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锚定“十五五”主要目标,未来五年这样干!
中汽协会数据· 2025-10-24 10:06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5]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5]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5] 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 -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7]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7] 强大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9]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9]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11]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11] 高水平对外开放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3]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3] 农业农村现代化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5][16]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17] 区域协调发展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19]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19]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 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1] 保障改善民生与共同富裕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3]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23]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5]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25] 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有序 [27][28] -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29]
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25-10-24 08:44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实体经济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3]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4]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4]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4]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4]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4] 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4]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4]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活力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4]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4]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4]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4] 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4]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叠加效应,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4] 绿色转型与能源体系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5]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5]
“十五五” 中国式现代化将实现关键一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02:02
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迈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冲刺阶段 其战略重心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与安全 强调高质量发展与安全深度融合 [2][3]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制造业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守住制造业基本盘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脱钩断链风险下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是关乎发展全局的生命线 [6] - 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有望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6] 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 -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是主要目标之一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6] - 在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领域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风险 [6] - 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 国家资源将更集中投向关键领域 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加彰显 [6] 强大国内市场与内需 -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为经济长期发展储备动能 [7] -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如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努力实现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7] 国家安全与发展安全 -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将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列入主要目标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8][9] - 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 着力构建发展与安全深度融合的韧性体系 [9] 社会民生与区域发展 -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或将进入深水区 社会保障体系从广覆盖迈向更公平、更可持续 [9]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促进社会公平 [9]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 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以拓展发展新空间 [9]
增强必胜信心 赢得战略主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目标
新华社· 2025-10-24 00:45
高质量发展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被置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首位 [2] - 系列部署旨在推动产业体系向新图强,明确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要求,强调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体系支撑 [3]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3] -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4] 现代化产业体系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4]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6] 科技创新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迫切要求 [6] -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7] - 加强面向重大前沿和有组织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7] 深化改革与开放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8] -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8]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循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9]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9] 文化发展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10] 民生保障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2]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12]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5]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16] 国家安全 -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18] -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8]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国家能源局· 2025-10-23 17:37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 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证监会发布· 2025-10-23 17:31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 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 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认真落实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 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
新华社· 2025-10-23 17:1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 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 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 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 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大 ...
受权发布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华网· 2025-10-23 17:05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 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 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券商中国· 2025-10-23 17:0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 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 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 斗。"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 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 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 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更加彰显。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
一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良法
人民日报· 2025-07-30 06:42
国家安全法实施成效 - 国家安全法于2015年颁布实施 是我国国家安全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法律 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系统法律依据[1] - 总体国家安全观于2014年提出 成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 并通过立法实现法律化制度化[2] - 国家安全定义涵盖政治 军事 经济 网络 人工智能 数据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 范围全面[2] 法治体系建设 - 以国家安全法为母法 出台反间谍法 国家情报法 反恐怖主义法 出口管制法 反外国制裁法等多部配套法律[3] - 制定香港国安法 结束香港维护国家安全"不设防"状态 弥补国家安全体系漏洞[5] - 基本建成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四梁八柱" 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3] 体制机制建设 - 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决策协调机构 统筹国家安全战略和重大事项[3] - 建立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 横向覆盖各部门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3] - 完善危机管控机制 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和督促检查责任追究机制[4] 能力建设与教育 -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推动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 全民安全意识显著提升[4] - 国家安全学成为一级学科 人才培养 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取得新进展[4] - 通过十年努力 国家安全体系更为完善 能力显著增强 保障更加有力[4] 指导原则与理念 -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等强化制度保障[7] - 把政治安全置于首位 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 - 统筹发展与安全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不搞自我封闭[10] - 坚持法治原则与人权保障 科学处理国家安全与人权自由的关系[9] 未来发展路径 - 将持续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 强化涉外法律功能 丰富反制裁反干涉法律工具箱[12] -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增强全社会抵御安全风险能力[12] - 为各国国家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