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名义GDP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8%
快讯· 2025-05-16 07:55
日本第一季度GDP数据 - 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8%,符合市场预估的0.8% [1] - 日本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2%,略低于市场预估的-0.1% [1]
5月16日电,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8%,预估为0.8%。
快讯· 2025-05-16 07:51
日本第一季度GDP数据 - 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 8% 符合市场预估 [1]
2025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2.1%,GDP近7.5万亿美元,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5-01 19:36
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GDP数据解读 核心观点 - 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GDP数据存在两种核算标准:季调(日历与季节调整)和未季调(原始数据),导致不同数值和增长率 [3][6][7] - 季调标准下名义GDP为74944亿美元,环比年化下降0.3%,同比实际增长2.1% [3][7] - 未季调标准下名义GDP为73227亿美元,同比实际增长1.9%(剔除物价因素),名义增长4.6%(未剔除物价因素) [6][9] 核算标准差异 - **季调标准**:剔除节假日、气候等干扰因素,用于计算季度经济变动幅度,实际GDP为58815.25亿美元(基准年物价),环比下降0.07%(年化0.3%) [3][7] - **未季调标准**:反映经济基本面,名义GDP为73227亿美元,同比实际增长1.9%,名义增长4.6% [6][9] 同比增长率对比 - 季调标准同比实际增长2.1%(基准年物价核算) [4] - 未季调标准同比实际增长1.9%(剔除物价因素) [6][9] - 名义增长率(未剔除物价)为4.6%,但专业分析通常采用剔除物价的实际增长率 [6] 国际核算惯例 - 西方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偏好季调标准,公布环比和同比均为季调数据 [7][11] - 中国采用混合标准:环比用季调(如1.2%),同比用未季调(如5.4%) [10][11] - 西班牙等国家统一使用季调标准,环比0.6%和同比2.8%均为季调数据 [11] 数据应用场景 - **名义GDP**(市场物价核算):衡量经济规模(如74944亿美元或73227亿美元) [3][6] - **实际GDP**(基准年物价核算):计算经济变动幅度(如环比降0.07%) [3][4] - 同比实际增长率(1.9%或2.1%)用于评估经济长期趋势,名义增长率(4.6%)包含通胀影响 [6][9]
伍戈:推动中国经济“量价齐升”
经济网· 2025-04-30 10:21
宏观经济现象 - 当前宏观经济出现"量价背离"现象,实际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合理区间,但价格指标如CPI、PPI、GDP平减指数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1] - 在既往增长周期中,实际GDP增速达到预期目标时价格指数会同步回升,企业利润持续改善,当前背离现象较为少见 [1] 量价背离成因 - 许多行业和企业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即降价换取市场份额实现量增长,但持续价格下行可能削弱市场信心 [4] - 企业选择"逆周期扩产"是因为商品售价仍高于可变成本,即便无法覆盖固定成本仍继续生产,经营目标转为"亏损最小化"而非"利润最大化" [4] - 统计显示部分上市企业产品售价低于总成本但高于可变成本,仍选择生产,印证"亏损生产"现象存在 [4]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调整后实际GDP中枢稳定但GDP平减指数持续下行,初期政策仅关注实际GDP正增长而忽视价格 [5] - 日本后期将通胀目标锚定0-1%效果有限,调整为2%并明确为不可动摇下限后,超常规政策持续直至CPI达标 [6] - 日本经验表明量和价同等重要,2%通胀目标对提振居民预期信心具有实际帮助 [7] 政策目标调整 - 中国去年CPI涨幅目标3%左右,今年调整为更务实的2%左右,中央多次强调对价格关注但实际政策权重仍待提升 [8] - 计量回归显示当前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对GDP"量"的权重超过"价",价格权重存在提升空间 [8] - 2025年实现5%实际GDP增长目标可期,但GDP平减指数转正需超常规政策力度,政策框架需考虑更广义价格目标 [8]
【广发宏观团队】从弹性空间到“必要条件”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3-02 18:34
金融市场风险偏好 - 开年以来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上行,万得全A指数环比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17.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近10bp [1] - 风险偏好上行背后是企业微观预期改善、技术突破引发关注以及信贷年初高开 [1] - 2024年开年资本市场聚焦于"算力"叙事,但二三季度企业盈利可能成为约束 [1] 总量经济增长条件 - 2021年"低碳经济"伴随股票市场持续上涨的背景是名义GDP增速高达1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速达34.3% [2] - 2025年实现名义增长需要三个条件:消费有效修复(2024年社零同比仅3.5%)、建筑业不拖累(地产销售投资负增长)、价格合理回升(2024年平减指数为负) [2] - 消费、基建地产、供给侧线索是实现权益资产表现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3] 全球资产表现 - 2月第四周全球风险资产多数回调,标普500、纳斯达克、日经225周涨幅分别为-0.98%、-3.47%、-4.18% [4] - 商品市场调整,伦敦金、伦敦银周涨幅分别为-3.4%、-5.5%,LME铜、布伦特原油周涨幅分别为-1.62%、-1.68% [4] - 中国资产同步调整,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周涨幅-3.90%,恒生科技-4.97%,万得全A指数-2.53% [4] 海外宏观风险 - 美国经济放缓风险升温,1月个人消费支出月率环比下降0.2%(预期增长0.2%),为2021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 [5] - 美国未来财政收缩可能,预算决议计划未来10年减少1.5万亿美元赤字,其中0.88万亿美元由能源和商务委员会承担 [5] - "特朗普2.0"政策限制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技术等领域,3月4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再加征10%关税 [6] 国内经济高频数据 - 1-2月实际GDP同比5.26%,名义GDP同比4.54%,工增同比预计5.7%,社零累计同比3.52% [6] - 服务业生产指数预计5.46%,支撑实际增长,但2月CPI、PPI同比分别为-0.47%、-2.07% [6] - 基建类项目资金到位率农历同比由负转正至49.1%,非房建项目开复工率快于房建项目 [8] 流动性环境 - 2月第四银行体系流动性缓和,DR001与DR007均下行9BP至1.86%与2.13% [7] - 政府债与企业债净融资规模2月接近2万亿元,同比明显多增,可能推动社融增速至8.2%-8.3% [7] - 央行等五部门强调增加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解决融资难问题 [7] 中观行业景气度 - 2月中游设备类景气领先,电气机械、专用设备、汽车行业景气度重回高位 [9] - 新兴产业中健康医疗、商务咨询、新能源行业景气度较高,土木建筑行业景气度环比上行明显 [9] - 服务业景气度偏弱,但信息技术、航空、邮政、生态环保细分领域景气较高 [9] 政策动态 - 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1] - 李强总理调研三大运营商强调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要求企业坚持创新驱动 [11] - 两会后项目专项债与普通国债发行将加速,化债专项债有望一季度收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