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名义GDP
icon
搜索文档
【广发宏观郭磊】7月“软数据”放缓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7-31 15:06
7月PMI数据分析 - 7月制造业PMI为49.3,低于前值49.7,环比下降0.4个点,降幅略大于过去5年(-0.3)、10年(-0.2)的季节性均值[1][4][5] - 非制造业PMI为50.1,低于前值50.5,环比降幅与2020年前10年均值(-0.4)基本一致[5] - 订单指数(49.4)降幅大于生产指数(50.5),显示需求放缓向供给端传导,新订单环比降0.8个点,生产环比降0.5个点[5][6][7] 需求端疲弱原因 - 汽车零售7月前27天环比下降19%,同比增速降至9%,耐用品消费脉冲减弱[5] - 地产销售承压,7月前30天30城成交同比-21.2%,基建相关指标同步调整[5] - "反内卷"政策导致部分工业部门生产收敛,产业链需求传递效应显现[5] 价格指标与微观预期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1.5)和出厂价格指数(48.3)分别环比上升3.1和2.1个点,反映上游价格传导初步见效[7][8] - 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企稳上行,与"反内卷"政策相关[7][8] -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2.6,为4个月高点,显示名义GDP改善对微观预期有提振作用[8] 建筑业与财政因素 - 建筑业PMI降至50.6,新订单指数(42.7)和业务预期指数(51.6)显著走弱,受高温暴雨灾害及地产回款压力影响[9][10][11] - 6月财政支出中交通运输、农林水支出增速偏低,与特别国债支出节奏有关,后续需关注超长期特别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工具带动[9] BCI指数与市场背离 - 7月BCI指数47.7,较6月下降1.6个点,分项显示"销售降利润升"格局符合实际GDP放缓、名义GDP改善逻辑[12][13] - 消费品(40.1)和中间品(31.1)价格前瞻指数双降,反映中期价格预期未巩固,企业融资环境指数(46.1)同步走弱[14][15][16] - BCI与万得全A指数5月后明显背离,或因股票市场风险偏好驱动特征增强[12] 政策与配置线索 - 7月底政治局会议明确结构性方向:服务消费、"两重"建设、新兴支柱产业、重点行业产能治理[16] - 建议减少胜率视角配置,增加赔率视角配置,关注名义GDP改善受益领域及政策对冲线索[16]
【招银研究】“反内卷”进行时——宏观与策略周度前瞻(2025.07.14-07.18)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14 18:09
海外经济与市场 - 美国二季度GDP年化增速预测稳定在2.6%,但投资活动全面收缩,设备投资增速跌至-0.6%,地产与建筑投资分别加速下行至-6.6%和-5.2% [2] - 就业市场保持韧性,周频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回落0.6万至22.7万,财政赤字达1,311亿美元,高于季节性水平 [2] - 年内降息预期稳定在2次(50bp),美元短期反弹但中期趋势偏弱,人民币维持中性走势 [2][3] 美股与美债 - 美股上周微涨0.02%,企业盈利韧性支撑上行趋势,但估值偏高且关税增加通胀压力,上行空间有限 [3] - 美债短期关注TGA账户回补带来的流动性收紧压力,中长期利率或高位震荡,建议高配中短久期美债 [3] 黄金与商品市场 - 短期金价或维持震荡,但央行购金趋势未变,中期仍有支撑,建议寻找低吸机会 [4] 中国经济与内需 - 二季度GDP增长预计约5.2%,GDP平减指数或下探至-1.2%,名义GDP增长约4% [6] - 零售端价格竞争持续,6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2.3%,但零售额增速显著低于销量,汽车行业价格战未终结 [6] - 房地产量价承压,7月前12日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同比下降25.8%,二手房下降8.7% [6] 外需与贸易 - 6月全球制造业PMI升至49.5%,连续两个月回升,美国进口需求仍有韧性,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周均达12.6万标准箱 [7] - 中国对美出口降温,至美东、美西运价指数回落,但对东南亚、日韩、欧洲等航线运价指数上升 [7] 政策与价格 - PPI通胀跌幅扩大至3.6%,为2023年8月以来最低,汽车、光伏等行业价格有所改善 [7] - 国务院出台稳就业政策,包括提高失业保险返还比例、社保缓缴等,系统性薪酬制度文件待出台 [7] 中国债券市场 - 10年国债利率上行2bp至1.66%,风险偏好抬升压制债市,但基本面偏弱支撑回调风险可控 [9] A股与港股 - A股短期或小幅上涨但空间受限,上证PB修复至过去5年63%分位,金融地产领涨 [9][10] - 港股估值达过去10年65%分位数,需催化事件突破,建议中高配红利资产,标配恒生科技 [10]
【广发宏观郭磊】物价仍是宏观面关键变量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6-10 07:54
2025年5月价格数据表现 - 2025年5月CPI同比-0.1%,持平前值;PPI同比-3.3%,低于前值的-2.7% [1][4] - 按CPI和PPI权重60%和40%模拟的平减指数为-1.38%,低于前值的-1.14%,为过去16个月以来最低 [1][4] - 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平减指数呈现窄幅波动:10月-0.98%,11月-0.88%,12月-0.86%,2025年1月-0.62%,2月扩大至-1.30%,3月-1.06%,4月-1.14%,5月再度扩大至-1.38% [5] CPI弱势原因分析 - 能源价格环比下降1.7%,拖累CPI环比约0.13个百分点,主要受4月IPE布油价格环比下行18.3%影响 [1][6] - 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拖累CPI环比约0.04个百分点,反映餐饮需求偏弱及肉类蔬菜供给充足 [1][6] - 核心CPI同比0.6%略有上行,但汽车(同比-3.4%)、家电(同比-0.2%)、租赁房(同比-0.1%)、酒类(同比-2.0%)仍处负增长区间 [7][8] - 服装(同比1.7%)、金饰品(同比40.1%)、家纺(同比1.9%)、文娱耐用品(同比1.8%)涨幅扩大 [8] PPI降幅扩大驱动因素 - 全球定价原材料拖累:石油开采(同比-17.3% vs 前值-14.2%)、石油加工(同比-14.7% vs 前值-11.1%)、化工(同比-5.3% vs 前值-4.1%) [8] - 国内建筑业拖累:煤炭开采(同比-18.2% vs 前值-15.2%)、黑色冶炼(同比-10.2% vs 前值-8.6%)、非金属矿(同比-2.7% vs 前值-2.4%) [9] - 新兴产业产品降幅收窄:汽车制造(同比-3.1% vs 前值-3.3%)、计算机通信电子(同比-2.2% vs 前值-2.4%)、光伏设备(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锂电池(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 [9] 未来价格趋势展望 - 原油和铜价反弹或使6月PPI降幅小幅收窄,但需建筑业产品(钢铁/煤炭/非金属矿)和新兴产业产品(汽车/光伏)摆脱同比负增长 [10] - 建筑业改善依赖地方落实"发展中化债"政策推动基建投资,新兴产业需"反内卷"政策显效 [10] - 工程机械数据疲软:5月工作时长同比下降3.86%,开工率59.5%(同比降5.01个百分点),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撑 [10] 宏观经济基本面特征 - 实际GDP同比从2024年二三季度4.6-4.7%回升至5%以上,2025年二季度预计5.2% [11] - 当前短板在名义GDP和价格,低价格导致实际利率偏高,进而影响债务负担、投资消费决策及企业盈利 [11] - "反内卷"政策升温显示侧重名义增长,但供给侧改革需系统性推进,市场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 [11]
日本首相石破茂:力争日本2040年名义GDP达到1000万亿日元。
快讯· 2025-06-09 17:46
经济目标 - 日本政府设定2040年名义GDP达到1000万亿日元的目标 [1]
国内观察:2025年5月通胀数据:价格压力持续,亟待政策破局
东海证券· 2025-06-09 17:16
通胀数据情况 - 2025年5月,CPI当月同比-0.1%,环比-0.2%;PPI当月同比-3.3%,环比-0.4%[3] CPI分析 - 5月CPI环比-0.2%,持平近4年同期均值,食品环比-0.2%高于均值,非食品环比-0.2%低于均值[3] - 猪价近1年半持续窄幅震荡,对CPI带动多由翘尾因素带动,新涨价贡献有限[3] - 5月非食品价格同比0.0%,交通和通信受油价下跌拖累明显,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环比下跌3.7%[3] - 5月核心CPI环比0.0%,同比回升至0.6%,消费品同比负增长或受“618”周期拉长影响[3] PPI分析 - PPI环比-0.4%,同比突破-2.0%至-3.0%区间下限,基数压力抬升影响或持续到8月[3] - 生活资料环比0.0%,同比降幅收窄;生产资料环比连跌5个月,同比降幅扩大至-4.0%[3] 市场影响与展望 - 二季度实际GDP或维持韧性,名义GDP有压力,影响权益上限空间[3] - 后续关注需求端增量政策加码节奏和供给端“内卷式”竞争整治推进[3] 风险提示 - 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房地产投资超预期下滑、关税政策超预期、美国通胀超预期[3]
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8%
快讯· 2025-05-16 07:55
日本第一季度GDP数据 - 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8%,符合市场预估的0.8% [1] - 日本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2%,略低于市场预估的-0.1% [1]
5月16日电,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8%,预估为0.8%。
快讯· 2025-05-16 07:51
日本第一季度GDP数据 - 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 8% 符合市场预估 [1]
2025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2.1%,GDP近7.5万亿美元,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5-01 19:36
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GDP数据解读 核心观点 - 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GDP数据存在两种核算标准:季调(日历与季节调整)和未季调(原始数据),导致不同数值和增长率 [3][6][7] - 季调标准下名义GDP为74944亿美元,环比年化下降0.3%,同比实际增长2.1% [3][7] - 未季调标准下名义GDP为73227亿美元,同比实际增长1.9%(剔除物价因素),名义增长4.6%(未剔除物价因素) [6][9] 核算标准差异 - **季调标准**:剔除节假日、气候等干扰因素,用于计算季度经济变动幅度,实际GDP为58815.25亿美元(基准年物价),环比下降0.07%(年化0.3%) [3][7] - **未季调标准**:反映经济基本面,名义GDP为73227亿美元,同比实际增长1.9%,名义增长4.6% [6][9] 同比增长率对比 - 季调标准同比实际增长2.1%(基准年物价核算) [4] - 未季调标准同比实际增长1.9%(剔除物价因素) [6][9] - 名义增长率(未剔除物价)为4.6%,但专业分析通常采用剔除物价的实际增长率 [6] 国际核算惯例 - 西方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偏好季调标准,公布环比和同比均为季调数据 [7][11] - 中国采用混合标准:环比用季调(如1.2%),同比用未季调(如5.4%) [10][11] - 西班牙等国家统一使用季调标准,环比0.6%和同比2.8%均为季调数据 [11] 数据应用场景 - **名义GDP**(市场物价核算):衡量经济规模(如74944亿美元或73227亿美元) [3][6] - **实际GDP**(基准年物价核算):计算经济变动幅度(如环比降0.07%) [3][4] - 同比实际增长率(1.9%或2.1%)用于评估经济长期趋势,名义增长率(4.6%)包含通胀影响 [6][9]
伍戈:推动中国经济“量价齐升”
经济网· 2025-04-30 10:21
宏观经济现象 - 当前宏观经济出现"量价背离"现象,实际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合理区间,但价格指标如CPI、PPI、GDP平减指数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1] - 在既往增长周期中,实际GDP增速达到预期目标时价格指数会同步回升,企业利润持续改善,当前背离现象较为少见 [1] 量价背离成因 - 许多行业和企业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即降价换取市场份额实现量增长,但持续价格下行可能削弱市场信心 [4] - 企业选择"逆周期扩产"是因为商品售价仍高于可变成本,即便无法覆盖固定成本仍继续生产,经营目标转为"亏损最小化"而非"利润最大化" [4] - 统计显示部分上市企业产品售价低于总成本但高于可变成本,仍选择生产,印证"亏损生产"现象存在 [4]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调整后实际GDP中枢稳定但GDP平减指数持续下行,初期政策仅关注实际GDP正增长而忽视价格 [5] - 日本后期将通胀目标锚定0-1%效果有限,调整为2%并明确为不可动摇下限后,超常规政策持续直至CPI达标 [6] - 日本经验表明量和价同等重要,2%通胀目标对提振居民预期信心具有实际帮助 [7] 政策目标调整 - 中国去年CPI涨幅目标3%左右,今年调整为更务实的2%左右,中央多次强调对价格关注但实际政策权重仍待提升 [8] - 计量回归显示当前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对GDP"量"的权重超过"价",价格权重存在提升空间 [8] - 2025年实现5%实际GDP增长目标可期,但GDP平减指数转正需超常规政策力度,政策框架需考虑更广义价格目标 [8]
【广发宏观团队】从弹性空间到“必要条件”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3-02 18:34
金融市场风险偏好 - 开年以来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上行,万得全A指数环比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17.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近10bp [1] - 风险偏好上行背后是企业微观预期改善、技术突破引发关注以及信贷年初高开 [1] - 2024年开年资本市场聚焦于"算力"叙事,但二三季度企业盈利可能成为约束 [1] 总量经济增长条件 - 2021年"低碳经济"伴随股票市场持续上涨的背景是名义GDP增速高达1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速达34.3% [2] - 2025年实现名义增长需要三个条件:消费有效修复(2024年社零同比仅3.5%)、建筑业不拖累(地产销售投资负增长)、价格合理回升(2024年平减指数为负) [2] - 消费、基建地产、供给侧线索是实现权益资产表现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3] 全球资产表现 - 2月第四周全球风险资产多数回调,标普500、纳斯达克、日经225周涨幅分别为-0.98%、-3.47%、-4.18% [4] - 商品市场调整,伦敦金、伦敦银周涨幅分别为-3.4%、-5.5%,LME铜、布伦特原油周涨幅分别为-1.62%、-1.68% [4] - 中国资产同步调整,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周涨幅-3.90%,恒生科技-4.97%,万得全A指数-2.53% [4] 海外宏观风险 - 美国经济放缓风险升温,1月个人消费支出月率环比下降0.2%(预期增长0.2%),为2021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 [5] - 美国未来财政收缩可能,预算决议计划未来10年减少1.5万亿美元赤字,其中0.88万亿美元由能源和商务委员会承担 [5] - "特朗普2.0"政策限制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技术等领域,3月4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再加征10%关税 [6] 国内经济高频数据 - 1-2月实际GDP同比5.26%,名义GDP同比4.54%,工增同比预计5.7%,社零累计同比3.52% [6] - 服务业生产指数预计5.46%,支撑实际增长,但2月CPI、PPI同比分别为-0.47%、-2.07% [6] - 基建类项目资金到位率农历同比由负转正至49.1%,非房建项目开复工率快于房建项目 [8] 流动性环境 - 2月第四银行体系流动性缓和,DR001与DR007均下行9BP至1.86%与2.13% [7] - 政府债与企业债净融资规模2月接近2万亿元,同比明显多增,可能推动社融增速至8.2%-8.3% [7] - 央行等五部门强调增加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解决融资难问题 [7] 中观行业景气度 - 2月中游设备类景气领先,电气机械、专用设备、汽车行业景气度重回高位 [9] - 新兴产业中健康医疗、商务咨询、新能源行业景气度较高,土木建筑行业景气度环比上行明显 [9] - 服务业景气度偏弱,但信息技术、航空、邮政、生态环保细分领域景气较高 [9] 政策动态 - 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1] - 李强总理调研三大运营商强调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要求企业坚持创新驱动 [11] - 两会后项目专项债与普通国债发行将加速,化债专项债有望一季度收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