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健康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晨光生物(300138):Q3业绩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新浪财经· 2025-10-14 18:37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2.78-3.14亿元,同比增长344.05%-401.55% [1] - 公司预计2025年1-9月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8-2.54亿元,同比增长1398.00%-1645.38% [1] - 单看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63-0.9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34-0.70亿元,较去年同期(24Q3归母净利润-0.3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65亿元)显著改善 [1] 业务表现 - 棉籽类产品价格整体回暖,公司严格执行对锁经营模式,保持稳健运营 [1] - 植提业务多个主要产品底部回暖趋势叠加,带动收入和毛利额同比增长,盈利逐步修复 [1] 短期与中长期展望 - 短期来看,主要产品盈利水平持续修复,24年多个主要产品底部周期叠加造成低基数,随着产品价格逐步回暖,公司将稳步进入盈利修复通道 [2] - 中长期来看,公司储备的梯队产品及海外基地建设所形成的长期竞争力,有望陆续展现成效 [2] - 伴随美国FDA至2026年底逐步淘汰合成食用色素,天然色素需求与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攀升,带动公司需求与盈利进一步增长 [2]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作为植物提取物龙头企业,植提技术行业领先,多个品类产销量已位列世界第一或前列 [2] - 在“三步走”战略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依托强大的低成本工业化生产能力,有望将成熟的多品种发展模式进行高效复制,使得梯队品种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2] - 中长期看,公司致力于做大做强保健品、中药提取等大健康产业,有望在高景气度的大赛道中快速成长 [2]
小县城如何变身“世界菜篮子”
经济日报· 2025-10-13 10:31
行业地位与规模 - 安丘被誉为“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农产品出口额连续16年位居山东县域首位,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年出口蔬菜量占山东省的近七分之一,其中大姜、圆葱、长葱的实际出口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1] - 安丘大姜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年产量突破70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的八成[3] - 安丘大蒜精深加工产品占据日本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3] 核心竞争优势:自然禀赋与产品特色 - 地处北纬36°黄金农业带,年日照超过2400小时,48条河流滋养,形成富硒土壤、火山岩土与平原丘陵交错的独特农业条件[2] - 辉渠镇拥有50米厚的火山灰层土壤,富含30多种微量元素,出产的“黄金月子米”售价达每斤20元[1] - 凌河街道的沙质土壤和明显昼夜温差使西红柿糖分聚集,品质优良,旺季售价最高达每斤28元[2] - 大姜、大葱、大蒜构成“三辣传奇”,其中安丘大姜为拥有500年种植历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丘大葱百克维生素C含量高,铁含量为国标2倍[3] 质量安全与标准体系建设 - 首创“食用农产品电子安全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溯源码”双码认证体系,为13万生产经营主体赋予“数字身份证”[7] - 双码认证使农产品在国内市场溢价30%(如土豆售价4元/斤),出口韩国溢价达40%[7] - 建立全国首个农产品国际标准实时查询比对平台,涵盖56个主要贸易国家/地区的1500余项法规与标准[6] - 平台在2024年预警并协助国内600余家企业规避重大贸易风险,助企新增出口订单超2亿元[6] 科技创新与生态转型 - 采用“脱毒姜种+系统化植保”技术使化肥用量锐减65%,帮助大姜成功进入欧盟市场[7] - 与科研院所共建抗性姜苗工厂化育苗中心,使用生物质炭改良土壤,使土传病害减少90%,姜辣素提升30%,出口价格翻番[9] - 创新“政府统筹、国企运营”机制,以成本价供应定制化有机肥,使成本从每吨千元降至200元,推动92%的畜禽粪污和95%的秸秆转化为有机肥[10] - 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生态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年内提升0.8个百分点,作物增产12%至15%[10]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发展覆盖速冻保鲜、生物提取、健康食品等领域的精深加工体系,产品种类达2000余种[8] - 斧创集团姜黄素提取项目年消化3万吨次级姜,中粮粮谷将生态小麦转化为高端烘焙原料[8] - 形成以果蔬加工、肉类加工、饲料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打造14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13] - 2024年新发展50个生态示范农场、5万亩设施大棚,带动农民增收26亿元[13]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拥有122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等国字号品牌,包括1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丘大姜、大葱入选欧盟地理标志产品认证[4] - 实行“一条标准一条生产线”策略,生产出口和内销同质量产品,助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12] - 鲁丰集团凭借出口日本的经验和高质量体系,成功进入国内便利店供应链,其炭烤鸡丸串单品热销超5亿串,产品覆盖国内超3万家便利店[12] - 正大蛋业、中粮粮谷等世界500强项目落地,直接拉动40余万亩蔬菜产业带发展,联结4000余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6万多小农户[13]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变更公司全称、调整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3:3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坚持“健康产品+健康医疗”的长远发展战略,致力于向大健康产业升级转型 [4] - 公司计划整合健康产品资源,稳步发展健康医疗产业,并向医疗产业上下游延伸 [6] - 公司名称变更旨在更准确地反映业务结构变化,并向利益相关方传递向大健康产业布局的发展思路 [4][6] 业务结构变化 - 2024年各业务收入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水产品加工、大水面放养、白酒 [4] - 2024年大水面放养业务(不含甲鱼)营业收入为15,370.67万元,占比14.72%,其中鲜活鱼销售收入为7,459.13万元,占比仅为7.14% [4][6] - 2025年上半年大水面放养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进一步降至3.63% [6] - 公司传统水产养殖资源已缩减为两湖两库,并陆续剥离了苗种繁育、鲜活甲鱼等亏损资产 [4] 公司名称与经营范围变更 - 拟将公司全称由“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 - 公司简称“大湖股份”保持不变,以维护“大湖”品牌信誉与价值 [6][9] - 拟调整后的经营范围新增医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养老服务、健康咨询等大健康相关领域 [2] - 经营范围调整同时保留了农产品、水污染治理等原有部分业务 [2] 公司治理程序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10月10日召开,以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 [3][11] - 变更事宜尚需提交公司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会议定于2025年10月27日召开 [3][14][18]
大湖股份更名:明确“健康产业”战略 持续聚焦“健康产品+健康医疗”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9:2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拟将全称由“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清晰传递“健康产品+健康医疗”的双轮驱动战略[1] - 公司证券简称“大湖股份”保持不变以考虑品牌信誉与价值[1] - 公司旨在通过更名向利益相关方真实准确地传递业务发展现状及向大健康产业布局的发展思路[1] 业务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传统大水面放养业务营收贡献占比不到10%[2] - 医疗、水产品加工及白酒业务总体营收占比超过90%[2] - 原有名称中“水殖”字样已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现行的业务结构[2] 健康产品业务 - 健康产品领域包括“大湖”牌有机水产品及其延伸的水产品预制菜业务是对传统优势业务的升级与整合[3] - 小龙虾系列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且系列产品已进驻沃尔玛SAM店[3] - “德山”牌白酒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德酱、御品、滴水洞等系列产品在区域市场持续发力[3] 健康医疗业务 - 公司2020年通过收购东方华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切入健康医疗领域收购至今累计贡献利润约2.16亿元[3] - 2023年在杭州市新开设两家医院将旗下康复护理医院实际可开放床位数推升至近3500张[3] - 新建医院有一定培育周期预期进入稳定发展期后将带来利润贡献和持续现金流支持[3] 科技赋能与未来规划 - 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等内容[3] - 新成立子公司上海筷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智慧病历系统产品研发[3] - 公司将持续探索医疗服务上下游产业向康复护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拓展推动科技与康养服务深度融合[4] - 公司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健康医疗服务的效率与品质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实现从“渔人”到“育人”的价值跃迁[4]
大湖股份拟将全称变更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智通财经· 2025-10-10 17:59
公司战略与更名背景 - 公司董事会拟将全称由“大湖股份”变更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更契合其整合健康产品资源、稳步发展健康医疗产业、逐步向医疗产业上下游延伸的发展战略 [1] - 更名旨在向股东及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真实、准确地传递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及持续向大健康产业布局的发展思路 [1] - 公司名称中的“水殖”字样已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现行的业务结构,因为传统水产养殖业务已非主要收入来源 [1] 业务结构变化 - 公司传统水产养殖产业的大水面放养资源已缩减为两湖两库,并陆续剥离了苗种繁育、鲜活甲鱼等亏损资产,导致放养水产品的营业收入大幅减少 [1] - 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基数下降的同时,医疗及水产品加工业务的收入规模顺应市场需求逐年递增 [1] - 2024年各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水产品加工、大水面放养、白酒 [1] - 大水面放养业务(含鲜活鱼、鲜活大闸蟹,不含鲜活甲鱼)的销售占比为14.72%,其中大水面放养的鲜活鱼销售占比仅为7.14% [1] - 大水面放养业务已不是公司运营的主要收入来源 [1]
大湖股份(600257.SH)拟将全称变更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7:55
公司战略与名称变更 - 公司董事会拟将全称变更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更契合其发展战略 [1] - 名称变更旨在向股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真实、准确地传递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及持续向大健康产业布局的发展思路 [1] - 变更主要原因为公司名称中的"水殖"字样已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现行的业务结构 [1] 业务结构变化 - 公司传统水产养殖产业的大水面放养资源已缩减为两湖两库,并陆续剥离了苗种繁育、鲜活甲鱼等亏损资产 [1] - 大水面放养水产品的营业收入大幅减少,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基数下降 [1] - 医疗及水产品加工业务的收入规模顺应市场需求逐年递增,公司主要业务收入贡献发生结构性变化 [1] 2024年营业收入占比 - 2024年各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水产品加工、大水面放养、白酒 [1] - 大水面放养业务(含鲜活鱼、鲜活大闸蟹,不含鲜活甲鱼)的销售占比为14.72% [1] - 大水面放养的鲜活鱼销售占比仅为7.14%,表明该业务已不是公司运营的主要收入来源 [1]
房子越来越不值钱了,那什么东西最值钱?马云、任正非看法一致
搜狐财经· 2025-10-09 11:09
房地产市场调整现状 - 国内房地产市场自2021年下半年步入调整期,房价下跌城市数量持续攀升 [1] - 至2022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达55个,较上月增加4个 [1] - 同期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达63个,较上月增加1个 [1] - 行业专家预测2023年房地产市场或将延续低迷态势 [1] 政府救市政策与效果 - 各地政府出台救市政策,三四线城市率先取消限购、限售等限制性措施 [3] - 越来越多省会城市开始放松购房政策 [3] - 银行为刺激需求将房贷利率从5.8%降至4.2%,部分地区首付比例从三成降至两成 [3] - 这些政策效果不明显,楼市依然疲软 [3] 商业领袖的预见与行动 - 马云在2018年预言"未来房价如葱",暗示房地产可能大幅贬值 [4] - 李嘉诚曾表示房屋建设持续过度将导致房产价值大打折扣 [4] - 曹德旺建议人们尽早出售多余房产 [4] - 王健林在2018年洞察调整趋势,降低金融杠杆转向轻资产模式,出售万达广场、酒店和文旅项目 [4] - 王健林以200亿元价格将77家酒店出售给富力集团 [4] - 富力集团接手酒店资产后连年出现巨额亏损 [4] 替代投资品分析 - 部分业内人士建议购买黄金以抵御通货膨胀 [6] - 投资黄金回报取决于购买价格,在2000美元/盎司高位购入亏损可能性极高 [6] - 国内投资黄金存在变现难题,银行不愿回购投资金条或收取高额鉴定费 [6] - 将金条出售给金店可能面临大幅压价,导致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6] 未来价值趋势 - 在房地产价值衰退背景下,身体健康变得尤为珍贵 [7] - 马云和任正非持有相同看法,认为健康至关重要 [7] - 马云多年前开始布局养老、医疗保健等大健康产业 [7]
片仔癀:2亿元参投中金医疗基金 “圆山计划”第四只基金将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9:40
投资参与中金医疗基金 - 公司拟投资中金医疗基金 认缴出资2亿元 占基金目标募集规模10亿元的20% [2] - 基金由中金资本管理 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平台 [2] - 投资基于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考虑 旨在寻找新增长点 增强产业协同效应 提升持续竞争能力 [2] 圆山计划背景 - 中金医疗基金是漳州市圆山计划的一环 该计划于2024年4月启动 旨在推动两岸医药医疗医养医旅融合发展 壮大中医药产业 [3] - 圆山计划分批次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基金 [3] - 公司已参投三只圆山计划产业基金 投资金额均为2亿元 份额均为20% 中金医疗基金是第四只 [3] 基金投资方向 - 基金以医疗大健康为投资领域 覆盖中医药 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 日化美妆和康养大健康等相关产业 [3] - 投资包括片仔癀产业链项目 片仔癀产业园以及招商引资落地漳州的项目 [3]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积极推动医药主业经营及相关产业投资 充分发挥品牌价值及生物医药产业链资源优势 [4] - 重点布局中成药 化药创新药 大单品 医药商业 日化美妆等五个方面 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主体规模 [4] - 通过并购延链 拓链 补链 寻求产业项目 发挥链主作用 形成以片仔癀为核心的大健康领域生态圈 [4]
愉悦家纺“织造”国产血管
大众日报· 2025-09-26 10:02
血管也能"织"出来?这确实有些神奇。近日,在滨州高新区愉悦家纺生命科技馆,一条人造血管引人 注目,产品标识卡上注明:二分支人造血管,适用于腹主动脉替换、修补或旁路手术。 人造血管是愉悦集团布局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从健康产品研发到健康生态构建,愉悦集团精密布 局,以"一根丝"织就一座健康城。 滨州欣悦康复医院万医生服务中心保健医师朱雅文说:"很多疾病都是日积月累产生的,我们不能等病 了才找医生,而要把健康的防线提前,主动管理。这是'万医生'来到大家身边的初心。" 戴上万医生智能监测腕表(二类医疗器械),再配合家用免疫力检测仪、家用智能基因检测仪等前沿科技 设备,就像拥有了全天候的"健康雷达"。这套系统能全方位捕捉身体信号,精准解析超过128项关键健 康指标。 "万医生"不只是一个智能设备、一个医生团队或一个服务平台,而是一个整合关键资源的健康生态, 包括体检筛查找隐患、三高六病灭杀手、九大病系有专家、转诊直达通全国等8大板块。在服务模式 上,"万医生"创新推行"三师共管",专科医师团队会聚国内三级甲等医院的知名专家百余人,提供权 威诊疗建议;保健医师团队200余人,提供日常健康服务;数字医师对健康数据进行长期 ...
鹭燕医药:全资子公司鹭燕嘉文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1:42
公司投资计划 - 全资子公司鹭燕嘉文竞得厦门市翔安区2023XG01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 - 增加投资额约6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2家差异化竞争优势酒店[1] - 拟设立2家全资酒店管理子公司 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万元和2000万元[1] 业务拓展战略 - 以酒店项目为依托孵化医疗康复 健康养生 养老休闲 体育 文旅等健康领域业务[1] - 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希尔顿和经营团队负责日常经营管理[1] - 延伸健康服务价值链 打造医药健康产业生态[1] 资本市场背景 - A股总市值突破116万亿元[1] - 四大变革重塑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1]