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工信部: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快讯· 2025-07-04 17:26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工作重点 [1] - 提升干事担事能力水平以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核心任务之一 [1] - 推进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以优化区域布局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防范化解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来的风险 [1]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统筹发展的关键 [1] - 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1] 民生保障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谋划需从人民利益出发 [1]
★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16条发布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产业升级与创新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加强未来产业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1] - 支持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1] -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算力基础设施、5G网络建设,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作用 [1] - 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带动相关资源和产业向创新方向集聚 [1] 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 支持招引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做强"链主"企业 [2] - 利用企业集群式发展优势形成更有韧性的产业链,通过上下游企业配合增加稳定性 [2] - 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项目优先纳入重大外资项目清单 [2] 开放型经济发展 - 支持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 [2] - 支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全球集散分拨中心、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2] 要素保障与资源利用 -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 [2] - 支持"工业上楼"产业类型,规范引导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立体开发 [2] 财政金融支持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3] -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的实际贡献精准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3] 政策实施保障 -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协调,开展督促评估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3]
中航成飞(302132) - 中航成飞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6月25日)
2025-06-27 09:3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前身为国营 132 厂,1955 年国家决定建设,1958 年 10 月 18 日正式创建,2025 年 1 月整体上市 [3] - 所属并表企业包括成飞、贵飞等多家企业 [3] - 是我国航空整机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先后研制生产枭龙、歼 - 20 等装备,具备完整机头设计研发体系和航空大部件制造专业化优势及“产备修”一体化能力 [3] - 坚持“航空为本、体系发展,自主创新、开放融合”发展方针 [3] 投资者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分析师会议,参与单位包括国金证券、天风证券等多家机构 [2] - 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25 日,地点在上海,接待人员为证券事务代表解晗 [2] “十五五”规划与战略布局 - 持续建设军机研制生产和出口基地、航空大部件专业化制造基地、军贸飞机专业化维修保障基地,围绕核心业务探索新业务 [3] - 能力方面重视科技创新、产业链控制、成本控制和人才积累;产品方面关注航空整机装备、无人装备、民用航空、服务维修保障及新质生产力 [3] 贵飞改革成效 - 实施多维度措施推进贵飞扭亏,包括依托成飞支持提升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成本管控、深化产业链协同 [4] - 贵飞生产作业有序,正按计划推进扭亏为盈工作 [4] 核心竞争力 - 注重核心能力构建,建立先进航空装备研制体系,产业链供应链稳健安全 [4] - 全面提升现代化企业治理能力,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 [4] 科技创新 - 建成 3 个国家级、8 个省部级和 6 个企业级科技创新平台,“十四五”以来研发投入逐年提升 [5] -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成果转化,如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成“黑灯工厂”、研发氢能源无人机、打造“易研 DxE”平台 [5][6] - 实施科技创新“百团大战”等行动,构建敏捷立项新机制 [6] 军贸发展预期 - 国际局势动荡,我国国防安全形势严峻,航空整机装备升级换代需求突显 [7] - 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主要出口基地,有深厚历史积淀,未来将坚持服务国家方针,开拓军贸市场 [7] 产品供应情况 -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主要产品供应链全国产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7] 供应链管理 - 构建优质可靠供应商资源池,形成高度柔性外部能力布局 [8] - 具备“产备修”一体化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打造航空产业园和产业基地 [9] - 构建协同高效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供应链稳定高效 [9] 维修业务情况 - 维修业务是公司重点发展增长极和支柱产业,长飞主要从事飞机和机载设备修理,涉及多种机型 [9] 公司估值预期 - 公司努力成为经营业绩佳、创新能力强、治理体系优、市场认可度高的上市公司,保持军工龙头地位 [9]
国家发改委: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快讯· 2025-06-27 06:59
能源体系建设 -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 -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1] - 有序实施煤炭产能储备制度 [1] - 持续增强煤炭生产供应能力 [1]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1] - 加快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灵活互济工程建设 [1] 粮食安全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1] -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1] -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1]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 - 加快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 [1]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1] - 统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1] - 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兴林谈车企账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保障产业链企业合理利润空间
中国经营报· 2025-06-13 14:19
车企压降账期行动 - 17家重点车企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吉利汽车、奇瑞集团、江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理想汽车等 [1] - 中汽协表示此举是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及国家部委干预的结果 [1] - 上汽集团明确表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成为首个作出该表态的车企 [4] 行业背景与问题 - 整车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长期占用零部件和原材料企业资金,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2] - 国内12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达171.6天,远超国际车企(奔驰37.91天、大众41.18天、宝马42.45天等) [3] - 汽车行业"价格战"和"内卷"导致产业链利润空间被挤压,中汽协5月31日发布倡议抵制恶性竞争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国资委等部委此前已部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 - 工信部肯定车企承诺缩短账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5] - 账期从170多天压降至60天将倒逼车企寻求高质量发展路径 [5] 上游供应商现状 - 钢铁协会指出汽车板等产品已基本无毛利,车企仍要求降价并通过延长账期转嫁融资压力 [4] - 部分车企延迟数月支付货款,采用企业汇票方式加重供应商资金压力 [4] - 汽车行业占钢铁行业高端钢材消费重要份额(如汽车板、硅钢) [4]
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7家重点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60天”
央视网· 2025-06-12 15:17
行业动态 - 17家重点汽车企业包括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等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车企承诺对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汽车企业主动承诺是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的体现 [1] 产业链现状 - 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筋骨血脉"和转型升级关键环节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压力向产业链传导 [3] - 出现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 [3]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供应商货款支付周期加长 [5] - 车企延长账期原因包括缓解资金压力、自身周转困难、供应链优势地位 [5] 政策支持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支付工程款最长不得超过60日 [7] - 该条例有助于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 [7] -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整车企业践行承诺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引导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5] 行业展望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希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 [5] -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抵制网络乱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5] - 17家车企承诺和工信部表态将对产业健康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7]
【中国制造新观察】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经济日报· 2025-05-27 17:17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战略 - 核心目标是在国家安全领域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确保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2][4] - 强调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关键领域竞争力[4] - 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工业软件等产业链全链条技术攻关[4] 产业链现状与国际地位 - 中国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全球第一,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3] - 产业链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需从长度优势转向韧性建设[3] - 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已形成国际领先优势[5] 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 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包括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5] - 未来产业布局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赛道[5] - 通过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化产业链布局[5] 技术突破方向 - 需锻造"撒手锏"技术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2][5] - 强调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等领域的全链条创新机制[4] - 应用场景驱动模式推动新技术商业化落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