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BD交易
搜索文档
创新药风向突变?官宣114亿美元大单,股价却跳水丨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18:55
合作概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癌症治疗药物,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1][3] - 合作旨在加速推进信达生物的新一代免疫肿瘤疗法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全球开发进程 [3][5]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及潜在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其中首付款包含1亿美元的溢价战略股权投资 [5] 合作具体内容 - 合作涉及三款在研药物:全球首创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同类最优CLDN18.2 ADC IBI343、全球首创EGFR/B7H3双抗ADC IBI3001 [5] - 信达生物并未放弃在海外进行商业化的权益,不同于直接将海外商业化权益交给合作伙伴的常见模式 [5] - 武田制药看中信达生物管线的差异化爆发力,旨在填补其肿瘤管线缺口,特别是实体瘤治疗领域,以提升2030年后的增长潜力 [6] 市场反应 - 尽管合作消息公布后信达生物股价开盘大涨9.9%,但随后持续下跌并翻绿,收盘报85.2港元/股,下跌1.96% [1][7] - 近期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的市场热度明显降温,维立志博与诺诚健华在公布BD交易后,其股价同样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 [7][9] - 维立志博与Dianthus的交易首付款最高3800万美元,总金额最高10亿美元,诺诚健华与Zenas BioPharma的交易首付款为1亿美元加700万股股票,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 [7][9] 行业背景与展望 - 2025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国内对外授权交易共发生135起,首付款金额总计49.76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达到1029.96亿美元 [11] - 中国医药产业已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创新药出海能力提升,成为增长新曲线 [11] - 创新药行情已从普涨进入分化与精选阶段,后续需关注BD交易的新增与兑现情况,研发效率高、海外合作确定性强的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12]
创新药BD交易纪录再次刷新,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全天获近亿份净申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8:53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跌2.3% [1]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下跌1.8% [1] -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下跌1.0% [1] -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下跌0.8% [1]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下跌0.8%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当日获近1亿份净申购,月内资金净流入超9亿元 [1] 重大业务发展合作 - 信达生物与日本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涉及三款产品,包括两个在研管线权益和一个管线的独家选择权 [1] - 交易首付款达12亿美元,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创下中国医药行业业务发展交易纪录 [1] 相关指数估值数据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滚动市盈率为55.1倍,估值分位数为82.6% [5] -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32.0倍,估值分位数为54.0% [5][7] - 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自2015年发布,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自2007年发布 [5][6]
创新药风向突变?官宣114亿美元大单,股价却跳水
证券时报· 2025-10-22 18:43
合作核心条款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IO与ADC癌症疗法,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1][3][5]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其中包含1亿美元的溢价战略股权投资,并有资格获得潜在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5] - 合作涉及三款在研药物:处于III期临床的全球首创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IBI363、处于III期临床的同类最优CLDN18.2 ADC IBI343、处于I期临床的全球首创EGFR/B7H3双抗ADC IBI3001 [5] 合作战略意义 - 合作旨在结合信达生物在IO与ADC领域的研发优势与武田制药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实力,加速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5][6] - 此次合作是信达生物实现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目标是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 [6] - 对武田制药而言,合作旨在填补其肿瘤管线空白,IBI363和IBI343有望为其2030年后的增长潜力带来颠覆性突破 [6] 市场股价反应 - 尽管公告合作,信达生物股价在10月22日高开9.9%后持续下跌,收盘报85.2港元/股,下跌1.96% [1][7] - 类似情况在近期创新药BD交易中普遍,维立志博与Dianthus合作后股价收跌1.89%,诺诚健华授权奥布替尼后股价连续两日大跌超11% [7][9] 行业BD交易趋势 - 2025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国内license-out交易共发生135起,首付款总额达49.76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达1029.96亿美元 [11] - 创新药行情由"技术+政策+出海"三轮驱动,核心在于对外BD交易,行业已进入"普涨—分化—精选"阶段 [12]
创新药风向突变?官宣114亿美元大单,股价却跳水丨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10-22 18:40
合作交易概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癌症治疗药物,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1][4]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溢价战略股权投资)及潜在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获得销售分成 [6] - 合作涉及三款在研药物:IBI363(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II期临床)、IBI343(CLDN18.2 ADC,III期临床)、IBI3001(EGFR/B7H3双抗ADC,I期临床) [6]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尽管合作消息使信达生物10月22日开盘涨9.9%,但股价随后持续下跌并翻绿,收盘报85.2港元/股,下跌1.96% [2][9] - 类似的高开低走现象在近期创新药BD交易中普遍存在,例如维立志博在公布合作后次日股价收跌1.89% [9][10],诺诚健华在消息公布后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11.64%和11.49% [12] 合作战略意义 - 此次合作是信达生物迈向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加速其新一代IO与ADC疗法的全球开发,最大化产品价值 [7] - 对于武田制药而言,此次合作旨在填补其肿瘤管线缺口,IBI363和IBI343有望为武田在2030年后带来颠覆性突破和增长潜力 [7] - 与单纯授权海外权益不同,信达生物在此次合作中并未放弃在海外进行商业化的雄心 [6] 行业趋势与展望 - 2025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国内license-out交易共发生135起,首付款金额总计49.76亿美元,总金额达到1029.96亿美元 [15] - 创新药行情驱动因素已从"普涨"进入"分化-精选"阶段,核心在于对外BD交易的新增与兑现情况 [16] - 中国医药产业已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创新药显著打开了医药企业增长新曲线,研发效率高、海外合作确定性强的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15][16]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股价收跌近2%
搜狐财经· 2025-10-22 18:36
合作概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旨在加速推进其新一代肿瘤免疫与抗体偶联药物疗法的全球开发 [1] - 合作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IBI363和IBI343 以及一款早期研发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 [1] - 本次合作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 刷新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BD交易纪录 [3] 合作条款与财务细节 - 信达生物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 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 每股认购价112.56港元 较过去30个交易日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0% [3] - 公司有权获得合计最高可达102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3] - 公司将获得每个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潜在销售分成 IBI363在美国市场采用利润损失共担模式 [3] 合作药物与权益分配 - 双方将共同开发IBI363并在美国共同商业化 武田制药主导相关工作并获该药在除大中华区及美国地区的商业化权益 [3] - 武田制药获得IBI343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独家权益 [3] - 武田制药获得IBI3001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权益的独家选择权 [3] 合作药物背景 - IBI363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 此前其海外权益由公司国际业务平台Fortvita持有 [5] 公司近期业绩 - 今年上半年信达生物首次扭亏为盈 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 同比增长50.6% 净利润为12.13亿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6]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肿瘤产品的强劲表现 综合产品线的扩展以及许可费收入的增加 [6] 市场反应与公司概况 - 合作宣布后信达生物股价早盘高开近10% 但收盘下跌1.96% 最新市值1459.9亿港元 [3] -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 致力于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已有16个产品获得批准上市 [5]
两日五单、43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在“ESMO+季节性”双窗口里加速出货|行业风向标
钛媒体APP· 2025-10-22 10:47
近期BD交易活动 - 10月16日至17日,国内市场集中落地至少5单创新药BD交易,合计首付款超过2亿美元,潜在总金额达42.66亿美元[2] - 交易涵盖自免、眼科、肿瘤领域,药物形式聚焦双抗、CAR-T、ADC等前沿技术,转让方主要为欧美知名跨国企业如罗氏、Kite Pharma[2] - 普瑞金生物的实体瘤CAR-T编辑疗法交易总额16.4亿美元,首付款1.2亿美元,为本次最大单,在国内CAR-T领域对外授权中处于前列[4] - 翰森制药的CDH17 ADC药物与罗氏达成15.3亿美元合作,首付款0.8亿美元[4] - 维立志博与奥赛康的交易金额分别为10亿美元和0.96亿美元,首付款分别为0.38亿美元和0.07亿美元[5] - 除未披露金额的海和药物交易外,其余4起BD总首付款为2.27亿美元,总金额42.66亿美元,首付款占比普遍在5%-7.5%之间[8] 具体交易项目分析 - 普瑞金生物的CAR-T疗法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临床数据显示6例患者完全缓解,客观缓解率与微小残留病阴性率均达100%[4] - 翰森制药的CDH17 ADC药物HS-20110针对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目前正在中美开展全球Ⅰ期临床试验,避开了HER2等热门靶点竞争[5] - 体内CAR-T赛道自2024年底集中爆发,阿斯利康、艾伯维、BMS在不到一年内分别以10亿、21亿、15亿美元收购不同技术路径的公司[4] - 海和药物的PI3Kα抑制剂瑞索利塞达成日本地区独家许可协议,是继谷美替尼后与大鹏药品的再次合作[5] 行业趋势与周期特征 - 四季度是中国创新药BD交易高发期,2024年四季度交易数量占全年体量40%,2023年四季度占比高达63%[9] - 海外药企在四季度有完成年度资产布局的战略诉求,圣诞假期前时间窗口倒逼交易节奏加快[9] - 美联储降息等宏观因素改善海外资金流动性,为跨国药企并购与授权合作提供资金支持[9] - 国内企业通过BD交易获得的首付款可改善现金流,缓解研发投入压力,对于未盈利Biotech是证明资产价值的重要标志[9] - 2025年1-9月创新药专利出海合同总金额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资产认可度持续提升[10] 交易数据统计 - 截至10月17日,国内license-out交易共发生135起,首付款金额总计49.76亿美元,总金额达到1029.96亿美元[11] - 9月至10月17日,共发生19项交易包含23个项目,首付款金额总计4.95亿美元,总金额达到152.62亿美元[11] - 转让方包括Bigpharma和Biotech,受让方主要为海外MNC龙头,BD靶点及适应症领域覆盖面广,前沿技术受青睐[12] 学术会议与政策催化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于10月17日至21日举行,中国药企参与度显著提升,中国学者主导的最新重磅摘要研究共计23个[14] - 恒瑞医药共有46项研究入围ESMO,包括4项最新重磅摘要,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企业也有多款核心产品临床数据亮相[14] - 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Ⅲ期研究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入选主席论坛最新重磅摘要[14] - 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三年随访数据显示总生存期实现显著且持久改善[14] - 中国十大科技龙头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18.7%,较三年前提升6.2个百分点,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撑[15] - 辉瑞、阿斯利康先后与特朗普政府就最惠国定价达成一致,新上市药品可通过提升其他发达国家定价来保障美国市场价格[15] - BMS与艾伯维在英国上市新药时采用了与美国市场相同的定价策略,若此模式推广,创新药全球销售峰值或显著提升[16]
20cm速递|重磅BD落地,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盘中涨超1.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0:35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盘中上涨超过1.5% [1] - 信达生物与武田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为四季度创新药BD交易旺季拉开序幕 [1] - 创新药行业在四季度迎来多项关键事件,包括医保谈判和行业大会,有望持续推动板块表现 [1] - 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在特定市场反弹期间表现优于同类指数,显示出高弹性 [2] 行业动态与催化剂 - 四季度为创新药BD交易高峰期,占全年交易占比约40% [1] - 10月22日信达生物达成百亿级全球战略合作,打响四季度BD行情头炮 [1] - 11月国家医保谈判将决定新药院内放量速度 [1] - 12月商保创新药目录有望破解高价药入院难问题,与医保形成互补 [1] - 明年1月JP Morgan医疗健康大会或继续吸引全球目光 [1] - 上周ESMO大会中国创新药已抢先释放数据价值 [1] 产品与市场表现 - 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聚焦科创板创新药企业,跟踪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 [2] - 该指数汇聚30家代表性优质公司,以高成长biotech为主 [2] - 产品具有20%涨跌幅限制,更贴合板块波动 [2] - 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30日市场反弹期间,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涨幅为117.04%,跑赢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109.62% [2] - 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有助于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时更好地分享科创板的弹性 [2]
智通港股解盘 | 美国小银行爆雷引发蝴蝶效应 创新药BD引发炒作
智通财经· 2025-10-17 20:46
全球市场动态 - 稀土反制引发连锁反应,亚太主要股市几乎全线杀跌,日本和台湾股市均跌超1%,澳大利亚股市跌幅接近1%,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跌超4%,恒生指数跌2.48% [1] - 美国区域性银行Zions Bancorp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因不良商业抵押贷款投资基金欺诈蒙受数千万美元损失,Zions股价重挫13%,Western Alliance下跌11%,恐慌指数VIX重回25上方 [1] - 阿根廷市场对本币比索信心崩溃,投资人和民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比索兑换成美元 [2] - 黄金价格表现坚挺,隔夜强势升破4300美元大关,总市值突破30万亿美元,黄金首饰类个股如周大福涨超5%,老铺黄金、周六福均涨超3% [2] - 黄金与石油价格出现背离,现货黄金价格年内涨幅约66%,而美国WTI原油期货收于每桶56.99美元下跌2.3%,创2021年2月以来最低,油价下跌主因消费层面急剧下降及OPEC与美国同时扩大产量 [3] -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市场出现波动,美国司法部联合英国政府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实施制裁查获127,271枚比特币总价值约150亿美元,全球第三大稳定币USDe在币安交易所暴跌至0.65美元脱锚近两小时 [3] A股与港股板块表现 - 国内缺乏刺激情况下成长叙事难讲通,科技线受损较大,避险资金涌入红利股如农业银行接近历史新高,高速公路类安徽皖通、四川成渝高速公路及燃气类中华煤气等走势较稳 [4] - 医药股表现活跃,翰森制药公告将获得罗氏8000万美元首付款,交易总价值最高可达14.5亿美元,其股价涨超2%,药捷安康核心产品Tinengotinib获中美突破性治疗认定,股价大涨超22% [4][5] - 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调整力度很大,中裕能源与海口江东新区签约布局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域,股价大涨26%,免税概念中国中免涨超2%,美兰空港受益 [5] 物流行业政策与前景 - 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指出要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6] - 会议提出要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与物流深度融合 [6] - 会议明确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主要受益品种包括极兔速递、顺丰同城 [6][7]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先声药业集团抗肿瘤创新药SIM0505的Ⅰ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美国患者给药,该药物是一款靶向CDH6的新型ADC,由先声再明研发 [8][9] - NextCure已获得先声再明SIM0505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许可,此项目上最高可收获7.45亿美元的相关付款 [9] - 先声药业中期业绩收入同比增长15.1%至35.8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6.51亿元同比增长21.1%,创新药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26%占总收入比例达77.4% [9] - 公司上半年有2款创新药获批上市、2款候选药物进入NDA审评阶段,另有2款自研临床阶段产品实现创新出海授权,抗流感药物玛氘诺沙韦和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乐德奇拜单抗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9]
科创创新药ETF(589720)、创新药ETF(517110)均涨超2%,四季度创新药BD交易有望加速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1:56
创新药强势反弹,科创创新药ETF(589720)、创新药ETF(517110)均涨超2%。 近期,创新药板块波动较大,调整更多源于市场风格切换、资金短期流动等资金面因素。 (风险提示: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作为股票推荐,不构成投资建议和承诺。指数/个股短期涨跌 仅供参考,不代表未来表现。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不构成投资建议。提及基金风险收益水平各不相 同,请选择与自身风险偏好匹配的产品,谨慎投资。如涉及基金收益分配原则详见基金法律文件)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展望后市,创新药板块仍以交易BD预期为主,BD重新落地预计仍是刺激板块重新修复的关键。根 据数据统计每年四季度BD占比约占全年40%,此外大单品等仍具有预期。ESMO大会或有重要数据发 布。近期调整为看好创新药长期赛道的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布局窗口。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覆盖三地优 ...
创新药板块震荡BD行情告一段落了吗?港股再迎创新药企递表小高峰贝达药业、百利天恒等多家知名药企冲刺“A+H”|掘金创新药
新浪财经· 2025-10-15 05:08
一周行情表现 - 医药生物指数在10月6日至10月10日期间下跌1.66%,跑输上证指数0.72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三周跑输 [1] - 创新药指数(BK1106)周内下跌1.09%,同样为连续第三周下跌 [1] 港股IPO动向 - 港交所迎来涵盖小分子药物、溶瘤病毒、ADC、siRNA、放射性药物等前沿领域的医药IPO热潮 [1] - 贝达药业、长春高新、百利天恒、博瑞医药等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有望实现"A+H"股上市 [1][2] - 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受政策支持及市场流动性改善推动,港交所在今年8月放宽了对"A+H"股公司的公众持股限制 [2] - 截至10月13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18.33,处于近一年低位,部分公司在港股获得更高估值 [2] - 港股为创新药公司提供走向全球市场的跳板,外资机构通过基石投资方式锁定优质资产 [2] 临床试验动向 - 10月6日至10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共披露85条临床试验登记信息 [2] - 其中有29条为处于临床试验II期及以上的创新药新登记临床试验 [2] 创新药板块调整与BD行情 - 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后,创新药板块未能延续前期涨势,出现大幅下挫 [2] - 10月9日及10月10日,港股创新药指数分别下跌5%以上 [2] - BD出海是今年港股创新药牛市及多只新股超预期发行的关键催化剂 [2] - 瑞银证券指出BD高热度将逐渐退去,市场关注点将转向基本面驱动的内生性营收及利润增长 [2] - 今年上半年中国相关BD交易总金额达608亿美元,比2024年全年交易总金额高出37亿美元 [3] - 部分BD交易落地后股价不涨反跌,根源在于市场预期透支 [3] - 在2020年已完成的62起对外授权交易中,有25起已明确终止合作,"退货率"为40% [3]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将有23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入选最新突破摘要 [3] 产品研发进展 - 华奥泰生物的瑞西奇拜单抗(HB0034)于10月1日申报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作,为国产首个IL-36R单抗 [3][4] - 截至今年3月,HB0034注射液项目已合计花费研发费用约2.1亿元 [4] - 全球目前仅有一款药物(勃林格殷格翰的佩索利单抗)获批用于治疗GPP,尚未有国内企业自研的IL-36R抗体获批上市 [4] 行业估值与展望 - 在多则BD消息刺激下,港股创新药指数在今年前9个月内从666.91点飙升到1660.66点,此后震荡至1397.7点 [4] - 有观点认为行业估值存在泡沫,但BD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长远目标是出现能救治全球患者的顶尖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