线机制 防止击穿餐饮成本临界值 [94] - 参考新能源车/光伏行业教训 避免重复非理性竞争 [95]
“价格战”没有赢家“ 外卖大战”当止矣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32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1] - 要求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参与竞争 构建多方共赢的行业生态 [1] - 约谈为"外卖大战"按下停止键 是对市场秩序的必要纠偏 [2] 外卖大战的短期影响 - 行业出现"0元购""20减18"等大额优惠券 吸引消费者疯狂下单 [2] - 短期补贴让消费者享受价格优惠 商家骑手获得更多订单 平台抢占市场份额 [2] - 骑手收入因单量暴涨短期增长 但工作强度显著提升 出现超速逆行等安全隐患 [3] 外卖大战的长期隐患 - 平台补贴形成的低价不可持续 消费者短期得利但埋下品质下降隐患 [2] - 商家订单暴增但利润被压缩 面临赔本赚吆喝和运营系统崩溃风险 [3] - 平台短期流量增长但用户留存困难 优惠停止后订单量可能断崖式下跌 [4] - 持续价格战导致企业陷入资金战陷阱 盈利压力和资本效率面临挑战 [4] 对餐饮行业的破坏性影响 - 餐饮企业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 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 [4] - 已有餐饮店因1分钱订单被迫降低食材质量或关停线上业务 [4] - 多地餐饮协会发布倡议书 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4] 行业健康发展方向 - 商业本质应是创造价值而非透支价值 价格战破坏行业生态 [2] - 需停止"七伤拳式竞争" 推动商户骑手消费者走向长效繁荣 [4]
极氪否认销售“0公里二手车”:“一口价展车”不是二手车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0:24
但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此类车辆于市场间流通不仅会严重影响新车市场的正常秩序,还会扰乱二手市 场行情。而对于车主本身,由于其"二手车"本质,车主无法再享有车企对首任车主赠予的三电终身质保等价值权 益,初期省下了几万元,但却增加了不少后期维护成本,可谓是"因小失大"。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上过牌照后当作二手车低价销售的现象在行业早已普遍存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日前透 露,目前多个平台上有三四千家公司在销售"0公里二手车"。另有媒体发现,售价普遍低于商品车指导价数万元, 车型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主流品牌。 近期有报道显示,极氪品牌就陷入了"销售'0公里二手车'"的舆论漩涡中。对此,7月20日,极氪发布声明称,相关 车辆"均为可正常销售的展车",而展车不等于"0公里二手车",极氪并不存在所谓的"0公里二手车"。 极氪辟谣:不存在所谓的"0公里二手车"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形势加重,催生了"价格战""0公里二手车"等非理性的竞争手段。其中,"0公里二手 车"是指行驶里程在0-1000公里内,手续齐全、但名义上已成为"二手车"的车辆。 表面上,"0公里二手车"因与新车同等品质、标价却更实惠而深受部分消费者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